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97回复:4
[转贴]《幕后的向隽殊》 (作者:江平)
中国影坛有一批杰出的电影译制演员,他们用台词塑造人物,把世界各个角落的故事演绎得让人铭心刻骨,永生难忘。这些艺术家中,向隽殊是佼佼者。她的声音,在上个世纪,几乎每十年,就让中国银幕重重震撼一次。
印度影片《流浪者》中那个热情得象一团烈火的富家小姐丽达、朝鲜影片《卖花姑娘》中那个凄美得象一剪寒梅的穷苦少女花妮、美国影片《蝴蝶梦》中那个纯真得象一块碧玉的痴情女子……撼动过多少青春少年的赤诚心灵,催落过多少中国观众的悲情泪水…… 我们常说是看着前辈艺术家的电影长大的。借用这句话,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听着向隽殊们的声音长大的。 向老师的声音,用甜美、迷人、动听等词来形容我觉得都不够准确。我以为好的声音是从心中淌出的,是用情怀酿造的。一句话,她的声音透着真、善、美! 向老师很真实。银幕背后的她一向不爱出头露面,不会巧语修饰。毛泽东、朱德、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领袖均去过长影视察,按不成文的规矩,厂里每次都安排有影响的创作人员被接见。有时向隽殊接到通知,有时向隽殊在家待命,有时向隽殊只能远远地作陪衬……有同志说,你是主要配音演员,也是“主创”,应该每次都在重要的位置,她则平淡地说:幕前的比幕后更辛苦,更有影响,这种场合,我们在后面是对的。 作为幕后艺术家,向老师一直都很低调,除了谦逊,更因她先生苏云是长影厂厂长。苏厂长对家人要求一直很严,不愿让别人说家属扛自己的牌子。相反,苏云对部下,对朋友,对年轻人,总是热情相助。长影人都叫他老厂长。生活中他也不苟言语,虽军人出身,但儒雅气质多于大将风度。退休后他任中国电影基金会会长,作为该会的常务理事,我在接触老厂长的同时也对我所尊敬的向老师有了更多的了解。 因为向老师有很高的知名度,基金会和影协的各项活动常找她友情出场。她最不愿别人把她称作苏云夫人,更喜爱大家把她看成一位普通演员,我们每次在基金会筹划活动,都请她亮相,她也特“配合”,打扮得很得体,各式套装不时更换,神采奕奕,根本不像七老八十的人。基金会在外融资、宣传,让她和于蓝、王晓棠、田华、陶玉玲、林默予、黄素影、杨静、凌元,秦怡、谢芳、高放等齐齐亮相,我戏称她们这些平均年龄七十多岁的老姐妹为“十二金钗”。虽说如今小明星吃香走红,可这些老艺术家的名人效应毫不比新秀逊色,每到一地,同样轰动,不过可爱的老人从来不要一分酬劳,让人感慨又感动。 其实,向老师可挣钱的地方很多。现如今电视剧年产万余集,古装戏基本不同期录音,配音需求大增,不少导演来请向老师出山,因为她既有名气,又有高超配音技艺。但向老师不去。问其为何?她答:太不认真了,一天两集戏,不讲艺术,混事呢!有的老板为了片子好卖,一边让“棚虫”们以最快速度草草配音,一边又希望有向隽殊这样的牌子来撑门面,只要挂个顾问和配音指导,不到现在都可以白拿酬金,向老师不为所动。她平静地说:“这种‘走市场’的游戏在我这里没市场”。 也许是好人有好报。2005年12月28日,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数百位电影界人士。次日,各媒体头版刊登的竟是新华社统发的同一张照片:胡锦涛总书记和向隽殊同志亲切握手。后了解,唯这张照片,温家宝、曾庆红、李长春等中央领导恰在同一画面中。熟悉她的朋友笑道:幕后英雄终于在最关键时刻到幕前隆重亮相了! 注:作者江平为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 |
|
3楼#
发布于:2007-12-15 12:19
|
|
4楼#
发布于:2007-12-16 11:47
引用第2楼穆阑于2007-12-14 22:49发表的言论: 来自中国电影集团公司主办的中影网。本人在那儿也开有博客,博名:电影守望者。欢迎指导。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