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3038回复:21

[原创]继往开来:长影之行的若干印象与思考(正式稿)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8-15 22:10

继往开来:长影之行的若干印象与思考

从长春归来已半月余,但我仍萦回于此次长影之行的激奋中。不断看到参加活动的网友们上传的活动照片以及在各媒体上所做的绘声绘色的报道,我感到长影之行的后续宣传正在中国配音网上掀起一个不小的高潮。作为此次活动的发起者,也为了响应长春忠实网友男人辛苦的撰文号召,我尝试以目前网友们尚未涉及的事实细节为线索,表述个人此行的若干印象与思考,权作对诸文的一个补充。由于主观印象难免不当,判断和议论也未必中肯,还望大家多多指正。

关于长译人印象。在此行活动中,我深感长译人做事的周到细致与待人的热情友好。从26日第一批网友到长开始,以杜慧军厂长为首的诸位长译人就几乎与我们朝夕相伴,为我们的活动忙前忙后,保驾护航,关怀倍致。我们此行的时间安排正巧赶上长春暑期旅游高峰季节,车票异常难买,杜厂长为此专门安排剪辑师赵淑清老师负责为网友们订购返程票,我一个人在长期间就为票务问题与她联系不下十次,老师又亲自跑了N多趟才终于在返程日的当天下午把车票为大家一一搞定。她家老人过世不久,可她为了我们的安全,28日晚间还坚持陪同大家观影到11点多钟。配音演员杨晓凡老师已经五十多岁了,她因为股骨头坏死,行动不很方便,可她还是与老师两人承担了这次活动的大部分会务工作,我曾见她不厌其烦地一遍遍给各位演员打电话逐一落实参会事宜。而杜厂长则为了各位网友们用餐方便,不仅承担了一日三餐的全部费用,而且还亲自邀上诸位中青年配音演员轮流陪大家用餐(只早餐除外),最大限度地提供网友们与配音演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机会,而且每餐都想尽办法变着地点变着花样的琢磨(六次正餐从未重复过,有时甚至集体打车去吃饭),生怕大家吃腻了,可谓用心良苦。在会议的前一天,杜厂长带网友拜访了大名鼎鼎的宋江波、王国孚等长影高层领导。在会议的当天,杜厂长不仅提前亲自过问安排了录音、照明、网络等诸多工作人员负责相关技术,而且还为每位参会网友准备了包括长译配音资料、笔记本等在内的文件袋和印有长影厂标的纪念T恤以及长影60年经典影院光碟十部,礼物可谓丰富。为了给孙敖老师扫墓,杜厂长还特意为我们提前准备了两个花篮,孙佳禾老师为了我们的活动专程从北京赶回长春,并提前与家人到孙老墓上打扫过一番,本来应该都是我们网友扫墓时要考虑准备的事宜,可他们却怕网友们人生地不熟,耽误了时间和精力,都替大家想好代劳了,这让我怎能不感动!扫墓结束后,孙老的夫人和一双子女为了答谢大家的好意,还以全家的名义请诸位网友到长春最有名的穆斯林饭店去用餐。我倒觉得我们应该感谢的是他们全家呀!是他们两代人为中国的译制片事业做出了不朽的功勋!刘大航导演本军人出身,每年八一前都要搞一次战友聚会,而我们活动的两天恰好是八一前的最后一个双休日,也恰好赶上刘导战友聚会的时间,可他为了不耽误参加我们的活动,28日上午毅然留了下来,29日下午又风风火火地从长春郊县战友集会地赶回,为的是为我们配音网返程人员送行!他和徐弘岩老师、杜厂长等在我们在长期间,还经常利用中午和晚上休息时间到我们住的房间来,与我们共聊配音,有时一直到午夜,可以说是无话不谈。尽管每天大家的睡眠时间都只有五、六个小时,但我们都觉得来这一趟太值了!

