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73回复:4
[转贴]幕后闪烁的星星——记小配音演员翟巍和他的父母(1995年)
文/周围 提起翟巍这个名字,许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他生在上海,从未到过别的城市,可是他的声音却早已不止一次地“光临”过各地的千家万户,而且像孙悟空一样会“七十二变”。 凡看过电影《烛光里的微笑》的人,对影片小主角李小朋脆生生的童音以及后来在痛悼英年早逝的老师时那情真意切的悲痛呼喊一定还记忆犹新吧?为李小朋配音的正是翟巍。电视片《男生贾里》中热情开朗的贾里,《上海一家人》里仗义天真的“小大人”童年“黑皮哥”,动画片《舒克与贝塔》中伸张正义的贝塔和有着一副尖尖怪嗓子的坏老鼠等等,都是由翟巍给配的音。 这个被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著名配音演员丁建华昵称为“小金豆”的上海兴华中学初二学生,从六岁开始至今,已先后为180多部中外影视故事片、美术片、动画片、录象片配过音。虽然他才15岁,可在上译厂也可算是一位小有名气的业余“老演员”了。
童年的摇篮故事 对幼时的翟巍来说,每天晚上是他最惬意的时候。无论妈妈白天多忙,可到了晚上,小翟巍总能静静地躺在温暖的被窝里或凉爽的草席上听妈妈讲故事。每晚一、二个故事,妈妈从不“怠工”。故事里的世界精采纷呈,随着一个个故事情节的展开,小翟巍的想像力日益丰富,小小的脑袋瓜里常常会变幻出一幅幅美妙动人的图画。同时,在他幼小的心灵里也渐渐形成了一道分辨忠奸正邪,英雄坏蛋、勤劳懒惰……的分界线。 小翟巍还喜欢看动画片和文娱节目,常常会跟着电视里的情节、表演、手舞足蹈,有一次竟忘形地从床上摔了下来,至今额上还留有淡淡的疤痕。曾经是部队文艺工作者的父亲很高兴孩子有“文艺细胞”,一心想培养他成为歌唱演员。可儿子偏偏爱唱不爱一本正经地练,他说他最爱的是讲故事,他要跟妈妈学讲故事,以后讲给小朋友听,长大讲给大人听。 父子几次较量,都以父亲一开口教唱,儿子就逃而告终,最后,爸爸让步了,做出了明智的决定:尊重孩子的意愿和兴趣。他对儿子提出了要求: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做好。学习也一样,学什么都要认真,不得有始无终。喜欢讲故事,就要把故事讲好。小翟巍高兴得连连点头。 从此,在幼儿园里,翟巍认真地学习普通话,学习故事演讲,常与小朋友交换故事,经过勤学苦练,居然在徐汇区的幼儿故事比赛中拿了个一等奖。 通过听、讲故事,孩子开阔了视野,增加了知识,也有利于品格上的健康成长。于是当父母亲了解到徐汇区少年宫的梁海燕老师在语言训练,培养故事演讲人才方面有独到的方法后,便把翟巍送去接受训练。不久,翟巍就改掉了原来讲故事时容易“吃字”的毛病,吐字更清晰,发音非常标准,感情把握适度,表情恰到好处。当然,他也“牺牲”了许多玩耍的时间。 一九八七年,六岁的翟巍参加了上海市第二届小青蛙故事邀请赛。当他在台上绘声绘色地演讲童话故事“咪咪小的猴子”时,台下有两位特邀评委正暗暗惊喜在这儿发现了一棵充满灵气的配音好苗子。他们就是上海儿艺的一级演员战车和上影译制片厂的著名配音演员刘广宁。 翟巍获得了该次比赛唯一的特等奖,接着便由战车推荐给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导演韦启昌。就这样,年仅六岁的翟巍开始了业余配音的生涯.闯进了充满神秘、美感的艺术天地。九岁那年,又进了上影译制片厂的配音棚,成了“只闻其声不见其影”的幕后新星。 翟巍说,故事,是爸爸妈妈送给他的童年最好的礼物。
