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488回复:98
[讨论]上译的众多佳片为什么不出碟之思考
由上译配制的译制片数量之多, 数不胜数. 然而众多上译佳片为什么不出碟呢? 难道是上译只精道于配音而啜于经营? 想来想去, 觉得应当还是归结为版权问题, 版权问题是近几年来国际问题的焦点, 也就是说,
上译的配制的这些译制片所拥有的版权仅限于配音这部分, 除此之外部分所有的版权都归国外所有, 所以,从法律的角度或知识产权的角度上讲, 不能说, 上译想出版人家外国的配音电影就能随便出的, 须经过买进版权或经版权人许可, 方能出品. 这就是我对上译为什么不出碟的原由理解. 还有大家觉得,CCTV为什么近期播放的外国译制影片老是央视自己的配音, 实际上也还是版权的问题, 如果央视不经上译授权播放上译的影片, 将会涉及侵犯版权 |
|
最新喜欢:peiyin... |
1楼#
发布于:2008-01-10 10:04
当然,上译只是译制机构,不是发行机构
一直都为不能充分享受和收藏他们的劳动成果而遗憾 |
|
|
2楼#
发布于:2008-01-10 10:43
俏佳人出了长影配音的南斯拉夫系列译制片,塞尔维亚把俏佳人和长影都告上了法庭。还好,现在撤诉了。原因:南斯拉夫已经解体,主体不存在。
|
|
3楼#
发布于:2008-01-10 11:01
引用第2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1-10 10:43发表的言论: 哇,塞尔维亚都这么狠,,,, 不过版权啊知识产权啊这些东西,,嘿嘿 |
|
5楼#
发布于:2008-01-10 12:06
引用第0楼长谷川天于2008-1-10 09:14发表的言论: 黑龙江卫视的长译《好兵帅克》大家看到了吧。难道兄弟台播放老译制片就不存在版权问题吗?大家应该清楚央视为何只播他们重配影片了吧! |
|
6楼#
发布于:2008-01-10 12:43
引用第5楼老片于2008-1-10 12:06发表的言论: 地方台放盗版片,这种勾当他们干的还少么?怪只怪中国地方太大,没人管得过来。嘻嘻蹄歪是国家级电视台,全中国独此一家,他们要是敢做这种事情,那别人可是一抓一个准。 再说,他们也并非像你所说的,“只播他们重配的影片”。 |
|
|
7楼#
发布于:2008-01-10 13:11
很多人觉得央视播出的老译制片,只要不是上译的,就该死!每一次播出、每一个版本,都应该是上译的!否则央视就该被骂死。
------不是央视该死,是你们要求太龟毛。要想看上译的片子,渠道多的很。自己买碟,看地方台、各种卫视,都有机会。不喜欢央视,却还总盯着央视,只要是重配,就一顿骂。生气就别看,还老看,看完还要骂。可是自找的。 |
|
|
8楼#
发布于:2008-01-10 13:37
引用第4楼老片于2008-1-10 11:57发表的言论: 如果哪天日韩出版了一本《唐诗三百首》,大概中国也要起诉,因为---“猪蹄”不存在 某些国家怎么和韩国人一样喜欢意淫 |
|
|
9楼#
发布于:2008-01-10 14:33
作为观众和听众来讲希望能看到听到制作的最好的版本的艺术作品,作为艺术家也好,导演,演员也好都希望能将自己最成功的那次作品展现在公众的面前。就是一个普通的女子也希望将自己最好看的角度暴露给摄影机。即便是同一首歌由同一个歌手演唱相信也只有一个版本是最好的。所以,我不喜欢央视的《同一首歌》节目,尽管很多歌还是原人来唱,但已经不是“原唱了”,因为原来那个真正动了感情的演出时间地点都一去不复返了。一个人的任何一个艺术作品的水平真的是不可复制的和再现的。幸亏有了电影和录音这种形式能够将最好一次的表演记录下来。记得有评委对参赛的歌手讲,唱通俗歌曲要想唱的好,感情永远是第一因素,你不懂感情不动感情不投入感情,你的歌就不可能打动听众的心。所以,配音的道理也一样,观众的耳朵不是专家,但是配音的有没有动感情去配,观众一听就能辨别出来的!银幕、银屏上的演员在非常投入的表演,传到观众耳朵里的却是一种敷衍的声音绝对是一种很煞风景的感觉,有时虽然听不懂外文,但是观众绝对可以感受到动了感情的声音。如果是敷衍了的配音,真的不如不要配,直接打中文字幕。不管你是上译的,长译的,京译的,还是CCTV译的,观众只认质量。谁家配的好,观众就希望看到那个好的版本!明明有好的版本不放,却偏偏要放一个偷工减料粗制滥造的版本,观众当然要骂人了!对于那些个老译制片,我相信当时的引进是以一个国家的身份引进的,而不是某个制片厂引进的。一旦引进,在中国全国范围播放就不存在侵犯外国的版权问题。我猜我猜我猜是不是现在中国国内弟兄之间要明算帐了,才弄出时下这种龃龉局面?我猜不透啊!
