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377回复:8
[原创]小昭看话剧:上海话剧中心作品《红与黑》北京首演纪实时间:2008年2月19日 地点:保利剧院 主要演员: 李宗翰 饰 于连 温 阳 饰 莱纳夫人 谢俐 饰 玛蒂尔德 符冲 饰 德莱纳 许承先 饰 拉莫尔侯爵 宋忆宁 饰 拉莫尔夫人 【想看什么】关键词:红与黑 温阳 上海话剧中心 ★世界名著《红与黑》的魅力自然是放在首位的。仍记得儿时翻看母亲的《外国文学赏析》,其中把于连批判得一无是处(没办法,文革的余温),由此留下很“坏”的第一印象。初中时迷恋电影录音剪辑,苏秀、邱岳峰主配的《红与黑》让我了解了故事梗概,但其中深意未必能完全理解。直到大学时看了CCTV播放的新拍版本(顺便说一下,这个版本的配音很好,好像是赵岭主配),才第一次深深地被那个孤傲、自尊、悲情的男孩打动。欣赏过原著、电影、老电影录音剪辑之后,我满心期待话剧形式的再一次冲击。 ★男主角是李宗翰?不认识。我只知道温阳、符冲、宋忆宁,尤其是温阳,新版《刑警803》里的常客。那温婉的声音在我心中为狄菲菲第二。真想看看这个姐姐长什么样,应该声如其人吧。 ★去年听“醇八点”的百年戏剧回顾节目,没少接触上海话剧中心的作品,但都是用“听”的,这次能到现场去“看”,感受一下所谓的海派风格,同心中的北京人艺来个PK,呵呵。 【看到了什么】 ◆不温不火的于连 关键词:李宗翰 开场前拿到节目单指着他名字还喊成“李司翰”,可见我对他的漠视程度。他很帅,没错,每一件戏服他穿着都是那么妥帖,那么明星味十足,就像时装杂志的封面人物走到舞台上。但他不是我心目中那个于连的形象。他不够清瘦、不够文气、不够心计。他太明亮太MAN! 至于表演,想来想去用了这个词,“不温不火”,想表达的不是原意。而是想说,如果要展现于连的细腻和敏感,他演得过于坚决;如果要展现于连的野心勃勃,他演的又过于内敛。最后法庭上痛斥上层阶级的虚伪自私、呼唤人格平等以及监狱里一长串“我才23岁,我不想死”的高潮戏中,他的爆发力似乎还差那么一点点,还是不够大气(尽管声音很漂亮)。可能也有剧本、年龄、经验等诸多因素影响了他的发挥。全场他留给我印象最深的竟是刚出场,他背着包,怯生生地站在德莱纳家门口,犹豫着是不是该进去。那一瞬间,青涩小男孩的孤独和胆怯像极了感觉中的某一个于连。 ◆大家闺秀和刁蛮小公主 关键词:温阳 谢俐 温阳姐姐太漂亮了,美得温暖,美得含蓄,正如她的名字,也如她的声音,恰似一个大家闺秀,雍容高贵又温柔善良。她将台词说得那样溜,像外文一样流利,而且声音极美。遇见这样一个宽容、平易近人的姐姐,难怪于连会陷入母性温存的网了。 而谢俐呈现的反复无常的玛蒂尔德小姐,活脱脱一个刁蛮小公主,个性张扬,任性又率真。她的声音犀利清脆,像一面小鼓咚咚敲打你的心房。两位女主角无论外形还是表演都极其贴近角色,我给她们打满分! ◆尺度最大的舞台激情戏 关键词:大汗淋漓 笑 掌声 应该加上前缀“我看过的”。没预料有这么一出,还好习惯性地带上了望远镜。我也不能免俗啊,绝对看得够仔细了。吻,是真的吻,热烈奔放,一点不忸怩。这样真实的表演让人入戏,感觉很舒服,反正时间也不长。接着,于连抱着德莱纳夫人往床上躺的时候,似乎过于用力,“嘎崩”一声响,立刻哄堂大笑。这时播放的是舒缓圣歌般的女声低唱,床头罩着白纱帐,一切朦胧唯美。双方脱衣服,明显看出于连还害羞呢。女方剩肩带睡衣,男方……啊,把衬衣褪去,就赤膊了! 第一次在舞台上看到这样一大片肉色,其实,李帅哥的身材真的蛮好滴……这时,全场就剩下我们观众的急促呼吸了。于连留着下身的黑色长裤,伏在德莱纳夫人身上,轻轻地吻着她脖子,动作似乎很僵硬……时间怎么这么漫长啊……床居然向前移动并冲出白纱帐了!那么刚才还有一点遮羞布现在彻底撕去了……为演员捏一把汗……灯光终于灭了。 再亮时,于连直起身来,冲出一句“多么美妙的享受啊!”(不记得具体台词,大概意思)掌声盖过笑声雷动。通过望远镜看去,李宗翰额头上的汗已经下淌了,如此清凉的戏惹出一身汗!看看温阳,气定神闲,由此可知李经验尚浅。当然他的牺牲最大,毕竟要在近千人面前现场赤膊和动作啊。