是孩子,也得有资任感 每一个成功孩子的背后都有其父母的影子。配音和讲故事是两番天地,似乎前者的难度更大,这是个“还原再创造的艺术工作”,仅仅只能靠声音来体现人际间的感情和关系,加上还得对准口型,找到最佳的感觉切合等等.实在是一门复杂而精深的学问。第一次配音自然困难重重,更何况小翟巍连台词都不认识!只有三天准备时间,于是爸爸妈妈分工合作全线压上:妈妈先看剧本,边干家务边给儿子详细地讲剧情。晚上爸爸一句句地教儿子背台词。台词背熟了,一家三口分析角色。翟巍配的动画片《大象和蚂蚁》中经常能得到友谊的帮助,自己也乐意帮助人的蚂蚁,父母便启发他以平时幼儿园里的小朋友互相帮助的事例来找准感觉,把握情绪。所以当小翟巍到了配音室后,经过行家的指点便能较快地领悟要点进入角色,对口型也居然“一拍即合”。第一次参加配音顺利成功。翟巍第一次懂得了什么是工作,工作是辛苦的,要想干好一件事,必须勤奋和认真。 以后他便一部又一部地接配,几乎每个月都有配音任务,每年平均十几二十部。开始感到新鲜和有趣,可上学以后,特别是高年级时学习任务重了,作业多了,再说从家里到电影厂、电视台路都很远.骑自行车往返一个多小时。长大了,爸爸不再接送,一个人下午五点半到配音棚,半夜约十一点才“下班”,回到家里睡觉常常要到十二点左右;而且作业只得在配音棚里当别人配台词时自己忙里偷闲在一旁赶紧做;有时实在磕睡了也不敢睡,一怕“感情流失”,二怕浪费别人的时间··一于是,小家伙感到负荷太重了,太累了,而且平时玩的时间也比同学们少得多,他不想再干了。他要“还我一个轻松愉快的童年.”他毕竟还是个孩子! 本来就心疼孙子,觉得孙子太忙太累的爷爷奶奶坚决支持翟巍,责备儿子翟峰不疼爱孩子,并说孙子自小聪明,读好书将来同样会成才。翟峰却认为成才必须先学会做人。他告诫儿子干,还是不干,这实际上是个意志问题,怕苦,没有能力克服困难就别干。翟巍毕竟是个男子汉,他羞愧了,默默无语。 父母亲又语重心长地对他说,当初小小年纪就让他去配音,“工作”,一方面是为了使他受到艺术薰陶,拓宽知识面,更重要的是强化品质培养,自小就懂得什么叫责任感,该怎样勤恳工作,长大了才能成为一个大写的人.他们又问他,如果知难而退,对得起一直来关心、培养.指导你的丁建华、舒蓉、魏思其、乔榛、陈开昌、金琳等老师吗?你不是常说从他们身上你学到了不少东西吗?他们对事业,对艺术的认真较真劲儿你学到啦…… 翟巍是要强的,也是懂事明理的,于是他又开始把配音当成另一种学习,比以前更投入了。 家里又响起了大段大段台询的背诵声;爸爸又不断地向配音演员们学习请教配音技巧,以便和妈妈既做儿子的第一批听众又充当业余指导,一家三口又常围坐在电视机前一边看译制片一边讨论研究别人配音的得失,如这里角色到位,那里演员的外国腔不像等以供借鉴……工作,娱乐两不误,一家人其乐融融。 在配《谁是莉丽的妈妈》一片时,为了赶时间一连几天翟巍都要赶去配音,咽喉发炎、嗓子嘶哑.喉痛得不得了,可他硬是边吃药边配音,出色地完成了任务。小学升初中考试时,下午开考,他上午还在配音棚里、结果只差了几分重点中学没能考上。许多人都为他惋惜,觉得为了一部影片而失去一次机会太不值了。可翟巍和他的交母亲却毫无悔意,他们认为不能为了个人的事而耽误电影厂的工作。再说,人生的路还很长,只要努力拼搏,何愁成不了才? 一般来说.演员在配音前的二、三天能拿到剧本有个准备。现在翟巍是“老演员”了,有时因时间紧迫,常常被召到制片厂里当场给剧本配音.即便有点时间去另一间房里看原版片也常常中途就要被叫去配;有时只能先看别人配,轮到自己就即刻“上马”。按常规最顺利的是第一遍看原版片,第二遍试对,第三遍无声对,第四遍就实录下来.翟巍居然都“挺”过来了,很少有配五、六遍的情况。 他现在的记忆力相当好,背起语文,历史外语等顺利多了,成绩在班里名列前茅,还是文体委员,共青团员呢! 参加配音虽然辛苦,可是付出的得到了回报。能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是父母对他的愿望,也是翟巍心中认定的成才目标。 摘自《家庭教育》1995年第5期
|
|
1楼#
发布于:2007-10-24 17:45
哇,十多年前就出名啦?小翟真是棵好苗子啊。中间写他累成那样,小学就得12点才睡,我都不敢想象!他父母未免也太“狠心”了点吧。
PS,是“昵称”不是“泥称”。 |
|
|
3楼#
发布于:2007-10-24 20:49
真没想到这个好东西也被扒出来了……
虽然手法比较“主旋律”,95年嘛,但是只要内容不失实就OK,珍贵的资料啊~~ “再说,人生的路还很长,只要努力拼搏,何愁成不了才?” ——我很喜欢这句。当时是没考上重点中学,后来不是一样上了重点大学么,而且最后还是干了自己最想做的工作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