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633回复:13
[原创]裸镜是怎样走上银幕的?《这里的黎明静悄悄》三主演来哈揭秘
《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战争的电影诗
——前苏联电影三主演来华独家揭秘 文/ 申志远 ?? 前苏联电影《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拍摄已将近30多年,还是给中国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日前,我们有幸邀请到了这部电影的三位主演,与我们一起点燃记忆,重新品味这部经典佳作。 记者通过翻译独家采访了自俄罗斯来哈尔滨进行电影文化交流活动的三位俄罗斯人民演员,“准尉瓦斯科夫”的扮演者马尔蒂诺夫·安德烈·列奥尼多维奇,女兵“冉妮娅”的扮演者奥斯特罗乌莫娃·奥丽加·米哈依洛芙娜,“丽达”的扮演者谢夫丘克·伊琳娜·鲍里索夫娜,听他们讲述了《这》片拍摄的幕后故事。 1不朽的反法西斯经典名片 1942年,苏联卫国战争期间。 准尉瓦斯科夫奉命带领一部分女兵守卫在一个偏僻的火车站。一个早上,一名女兵发现一名德国人的踪迹,大家都以为这就是前几天战斗中被击落的飞机驾驶员。于是,瓦斯科夫带领五名女兵前去搜查小树林。但是,他们弄错了,他们碰到了有十多个人的德国伞兵分队。 一场静悄悄的战斗开始了。五位美丽的姑娘一个个的倒在了血泊中,不过在最后,准尉瓦斯科夫凭着一颗手榴弹闯进了德国人的驻地,俘虏了这群德国鬼子…… 罗斯托茨基根据瓦西里耶夫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只是表现了卫国战争的一场小战斗,五个正值韶龄的女兵为保卫祖国献出了生命。影片采用独特的蒙太奇手法,在战斗最激烈的时候穿插女战士们战前梦幻般的爱情和生活,用朴实的黑白表现战争的残酷,用柔美的彩色高调来表现女兵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产生出强烈的反差,表达了对美丽生命过早凋谢的惋惜,和对摧残生命的罪恶战争的控诉。影片结尾处,准尉在女兵们的坟墓前凭吊的时候,观众也都不由自主地为德国法西斯犯下的罪行表示愤慨,并为女兵们的牺牲留下热泪。 影片1971年由前苏联高尔基儿童电影制片厂 拍摄完成,曾经获得1973年苏联第六届电影节大奖,并在1972年的第33届威尼 斯国际电影节获奖。1972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获奖当年,电影被引入到了中国,当时是内部放映,直到 20世纪80年代初才在我国中央电视台公开放映。 2难忘的大导演罗斯托茨基 记者在1997年11月份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曾经采访过鹤发童颜的当代电影大师斯坦尼斯拉夫·罗斯托茨基。罗斯托茨基是前苏联著名导演,当年担任上海国际电影节评委。他执导的电影《这》片在当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上友情放映。当时,他作了关于《这》片的导演阐述,有人问罗斯托茨基:“你想让观众有个什么样的印象呢?”罗氏说:“不是印象,应该是有个什么样的目的。看了它,你会真实地感受到什么是战争,什么是人;你的灵魂会受到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的崇高洗礼,另一方面,你又会真正明白,崇高的真谛其实是平凡,英雄的本质不过是普普通通的甚至有着许多瑕疵的血肉之躯。 很简单,电影中的女战士值得同情,人间多么美好,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战争……这就是影片要达到的目的。