关于长译前辈艺术家印象。此次长影之行,我们有幸见到了一大批久违了的长译配音艺术家,他们给我的总体印象就是淳朴、谦逊、对自己曾经取得的艺术成就淡然处之。淳朴是我见到他们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试想淳朴不也是长春这座城市和长影历来的工农兵风格的一个缩影吗?在红旗街长影厂的围墙外,散布着老长影的十一个宿舍,那些曾经为我们塑造过无数难以忘却的艺术形象的长影老艺术家们大多还居住在这里。被称为“中国译制片之父”的已经九十高龄的袁乃晨大师就住在长影厂西墙外一座很不起眼的四层楼房顶层的一个单元内(袁老每天自己上下楼出去遛弯)。袁老的房间不大,几乎没怎么装修,屋内家具也及其简单,通过阳台的窗子望出去,外面的街道就是熙熙攘攘的湖西路。袁老思维敏捷,言语流畅,非常健谈。他对我们的拜访非常高兴,他多次表扬我们说你们办了一件好事,我这个年纪的人以后是越来越少了,你们从我口中得到的都是第一手资料,经过别人转述的就是道听途说了!作为新中国第一部译制片男主配的张玉昆大师更是和蔼可亲,慈祥沉静,颇具长者风范。张老虽话不多,但为人及其谦逊,是前辈配音艺术家们公认的“老大哥”。张老作为长译的第一代配音演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以前主配了大量的译制影片,后期转为配角。这次当我们谈及张老主配的《百万英镑》时,他说自己对亨利的角色处理并不十分满意,没有能够按照兰馥心导演的要求把角色的帅气劲儿完全表现出来。而当我问及陆建艺主配的《罗马假日》时,张老谦逊地说配得比我好。另外见到的一位,就是长译老导演徐雁大师。会议当天,我进入长影大楼的一刻,正碰上弘岩老师开车送徐老到门口。徐老不像一个星期前在央视《电影传奇(人证篇)》里看到的那样西装楚楚,而是手拿一把大蒲扇,看上去更像是一位邻家的老爷爷。在与徐老的交谈中,得知徐老每年到热天都容易心脏不舒服,住了两个多月医院刚回家就来参加我们的活动了!在会议上,作为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导演过众多译制片的大家,徐老面带微笑,侃侃而谈,而回忆起曾经与自己并肩工作的已故的老友们时,又几近哽咽,使在场的听众无不动容。看得出作为身经百战的译制导演,徐老有许多独特的创作感想和体会,但是因为会议时间的限制,都没能充分的表达出来。事后还得知徐老全家都非常重视这次活动,徐老参会前还特地准备了一段旁白,但我们没有给徐老机会,而且没能邀请徐老的爱人、著名配音演员隋桂凤老师来参会,可谓是我们这次办会考虑不周造成的两个遗憾,希望以后有机会加倍弥补!