勇气可嘉!看见他大汗淋漓的那一刻,我感动了,何必那么苛刻,他还是个孩子呢。 ◆百闻不如一见 关键词:符冲 许承先 ★缺了一个宋忆宁,挺可惜的。本来拉莫尔夫人戏份不多,展现的又是一个慈母形象,似乎对她干练利落的声音是个挑战。可是宋姐缺席了。我可能会怀疑自己的眼睛(因为从没仔细看过她的照片),但没法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呀。拉莫尔夫人换人了!只能以后领略您的舞台魅力了。 ★符冲的微笑长相装上八字大胡子,刚出场差点让我笑出声。但他高超的表演技巧几分钟后就让我心生佩服。他略微僵硬缓慢的形体动作,以及威中带怒的表情和不由分说的命令口吻立刻呈现了一个让人厌恶的家长制作风的官僚形象。对夫人客套的关心近似管束,一看就知道夫妻间难以有真正意义上的爱情,为后面红杏出墙埋下伏笔。他的最后一场戏,知道夫人奸情后的愤怒,听从劝说后的克制,都表现得恰到好处。他标志性的带鼻音的嗓音在现场听来那么有洋味,而且底气十足,展现了话剧演员深厚的功力。 ★老演员许承先,喜欢他演的《商鞅》中的景大人,《去年冬天》里的老人。感觉他的发音方式最能体现海派风格,即有些字音并非特别标准,整体语音比较糯,不像北方人那样清脆,一个字一个字蹦出来;而又充满书卷气,婉约、敦厚。他是老戏骨了,举手投足以及语言表达确实技高一筹,尤其与李宗翰的对手戏就能体现出来。 ◆看/听上去很美 关键词:舞美 服装 音乐 ★不能不说,舞台设计很漂亮。开场云雾缭绕中,于连和神父乘马车从后台抵达。结尾,走向绞刑架的于连又回归到云雾缭绕的那个来处,很有宿命的无奈感。 ★服装设计华美绝伦。德莱纳夫人的衣裙淡雅高贵,同其他轻佻夫人的大红大绿以及相对暴露的服装区分开来。玛蒂尔德小姐出场时黑裙红鞋卓尔不群,像奔放的吉普赛女郎。至于主角于连的服装,无论教士黑袍、红军装外套,还是燕尾服以及简单的白衬衣黑长裤,都只能用“帅呆了”来形容。 ★音乐不错,引用了大量法文歌曲,加强了异国情调。 ◆不吐不快 关键词:地板 话筒 舞蹈 改编 ★于连抢握德莱纳夫人手的一场重头戏,原作及话剧的场景都设在花园。那么没有草地至少是土地吧。但是舞台是地板,演员皮鞋踩在上面咚咚响多少干扰了该有的感觉。 ★耳麦不用不行(保利剧院可是1400人的席位啊),可是用了,就必然带来其他一些弊端,比如舞台缺乏了纵深感、立体感;拥抱可能遮盖或触碰了对手的话筒;与背景音乐音量冲突,等等。 ★那个假面舞会只有“形”,没有“神”。舞蹈跳得真的很业余。 ★个人感觉改编后结构有点失衡,第一段德莱纳家太快,而且沉闷;第二段拉莫尔家最好,干净利落、点到为止;第三段法庭及监狱过于冗长了。法庭上的辩解台词不够有力;而监狱感情戏拖泥带水,主题不明。其实于连走向绞刑架最后无限留恋地说“再见了,法兰西”就可以震撼结束了。没必要最后再交代后事及历史背景,削弱了观众对于连的扼腕之情。 【独家后续花絮】 ■导演雷国华谢幕时,向前辈、老师(她是中戏毕业)致意,希望交一份满意答卷的时候非常激动,感觉都有点语无伦次了。毕竟是女导演哈。 ■她执意要请一位观众聊观感。居然真跑上去一位学生模样的,告诉大家“我第一次看话剧,很荣幸……我9年都没有流过眼泪了,可是今天我哭了!”京城演出盛地,哪一位不是看过多场话剧的?居然捡个第一次看剧的,有点意思! ■主演李宗翰接受采访时,言语诚恳、大气、镇定。最后不忘可爱地添上一句:“预祝大家元宵节快乐!”——这也是此刻我想对你们说的话。 ■散场,看见电视台工作人员四处张望可以采访的人。他们从我身边大步流星地走过,追向一对学生模样的恋人,可惜女孩连连摆手。偶自尊心有点受伤,只怪自己长得确实不上镜,唉~~也罢,回去自己写一篇吧。于是,现在呈给你们。 (图片全选自网络,向摄影者、整理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
|
|
1楼#
发布于:2008-02-21 00:52
沙发 姐姐已经是话剧忠实影迷了
下个月我去看<<无人生还>>好好补补话剧课 |
|
|
3楼#
发布于:2008-02-22 16:06
这个李宗翰就是那个演过《梧桐雨》等片的小伙子吧?
