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40回复:9
[推荐]《电台粉丝今犹在》作者:童自荣[2008-01-19]
电台粉丝今犹在
日期:2008-01-19 作者:童自荣 来源:新民晚报 童自荣 去年岁末,承蒙电台的好意,邀我参加了“上海故事广播”的开播仪式,还意外地受聘做指导。其实,我这个人最不擅长的就是做教员。 我对在电台工作的朋友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盖因彼此都是做的一份幕后工作。不夸张地说,年轻的时候,我是电台的铁杆粉丝。那时,若预报今天有名家的节目,这一整天都会喜洋洋的,就牵挂着晚上的这个时段了。哪怕地动山摇依然是电台的忠实听众。听广播好啊!它会给你带来一份接近读小说的那种独特想象。对我来说,不仅是一种娱乐消遣和艺术享受,又是一种潜移默化的业务学习和积累。我喜欢收听相声、小品、滑稽,后来安排我配喜剧色彩很浓的角色——“茜茜公主”中的博克尔上校,这些生活积累就派上了用处,尽管我的个性与风趣和幽默相去甚远。 回到“讲故事”这个话题。开辟这个栏目,对故事迷们,还有爱好语言艺术的听众不啻是一个福音。我平时就对此有些思考,不妨和大家交流交流。 要把故事栏目做成一个品牌,就应当拥有一种吸引力。首先是故事本身要具有吸引力。就像我们搞译制片,剧本乃一剧之本,影片本身如果不精彩,那么你配音再好,也难以唤起观众的强烈兴趣。这就要有劳电台的朋友,组织起班子,从浩如烟海的小说群中,挑选出有魅力、让观众欲罢不能的各类型好题材,无疑挑选者的敏锐、好奇、富有激情和品位是至关重要的。 其次,自然是讲故事的人要有魅力,要达到此种境界也非易事。从前我酷爱的一些评弹名家,如:蒋月泉、严雪亭、张鉴庭可以说都是讲故事的能手,说表、弹唱都极抓人,还擅放噱头,耳熟能详的老段子,却都百听不厌。当然,他们使用的是苏州方言,比较有局限。用普通话来讲故事,也不乏本领高强之人。听袁阔成讲“三国演义”,就很有吸引力。他的特点是,讲究、掌握各个角色的感觉,点到为止,并不刻意用变化音色去刻画,给观众留下很大的想象空间。我就愿意接受他演播的诸葛亮。北京有个演话剧的李野默,播小说也很出色。他播路遥的小说“平凡的世界”,用的也是极朴实的基调,很松弛又绝无夸张,娓娓道来,很快把你带入他所描述的种种意境,这也是这篇小说所需要的平实,土土的味道。这是说的演员。其实,生活中会讲迷人故事的还真不乏其人。我小时候,一个老邻居的孩子叫阿林,讲起鬼故事来就很神,沙沙的嗓子,不动声色地把你吓得要死,又不忍跑开不听。我的舅舅则是另一种风格,绘声绘色,手舞足蹈,带着某种夸张、某种亢奋,听他讲足球赛尤是一种享受。 “上海故事广播”已随着新年的来临而开播了。办好这个节目,生活会因之而变得更精彩,我们抱有期盼。同时,我们大家更有一份责任,关注它,爱护它,推荐故事,挖掘人才,把它当一个孩子一样,培育它长大。 |
|
2楼#
发布于:2008-01-20 16:35
|
|
|
3楼#
发布于:2008-01-20 19:17
应该是李野墨吧?人名写错了……
|
|
|
4楼#
发布于:2008-01-22 10:48
突然想起来谁给我推荐过李野墨演播的《平凡的世界》来着……应该是大头龙兄吧?不过我还没有完整地听过,有空补上
其实很希望能收听到清晰的广播剧,但是下载到的多数是文件小而音质不佳的,可惜了那些好声音 |
|
|
5楼#
发布于:2008-01-23 04:57
引用第4楼恋水莲于2008-1-22 10:48发表的言论: 因为很多节目都是自录的,以前受到收音机的信号限制,现在则受到网络的限制,上海的有些频道在线听都会有很多杂音。 李野墨演播过很多作品,我最先听得还是《敌后武工队》,最近在听《静静的顿河》。比较起来,现在北京有不少配音演员在作小说演播,像李立宏、徐涛等,而上海就比较少了,听得最多的还是冯骏骅。 讲故事的话,我最喜欢的还是郭冰,小时候还听过他讲的《小西游记》,可惜现在很难听到了。 |
|
6楼#
发布于:2008-01-23 13:41
引用第5楼nil于2008-1-23 04:57发表的言论: 郭老师也播过《甘十九妹》吧?我初中的时候听得如痴如醉。当时还因为电台出故障(该播最后一集却重复播了倒数第二集),最后一集没有听到,至今遗憾呀。 |
|
|
7楼#
发布于:2008-01-23 14:20
引用第6楼小昭于2008-1-23 13:41发表的言论: 那也有许多个年头了,当时郭冰还演播过《短刀行》。 |
|
9楼#
发布于:2008-01-24 14:45
引用第8楼linger2于2008-1-24 12:07发表的言论: 我也不在上海啊 现在都只能靠网络,在线听,P2P下载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