肥肥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12-27
  • 最爱沙发
阅读:3618回复:16

【名人访忆】声情并茂的配音演员刘广宁(录自中国配音网官方微信第2015.8.22期)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15-08-23 19:16
【名人访忆】声情并茂的配音演员刘广宁

图片:20150823185356.jpg


图片:640.webp.jpg



回顾当年译制厂,有一件事让我一直记忆犹新:每公映一部新译制片后,我们传达室就会收到很多观众来信。说“雪片一样”有点夸张,可观众来信真不少,传达室的桌子上堆得满满的,这一点都不夸张。译制厂辉煌的上世纪八十年代,很多演员都会收到这样的来信,收信最多的要数李梓、刘广宁和童自荣。信的内容大多赞扬他们戏配得好,感人,也会有些观后感,以及对当配音演员的向往。我当时也收到不少信,其中有一封信我给刘广宁看了:“我是一个初中生,我的声音很好听,像刘广宁大姐姐一样,像银铃儿一样,老师和同学都称赞我。我能当配音演员吗?”我让刘广宁给她回封信。“不,不。人家写给你的,还是你回吧。”记得我给这位女学生回了信:“声音好听十分可喜,好好保持,目前要把精力用在学习上,高中毕业后去考艺术院校,到时来报考我们译制厂,我们欢迎。”

在这里我说一段题外话,有好几位记者都问过同一个问题:你们演员生活中称呼“老”“小”是怎么定下来的?也许大家对这个问题也有点兴趣,我说上几句。我们译制厂人不多,这叫名字很有意思。我们厂配音演员有三代了,第一代的我们都称他们“老”,老邱(岳峰)、老卫(禹平)、老富(润生)、老尚(华)……而单名基本上直呼其名,如老毕(克)不好听就叫他毕克,胡庆汉叫他老汉,于鼎就直呼其名。老赵(慎之),也叫她赵老太,特别是配完《望乡》的阿崎婆以后叫得更多。李梓叫做老李;而潘我源一直叫她小潘。我们第二代都称“小”,小刘(广宁)、小戴(学卢)、小严(崇德)、小伍(经纬)、小杨(成纯)、小童(自荣)、小盖(文源)、小王(建新);程玉珠叫玉珠,程晓桦叫晓桦,曹雷就叫曹雷,杨晓就叫杨晓,施融就叫施融。后来第三代狄菲菲叫小狄,也有叫她菲菲的;沈晓谦是小谦,任伟就叫任伟,刘风叫刘风,王静文和王建新要区别开所以就叫她静文,姜玉玲就叫小姜……第三代的演员称呼第一代、第二代的都会冠上“老师”。

这样的称呼也说不出什么道理,反正以叫顺口为目的,几十年就这样延续下来了。现在我们这代人都已到了古稀之年,见面还是小严、小戴、小刘、小孙、小童这样叫,八十多岁的潘我源还被叫作小潘,听来很亲切很自然。小刘(广宁)如今七十七岁,比我还大一岁,可我们一见面:她叫我小孙,我叫她小刘,几十年的同事都习惯了。

话归正题还是继续说小刘。刘广宁音色好听,受到人们的喜爱。光声音好听就能当个好配音演员吗?这仅仅是一个条件,小刘的成功还伴随着她的刻苦努力。


 刻苦努力

凡是在艺术上有成就的人,我以为离不开两条:一是喜爱,二是刻苦。除了着迷和喜爱,随之而来的就是刻苦努力。着迷是动力,努力就会有成果。刘广宁就是这样的成长过程。

她出身在一个书香门第,祖父毕业于日本早稻田大学,后来当上了外交官,在欧洲任过职。上世纪三十年代后期全家定居在香港,刘广宁于1939年出生于香港,抗战爆发后日本侵略军攻打香港,全家为避难移居上海,从此刘广宁就在上海读书、成家、工作。