而当五个女兵一个一个地在与德国法西斯的搏斗中牺牲的时候,对五个女兵的安全负有责任的瓦斯科夫准尉发出了感人心腑的悲鸣:“在战争时期,这是可以理解的。可是以后,到了和平时期呢?到那时也能理解为什么你们非死不可吗?……如果将来有人质问我:你们这些男子汉怎么搞的,为什么没有把我们的妈妈保护好,而使她们饮弹而亡呢?”垂死的丽达就是在听了瓦斯科夫这一番撕心裂肺的自白之后,轻轻地说:“不必这样,我们在保卫祖国,首先是祖国……”而电影对于瓦斯科夫和女兵们所表现出的英雄主义的描述,看了也令人回肠荡气——在这次战斗中,瓦斯科夫记住一条:决不后退,决不能让德国鬼子上岸一…这时,他胸中满怀激情,仿佛整个俄罗斯都在他背后,仿佛他,瓦斯科夫,此刻是她最后一个儿子和保卫者,整个世界空无一人——只有他、敌人和俄罗斯。”在二战中俄罗斯人民蒙受的牺牲是最为惨重的,他们一共损失了二千多万人的生命。《这》片就要展示这二千多万人中的五个活生生的人,从而也表现了罗斯托茨基的导演风格:对于个体生命的关怀和对祖国和人民真挚的爱。 罗斯托茨基当年已75岁高龄。这位性格开朗、智慧幽默的老人在卫国战争中是一名战斗英雄。谈起这段经历,罗斯托茨基的心情十分沉重。在卫国战争中,与他同龄的苏联男子有97%在战斗中牺牲,而他成了活下来的人中的一个,他付出的代价是在战斗中失去一条腿。几十年来,他拖着一条假腿奔波在摄影机下,用真诚的心拍摄出一部部讴歌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电影,至今他已用坏了16条假肢了。当年在战争中,有一个陌生的女兵曾在战场上救过他,这一切都成为创作影片的源泉。影片《这里的黎明静悄悄》充分展示了罗斯托茨基的艺术才华,使他享誉全球。他的代表作还有《我们时代的英雄》等,1974年他荣获前苏联人民艺术家称号,还获得前苏联国家奖; 罗斯托茨基的妻子尼娜是前苏联人民演员,在苏联电影界享有盛誉。她那次是第2次随丈夫来中国访问,而罗斯托茨基本人当时则是第6次来中国。 后来,罗斯托茨基于2001年8月11日因心脏病突发而逝世,享年80岁。罗斯托茨基从影50年,为俄罗斯电影事业的发展呕心沥血,他去世时,正在赶往列宁格勒州参加第9届俄罗斯“欧洲之窗”电影节的途中。 记者通过翻译谈起导演,“准尉”心情十分沉重。导演罗斯托茨基在卫国战争中失去一条腿,有一个陌生的女兵曾在战场上救过他,这一切都成为创作《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源泉。几十年来,他拖着一条假腿奔波在摄影机下,拍摄出一部部讴歌伟大的卫国战争的电影。 “冉妮娅”说,罗斯托茨基15岁就参军了,是一名战斗英雄,在战争中失去了一条腿,一位年轻的护士为了救他,给他打止痛针的时候,为了让他不那么疼。当时他还在流血。隔着他的军大衣给他打的针,这段经历始终影响照他。复员后他跟苏联的经典大师爱森斯坦和可金采夫学习导演。 3女兵洗浴“裸镜”被删补之争 据“准尉”介绍,罗斯托茨基对瓦西里耶夫小说《这里的黎明静悄悄》情有独钟。1972年,决定将其搬上银幕。他们在莅临列宁格勒附近的一处风景区拍摄了将近一年,中间经历了白夜,历尽千心万苦拍摄完成。 影片有组30秒的画面,是一群女战士全裸洗澡。拍摄前,罗斯托茨基导演说:女兵是战士,但也是女人!这群姑娘生得多美,她们还是一群向往美好生活又勇敢面对残酷战争的女孩,她们还没有结婚,她们拥有人类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她们的出现,使美得到升华,使人们更加反对侵略战争,热爱和平,更加懂得美,懂得爱。为尊重女演员的意见,询问她们是否愿意全裸进入镜头。姑娘们经过考虑,一致认为,剧本有这样的描写,为什么演出时要偷工减料?于是镜头拍出来了,总计拍摄1000米胶卷,而剪辑时,只留下30秒钟——即那个一刹那间的入浴画面。就因为这仅仅只有30秒的镜头的表现苏联女兵洗澡的裸镜,《这》片被苏联电影局下令删剪。这组30秒的面画,是一群女战士全裸洗澡,为了模糊处理,将姑娘们洗澡的浴地,用薄膜加罩。