观众只相信自己的耳朵,不是迷信偏爱哪一家进而贬低打击另一家。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希望CCTV播放最好版本的老译制片有什么错吗? |
|
10楼#
发布于:2008-01-10 14:34
引用第7楼小米于2008-1-10 13:11发表的言论: 不喜欢央视重配,为什么还要盯着它,为什么还要骂?这样,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问题吧—— 当年我还在学校,那次看到央视里播出《电影节的贵宾》,满心以为会是上译的配音,便招呼同寝室的室友一起来观看。结果播出之后我失望了,因为央视播的是他们自己的重配版。我的室友不热衷于配音,相对来说喜欢看原版片。他们看了以后说: “一直听你说上译的配音经典,就这水平吗?怎么配得跟读书一样?不过如此而已嘛,你还喜欢?所以我们不喜欢看配音版。” 我连忙跟他们解释说这不是上译的配音,这是央视自己重配的。他们不相信: “央视是全国性的电视台,像这种老电影,怎么可能不用当年的配音呢?” 我只好再跟他们解释说,可能是因为“版权问题”,所以重配。然后还要跟他们解释说,当年上译的配音不是“跟读书一样”,央视重配上译的作品已经不是第一次了…… 这件事是我亲身经历的。举这个例子是为了说明,作为一个配音爱好者,我们当然可以辨别出央视用的是否是上译的配音,我们当然可以选择不看。但是小米你别忘了,电视是“大众媒体”,央视的受众群体遍布全国,绝不仅仅局限于配音爱好者这么一个小圈子。大多数普通观众(尤其是年轻人)在观看央视重配的影片时,并不能辨别出这是重配,他们很有可能像当年我的室友们一样,认为上译当年的配音“跟读书一样,不过如此”!难道你不认为这对老一辈艺术家们当年的劳动是一种伤害吗?难道这种行为难道不该骂吗? 再有,对于重配,我也不是“一棍子打死”的。如果同样是一部老片,央视重配的时候,是自己重新翻译剧本,自己重新按照影片来构建演员,按照自己的风格重新演绎进行配音,这样的重配是“再创造”,没有人会骂; 但是,我们看到的大多数央视重配的片子是怎么做的?他们不仅仅直接挪用上译当年翻译的剧本,按照上译当年的声音搭配方式来安排配音角色,甚至演员配音时,配音的语气、强调、节奏处理等方面,也完全在模仿当年上译的演员们用的处理方式(这一点,苏秀老师在《我的配音生涯》的“他们为什么要重配?”这一章里特别提出过)!难道你不认为这种行为是在剽窃别人的劳动成果吗?难道这种行为不该骂吗? 我认为,之所以会出现小米所说的“只要央视重配,就一顿骂”的情况,原因无外乎上述两点。 |
|
|
11楼#
发布于:2008-01-10 14:52
引用第10楼守望水晶于2008-1-10 14:34发表的言论: 绝对支持你的观点 作为不但在国内,在国际上都有一定声望的电视台,每年数十亿的广告收入,不能播一部上译作品是因为央视没钱?很多人相信这个理由,嘿嘿,但我斗胆就是不相信 央视的“读书艺术”难得损害的仅仅是本论坛的坛友吗 如此的作为我们还要我们为央视的重配行为歌功颂德?服了 |
|
|
12楼#
发布于:2008-01-10 15:35
所以说,喜欢D版吧,这在某些方面解决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当然它本身就是一个“麻烦”,不过这个“麻烦”还是让那些“不麻烦”的领教到了什么叫“无论是黑猫还是白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硬道理。
|
|
|
13楼#
发布于:2008-01-10 17:38