刘广宁从小就有很强的语言天赋,她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得益于祖母。祖母是北京人而母亲是上海人,因此她两地的语言都会说。从小学开始老师就会常常让她朗读课文,使她喜欢上文学。又因为祖父的关系和文艺界的名人接触颇多,梅兰芳、刘海粟都曾经和祖父有过密切往来,家中时常充溢着浓浓的文艺氛围。又加上家里藏书很多,她从小就钻在书堆里,9岁就开始看《镜花缘》,15岁就读完《红楼梦》,又在祖父母指导下熟读唐诗宋词,打下了扎实的文学语言基础。难怪我进译制厂后觉得小刘对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很熟悉,没有戏的时候,她总会找个角落看书,还做笔记。她记忆力又好,直到今天我们参加一些朗诵活动,很多古诗词她都能背下来。

刘广宁和很多中学生一样,迷上了电台的广播剧、广播小说,后来又迷上看译制影片,语言的魅力极大地冲击着她。1960年高中毕业后,突然听到邻居说,上海电影译制厂招聘演员,她兴奋地写了一封自荐信,不久居然收到回信,让她来厂里参加考试。好听的声音,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就这样她幸运地考进了上译厂,给她的人生开辟了一个广阔的新天地,终于使她成为一个配音人才。人们赞誉她是配音艺术家。

 当然成长过程是要付出不断努力、走过一条艰辛道路的。她配的第一部影片是保加利亚的黑白影片《第一课》,这也是她配音生涯的第一课。当年配音时她十分紧张,脑子里一片空白,站在话筒面前,小腿不停地抖动。这就是第一课的状态。终于在老演员们的帮助下,她把这部戏配了下来。有了第一次的磨练就好多了,在以后的日子里她终于从紧张的状态中摆脱出来,口型也会找了。

当时她配的戏并不多,她就搬个小凳子坐在录音棚里,听老演员配戏。她把剧本带回家,不断地念她想配的角色的台词,然后进棚听李梓、赵慎之、苏秀她们配音,边观摩,边琢磨,回家练习,从中体会老演员的配音感情。她就这样坚持着、学习着,她坚信笨鸟先飞,勤奋总会有收获。随着时间的流逝,她终于有了自信,很快投入到更多的配音工作中去了。

她声音好听,所以很多影片中的温柔善良、纯洁天真的姑娘的角色落到她身上了。主配了电影《天鹅湖》,人们知道了“公主”的声音原来是这样的好听动人。后来配的戏越来越多,让人们刮目相看:她为《苔丝》《白衣少女》《绝唱》《生死恋》配音,还配了《叶塞尼亚》(配妹妹)、《冷酷的心》(配莫妮卡)、《魂断蓝桥》(配玛拉)、《恶梦》(配丹茜)、《望乡》(配小阿崎)、《大篷车》(配吉卜赛女郎妮莎)、《尼罗河上的惨案》(配女主角杰基)……又在《父子情深》《鹿苑长春》中为小男孩配音,非常出色。要列举她主配的影片实在太多了,爱好电影的观众心中都有一本账。好多次见面会上,观众报出配音演员主配的电影,比我们还记得清楚。

刘广宁的成长过程除了前面说的刻苦努力,我认为还有两点非常重要:一是作为一个配音演员要多读书,丰富自己的知识面,这样才能更深入地理解人物,从而才能更好地展示人物性格。她配《生死恋》中的夏子,又配《绝唱》中的小雪,这是两个出身完全不同的人物。夏子是个受过高等教育的千金小姐,对爱情非常勇敢。而小雪是个贫困农民出身的女孩,她爱少爷和夏子绝对是不同的。刘广宁联系到自己读过的巴金小说《家》中的丫头鸣凤和少爷觉慧之间的感情,从中找到小雪的情感依据,所以配出了夏子和小雪不同性格的两个姑娘。

二是演员配音一定要动情,投入你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观众。刘广宁在《望乡》中为小阿崎配音(老年阿崎婆由赵慎之配音),一个天真的姑娘被骗卖到南洋去当妓女,妓院老板(尚华配音)让她去接客那场戏,又哭又喊,又打又骂:“我不接,我不接……”刘广宁配得十分动情,嗓子都喊哑了,达到感人的效果。