然而,这仅仅只有30秒的镜头,送到苏联国家电影局时,也被电影审查官无情地剪掉了。 这组镜头表现了青春勃发的苏联女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裸镜竟遭剪掉的命运,罗斯托茨基想不通,便给当时的苏共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写信,陈述了这组裸镜的创意。 勃列日涅夫比罗斯托茨基大7岁,两人都参加过卫国战争。勃列日涅夫当过红军政治部主任,了解当时的战争残酷,罗斯托茨基则是普通一兵。参加过卫国战争的勃列日涅夫调看《这》片后,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克里姆林宫接见了罗斯托茨基。他立刻下令恢复影片全部镜头向全世界发行。这部反法西斯题材经典电影荣获嘎那电影节最佳故事片、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等多项电影国际电影大奖,受到全世界人民的欢迎。 但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我国 在公映时,把电影全裸的女兵洗浴镜头整场戏也都给删去了。 在《这里的黎明静悄悄》的原版片里,这组镜头的内容是这样的: 经过简单搭建的浴室里,雾蒙蒙的水蒸汽笼罩着女兵们健康的身体 那天正好是沐浴的日子…… 雾蒙蒙的水蒸汽笼罩着女兵们健康的身体 姑娘们在更衣室里打量着这个新来的女兵—— “冉卡,你真是个美人鱼!” “冉卡,你的皮肤像透明的!” “冉卡,你真可以做模特儿!” “冉卡,你根本不用戴胸罩!” 在泼洒的水雾中,镜头掠过女兵裸露的身体,青春、健康,少女、母性…… “不走运的女人!” 基梁诺娃长叹一声,“这么好的身材,偏偏裹上一身军装——这比死还难受。” 电影中这段浪漫的女兵洗澡的经典镜头被处理得富有诗意和美感:氤氲的雾气中,姑娘的身体和洗澡时的纯洁美丽与后来被枪杀时的痛苦,这种强烈的反差不断加强艺术的震撼效果。 回顾这段“裸镜”,“冉妮娅”说:“我们当时商量了很长时间,因为要把衣服脱掉,最后导演对我们说,姑娘们我希望你们能表现出的是他们杀死的不止是普通的人,还有美丽的姑娘们的身体!因为这部电影中宣扬的生命的美、毁灭的残酷、爱国主义、英勇智慧,对全世界来说,都是永恒的!” 4俄罗斯三主演追忆往事 记者问:我想知道的就是在选演员的过程中,您们是很顺利的就入选了还是有一些竞争 有些什么故事? “准尉”说:竞争自然很大,因为有很多演员都想出演这个电影的主要角色,可是这个电影里面只有五个女主角和一个男主角,所以我能有幸在几位如花似玉的女演员中, 充当一个护花使者,我感到很幸福。 演“准尉”时,安德烈才25岁,大学刚毕业,在银幕上要扮演一个40多岁的中年人,这个角色很难把握,要朴实、憨厚而幽默。这是他演得第一个角色。为了角色,他和导演商量,要留胡子。于是留起了大胡子,胡子很快长了起来,所以看起来成熟了一点。 他风趣地说:“你们在电影上看到的不是道具而是我的真胡子。被选中演“准尉瓦斯科夫”是因为我长着一个大鼻子。另外说得不是纯正的莫斯科口音,而是像“准尉”一样有点乡下人的口音。当我在中国听到这部电影的汉语配音时候,我很惊奇,这个演员摹仿我的口音这么象,因为我的口音有一点特别,真不知道你们的演员怎么能摹仿的那么象,我很感谢他,要知道中国人听到的是他的声音,不是我的。 ”冉妮娅”说:我读了很长时间的剧本,当我读完的时候,凭着做演员的直觉,我立刻明白了,我可能会失去一个非常好的角色,我马上就给导演罗茨托斯基打电话了,请求他让我试镜,这是我第一次给导演打电话,但是我了解他,我和他一起拍了我的第一部电影。我等到星期一,我们认识,我决定给他打电话,他问我想演谁?我说想演丽达。我当时就知道冉妮亚的角色很出彩,所以我说或者是冉妮亚。他过了很长时间才让我去试镜。我试镜的—伊丽娜一起去的。我们试的是一个很短很简单的镜头。 