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阅读:2169回复:13

(转帖)潘淑兰: 严谨、认真 不做“声音匠”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8-08-16 12:18
                      潘淑兰: 严谨、认真 不做“声音匠”
 
http://www.chinafilm.com 2008年08月13日 中国电影网嘉宾简介:
  潘淑兰,长影译制片厂配音演员、译制片导演。
  生于1939年,河北省定兴县人。1958年考入长影演员剧团任演员,曾在《我们是一代人》、《金光大道》(饰秦富儿媳赵玉娥)、《残雪》等影片中饰演主要角色。1961年后任译制片配音演员,曾参与《卖花姑娘》(花妮妈妈的配音者)、《金姬和银姬的命运》、《阿西门的街》、《失踪的女人》等上千部外国影片的配音工作。
  近年来,她参与了多部韩剧的配音工作,如《爱情是什么》、《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百万朵玫瑰》……精湛的语言艺术,受到同行和观众的好评。而其最为人称道的是为男孩子配音。

主要作品:

配音
《中线炮火》 越南 1962年
《战争与和平》(四集) 前苏联 1972年
《卖花姑娘》 朝鲜 1973年
《金姬和银姬的命运》 朝鲜 1975年
《梦幻世界》 瑞典 1980年
《咖啡馆》 埃及 1980年
《亲骨肉》(上下集)朝鲜 1981年
《吉普赛少年》 英国 1981年
《临时工》   前南斯拉夫 1982年
《四年三班的旗帜》 日本 1983年
《导盲犬——哈斯蒂》日本 1985年
《卞卡》 墨西哥 1985年
《被绞死的人》 墨西哥 1987年
《电影天地》 日本 1987年
《相见时难》 美国 1989年
《神鹰女杀手》 菲律宾 1993年
《泰坦尼克号》(光碟版) 美国 1998年
《水啸雾都》 英国 2007年

导演
《虽然岁月流逝》 朝鲜 1992年
《父子怨情》 印度 1992年
《无悔的爱》 韩国 1993年
《午夜狂奔》 美国 1993年
《罪恶档案》 美国 1993年
《拙妻不可欺》 美国 1994年
《假日少女情》 美国 1994年
《狼的影子》 美国 1994年
《钢臂金钢》 以色列 1994年


访谈实录 今年是长影译制片厂成立60周年,为此,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中国电影网对我国著名译制片演员潘淑兰进行了专访。
中国电影网:潘老师,您好!很高兴您能接受我们的专访。您是我国著名老一代影视配音演员,您能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这条配音之路的?又是如何成为配音演员的?
潘淑兰:我最初来长影是在演员剧团做演员,从事表演工作,大约是1961年左右。后来转行做配音工作也是特殊情况,我爱人在厂里搞摄影总外出在外,家里没人照顾,生活上很不方便。当时长影分故事片组和译制片组,正好译制片需要人,我就去了,而且也有身高方面的原因,从事表演当时对身高的要求很高。我认为译制片配音和表演是相通的,实际上也是在创造角色,所以也属于演员的行列,只不过是幕前和幕后的区别。

中国电影网:您接触配音事业的第一部片子是什么?当时都有哪些难忘的经历呢?

潘淑兰:当时是出群众,做群众演员,有时就一两句台词,都是数不上的角色,尽管这样,也是很兴奋了,因为毕竟译制片事业刚刚开始,和故事片后期还不一样,因为故事片后期还是给自己录音,原来没接触过译制片,没有给别人配过音。那时和李景超导演合作,我录的都是小角色,比如《复活》等。1962年,主演了一部越南片《中线炮火》。

中国电影网:您最为称道的是为男孩子配音,您能谈谈当时是如何发现自己有这方面的特艺的?在性别、年龄均有差异的基础上,您是如何调整的?