关于长译配音的中新生代。他们是长译的现实性人才基础和中坚力量,这次长影之行由于近距离地接触他们,从而引发了我进一步的认识和思索。先陈述几个我所经历的事实:其一、在会后我与潘淑兰老师合影的时候,她跟我说会议的时间太短了,很多想法都没能够得到交流,她认为benxiong发言时所赏析的长译配音的所谓“东北风格”正是新长译要尽力避免的;其二、在返程前小范围聚餐大家深谈的时候,王晓巍导演可能因为又引入了benxiong的话题显得比较激动(她也是个快人快语的人),而且流下了眼泪(大家可能都没太注意,当时只有我跟王利军老师在听她讲话)。王导认为方言腔是必须严格避免的,否则审查难以通过,尤其是对长译。至于benxiong所欣赏的向隽殊老师的配音,王导认为那是时代的产物,我们不可能历史地倒退回去要求青年演员用当时的艺术理解去处理角色,几个人挑大梁的事情在现在也不大可能了;其三、当我谈及某些媒体不大认可上译曹雷老师所讲的经过他们的二度创作,使部分翻译片的艺术价值甚至高于原片的话的情况时,王导和王利军老师都认为曹雷老师的话是对的,但他们给出的解释是:在目前的体制与运作机制下,译制厂不能不考虑效益问题。但恰恰是这样,为配音演员提供了挑战自我的机会,因为经常需要一个配音演员在一部片子里要完成前台演员不止一人的戏,有时甚至是对手戏,而这个机会是前台演员不可能遇到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如果配音演员的声音与对角色的理解很贴,而且声音化装得当,声线变化自如,不易被观众所察觉,那么这次挑战就应该说是非常成功的。因此,王导和王利军老师认为从这个角度讲,像长译陆建艺、胡连华他们改变声线都有很大的难度,因为他们本人的声音都太个性化了;其四、长译现在的几位当家人刘导、王导和王利军老师异口同声地说过这样一句几乎完全相同的话:演员有时是很脆弱的!尤其应该多多爱护青年配音演员!刘导又反复提到了牟珈论。按杜厂长的话说小牟平时就不爱讲话,而现在就变得更加沉默了。(研讨会上我没见她笑过,始终眉头紧锁,会后既没参加合影也没参加聚餐就匆匆回去了);其五、很酷的白涛老师不苟颜笑,他在不同的场合两次告戒我“你们网友不能老停留在怀旧上,要关注在职配音演员的现状”!整合上述事实,我归纳得出如下主观判断:长译在艺术追求上存在着显著地转型!长影此行活动,我见到了长译不同时期的配音演员。排除长译老前辈的谦逊以及对后辈爱护的因素外,对新长译少有负性的信息(除了郑万玉老师明确表示对现在译制片制作速度过快不满),张玉昆、徐丹等老前辈更表示年轻一代的各方面条件都比我们当年好,对长译新生代抱以厚望。但是在当下的新生代眼中,可能缺乏像上译陈叙一、邱岳峰、毕克式的推崇和膜拜,而更多地体现的是在现实的路途上一步一个脚印地走好!这一点在长译稍晚些的前辈潘淑兰、徐丹等老师的言谈中更易窥见,他们晚年在星特的经历可能更透彻了对这个问题的理解。因此,无论从哪个角度讲,我们都应该关注长译新生代,他们毕竟左右着长译作品的现实质量。但是从上面的谈话内容推断,新长译在人员的遴选过程中是否会走新上译丁建华式的路子?可能会又引起网上的一片争论。另外一点启示就是,我们对待新生代,还要多多关注,多多鼓励。做演员不易,做幕后的配音演员就更不易,在原版片大行其道的今天,配音演员要付出更多的心血和辛苦。他们的心理免疫力不强,除了说明他们现在还年轻外,也说明他们确实努力了、用功了,只是与观众对人物的理解不同,所以他们感到委屈,感到窝心。大家的出发点都是好的,只是之间缺乏彼此的理解,表达的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工作在一线的配音演员们可能首先需要的精神慰藉。

关于我的思考。俗话说:继往开来!两条腿走路最好!一方面“继往”,正如张帆版主所动议的要持续地到长译前辈艺术家那里去“挖宝”,留下他们的珍贵资料,这项工作的意义必须要放在历史的长河里去说明。杜厂长这次也说准备这次活动受到启发,以后逢年过节要把各位能请上的老前辈都请上,为他们提供见面的机会。我也希望像benxiong这样的历史学者能够从长译老片的流金岁月中走出来,更为开拓地加入老长译资料的编辑整理工作中去。事实上,当我听到袁老兴趣盎然的话语,徐老绵延不绝地侃谈,得知郑老近期自己还写了四个本子并为学员们授课,看到刘导所说的第一次见到徐丹老师眼泪汪汪地要求有机会给他个小角色哪怕过把瘾也好,潘淑兰老师激动地希望大家不计报酬再聚起来认真搞一部片子的时候,我就觉得我们不是没有资源,而是由于缺乏沟通而没有找到自己的知音。老艺术家们有思路、有经验、有感受、有热情,我们应该想方设法让他们在晚年说够、聊够、工作够。他们虽然已经淡出了工作岗位,但不应该淡出配音网友的视线。我们今后应该在处理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前提下,尽力做长译老前辈的知心人,做好牵线搭桥的工作,我们的期待希望不能只是一纸空谈!这个问题还要召集长译铁杆网友群策共议!(比如经费问题、人员分工问题、交通联络问题等等)另一方面“开来”,加大对新长译的宣传力度。争取更多的长译官方的支持,以此次活动为契机,切实加强对长译译制工作的实时追踪报道,通过更新《长影配音演员图谱全集》加强对长译新生代的宣传和扶持,并考虑适当时机建立相应声库,争取把中国配音网建设成为长影宣传的一块主要阵地。最后,我要说:钟爱长影,无悔一生!