又如她在《尼罗河上的惨案》中为杰基配音,这个角色对刘广宁是极大的挑战,让她一改以往为纯洁少女配音的风格。杰基为获取金钱,她狡诈、凶狠、贪婪,她的性格是多面的,她对未婚夫是真心相爱的,表现绝对的坦诚、热情温存,而另一面又得伪装,她既无辜又疯狂,她在设计阴谋计划的过程中又果断、机警,她的性格是一步步发展的。对这样一个多变性格的人物,也必须投入真情实感才能展示人物内心的活动,这样才真实可信。刘广宁在这个人物身上下了功夫,所以受到同行的肯定,受到观众的赞誉。

所以作为一个配音演员,光有声音好听是不够,还要有丰富的知识,动以真情,才能用自己的声音和语言塑造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这样才能称得上是一个好配音演员。


图片:640.webp (1).jpg


刘广宁与本文作者在棚里工作

香港十七年

刘广宁自述道:“我想每个人处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其使命有所不同,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为两个孩子有更好的发展,就提前退休,离开心爱的话筒,去了香港。”

当时译制厂也有了很大的变化,老厂长陈叙一离开了我们,第一代配音演员纷纷离退休。在市场大潮的冲击下,厂里人心变化很大,原来那种和谐的创作氛围也遭到冲击。刘广宁届时无法发挥才能,很多想配的戏也不能如愿,心情十分压抑,这也是她离开心爱话筒的原因之一。

凡是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很难放弃的。刘广宁到了香港继续从事语言声音塑造工作,真没有想到在香港这些年她干得这么出色。从1991年到2008年这十七年里,她一直在香港推广普通话,搞教学工作。让我们看看她教的学生是什么样的职业——有企业家大老板,他们要开拓业务,要学习普通话;有律师,有医生,有护士,还有两位“亚洲小姐”;还有政府官员、警察署长、外贸局官员;有趣的是还有一位牧师,她是为了能更好地用普通话来传教……因此刘广宁很忙,因为这些学生都有自己的工作,所以教学一般都安排在午休时间或下班以后,或是节假日。那几年她和我通电话常常会说,她的午饭、晚饭是在下电车后就近的咖啡馆吃的,原来是为了这些学生,她得赶来赶去为他们服务。

另一项工作是她为中华书局、万里书局、三联、商务印书馆录制了大量普通话教学用的音带、碟片。内容实在太丰富了,我这里也只能略举一部分内容:香港普通话考级的20篇范读文章,如《春》《落花生》《海上生明月》等很多名篇;为三联出版社录制了两三百篇语言文学教材,包括鲁迅的作品,孙中山先生的演讲稿,还录制了《三字经》《千字文》《诸子百家》等;为中华书局录制了现代汉语词典的很多词条,供使用电脑者学习用。

她还常常被邀请参加香港多所大学的普通话比赛,担当评委,还在大学做一些朗诵活动的辅导工作……

在香港的十几年她感到很充实。刘广宁的丈夫潘世炎先生也没有闲着,他教孩子们学习小提琴,由于他非常认真、投入,请他教的人很多,有些他只能谢绝,因为他还有一个任务,得照料小刘。

他们在香港这十几年中,我们常常会通电话,老潘关心社会生活,常常和我聊食品价格、菜市场的供应情况,他知道我也是家中的“买汰烧”;我把上海的社会新闻告诉他;而小刘常常会问译制厂的情况,一些老朋友的情况。我1999年提前退休,一头扎进大学的教学工作。小刘常来电话问,我只好跟狄菲菲通电话了解一些厂里的情况,也常常和老赵、老苏、曹雷通电话,把得到的信息再告诉她:王静文辞职了,晓谦离开译制厂了,小盖住进福利院了,小童有两三年没配戏了,姜玉玲也辞职了……她听了很惊讶:“怎么会这样呢?”我回答她:“市场经济的冲击,把原来和谐的创作氛围冲垮了,有人私心膨胀容不得人,使原来和睦的大家庭破裂了。”

在香港期间,老潘和小刘夫妻俩也回上海多次,我们也相聚过几次。他们夫妻俩的努力奋斗,为两个孩子创造了继续深造的条件,而今兄弟俩都大学毕业,一个在忙于自己的网络公司,一个留学日本毕业后在大学当教授。2008年小刘夫妻俩决定回上海定居,安度晚年。