潘淑兰:配男孩子也是有渊源的。我在剧团的时候,在舞台戏中塑造过好几个男孩子形象,大家都比较认可,厂里反映也挺好,认为这几个男孩子塑造得有独到之处,像《红旗谱》和《党的女儿》还有《连心锁》里的小男孩。到了译制片后,导演开始让我尝试给一些小男孩配音,结果一听,效果还不错,而且当时也缺少这方面的配音演员,特别合适的很少。虽然性别和年龄有些差距,我那时20多岁,但女同志塑造小男孩有一定的优势,因为少女有童声的特点,有那个音色在里头,音素里有靠近的地方。但我更多的是从性格、语言节奏等这方面去捕捉的。也许由于有塑造男孩子的经历和经验的积累,我尝试着去为男孩子们配音,如《光明的天使》、《火车司机》中的儿子等,录了几个男孩后,大家也比较认可,之后就录了好长时间的男孩,比如《四年三班的旗帜》,这部片子还得了国家的奖项。

中国电影网:对于这些不同身份、不同性格的角色,您在声音的表现上是如何把握的呢?如您用声音诠释的“银姬”、“卖花姑娘的妈妈” 等各色人物。

潘淑兰:为小男孩配音是创作的一个领域,而作为配音演员要有多方面的尝试,我从“银姬” 开始转型,尝试一些大少女的戏。比如越南片《中线炮火》里的这个女性,她像一个小战士似的,所以在声音的把握上就要硬朗一些。再如朝鲜片《金姬和银姬的命运》中的银姬,她苦大仇深,家境贫苦,命运波折,性格压抑、内向,比较文弱,我在声音上就力求朴实无华。一般情况下,我们剧本和原片都看,然后从中揣摩人物的声音特质。而导演也会根据原片在现场启发你,如何把握人物的语言节奏、语气、声音特色等。根据特定的人物需要用什么样的声音特点、语言节奏来定演员的表演基调。

中国电影网:您从事配音事业五十多年,作品有上千部,这其中让您至今仍难以释怀的是哪几部?最满意的呢?

潘淑兰:像《卖花姑娘》中卖花姑娘的妈妈,那时我还年轻,年龄反差很大,从声音色彩、人物把握上对我来说都很有难度。那个妈妈是纯朴的劳动者,我就从这些方面把握人物,我觉得我完成的还是可以的。还有《澡堂老板家的男人们》中的奶奶,我配音的同时,好多人都愿意去旁听。我觉得我是全身心地投入进了这个角色,投入的感觉我到现在都忘不了,我特别喜欢这个角色,因为本身这个演员演得就好,给我的基础好,她演得入情入理,自如真实细腻,很生活化,我无时无刻不在揣摩这个人物,随时寻找那种生活感受,包括她走路她的一颦一笑等细微动作。现在回想起来,就是译制片《弗兰西斯》总让我觉得遗憾。我在戏中也是配弗兰西斯的妈妈,创作的时候并没有这么强烈的遗憾,当时我和同事刘雪婷有一段对手戏,是母女争吵对生活追求的戏,她配女儿,我配母亲,反复演练后,我们完成了配音工作,可在录制完成之后又有了新的感悟,觉得当时那段我应该那样的处理,那句我应该那样去创作,这样效果要好很多,我想这部戏我现在配一定会配得更好,因为这部戏非常好还获得好多奖项,所以我的遗憾就更多。

中国电影网:1985年的墨西哥电视剧《卞卡》当年播映时可谓万人空巷,您所诠释的老黑奴欧菲利亚的声音形象让观众记忆颇深,能谈谈这部戏吗?

潘淑兰:欧菲利亚一直围绕在卞卡身边,维护着、保护着她。她是一个黑奴,身处社会底层,她的纯朴、善良我把握得比较到位。同时她又是一个不畏权势,我把她的内心挣扎从声音中迸发出来。大家观看的时候,都非常的认可。当时很有意思,那时我的年龄和剧中人物的年龄也很有差距,配音是根据原来人物的声音色彩去把握和控制的,我在把握这个人物的声音特点时力求有弹性,厚实扎实。

中国电影网:您在接到一部片子的时候,如何寻找您要配音的角色的自我感觉?

