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65回复:6
苏秀:我与杭州
苏秀:我与杭州
来源:夜光杯 北宋时期的柳永在他写的《望海潮》词中,对杭州赞道:“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簾翠幕,参差十万人家。”“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一千年前的杭州就已经如此兴旺了,无怪乎人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期,因老伴生病,我一个人照顾不过来,便投奔了杭州女儿家。老伴过世后,上海家中剩我一个人,便偶尔回上海,多半在杭州。这样,前前后后,我在杭州生活也有四五年之久。 杭州特别让我流连忘返的,就是满城桂花树。每到金秋十月,花开了,整个杭州就像个充满桂香的大花园。那气味不仅是香,还带着一丝丝的甜。令人沉醉。 还有西湖的山水。它不像长江、黄河那样的惊涛骇浪、波澜壮阔,却像少女般娴静、轻盈。历来诗词作者都用自然的美来形容美女,如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形容杨贵妃“芙蓉如面柳如眉”“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而词人王观却用美人来形容山水,他写道:“水是眼波横,山如眉峰聚。若问行人去那边,眉眼莹莹处。”我觉得他这首词,好像就是专为西湖写的。 特别有一次,我和专门来杭州看我的同学,坐在西泠印社的半山上喝茶。那天细雨蒙蒙,远山像是透明的翡翠,似有似无。小船如玩具般漂荡在湖面上,如真如幻。不由让人想起:“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的名句。 久住上海,满眼高楼,满街汽车,使人格外怀念大自然的山水、森林。所以,我特别喜欢由杭州商业区通往各个景点的道路。路上没有车水马龙,更少有行人如织,道路两旁都是参天古木,几分荒凉,几分神秘,仿佛进入了千年前的古驿道,忘却“今夕是何年”。 所以,新世纪初,女儿退休,我也随之回到上海,仍然不能忘情于杭州。每隔两三年,总要回去一次。会会朋友,闻闻桂花香。坐坐船娘手划的船,围着湖心亭和三潭印月兜一圈。但是最近这些年,体力每况愈下,大约总有七八年没去过杭州了。 有一次跟栋甫聊起,我说:“活得真没意思,连杭州都去不了。”他说:“想去杭州还不容易?我请个司机,你想去哪就去哪,你累了,就回酒店休息。” 结果,不但有栋甫,还有他的妻子凇岚,我的女儿牧遐一行人,浩浩荡荡去了杭州。不仅如此,我杭州的干女儿郁椒,近几年总听我说要去杭州,又总是不了了之。这次,我真的去了,她们夫妇居然在满觉陇,跟朋友借了一幢小楼,请大家吃中饭。 说起郁椒,她原是我女儿的同事,我女儿的好友。那些年我在杭州,经常会发哮喘,有时,她会帮牧遐照料我,陪我去医院,帮我取药。大家说她:“你比她女儿,还像她女儿。”更重要的是,我们有共同的价值观,共同的趣味。我看到一本好书会介绍给她,她看到也会介绍给我。我们之间有说不完的话题。我离开杭州十四五年了。联系一直没断过。 栋甫多年一直把我当成他的另一个母亲。郁椒和牧遐说起我来,也是“咱妈长,咱妈短。”所以,这次大家在杭州见面,就笑说:“我们本是一家人嘛!” 郁椒借的这座小楼实在太可爱了。最精彩的是它的三楼阳台。从阳台望出去,目光所及,都是茂密的桂花树。特别是阳台近处的树,比三楼阳台还高出很多。虽然花早已开败了,仍然使人感到如在世外桃源。我说“就为了坐在这个阳台上的两小时,我这次的杭州就来得值了”。大家怕我太累,催我回酒店休息。头一天的日程就到四点钟为止。 第二天早上10点出发去西湖。远山淡淡的,只有一条线。游船小得像一粒芝麻。人融化在大自然中,感受着天地的辽阔。凇岚像随团摄影师,不停地给大家拍照。我说:“我一辈子都没拍过这么多照片。” 中午大家去了“楼外楼”,“楼外楼”比我早年来时扩大了许多倍。我们点了“西湖醋鱼”、“东坡肉”、“炸响铃”等等所有楼外楼的招牌菜。不能白来一次。 玩儿也玩儿了,吃也吃了,会了朋友,我的杭州之行圆满结束。 [jinli8866007于2019-11-18 17:27编辑了帖子]
|
|
|
3楼#
发布于:2019-11-20 09:27
|
|
4楼#
发布于:2019-11-22 10:04
|
|
5楼#
发布于:2019-11-22 13:22
|
|
6楼#
发布于:2019-12-27 20:34
苏秀老师还是名作家 文笔清秀 很像本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