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29回复:4
[转贴] 老兄,不是“老无所依”!
何亮亮
今年的奥斯卡金像奖,科恩兄弟肯定是大赢家,这对兄弟导演的新作“No Country for Old Men”,众望所归,获得了四个大奖。本文要讨论的,是这部电影在两岸三地不同的中文译名。 影片原著故事改编自美国作家康迈克·麦肯锡(Cormac McCarthy)的同名小说,英文片名“NoCountry for Old Men”源自19世纪初英国著名诗人济慈的诗作《驶向拜占庭》(Sailing to Byzantium)开篇的第一句,意思直译为是“没有适合老人的国度”。 电影沿用了书名,科恩兄弟对于片名与影片之间的关系肯定有其艺术方面的考虑,济慈的诗句对于受过英语教育的观众,也不算生僻。但是作为大众艺术,作为视觉和音响艺术,一部美国电影的片名如何译成中文,也可以看出内地、香港与台湾之间的差异。 这部电影,香港的译名是《二百万夺命奇案》,台湾的译名是《险路勿近》,内地的译名是《老无所依》。我猜测,如果让片商和观众来选择,香港的译名大概会是最佳选择。 一部新片要吸引观众入场,片名是重要因素。香港与美国同步发行好莱坞大部分新片已经多年,电影的译名也有一套模式,雅的俗的都有,俗的更多,本来电影就是给俗人看的,不是象牙塔的玩意儿。早年香港的美国电影译名,多沿袭上海的译名,如《翠堤春晓》《北非谍影》之类;上世纪60年代之后,香港上映的美国片,译名比较粗俗,不过大多还是符合剧情的。著名的“Pretty Woman”,香港译为《风月俏佳人》,内地译为《漂亮女人》,显然是直译的,港译较佳。 就我自己的观感,No Country for Old Man是一部很好看的电影,即使是讨厌好莱坞大片的人,也能从中得到看电影的乐趣。可以肯定的是,这部电影和内地的译名《老无所依》绝对没有什么关系,这个译名的始作俑者肯定没有看过电影。 好在科恩兄弟在电影观众中早已有口碑,这次获得奥斯卡导演奖和最佳电影奖,《二百万夺命奇案》肯定在全世界获得观众的青睐,即使在内地被翻译为《老无所依》也无伤大雅。 直译不用动脑筋,甚至凭翻译软件就可以搞定,例如肯德基在内地某分店,将该店的标语We do chick-en right,翻译为“我们做鸡是对的”,令人喷饭,成为“经典”了。相比之下,《老无所依》还不那么像恶搞。只是,如果它没有得奖,如果你不知道这是科恩兄弟的作品,你会去看吗? 转自 新民晚报 |
|
|
1楼#
发布于:2008-03-03 18:16
引用第0楼justonle于2008-3-3 17:56发表的言论: 该作者为哈港脑CAN,认定完毕。居然认定香港那种脑CAN翻译法为经典翻译。 以下是济慈原诗中译: 驶向拜占庭 那不是老年人的国度。青年人 在互相拥抱;那垂死的世代, 树上的鸟,正从事他们的歌唱; 鱼的瀑布,青花鱼充塞的大海, 鱼、兽或鸟,一整个夏天在赞扬 凡是诞生和死亡的一切存在。 沉溺于那感官的音乐,个个都疏忽 万古长青的理性的纪念物。 一个衰颓的老人只是个废物, 是件破外衣支在一根木棍上, 除非灵魂拍手作歌,为了它的 皮囊的每个裂绽唱得更响亮; 可是没有教唱的学校,而只有 研究纪念物上记载的它的辉煌, 因此我就远渡重洋而来到 拜占庭的神圣的城堡。 哦,智者们!立于上帝的神火中, 好像是壁画上嵌金的雕饰, 从神火中走出来吧,旋转当空, 请为我的灵魂作歌唱的教师。 把我的心烧尽,它被绑在一个 垂死的肉身上,为欲望所腐蚀, 已不知它原来是什么了;请尽快 把我采集进永恒的艺术安排。 一旦脱离自然界,我就不再从 任何自然物体取得我的形状, 而只要希腊的金匠用金釉 和锤打的金子所制作的式样, 供给瞌睡的皇帝保持清醒; 或者就镶在金树枝上歌唱 一切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事情 给拜占庭的贵族和夫人听 |
|
|
3楼#
发布于:2008-03-03 18:36
我觉得老无所依这个译法还不错,,,,
其他那两个不是恶搞吧,呵呵 感觉奥斯卡最近一直在安慰某些不如意的筒子,,, |
|
4楼#
发布于:2008-03-04 04:55
老无所依跟“没有适合老人的国度”难道意思有什么不同吗?严重怀疑帖子原作者的理解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