丽达说:“ 导演没有给我们太复杂的镜头,我觉得他这么做很聪明,就这样我们一起试镜,然后一起留在了剧组,我当时还是大学生,知道了要拍这个电影的消息,第一次去试镜的时候,状态不是很好,当时读了这个剧本,就觉得如果我能拍这个电影的话,就实现我的梦想了,我被带去见导演,他看了看我的装扮说,你这是什么呀!我说这是战士。导演说 可以让她走了,一句话也没有对我说,我被赶出了办公室,我当时就哭了,我很恨导演,我发誓这辈子再也不拍他的电影了。 一周后,他又找我,让我演丽达的角色,于是我和奥丽佳又见面了,她对我说我们一定要努力加油一起进入到这个剧组。” 记者问:由于这部战争片子涉及到很多轻重武器,比如一开始就有这个打高射炮、机关枪手枪什么的,那你们作为演员的话,在此之前是不是要进行武器这方面的专门的训练? “准尉”说:“导演提醒我们 在电影中使用武器一定要小心,拍电影用的是二战留下的旧武器,都不太好用,我们把那些武器修了修、拍戏用。我有一个镜头,打那个德国鬼子,当时就剩下我和丽达了,我必须打死那个德国鬼子,那个德国鬼子跑,我向他射击,然后他倒下,这个镜头拍完以后,扮演德国鬼子的那个演员站起来,满脸全是血,大家都很害怕,不知道怎么回事,怎么教练弹还能把人打出血了?原来拍这个镜头的摄像师,让那个演员背部离镜头近一点,他离的太近了,我用武器向他那个方向射击,那个教练弹也让他满脸是血,当然这个场面最后没有上镜头。 “冉妮娅”说:”拍电影时我学会了开高射炮和打冲锋枪,冉妮娅”牺牲的一场戏让她终生难忘,电影中的女战士让我们感到悲剧的力量,爱情和生活是多么美好,不希望再发生这样的战争,这就是影片要达到的目的。“ “丽达”说:我们专门训练过,我当时在操作这个高射炮,扎耶采夫少校指挥射击,我踩那个发射的脚踏板,脚忘了抬起来,高射炮就一直在开火,我就听到了一声大喊,我身边就有人倒下了,天啦,我想,我是不是把谁打死了,柳塔离我很近,她趴在地上大喊,然后她就什么都听不见了,我很害怕,我问别人是不是打中什么东西了,他们说,没出人命,是另外一个女演员震昏过去了。 “冉妮娅”说:“我和导演商量了很长时间,觉得我就义的时候要表现很英勇无所畏惧,唱着《国际歌》,一副坚强的样子,而且还要用德语唱。拍了几次,导演和我都觉得不是很好,导演忽然来了灵感,对我说,你知道她是一个女战士,当时心里也很害怕但没有表现出来。再拍的时候就找到感觉了,因为我是一个年轻的姑娘,一个女人在三个凶残的男人中间,我很害怕,但是我当时不能表现出来,于是我就知道该怎么演了。” “丽达”说:我记得当时拍我就义的时候,有一个医生和我在一起,他给我讲人受伤的时候感觉什么样的,伤员会一直不停的呻吟喘息,总是口渴想喝水,但是又不能喝,于是拍这个镜头的时候,躺在那不停的大口呼吸而且,当人呼吸困难的时候一直不停地晃脑袋,我躺着躺着就感觉自己的身上真的特别疼,还很难受,眼前一黑就昏过去了,导演说 快起来,还得接着拍戏呢! “丽达” 说,我讲一段拍摄时候的事,电影里有一段非常悲惨的镜头,丽扎陷在沼泽里的那一段,沼泽是真的,丽扎当时已经化好妆了,一切都准备好了,摄象机也立在那了,当然谁也不能真把她扔到沼泽里,但是导演说,你整个沉下去之后,沼泽上必须一点波纹都没有。画面上表现的是没下去的,那就在里面憋气,她一直在里面呆着,等到沼泽平静以后才出来,我们可怜她,给她准备了一套专用防水服,让她头朝下脚朝上沉在水里,她在水里面晃来晃去的,想出来,导演说接着沉接着沉,她听到以后从水里面出来,全身满脸都是泥,说 我能行,导演批评她,把她的防水服拿走了,她又沉了很长时间拍女兵掉进沼泽的场面,导演要求演员把头部全部没入沼泽,所以电影才有征服世界观众的魅力。他们当年都没有拿到多少片酬,但是最值得珍惜的是人民演员的称号。 记者问:我们请来的是您们其中的三位,我国观众 都想知道没有来的那三位现在的情况怎么样了?“ “准尉”说:“我喜欢的那个掉沼泽的 姑娘丽扎,她的演员的名字叫叶连娜。德罗边科,她是国家功勋演员,杜马成员,现在是一名政治家,会德语的女兵演员伊丽娜·多尔加诺娃,她现在在下诺夫格罗得剧院,另一位女兵演员叫叶卡捷琳娜。