引用第11楼电影粉丝于2008-1-10 14:52发表的言论: 央视的每年数十亿的广告收入??? 呵呵... 我告诉你吧. CCTV每年的广告收入在两千多亿. 仅年三十晚上就有数亿钞票进账. |
|
14楼#
发布于:2008-01-10 18:21
引用第13楼长谷川天于2008-1-10 17:38发表的言论: 成武大哥——您玩笑开大了,80多亿一年,呵呵呵呵呵 |
|
15楼#
发布于:2008-01-10 18:22
脑残年年有,今年人最多~~
理智与情感,要情不要理~~ 请各位继续选择性失明,当我不存在吧~~ |
|
|
16楼#
发布于:2008-01-10 19:28
引用第14楼wangzhe1973于2008-1-10 18:21发表的言论: 呵呵... 光青岛海尔每年在央视的广告费就是3.5亿多. 央视有多少员工? 80亿, 连央视员工工资差旅费都不够, 央视在全国乃至全球有多少外派记者? 而且每个外派记者都是消费大户. 告诉你吧, 几年前就在媒体上看到: 隶属中央的国有大型垄断性企业中, 没有一个是每年低于一千亿收入的, 而且央视是这些央企的绝对主力. |
|
17楼#
发布于:2008-01-10 22:09
引用第10楼守望水晶于2008-1-10 14:34发表的言论: 那我也给你举个例子,也是我自己亲身经历的例子: 上学的时候特喜欢日本偶像中山美穗,也特别喜欢《情书》这部电影。当时买了vcd和同学反复看。那时我还没对配音感兴趣呢,这部也是原声的。 有一年冬天期末考试完,大家觉得可算轻松了。正好有人看电视报,说央视6套晚上播《情书》,大家满心欢喜决定一起看。电视播的当然配音版,而且是上译配音,著名配音表演艺术家丁建华老师给我的偶像中山美穗配音。结果呢,丁建华老师做作的腔调,又高又尖的嗓音简直让大家难以忍受,我们知道中山美穗本人的声音根本不是这样的。尤其是影片最后,阿树在雪山中呼唤死去恋人的名字这场戏,丁建华那“艺术”的腔调,老迈的声音……我们实在听不下去了,只有一个动作----换台!大家都说,这就是配音艺术?这就是著名的上译?好长一段时间里,我根本不看配音版,买碟必须是原声的。 我不是要借此否定上译的配音和丁建华的艺术成就。我要说的是:不是所有人都喜欢上译,不是所有人看电影频道的译制片就得看上译的,也不是所有人都觉得央视重配的就那么不好。 用你的话说:电视是“大众媒体”,央视的受众群体遍布全国,绝不仅仅局限于配音爱好者这么一个小圈子。----这话本身没错,可你怎么不反过来想想,全国观众都爱看译制片?都冲上译去看的?都喜欢老艺术家的那种风格? 另外一个问题:喜欢上译的人不爱看别的版本,这当然可以理解。但关键是,非要电视台播你想看到版本,这是不是太牵强了?再说了,电视台也不是没播过,上译的作品,现今的,经典的,在我印象中也没少播。我没看到过有谁因此感谢央视:这么老的片子,如今不容易看到了,电视偶尔能播出,真高兴!----从来没人感谢,觉得这都是应该的。 如今大大小小的音像店,经典的译制片随处可见,连卖盗版盘的小贩都有卖上译配音的老片子,上译的口碑和品牌已经毋庸置疑了。我相信这坛子的朋友们经典片子自己早收藏了一堆了,自己在家都看了不知道多少遍了。可电视台一播出,还盯着看是不是上译的,是上译的就忙着吹捧艺术家,不是上译的就骂电视台。有必要吗?累不累啊?不懂得知足。 “如果同样是一部老片,央视重配的时候,是自己重新翻译剧本,自己重新按照影片来构建演员,按照自己的风格重新演绎进行配音,这样的重配是“再创造”,没有人会骂” ------这话你可说大发了!在我印象中,老译制片只有不是上译的老艺术家配音,就是一顿骂,没有别的原因!别说老片子,就是近年新翻拍的文学名著,剧本、翻译、新的电影风格,和老版配音根本没关系了,还有人骂呢,“这要是××××配音就好了 ,央视配的和老版根本没法比!”