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153回复:17
[整理]《峰华毕叙》勘误表(未完待续,欢迎网友指正)
近日拜读苏秀老师新著,忽发现几处问题,由于全书尚未读完,现列出部分供网友参考!
陈叙一篇 1.文不从主人 《配音史记·高祖本纪》的作者目录上写的是“对胡”,而正文写的是“张帆”,在编者按中也没有作出任何关于实名与网名的说明。(也许在网友看来,这并不算问题,但考虑到本书将作为译制片普及教材在全国发行,所以在实名与网名问题上,我们还应该考虑一下普通读者。 2.错别字 《享受》,童自荣,P45,倒数第五行,教堂劫富济贫定稿,原文“我是为哪些受到……”,应为“我是为那些受到……”。 《程玉珠口述:上哪儿再去找一个陈叙一?》,苏秀,P49,倒数第二行,原文“《戆豆的黄金周》”中的“戆”(发音gàng或zhuàng)应为“憨”,正确片名应为《憨豆的黄金周》。 3.关于名著书名翻译问题 《从陈叙一学翻译》,周克希,P65,倒数第二行,原文“《基度山伯爵》”,应为“《基督山伯爵》”。周克希先生和韩沪麟先生合译的新版由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在该书译者序中,周先生特别强调了国内流甚广的“《基度山伯爵》”系原著书名的错译,正译应为“《基督山伯爵》”。 4.一处不明 《我们的“老头儿”》,苏秀,P13,到底九级和十级哪个更高?按前面的说法,似乎十级更高,后来又说邱岳峰从九级被降到了十级,这就很让人头痛了。 5.姓名中的错别字 《邱岳峰导演代表作》,P285,倒数第三行,原文“亚砂子”,应为“亚沙子”。勘误理由:影片开头的生日会上,女主角向男主角介绍自己时说过“亚洲的亚,沙漠的沙”。 |
|
|
2楼#
发布于:2008-02-04 10:47
引用第1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2-4 10:29发表的言论: 这么一说,我倒真想起来了,失误~ |
|
|
3楼#
发布于:2008-02-04 12:01
关于《基督山伯爵》说点废话,周克希使用的是“基督山”,但我认为“基度山”也不是错译。同样都是音译,有何错对可言。何况从约定俗成、先入为主的角度来看,我也偏爱“基度山”。
|
|
4楼#
发布于:2008-02-04 13:08
谢谢
基度山是我改的,不知道周先生原意,道歉 对胡是排印的时候出现的不知名错误,从理论上说谁都没有错,只好请张帆多包涵了 另外还有一个错误,就是《雾之旗》应该是译影的片子,不是资料馆的片子 |
|
5楼#
发布于:2008-02-04 13:25
引用第3楼nil于2008-2-4 12:01发表的言论: 无论是从英语还是法语原文来看,书名中提到的就是《圣经》里的“基督”,照理说根本不存在“基度”这个词,这是一个文化常识性问题,不能光看约定俗成,这就好比高考的时候把“《资本论》的作者马克思”写成“马克斯”,能给分吗?所以周先生打翻约定俗称的错译改换今译的精神还是值得学习的的(同样值得赞赏的还有黄继忠先生的《汤姆大伯的小屋》打翻了《汤姆叔叔的小屋》,这是从伦常关系出发的翻译) |
|
|
6楼#
发布于:2008-02-04 14:34
应该九级比十级高,那时是文艺级别。文艺一级全国只有4位演员,赵丹、白杨、金山,还有一位说不上来。就像后来的四级制:国家一级是正高级,国家二级是副高级,国家三级是讲师级,国家四级是初级。所以说苏老还是正确的。
|
|
7楼#
发布于:2008-02-04 14:41
引用第6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2-4 14:34发表的言论: 我不是说苏老师错,问题在于语言的表述上,前半部分给人的感觉是邱岳峰有历史问题,所以人家都是十级,就他是九级,显然说的是他被历史问题所累;后半部分说邱岳峰拒不交代,从九级降到了十级,这显然又是说九级比十级高。 根据常理推算,数字越小,级别越大,问题就是这段话表述不清,产生了歧义,前后矛盾! |
|
|
8楼#
发布于:2008-02-04 17:52