马尔科娃,她现在还演戏,但是她还是一位作家,写了很多中短篇小说,你们看我培养出了这么多出色的姑娘。” 30多年过去,一转眼“准尉”已是年过半百的老人了。他的爱情经历也很有戏剧性,他扮演的是消灭德国鬼子的反法西斯英雄,而他本人却爱上了一位德国战俘的女儿。在当时,导演和该片的5位女主演们都不同意,也不理解。“准尉”顶着重重压力,历经了很多磨难,才和 德国恋人有情人终成眷属。他幽默地说:我是国际家庭。 “准尉”马尔蒂诺夫·安德烈·列奥尼多维奇1970年毕业于国立戏剧艺术学院,因为饰演了瓦斯科夫,成为国家奖金获得者,1994年又获得“俄联邦人民演员”称号。他曾参演过《木木》、《我们相邻而居》《无权失败》等影片。 “冉妮娅”奥斯特罗乌莫娃·奥丽加·米哈依洛芙娜毕业于国立戏剧艺术学院,1973年在莫斯科苏维埃剧院当演员,1993年获得“俄联邦人民演员”称号。曾参拍过影片《别让傻瓜打滚》、《朝狼群的方向》、《阴险之源》、《忍受的苦杯》、《命运》、《尘世之爱》、《塔楼》等。 谢夫丘克·伊琳娜·鲍里索夫娜毕业于国立全苏电影艺术学院,1974年获得“乌克兰功勋演员”称号,是列宁共青团奖金获得者,尼卡电影科学院成员,自1992年起担任独联体波罗的海国家电影节总经理、艺术指导。曾参拍过的影片有《男人的曲线》、《在月亮的背面》、《在遥远的河那边》、《沉默的法典》等。 三位俄罗斯人民演员是第一次来到冰城哈尔滨,他们说,我们非常喜欢哈尔滨这座城市,哈尔滨中央大街上俄罗斯的建筑,使他们倍感亲切。他们说:哈尔滨,像家一样亲。。 告别时,三位老人共同唱起影片的主题歌《喀秋莎》:正当梨花开遍天涯, 河上飘落柔漫轻纱; 喀秋莎站在峻峭的岸上, 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在歌声中,记者穿越时空仿佛看到茂密的白桦林里,准尉瓦斯科夫带领5个女兵与16个德国鬼子生死搏斗…… |
|
|
2楼#
发布于:2008-04-29 11:49
题目很抢眼哈。 记得姑娘为了引诱德国士兵,还脱衣服了,这组镜头没被删?
这个故事很动人,电影台好像放过几次。我看过两遍,每次到最后都泪流满面。 电视台采访了吗,能看现场访谈就更好了。 |
|
|
3楼#
发布于:2008-04-29 11:53
“另外说得不是纯正的莫斯科口音,而是像“准尉”一样有点乡下人的口音。当我在中国听到这部电影的汉语配音时候,我很惊奇,这个演员摹仿我的口音这么象,因为我的口音有一点特别,真不知道你们的演员怎么能摹仿的那么象,我很感谢他,要知道中国人听到的是他的声音,不是我的。”
——谁知道这部电影的配音阵容?没有公映吧,只在电视台放过。 |
|
|
4楼#
发布于:2008-04-29 11:54
引用第1楼lmss于2008-4-28 20:41发表的言论: 原来这就是老申,不老啊,还挺酷的。帽子很好看。 |
|
|
5楼#
发布于:2008-04-29 17:53
这部电视是当年为了纪念十月革命XX周年,CCTV语0年代中叶播放的,配音阵容应该是CCTV的,从来没有进过我国的影院。俺的帽子是前苏联的,电影《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布尔什维克水兵朱赫来的样式的
|
|
|
6楼#
发布于:2008-04-29 22:33
应该说《黎明》剧情线索很单一化,故事也很简单,可是只见姑娘们一个个地牺牲掉,怎么就那么让人悲恸。足见苏联诗意电影的魅力。
张云明的配音不温不火,跟画面很贴切。 |
|
9楼#
发布于:2015-10-03 06:20
为冉妮雅配音的应该是冯宪珍,为少校配音的是王玉立,为少校司机配音的是张涵予。
|
|
11楼#
发布于:2017-07-10 14:59
确实让人印象深刻
|
|
13楼#
发布于:2017-07-31 10:42
这只能证明某些国家一个比一个更虚伪更矫情。谢谢分享幕后故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