—不信你自己去翻翻旧帖子。 我再举自己的例子,我一直以来都在寻找老的经典的日剧、港剧,比如木村拓哉演的《礼物》(又叫快递高手),我希望是DVD版的,我希望是电脑、碟机都能看的、我希望是压缩的,八块钱一张就能买的。----我希望了好久了,一直没有出版,别说正版,连盗版都没有,原因也是版权。我只有等待,但我不会怨引进、出版的那些人,也不能怨盗版商们不喜欢盗这片子。-自己的喜好,怨得着别人吗?时机不凑巧,日后慢慢等呗。 我第一次看日剧《黑色皮革手册》是星空卫视播的,台湾配音,我挺喜欢。前一阵有个电视台也播,但是大陆配音的,我不习惯,就不看了。但我也不会骂电视台。骂不着人家。 上译的出版作品已经很多了,我前面已经说了,但有人还觉得少,还觉得遗憾。那这种遗憾是不可避免的遗憾了。 |
|
|
18楼#
发布于:2008-01-10 22:12
引用第11楼电影粉丝于2008-1-10 14:52发表的言论: 我一个月工资几千块,但我觉得一碗鱼翅捞饭几十块钱挺贵的,我吃不起。你能跟抬杠说:你几千块钱工资没钱吃鱼翅? 帐能这么算吗?我一个月工资不干别的就吃捞饭?央视广告收入不干别的就应该把上译片子都买了?你以为央视那么独立,广告收入都归自己?它不过是中宣部、广电局的傀儡罢了。央视是有钱,可钱也不是想怎么花就怎么花,大部分都上交了,兴许还被某些上层高管贪污了。剩下的,养着十几个频道呢。央视八套为什么总放那几部韩剧,就是没钱!欧美片子买不了几个,就指着重播那几个破韩剧,靠着广大的中老年妇女们一遍遍看,赚点广告费呢。 照你的逻辑,中国GDP都排世界前几名了,山沟里怎么还有人吃不上饭?上海的F1赛道好多个亿呢,上海怎么还有人吃低保?能这么横向简单比较吗? 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其实都没必要的说。这些显然的事实道理有谁不明白?只不过是因为太喜欢太崇拜上译和那些老艺术家了,就光想着自己的那点爱好了,别的都不考虑了,别的都变得不合理了。 |
|
|
19楼#
发布于:2008-01-10 22:48
央视的地位是无法动摇的,骂骂也无妨,嘿嘿
央视主要就靠广告收入了,,其实所有的电视台都一样, 广告第一位的。除了养很多各色人等以外,设备费也是很大的数目,至于 能不能有实力去买这个那个的节目,还真不好说, 不过我没看明白这帖子是从哪里开始跑题的~~ |
|
20楼#
发布于:2008-01-11 02:43
记得评酒的场面是事先并不告诉评酒师酒的品牌,作为很多观众可以说并不懂配音背后的故事,也不知道配音爱好迷之间有什么偏爱。但是有一点就是观众的眼睛和耳朵是欺骗不了的,那就是那个声音和银幕荧屏中的那个角色是否吻合?那个声音是否充满感情?还是小和尚念经似的有口无心?观众哪知道播放一部好的译制片背后有那么多弯弯绕的故事?观众只知道有线电视都交了钱了,怎么那个“馆子”上了“鱼翅”,而这家偏偏是“臭豆腐”啊?差别忒大了吧?没有“鱼翅”哪怕是碗“粉丝”也好啊?有线电视费全国各地的收费标准都差不多,花同样的钱,到这家广告收入最大的“馆子”只能吃到“臭豆腐”,还事先不告知真相,怎么差别就这么大呢?还美其名曰是配音风格的一种,是属于“读书艺术”。长影的张桂兰艺术家给电影“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做的旁白那才叫艺术享受。丁建华配的“茜茜公主”也是非常贴切的。但是肯定某些演员的作品也有败笔,譬如声音和角色的不匹配。对于老的译制片译制剧,不管是上译的,长影的,北京的,广州的,你只要认真了,负责了,都不会太差,观众都不会太挑剔!!!点了“海米豆苗”,上来的却是“蒜蓉豆苗”或是“清炒豆苗”,这都无妨,只是不同的风格而已, 观众也不会随随便便地骂人!!!!