图片:640.webp (2).jpg


老友相聚,童自荣、刘广宁、潘世炎、孙渝烽

图片:640.webp (3).jpg


老友相聚,童自荣、刘广宁、孙渝烽、潘世炎

图片:640.webp (4).jpg


老朋友聚会,曹雷、孙渝烽、刘广宁、戴学卢、童自荣

 好丈夫潘世炎

刘广宁能取得这些成绩,离不开她的好丈夫潘世炎。老潘是她坚强的后盾,他们共同为自己喜爱的事业而努力拼搏,他们是一对患难夫妻,柴爿夫妻,同甘共苦的夫妻。

老潘比小刘大5岁,少年时代仅14岁时就参加了新四军新安旅行团,开始学习舞蹈,成为一名舞蹈演员。他的刻苦是出了名的,在雪地里练功,后来又学习吹小号、拉小提琴,他跟王人美的哥哥王人艺教授学习小提琴,王教授非常喜欢这个刻苦努力的学生,大冬天当其他学员都在被窝里时,他已经在室外练琴了;夏天太热,为了降温,他站在装满冰水的水桶里练习小提琴。他的刻苦努力给他带来收获,当他进了上海歌剧院管弦乐团后很快就升为首席,后来他担任管弦乐团的队长,离休前已是管弦乐团的团长。

老潘和小刘1963年结婚,当时的婚房还是任桂珍老师把自己的住房挪出一间来给他们作婚房。歌剧院的老同志很喜欢刻苦努力的潘世炎。后来他们俩才有了新华路自己的小屋。婚后大家忙自己的事业,可后来有了孩子,小刘厂里配音任务忙,老潘就把一切家务都挑了起来,每天买汰烧,他能烧一手好菜,尽量让小刘少为家务事分心。他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家务上、两个孩子的教育上,在香港那些年也是这样。正当她准备和小刘回上海安享晚年生活时,一场大病夺去了他的生命。这个打击对小刘来说实在太大了,她失去了依靠,让她陷入极度的悲痛之中……任桂珍老师对我说:“我十分理解小刘的心情,家里一切都是潘世炎安排的,失去这么一位操劳的好丈夫,她怎么受得了呢?好在大家都在安慰她,帮助她。”

 
 

图片:640.webp (5).jpg



是朋友们向她伸出援助之手,让她尽快走出阴影,赵慎之、苏秀给她送来真挚的安慰;曹雷、狄菲菲让她到厂里参加配音;我介绍她参加上海图书馆的朗诵活动,参加上海市语言文字工作者协会的活动,参加朗诵考级;陈醇老师也常常邀请她参加各种活动,请她担任评委;电视台请她参加一些录制工作。总之让她在工作中、各种活动中调整心态,尽快从悲痛的阴影中走出来……