潘淑兰:这就是译制片的特殊性,它和故事片完全不同和创作人物、自己去演戏不一样。你要塑造人家已经塑造好的一个人物,不是随心所欲地自己去创作,演戏中我可以有自己发挥的空间,但配音则不同,你可以创作,但必须在原片的基础上去创作,不能脱离原片,脱离原片你的意义就没有了。你是要二度创作人物,是再现人家原片语境。比如有些人配音得不尽如人意,原因是他是想让这个人物适合自己,其实恰恰相反,是要自己适合剧中人物。

中国电影网:配音带给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最大的改变是什么?

潘淑兰:最大的快乐就是每天处在不同人物的塑造当中,有的时候,一天要换几个角色,每天都有新鲜感。最大的改变就是,自己体会到不同人物的人生经历,丰富了自己的生活阅历,扩展了知识面。完成了角色,得到了大家的喜欢、认可和鼓励就是最大的快乐。

中国电影网:您认为一个出色的配音工作者最需要具备什么品质?配音的灵魂是什么?

潘淑兰:我觉得是这是演员道德问题,品质问题。人是主要的,讲的是艺德。要严谨、认真。配音的灵魂就是抓住人物的内心感受,要有自己的体验,才能再现。要学会观察生活、感悟生活。
中国电影网:在您多年的从影事业中,从影视演员、影视配音演员到译制片配音导演,从台前到幕后再到执导影片,这一步步的经历为您的配音工作带来哪些可借鉴之处?同时,配音工作又为您从事译制片导演工作带来哪些借鉴或经验?

潘淑兰:影视演员、影视配音演员是一致的,因为影视好多也要自己去后期配音,而配音演员是给别人配音,就是要多揣摩、观察。而译制片导演像个作曲家、指挥家,因为我从配音做起,所以知道应该怎样选择人物,选择人物时就是选择声音色彩,谁适合他、谁符合他,我怎么指挥这台戏。我先自己想这个角色要如何定位,然后找适合这个声音色彩的演员来配。

中国电影网:您伴随着译制片的成长,经历了译制片的变化和变迁,从早期的探索到逐渐成熟,再到现在的所谓“流水线”式的生产,您觉得,我们有哪些优点随着时代流逝而被大家淡忘了,而现在又有哪些优点更有利于译制片的发展?

潘淑兰:当年周总理接见我们是我记忆很深的一件事情,我们特别兴奋。总理对我们说:“你们是幕后的英雄,你们的工作很好,你们能不能拍一些照片弄到银幕上让人看看,这个是他配的。”我们特别感动,觉得我们幕后英雄有人知道有人肯定,这种付出是值得的。而且到现在,中国的人口素质在提高,喜欢配音的人越来越多。译制片逐渐被认识和认识,当年我们懂得的很少,现在尝试的人太多了,许多老百姓都喜欢配音。因为大量优秀译制片的涌现,掀起了大家的热情,也使我们和世界的沟通越来越紧密。
过去我们的创作是严谨,绝对的严谨、严肃、认真,一个字一个字地去琢磨,一句话反复地去感受去揣摸,这样处理或者那样处理?不像现在小碟子可以回家反复看,那时只能看一遍,然后回家自己去回味当时画面的感受。我们把画面全都记在脑子里,包括动作、行动说哪句话,都要严丝合缝的。可取的严谨的态度而现在被一些人忽略了。当然设备的先进给我们带来了许多工作上的方便。优越性是太现代化了,提供你工作的环境、条件太优越了,录的那种紧张感不那么强了,当然这样对演员而言发挥得就更充裕了。

中国电影网:中国译制片配音艺术的巅峰时期出现了许多优秀的译制片演员,可以说这些“永恒的声音”影响了一代人,这样的辉煌至今仍让人留恋和难忘。而现今工业化的生产、高科技的技术却鲜有经典诞生,您对今天的配音艺术是如何看待的呢?