上译的《华丽的家族》与央视播放的《华丽家族》那就是“鱼翅”和“臭豆腐”的区别,拿“臭豆腐”来塞我的耳朵,我能不骂吗? 而且最该骂的是那种为了小利(我说的是小利)将“鱼翅”偷梁换柱地换成了“臭豆腐”的行为。只是为了不愿给某个译制片厂付一点点译制费,就给观众上“蒜蓉耳屎”的做法不该挨骂吗?观众花了钱了,上了当了,能不骂人吗? 买译制片的碟也是,很多就是故意不注明是哪家译制单位配的,为什么? |
|
21楼#
发布于:2008-01-11 03:23
最近不懂装懂的高人真是越来越多了··所谓臭味相投大概就是如此吧~~
|
|
|
22楼#
发布于:2008-01-11 04:42
楼主的确说的有些偏激了!
萝卜青菜,各有所爱。你不喜欢,别看就是了,用的着拿“臭豆腐”来贬长译吗?我看长译配的这版蛮不错! 顺便说一句,我现在越来越反感“鱼翅”,倒是更喜欢“臭豆腐”。全靠楼主这样的大侠所赐! |
|
23楼#
发布于:2008-01-11 04:56
引用第22楼974y于2008-1-11 04:42发表的言论: 兄弟··看错了··不是LZ,是LS··· 别打错人了·· |
|
|
24楼#
发布于:2008-01-11 04:56
引用第22楼974y于2008-1-11 04:42发表的言论: 前几天央视电影频道播放的《华丽家族》我看了一分钟就换台了,而且我根本不知道是哪家配的。根本谈不上要贬低“长译”的意思。无意卷入什么门户之争!一不小心就被绑架上了战车,汗! |
|
25楼#
发布于:2008-01-11 08:10
引用第2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1-10 10:43发表的言论: 那我们现在可以把苏联的片子都挖出来了,什么时候美国也解体就好了。 |
|
26楼#
发布于:2008-01-11 08:24
引用第18楼小米于2008-1-10 22:12发表的言论: 那就应该重配么 你对水晶的遭遇如何看? |
|
|
27楼#
发布于:2008-01-11 08:32
引用第25楼nil于2008-1-11 08:10发表的言论: 我觉得出碟和电视台播放所涉及的对外版权是不同的。尤其是曾经的公映版本。同一部片子,播放某个译制厂配音的和播放央视自己配的涉及的对外版权是一样的。唯一能解释的就是央视和配音制作单位之间内部版权问题。我只是按照普通观众的角度瞎猜而已。请知道内情的人解释一下吧! |
|
29楼#
发布于:2008-01-11 08:42
引用第28楼老片于2008-1-11 08:33发表的言论: 在北京听说过这样的故事,几个合伙人开了一家川菜馆,请了一个手艺非常不错的四川来的大厨,开张初期,顾客很满意,半年后,股东们觉得付给大厨的工资太高了,以为大厨的手艺也学得差不多了,辞掉了四川大厨,用上了一个二把刀。没过三个月,餐馆生意就到了要倒闭的地步,没办法,很快将餐馆盘给了别人,大家散伙了。 |
|
30楼#
发布于:2008-01-11 08:52
引用第25楼nil于2008-1-11 08:10发表的言论: 中国对待前苏联或俄罗斯国家的问题是相当谨慎的, 不象以前南斯拉夫政局一直不稳.....能把前南斯拉夫的优秀影片在国内公开出版且钻了人家解体的空子, 也算是对国内影迷的一大贡献. |
|
31楼#
发布于:2008-01-11 09:04
引用第29楼redwood于2008-1-11 08:42发表的言论: 问题是某吃饭的行家认为咱们几个什么也不懂,咱们都是S□(还是用“□”安全些,哈),没法子,呵呵 |