如今,闲不住的刘广宁继续在电台、电视台,甚至在舞台上发挥她的余热,继续从事着她所喜欢的事业。

 (本文将刊于《上海采风》杂志2015年第9期)
meimei9623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11-23
  • 社区居民
1楼#
发布于:2015-08-23 19:50
作者说的很中肯:为什么90年代初译制片开始滑坡直到现在的不景气,就是因为当时译制厂里和谐的创作氛围被人为的破坏了,私欲膨胀导致人心散了,自然好作品也就出不来了。看来当时童老师在艺术人生访谈中所谈到的自己的遭遇绝非虚构,在这里已经有旁证了。
luxin1966
白银会员
白银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7-20
2楼#
发布于:2015-08-23 21:41
音色动听,磨戏刻苦,奋发进取是刘广宁配音艺术的成功秘诀!记得她在上译厂配的最后一部公映电影好像是英国的《追寻铁证》,孙导的<名人访忆>好似一部怀旧影像资料,又向我们展示了配音演员平凡,丰富的创作,生活轶事。
jinli8866007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8-01
  • 最爱沙发
3楼#
发布于:2015-08-23 22:16
刘广宁老师在上海继续发挥余热,最近一次见到她的风采是在今年1月《谋杀正在直播》现场。
年华老去的王子依然是王子,能听到他声音的地方,都是他的王国。
meimei9623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11-23
  • 社区居民
4楼#
发布于:2015-08-24 08:15
刘广宁老师的声音有一种女人特有的抚媚,犹如喝了陈年的醇酒,让人久久回味。
梅边听雪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2-05
5楼#
发布于:2015-08-24 11:00
      刘广宁老师与李梓老师一样,二位的声音特质非常独特,在这种所谓天赋的基础上,深厚的艺术积累和实践,使得她们;与其他上译老一代艺术大师们一样,在中国译制片领域独领风骚几十年,她(他)者难望其项背。
      老一辈配音艺术大师们都是靠作品说话,岂是现在一拨靠什么粉丝拥趸们胡吹滥擂博名声的,再过几十年,我们仍能记起老上译配音艺术大师们的作品和声音;再反反复复给我灌输现在的“著名配音演员“们如何如何,我仍然分不清他(她)们,谁是谁?”配音”的角色给我留了什么一丝半缕的印迹?
我爱上译,人声天堂!
蓝色月光1985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12-09
6楼#
发布于:2015-08-24 17:39
艺术价值和经济利益很难两全,如同顾拜旦爵士坚决反对奥运会商业化一样,也许商业化救活了奥运会,但是奥林匹克精神也变了味儿,在这点上文体不分家啊。。。
杰克尔大夫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4-02-02
  • 社区明星
7楼#
发布于:2015-08-25 18:04
刘广宁老师的配音还有什么可说的!老上译全盛时代的作品都没挑的。看来刘广宁老师当年的告别话筒还是很有原因的嘞!看来给马喝水的公主倒是把许多同事前辈都赶去上山下乡了。
solarpy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5-03
  • 社区居民
8楼#
发布于:2015-08-25 23:21
非常喜欢刘广宁老师塑造的小阿崎!声情并茂,名不虚传!
fudashuai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04-19
  • 社区明星
9楼#
发布于:2015-08-27 15:38
                        
声音好听是第1位的吧~~~
zhangguohong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0
10楼#
发布于:2015-08-27 16:10
“对不起太高了!”《生死恋》中的夏子
“如果,如果我对少爷有用处。”《绝唱》中的小雪
“我深深的爱着我的丈夫!魔鬼胡安”《冷酷的心》中的圣女莫妮卡
“同学们都取笑我,因为你从不来看我,现在让他们瞧瞧,整个游乐场都归我一个人玩儿。”《父子情深》中的卢卡
“有时候我真想顶住他的脑袋,只要轻轻一扣”《尼罗河上的惨案“中的杰基
“我不干!我不干!!说什么我也不接客!!!《望乡》中的年轻阿琦
......美好的声音、美好的记忆、美好的刘广宁老师!!!!
shenweizh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5
11楼#
发布于:2015-09-05 13:58
这篇文章在新民晚报上面也刊登过
takeaua
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
  • 最后登录2024-11-25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 社区明星
12楼#
发布于:2015-10-12 13:25
刘广宁老师和其他老上译的艺术家一样,他们的作品无一不是经典中的经典,说实话,我好怀念小时候的时光,每次看电影时都仿佛感到老艺术家就在自己身边说话一样
老上译是我生命中的一部分,我们是一群生活在精神世界里的人,别人不容易理解,因为他们没有达到这个境界。
tonytian2014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10-23
13楼#
发布于:2015-10-12 15:08
确实,看到这些文章,这些老照片,心里就觉得很亲切,这些是曾经生活在我们周围的人,熟悉的声音是无法忘记的
xjwang67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12
14楼#
发布于:2015-10-16 14:14
最喜欢刘广宁老师的声音,尤其是配温柔美丽的少女,那种鼻音,想起来都让人陶醉。
hereisap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15-10-31
15楼#
发布于:2015-10-31 16:28
好的配音离不开热爱与努力,向刘广宁老师学习!!
南平阿蔡
中级站友
中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1-01-22
16楼#
发布于:2021-01-12 22:45
刘老师美好的如天使般的声音永远留在许多影迷的心里。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