landma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6-03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楼#
发布于:2007-08-15 22:30
长影对网友们的细致周到安排,杜厂长几多位配音演员的热情招待.
让我感动至今 仍是难以忘怀啊!(如此热情周到的招待都是在去之前都不敢想象的)
向长影厂杜厂长 赵老师等所有为此次活动付出辛劳的老师们 致以最真诚的敬意!
电影是我一生的追求! 最爱上译 欣赏长译 守望京译 永远支持译制片艺术!
笑谈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2-17
  • 原创大奖
  • 先锋碟报员
2楼#
发布于:2007-08-15 22:41
lmss朋友的文章写的真是很棒,绝对是近期少见的相当有深度的文章,看来我要准备研究好几遍了~~~
只是对其中一处不解~~
“但是从上面的谈话内容推断,新长译在人员的遴选过程中是否会走新上译丁建华式的路子?可能会又引起网上的一片争论。”
小弟愚笨,能否稍微解释一下呢·····
[color=red][size=4]用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汉语来塑造一个个的人物,是宇宙中最幸福的事情! 声创联盟,最优秀的网络中文配音社团,将中文配音进行到底!http://www.sclm.net.cn/bbs 吴红涓导演太棒了,顾奇勇老师太强悍了,最爱陆揆与翟巍,永远支持上译![/size][/color]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楼#
发布于:2007-08-15 23:00

引用第2楼笑谈2007-8-15 22:41发表的言论: lmss朋友的文章写的真是很棒,绝对是近期少见的相当有深度的文章,看来我要准备研究好几遍了~~~ 只是对其中一处不解~~ “但是从上面的谈话内容推断,新长译在人员的遴选过程中是否会走新上译丁建华式的路子?可能会又引起网上的一片争论。” 小弟愚笨,能否稍微解释一下呢·····

就是要慎选和慎用声线较为独特的配音演员。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楼#
发布于:2007-08-15 23:21
现在还在长春的老艺术家太多了,那天中午大聚餐,旁边来两个人点菜,我一看是《保密局枪声》的导演常彦。后来宋江波厂长和胡连华一起去敬酒。

张玉昆老师到厂里来看我们,后来我送他回家,路过一户门口,他告诉我这住的是王润身。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楼#
发布于:2007-08-15 23:38

引用第4楼配音眺望者2007-8-15 23:21发表的言论: 现在还在长春的老艺术家太多了,那天中午大聚餐,旁边来两个人点菜,我一看是《保密局枪声》的导演常彦。后来宋江波厂长和胡连华一起去敬酒。 张玉昆老师到厂里来看我们,后来我送他回家,路过一户门口,他告诉我这住的是王润生。

长春红旗街附近,到处是电影名人藏龙卧虎,偶尔就会在街道上、商场里碰上。那家是饰演过杨子荣的王润身吧?

sus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2
6楼#
发布于:2007-08-16 10:24
希望中影公司能多把一些好的进口片给长译来译制,进口分帐的大片给长译的太少了,给点有影响力的影片比如:(变形经刚)(哈里波特)之类的影片,能有比较大的观众群,否则看这些影片就记住了上译和京译.长译这几年谈出观众时间已经够长的了!继往开来是长译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借住好的影片来宣传长译的新一带的译制工作者,重塑辉煌!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7楼#
发布于:2007-08-16 10:25
引用第3楼lmss2007-8-15 23:00发表的言论:
 就是要慎选和慎用声线较为独特的配音演员。



我觉得这个问题不能走极端,仍然是要视角色情况而定。演员的音色不可能完全抹掉属于自己的色彩,但只要贴合角色,观众很快融入角色的话,会忽视音色上的差异(当然,在原声普及的时代,能尽量贴近幕前演员的声线是更好),最忌讳的是造作。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duhuiju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7-08-16
8楼#
发布于:2007-08-16 22:38
文字
感谢支持,关怀,厚爱,感谢你对长影译制厂的支持!文字
东北老大爷
9楼#
发布于:2007-08-16 22:48

           楼主的文章很精彩,感觉到其对配音艺术的酷爱。拜读之余,谈谈自己的拙见:


       一不理解为什么要极力避免文章中提到的所谓“东北风格”的配音?我认为那正是长影厂独特的标签,绝好的LOGO。

       译制片盛行于七十年代,当时的文化生活并不十分丰富,仅有的几部译制片在电影院不知要放过多少遍,而同时播放的还有收音机里的电影录音剪辑。我的童年就是在这些译制工作者的声音的陪伴下度过的,回想起来,久久难忘。正是由于他们独特的语言魅力,才为我们用声音塑造了许多性格迥异的银幕形象。而长影厂的配音,更适合其所译制的影片,尤其是朝鲜系列电影、前苏联系列电影等。这就好比厨师炒菜,每道菜要有每道菜不同的特点,如果过分强调整齐划一,感觉会像麦当劳和肯德基,流水线上生产的快餐,虽可以果腹,却不值得回味。至于减少方言腔是为了能顺利通过审查,这属于业内人士的专业问题,不敢妄加评论。