|
|
32楼#
发布于:2008-01-11 09:08
还记得“斯琴格日乐郭峰成方圆等被骗流落美国街头”的事情吗?结局是内部调解掉了。读新闻的的观众到现在都搞不清楚谁是谁非。其实美国由于历史和宗教的原因给商人造就了一个税收上的漏洞。只要贴上宗教,慈善,非盈利的标签就可以偷掉一大部分甚至全免掉税。当地的一些华商也走这条路。央视的那个什么大型节目主办人将这帮歌手弄到了美国,和美国当地的华商串通,偷梁换柱地要歌手们演出挣钱。其实如何付演出费消除矛盾是一个概念,而究竟是不是义演又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概念!明明是有票房收入的演出,硬生生被偷换概念地蒙蔽读者说是义演。
|
|
33楼#
发布于:2008-01-11 09:09
引用第24楼redwood于2008-1-11 04:56发表的言论: 说句客观话, 央视配音或重配的影视剧中, 精品不多, 但肯定还是有少许不错的, 如:意大利电视连续剧[出生入死]央视配得还算不错, 但其它的很多影视剧配得都不贴切, 甚至是糟蹋原版, 与上译同配的影片相比更是相形见绌. |
|
34楼#
发布于:2008-01-11 09:19
同意楼上的。我说过只要认真做事了,尽力了,观众不会轻易骂人的。骂得不是配音的能力,更不是风格。而是敷衍和欺骗。“野生华南虎”没了,观众不会逼得你非要不可,可你非要指着“纸虎”对观众说是活体。CCTV电影频道在节目预告中为何不表明是哪家配的?明显的就是骗取那些喜欢老译制片(无论是上译的还是长影的)观众的收视率,收视率下去了,广告商估计也就不出这个价码了。
|
|
35楼#
发布于:2008-01-11 09:21
引用第29楼redwood于2008-1-11 08:42发表的言论: 呵呵... 兄弟说的好象是弃用高人而转用"二把刀",是同一个主体下的行为. 而央视重配上译的配过音的经典影片实际上就是在与上译"叫板", 是班门弄斧. |
|
36楼#
发布于:2008-01-11 09:33
其实我真的不知道还有楼上说的“叫板”行为。我还是第一次在央视看到央视自己重配的上译配过的片子---《华丽家族、华丽的家族》。当时我还以为日本有另一个版本的《华丽家族》呢,差不多眼珠子都要掉出来的,等定睛看清楚了,下巴要掉了,耳朵接着也要逃离脑瓜闹独立了。天哪,赶紧换台!否则我的五官就真的要像苏联解体变成了独联体了。
|
|
37楼#
发布于:2008-01-11 09:49
引用第35楼长谷川天于2008-1-11 09:21发表的言论: 绝对同意 |
|
|
38楼#
发布于:2008-01-11 10:04
引用第35楼长谷川天于2008-1-11 09:21发表的言论: 如果真是这样,我们也认了。就像到医院看病,谁都不愿找一个实习医生看,都要找专家。要是那样,实习医生永远成不了专家。徒弟要挑战师傅本身也不是坏事。只是事先打个招呼好不好?挂号的时候说是专家门诊,掀开帘子才发现是周正龙家的二小子坐在那儿拿着听诊器@#¥% |
|
39楼#
发布于:2008-01-11 10:21
引用第38楼redwood于2008-1-11 10:04发表的言论: 实际上央视发展自己的配音事业, 主导思想是对的, 但应当是在专业起点很高的情况下才可以配经典影视剧, 但就目前的配音情况而言, 央视和许多地方电视台相比并无特殊之处, 甚至比不上广东.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