潘淑兰:其实现在有些也还是不错的。可能是太先进了,比如现在的“单挑”录音。缺乏现场交流,以前是现场人与人交流,现在是与机器交流,缺乏现场感和细腻的东西。毕竟人与人面对面地交流更形象化更直接,和听耳机的交流不一样。如果说要完成一部好的译制片,就要加倍努力提高你的语言表现力、你的创造能力、你的生活阅历和语言技巧。这些方面你要达不到炉火纯青的地步或者不加倍努力,创作的片子就没有生命力。

中国电影网:今年是长影译制片厂成立60周年,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您对我国影视译制片事业的配音工作者有什么要求或期待吗?对长译厂的未来有什么希望和建议?

潘淑兰:我觉得在艺术创作上,追求的事,你要做就把它做好,不然就别做了,你没做好是没努力,那你就留下遗憾了。最好经过自己努力去完成它,我总觉得艺术创作上,遗憾留得少一点,后悔的东西少一点,就没有白干。现在译制片人才辈出,译制片事业兴旺发达,喜欢这个事业的人也越来越多了,这是我特别兴奋的一件事情。我们那时就长译和上译几个人,而现在面广了,竞争就强了,有比较了,对译制片的发展也是个很好的促进。希望那些热爱译制片的朋友们,把它当作追求的事业来做,在译制片创作上不要把自己变成一个“声音匠”,不要配出来的声音千篇一律,要有不同色彩、不同特色。同时也希望长译厂能创作出更多更好的译制片。我很感谢长译厂,有需要我们的时候,还把我们这些老同志都找回去,发挥我们的余热。我也真诚地希望在以后的艺术创作上长译厂能把好质量关,发挥老长影人译制片的优良传统和创作态度,严谨认真、一丝不苟,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让这种精神永存吧! (文 中国电影网长春记者站/红蜻蜓)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1楼#
发布于:2008-08-16 12:30
支持!    
广林水甫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7-19
2楼#
发布于:2008-08-16 12:55
我推荐此贴至排行榜了!点击了大拇哥!
朗读者陈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3-27
3楼#
发布于:2008-08-16 18:12
上次在长春见过老太太一面,感觉和曹雷老师一样,非常热心,总是千方百计希望有更多的配音爱好者参与配音工作,潘老师还希望电影频道分派一些片子给爱好者译制,总之,潘老师是个为艺术负责的老人家
[b][size=4][font= 楷体_gb2312][move]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move][/font][/size][/b]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4楼#
发布于:2008-08-16 20:09
文中潘老师提到的摄影师丈夫是长影著名摄影师许寿增老师。〈黄河少年〉、〈勿忘我〉、〈5号机要员〉、〈包公赔情〉、〈花翎飞盗〉的摄影。
潘老师在〈卞卡〉中配的女管家不是黑人呀?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楼#
发布于:2008-08-16 21:16
这篇和袁老/张老两篇都刊登在长影主办的《电影文学》上,采访者是该编辑部的王婷婷(红蜻蜓)。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6楼#
发布于:2008-08-16 23:23
看图觉得潘淑兰老师的模样也和曹雷老师有些类似,很有亲和力
[color=red] [b]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b] [/color] [color=blue] [b]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b] [/color] [url=http://weibo.com/146814012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468140127/078cedea/7.png[/img][/url]
广林水甫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7-19
7楼#
发布于:2008-08-16 23:50
引用第3楼歌剧魅影于2008-8-16 18:12发表的  :
上次在长春见过老太太一面,感觉和曹雷老师一样,非常热心,总是千方百计希望有更多的配音爱好者参与配音工作,潘老师还希望电影频道分派一些片子给爱好者译制,总之,潘老师是个为艺术负责的老人家