       二不理解为什么要从老长译的流金岁月中走出来?之所以能被冠以流金岁月的头衔,必定有其充分的理由,否则就不是流金,而是流水了(开个玩笑)。试想如果没有长译当年的辉煌,如何会有今天的发扬光大?向隽殊老师的声音具有非常鲜明的特点,亦正亦邪。那个时代长影厂的译制片几乎片片都有向隽殊的声音,这也是当时那个历史条件决定的,历史就是痕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正视和面对。我认为尊重历史决不是止步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其丰富的营养,为后人所用。就像北京人艺,大家耳熟能详的经典之作大都来自像于是之、蓝天野、朱琳、刁光覃、舒绣文、胡宗温、李婉芬等老一辈艺术家。他们少有一夜成名的机遇,有的却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苦练和积累,包括在文革中的“牛棚”经历,都为他们日后的创作丰富了营养。现在的北京人艺,虽有徐帆、濮存昕、龚丽君、郑天炜、冯远征等挑大梁,却难复当年老人艺的风采,也许是观众太过苛刻?但这里面就没有青年演员功力不足的原因吗?

       一家之言,欢迎拍转。
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10楼#
发布于:2007-08-16 23:30
想不到长译厂给广大网友安排地如此周到,真令人感动。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1楼#
发布于:2007-08-16 23:35
长影——上译——上影——北影……——北京人艺——青艺——儿艺——上海青话……——中国京剧院——北京京剧院——上京……
很好的类比的题目,谢谢一家之言,你的发言能引发很多联想和思考。虽然不一定有答案,或者急切不会有答案。

提醒LMSS改个字:  象——像
也提醒一家之言改个字:  郑天玮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楼#
发布于:2007-08-17 07:13

引用第8楼duhuijun2007-8-16 22:38发表的言论: 文字 感谢支持,关怀,厚爱,感谢你对长影译制厂的支持!文字

热烈欢迎杜慧军厂长加盟中国配音网!

男人辛苦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3
  • 贴图大奖
  • 社区居民
13楼#
发布于:2007-08-17 09:21
引用第6楼susu2007-8-16 10:24发表的言论:
希望中影公司能多把一些好的进口片给长译来译制,进口分帐的大片给长译的太少了,给点有影响力的影片比如:(变形经刚)(哈里波特)之类的影片,能有比较大的观众群,否则看这些影片就记住了上译和京译.长译这几年谈出观众时间已经够长的了!继往开来是长译发展的方向,希望能借住好的影片来宣传长译的新一带的译制工作者,重塑辉煌!


是啊,长译一直受北京中影方面的压制和挤兑,有些话不便直说。

其实,现在观众看电影都是冲着片子去的,象咱们这些关注配音的毕竟只占少数,这些电影给哪个厂配都差不多,现在配音演员还可以经常借调,可以进行人才优化组合。
为音痴狂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0-04-07
14楼#
发布于:2007-08-17 11:06
"历史就是痕迹,不管你喜欢不喜欢,都要正视和面对。我认为尊重历史决不是止步不前,而是为了更好地吸收其丰富的营养,为后人所用。"这话说得多好啊!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15楼#
发布于:2007-08-17 11:31
东北腔并不是大问题,主要看是否服务剧情,上译近期的喜剧片还引用了很多经典东北演员小品中的台词呢。而且我看新生代并没有什么东北腔啊。

“从流金岁月里走出来”的建议,其实对长译、上译都很适用而且中肯。经典的东西回味是对的。但是,如果太强烈地执着于以前老的东西,就会无形中挫伤新生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新的市场必须靠新人来开发和拓展。配音事业现在重要之一就是要培养新的观众群、fans群。光靠宣传、回味经典是不够的。如果能在酷爱、痴迷经典的同时,再多出一份包容的心来鼓励和支持新人创造出新的“经典”作品,那么我们这些“老”人心爱的这项艺术才可以真正长久下去。