引用第5楼歌剧魅影于2008-2-4 13:25发表的言论: Christo原意是受膏者,基督只是音译。如果真要所谓“错译”,Dumas干吗仍用仲马,而不用杜马?再举个例子,Michael可以用迈克尔,也可以用米迦勒,John可以用约翰,也可以用若望。周克希可以翻译成基督,因为现在这个用得多,但是蒋学模翻成基度也不能算错,可能当时那个用得多。 ps:黄继忠把叔叔改成大伯的理由可以理解,但译成叔叔也谈不上错,因为美国人根本不区分叔伯关系(何况本来就没有血缘关系)。而且“大伯”版也谈不上打翻“叔叔”版,两者和“黑奴”版都是广为接受的。 |
|
9楼#
发布于:2008-02-04 19:15
引用第8楼nil于2008-2-4 17:52发表的言论: 回答你的问题,“米迦勒”是《圣经》中的天使长之一,这个时候你绝对不可能把它翻成“迈克尔”,这不是让人笑掉大牙嘛! 只有当一般人名用时才能译作“迈克尔” 这就像“梦露”和“门罗”一样,将专有名词翻译错了是一件很可笑的事情。 据我所知“John”只能译作“约翰”(译制片中通常读作“壮”) “若望”应该是法语的发音,现在已经统一作“让” |
|
|
10楼#
发布于:2008-02-04 19:33
引用第7楼歌剧魅影于2008-2-4 14:41发表的言论: 这完全是因为现在的孩子们不太懂这里面的道道,苏老师是默认大家都知道的…… |
|
11楼#
发布于:2008-02-05 07:22
引用第9楼歌剧魅影于2008-2-4 19:15发表的言论: 首先,是有一个版本的《失乐园》把Michael翻译成迈克尔的,当然我并不欣赏这种翻译。以前用若望的应该也不少,至少若望福音和约翰福音都是广为接受的。然而这些正说明了约定俗成在音译上是合理的。 同样,基度山因为《基度山恩仇记》《基度山伯爵》广为流传也可算一种约定俗称,周克希高兴怎样翻是他自己的事,但说以前的音译是错的,那就...... |
|
12楼#
发布于:2008-02-05 08:26
引用第1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2-4 10:29发表的言论: 非常想看这个木偶片。 书还没收到呢。等 |
|
|
13楼#
发布于:2008-02-05 11:52
谢谢歌剧魅影的指正!张帆先生的大名,在每一个校次上都没错,孰料印出来后,竟是如此几近搞笑的“对胡”,说实话,这种时候,编辑比任何人都郁闷难受。虽然莫名之极,还是要向张帆和读者说声“实在对不起!”“基督山伯爵”是错改了作者的原文,属学习不够,错责在我,向周先生致歉。邱岳峰9级10级的问题,苏老师的原意还是比较清楚的,多读两遍吧。顺便说一句,苏老师的文章,有不少值得多读几遍、咀嚼其意之处。书中错漏讹误,错责皆在出版社。欢迎广大网友继续赐教。谢谢!祝新春愉快!
|
|
14楼#
发布于:2008-02-05 12:31
《基督山伯爵》,我咋记得一直是看这么译的,,,基度山伯爵?音也不对啊,流传很广吗?
google了一下前者46万条,后者8万条,都不少~~ |
|
15楼#
发布于:2008-02-05 13:02
引用第6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2-4 14:34发表的言论: 当时全国4位文艺一级演员是不是赵丹、白杨、金焰、舒绣文? |
|
16楼#
发布于:2008-02-05 13:03
还有一个错误不知是不是作者笔误,是在林栋甫先生怀念毕克的那篇《无话可说的代言人》中。第167页第四段,林栋甫请自己单位同楼的医生为毕克治病,他写道:“我请他给毕克特别照应,希望能为毕克治好肺气肿的老毛病。尚华第一次来由译影厂的程玉珠陪着,后来几次他就自己来了。”此处的“尚华”应为“毕克”,要不然就让人糊涂了。估计是林先生一口气写下数篇纪念文章,这里不慎把名字写串了。
|
|
17楼#
发布于:2008-03-16 21:24
一、P316 《虎口脱险》 是1966年出品 而不是“1978年出品”
二、P296 《总统失踪记》部分 据我所知 该电影也译作《大饭店》 原文有关的剧情介绍是不对的 要按照《大饭店》的话,剧情是法国著名喜剧大师“路易德菲奈”是扮演寻找总统的餐厅老板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