给“爱好者”译制,风险太大了,估计电影频道也不敢啊!不过可以尝试些配角,在慢慢递进
朗读者陈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3-27
8楼#
发布于:2008-08-17 10:34
引用第7楼广林水甫于2008-8-16 23:50发表的  :

给“爱好者”译制,风险太大了,估计电影频道也不敢啊!不过可以尝试些配角,在慢慢递进

电影频道确实不敢,我问过主任了,不过现在网配水平与日俱增,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
[b][size=4][font= 楷体_gb2312][move]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move][/font][/size][/b]
susu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4-01-12
9楼#
发布于:2008-08-18 09:25
引用第4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8-16 20:09发表的  :
文中潘老师提到的摄影师丈夫是长影著名摄影师许寿增老师。〈黄河少年〉、〈勿忘我〉、〈5号机要员〉、〈包公赔情〉、〈花翎飞盗〉的摄影。
潘老师在〈卞卡〉中配的女管家不是黑人呀?

我印象里也觉得不是黑人,是不是把(女奴)和(卞卡)搞混了?(女奴)里潘老师配的是黑人。潘老师配日本影片相当出色,就一句“请多关照”的台词,那日本味就出来了!
benxiong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1
  • 原创大奖
  • 最爱沙发
10楼#
发布于:2008-08-19 19:41
在长译的一众女星中,潘老的声音可塑性非常强,既能表现银姬的柔弱,又能表现淑英那种柔弱里的坚定、硬朗,非常难得。LMSS老弟的资料也非常宝贵,希望常看到这样的资料。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1楼#
发布于:2008-08-19 19:46
引用第10楼benxiong于2008-8-19 19:41发表的  :
在长译的一众女星中,潘老的声音可塑性非常强,既能表现银姬的柔弱,又能表现淑英那种柔弱里的坚定、硬朗,非常难得。LMSS老弟的资料也非常宝贵,希望常看到这样的资料。

红蜻蜓是中影网在长影的联络员,以后报道会越来越多。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2楼#
发布于:2008-08-20 11:08
引用第11楼配音眺望者于2008-8-19 19:46发表的 :

红蜻蜓是中影网在长影的联络员,以后报道会越来越多。

她也最好别忘了去北京采访.
lmss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15
  • 网站建设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13楼#
发布于:2008-08-31 16:21
以前在论坛一直潜水,今天得空发一个感慨,我的QQ:446009351(这是红蜻蜓自曝的)找到这里不长时间,希望有机会与大家多交流。
  大家知道今年是长影译制片厂成立60周年,我奉命去采访老配音员,他们对配音的热爱让我深受感动。
  现在,他们大多数已经进入迟暮之年,生活条件的艰苦远远超过了我的预期想像。当我与称呼他们为老艺术家时,他们都谦虚地拒绝了,很多老人谦虚地说,自己还不够格做艺术家,只能称为译制片配音演员。哎,相比我们这些有一分恨不能吹成十分的年轻人,老人们的为人处世是那么谦虚和谨慎。
  我一直期望自己能成为一个多面手,可以配小孩子,老奶奶,年轻的少女,成熟的中年妇女样样通吃,但是我发现很难做到样样通样样精。跟一位老奶奶级的配音员聊怎样塑造小男孩,她手把手教我做起了现场辅导,她模仿的惟妙惟肖,那神情、那感觉,哇!我都看呆了。
  闲聊中得知一些迁往北京的配音员们如今还算不错,留在这里的很多都生活窘困。在我们这个物质年代,有时我很庆幸自己选择了一个有钱途的职业,但是,有谁会把这个当作一件艺术作品去钻研,一个稿件吃透了在开始配音?实际上,就是我想这么做,对方也催的紧,根本没时间备稿,就像流水线上的速冻食品,速战速决。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配音作品是否能够做到让我们自己满意?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