想想看,新的作品在“老”辈的苛刻眼光下不好,我们就还关注和吹捧以往的作品,眼光会更高,新作品就显得更不好……如此恶性循环,其实对配音事业的发展并不利。

“一家之言”提到北京人艺。很巧,我也是个戏剧爱好者。我只看过新一代如濮存昕、冯远征、何冰等的话剧,我觉得已经很不错。通过影像资料也看到老人艺的作品,当然非常经典。但是我并未觉得“青年演员功力不足”。不同的风格和表现手法而已。我不想厚此薄彼。再说,这些青年演员也有相当的“苦练和积累”,只不过没有去蹲牛棚而已。新时代提供给他们新的磨炼环境。不要先入为主,请多一些宽容和信任,相信他们能创造属于他们这一代的辉煌!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6楼#
发布于:2007-08-17 12:28

引用第15楼小昭2007-8-17 11:31发表的言论: 东北腔并不是大问题,主要看是否服务剧情,上译近期的喜剧片还引用了很多经典东北演员小品中的台词呢。而且我看新生代并没有什么东北腔啊。 “从流金岁月里走出来”的建议,其实对长译、上译都很适用而且中肯。经典的东西回味是对的。但是,如果太强烈地执着于以前老的东西,就会无形中挫伤新生代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而事物总是发展变化的,新的市场必须靠新人来开发和拓展。配音事业现在重要之一就是要培养新的观众群、fans群。光靠宣传、回味经典是不够的。如果能在酷爱、痴迷经典的同时,再多出一份包容的心来鼓励和支持新人创造出新的“经典”作品,那么我们这些“老”人心爱的这项艺术才可以真正长久下去。 想想看,新的作品在“老”辈的苛刻眼光下不好,我们就还关注和吹捧以往的作品,眼光会更高,新作品就显得更不好……如此恶性循环,其实对配音事业的发展并不利。 .......

    对于“上译近期的喜剧片还引用了很多经典东北演员小品中的台词呢”之类的问题与长译新生代也聊过,基本持反对态度。而所谓东北腔问题主要是针对部分长译老演员说的。至于怀旧,不同年代的人有不同的审美定势,也不必苛求。

17楼#
发布于:2007-08-17 15:01
很酷的白涛老师不苟颜笑,他在不同的场合两次告戒我“你们网友不能老停留在怀旧上,要关注在职配音演员的现状”!---这话说得好,一味的怀旧不可能让历史的车轮倒回去。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8楼#
发布于:2007-08-19 12:18
LMSS再写两篇应该没问题。
三田静香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9-05
19楼#
发布于:2008-02-15 21:20
东北腔和东北语言的运用,这是两回事
前者是不规范的普通话发音的现象之一
后者则是对中华语言词汇的把握拿捏
两者的差别太大


至于长译风格,我觉得的确需要有继承有放弃

向隽殊老师的配音风格也一样需要分析与扬弃
pacino6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1-11
  • 原创大奖
20楼#
发布于:2008-07-04 13:40
引:刘导又反复提到了牟珈论。按杜厂长的话说小牟平时就不爱讲话,而现在就变得更加沉默了。(研讨会上我没见她笑过,始终眉头紧锁,会后既没参加合影也没参加聚餐就匆匆回去了);

牟珈论的沉默应该是《雏菊》事件的极大影响,一个观众们由于配音而否定影片的事件对幕后演员的影响何其之大啊!
一生中最恨的事情,10件或更少。 一生中最梦想得到的东西,10件或更多。 摩根弗里曼的一部电影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21楼#
发布于:2008-07-04 13:54
引用第20楼pacino6于2008-7-4 13:40发表的 :
引:刘导又反复提到了牟珈论。按杜厂长的话说小牟平时就不爱讲话,而现在就变得更加沉默了。(研讨会上我没见她笑过,始终眉头紧锁,会后既没参加合影也没参加聚餐就匆匆回去了);

牟珈论的沉默应该是《雏菊》事件的极大影响,一个观众们由于配音而否定影片的事件对幕后演员的影响何其之大啊!

确实是这样.那天杨鸣很高兴,而牟珈论就惨了!因为每位到会者在手里拿到的会议文集里都可以看到法兰的那篇批评性文章<<不合适宜的美声是一场灾难>>.我们曾经犹豫过是否在那个场合要收录,还是杜厂长觉得既然是研讨会,就应该尊重网友们的意见,所以就打消了顾虑.刘大航导演曾在会前\会中\会后多次提到该片,替小牟解围,但对配音演员的压力确实太大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