我觉得他很清秀文气啊,声音也很孩子气,怯生生的 |
|
|
4楼#
发布于:2008-02-22 16:54
http://keytracytiancn.spaces.live.com/blog/cns!8AAD8CC1823B3711!269.entry
这是我去年8月首场演出时写的观后感,欢迎大家去看看。记得观贴留言哦! |
|
5楼#
发布于:2008-02-22 22:54
引用第1楼landman于2008-2-21 00:52发表的言论: 呵呵,我也定了《无人生还》的票,不能错过曹老师的表演和阿婆的经典哪。 |
|
|
6楼#
发布于:2008-02-22 23:06
引用第3楼恋水莲于2008-2-22 16:06发表的言论: 嗯,后来查了一下,他是演苦情戏出名的,口碑很好,很有忧郁的气质。 可能当年法国版电影给我的印象太深了,而我感觉中清秀的男人应该长得很白皙,脸庞很瘦削,而不是李宗翰这样棱角分明硬朗型的。 说来也奇怪,当时看完我觉得于连让我遗憾;但是写完文章后几天脑子里盘旋的全是他那绝望的眼神和深情的呼唤,于连的悲剧实在太揪心了。我一直想换成谁演更合适,却怎么也想不出来。突然我就觉得我太苛刻了,李宗翰其实很努力,演得很好。这个角色有深度,换成别人还不一定演好呢。 他的声音很漂亮,从这点上看他做个优秀的话剧演员是很有潜质的。 |
|
|
7楼#
发布于:2008-02-25 18:39
2007/8/25
观话剧《红与黑》 昨天去看了雷国华的话剧《红与黑》, 再次感受着那种与命运抗争的碰撞。记得去年看《牛虻》,最终亚瑟为了革命选择了死亡,这次于连同样为了争取平等选择了死亡。他们两个人的死原本都可以避免,但是结局总是那么悲哀,也许只有悲剧的收场,才更能打动人心。 回到《红与黑》,老实说对于连的爱情并不欣赏,总觉得他的爱不纯粹,他其实最爱的是他自己。尽管他对于莱纳夫人的感情似乎更深,但这真情的背后总有一种叛逆的因素在里面,使人对于连的初衷表示怀疑;至于他对于玛蒂尔德,那更加充斥着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功利性在里面。戏里于连说的两次平等令我印象深刻,第二场时他对莱纳夫人呼喊出的“在爱情面前是人人平等的”以及那场法庭的辩论时他绝望地发出了更令人心痛的呐喊“死亡面前是人人平等的”,最终为了争取平等和尊严他走向了绞刑架。说实话,我只是从法庭辩论那场开始真正感到被震撼的,也正是从那时起才觉得于连是可爱的,因为那时他所表现出的才是值得欣赏的东西。如果说他没有在生与死之间选择了后者,那他充其量只是个野心家,可是当他拒绝上诉选择死亡时,他升华成了一个时代的牺牲者,这样一来过去所有的表现都可以被谅解了,这也是这部名著之所以成为名著的关键。 再来谈谈这次话剧的表演,那几位甘当绿叶的实力派自不必说,特别是符冲,简直把莱纳市长的伪善、吝啬演活了。个人认为饰演莱纳夫人的演员是三位主角中发挥得最自如,与人物本身最贴合的;而饰演于连的李宗翰,虽然表演得很卖力、很投入,但总感到缺少了点什么,也许正如李本人说的,“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部《红与黑》”,同样每个人心中也都有一个于连。 原来我的BLOG被限制了,那么还是把它发上来,和喜欢的朋友们分享吧。 |
|
8楼#
发布于:2008-02-26 12:02
引用第7楼tracytian于2008-2-25 18:39发表的言论: 呵呵,让别人去看又不开门! 于连是《红与黑》中的主角,是司汤达倾注了极大心血和感情的一个人物,所以注定很动人。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于连,对他的期望自然很高。期望大,失望也大。像我观剧后第一印象就是失望(包括李宗翰的表演以及导演的改编、台词等),但是回味以后又宽容了许多。也许再看一遍又会又新的感受。可是话剧不比电影,没有那么多钱再去观赏一遍,但这也许正是它的独特魅力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