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801回复:9
我心中的十大经典配音形象(5)冯宪珍--女局长柳德咪勒我心中的十大经典配音形象(5)冯宪珍--女局长柳德咪勒 (前苏联电影《办公室的故事》女主角,北影配音) "对坚果您有兴趣吗?"------部下继续套着近乎、低三下四地问。 "做成果酱以后有兴趣"------女局长依然无动于衷、冷若冰霜地答。 喝酒、采蘑菇、诗歌、音乐都无法激起女局长的丝毫兴趣,部下终于忍无可忍借着酒劲爆发出了憋在 心里的愤怒:“你是一块面包---你没有一点人的感情---钻石心肠---”。 这个被下属们私下里称为“冷血动物”、“老太婆”的女局长一直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可爱到我每 隔一段时间都要拿出来让自己乐呵一番。面对我收藏的几百部老电影,我常设想假如某种情形下(比如灾 难)迫使我只允许保留一张影碟的话,那我就放弃《简爱》、《早春二月》等等我的最爱,只留下这部《 办公室的故事》,原因很简单,符合我的“双百方针”:百看不厌,百听不厌。 冯宪珍在我心里就是个活宝。我不懂俄语,但我知道这部电影的中文翻译过程中一定加入了很多“创 作”成分,使得这部经典喜剧的经典意义不同凡响,即我理解的三绝:原片一绝(梁赞诺夫的最佳喜剧) 、翻译一绝(“说我干巴巴的”,“不,你湿乎乎的”,类似这样的只有汉语才有的双关语)、配音一绝 (张云明、冯宪珍、董浩、廖菁的绝配)。冯宪珍声音里的女局长之所以可爱,并非由于某个滑稽的性格 、某个幽默的特质、或者某些逗笑的包袱,而是她整个人的感觉就是个活宝。她的每个表情、每个肢体语 言、每个发音(哪怕只是哼哼)都是最完美的喜剧元素,最绝最绝的是她的“哭”。比如在男主角口是心 非地连连否认对她的指责时,她发自内心地体会到了自己孤独凄凉的惨境并放声大哭,然而,她哭得越凶 ,观众就笑地越厉害,甚至她伤心难过时也不忘自己的身份和职责:下属劝“你怎么哭了?你的职务不该 哭”,她边哭边反击“不要你管---我是领导---这是我领导的事情”。 办公室里的爱情伴随着争吵开始,在争吵中发展,有时偶尔的温情刚刚露出水面,马上又被无休止的 争吵牢牢地打压,直到爱情的高潮来临更是在最激烈的争吵外加打斗中完成。冯宪珍自始至终冷色调的声 音让女局长身上的喜剧细胞抖落到了极致:争吵中连珠炮式地称呼下属的全名(俄国人的名字太恐怖了, 我至今都没法搞清男主角的全名,大概有十来个字吧),对自身领导工作职责的自恋般的维护,对社会主 义制度下行政工作的歌颂(导演显然在作善意的讽刺),对追求女性美的忐忑、羞愧、虚心、认真和执着 (记笔记学习怎么穿着、练步伐学习怎么走路等等),如此经典的喜剧人物形象怎能不成为活宝、让我等 芸芸众生忘掉生活的烦恼呢? 顺便提一句,片中那个喋喋不休的女工会主席是另一个大活宝。她把收取员工婚丧嫁娶的份子钱当作 自己的神圣使命,那个认真劲儿几乎到了病态的程度。开场她埋头一个个向同事们收取某一员工生小孩的 钱,无暇顾及同事们的提问“生的是男孩还是女孩?”,极不耐烦地回答“不知道不知道,不是男孩就是 女孩”;后来有个员工死了,她更是如临大敌似地张罗个没停,不容同事们有丝毫的疑惑和询问,直到她 抓住其中的一个同事催其快交钱时,猛然发觉那个同事正是死者本人------ 期待配音网的网友们的支持,谢谢你们! (待续) 我心中的十大经典配音形象(6)毕克--波洛 (英国电影《尼罗河上的惨案》男主角,上译配音) |
|
1楼#
发布于:2008-12-29 10:03
不是北影配音, 是 北京电视剧制作中心配音(早期央视国配)
|
|
|
4楼#
发布于:2008-12-29 16:42
写得挺好。喜欢《办公室的故事》
|
|
5楼#
发布于:2008-12-29 17:09
柳德米拉·波罗科夫耶夫娜
|
|
|
6楼#
发布于:2008-12-29 23:28
冯宪珍——在我心中一直有一个独特的位置。
就如同邱岳峰老师是我心中独特的珍藏一样。 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件事情,一个富有魅力的声音——就女的来说并不一样要多娇媚柔美,就男的来说不一定要多么俊朗华丽。一个独特的音色,一种个性的表达,是足以吸引打动听众的耳朵的。 《办公室故事》,正如楼主所说“百听不厌”。 我可能看过一点片断,但我甚至不想完整看一遍那个电影。因为那么成功的配音片断,给我引发的想象,已经超出了原片演员所能给我呈现的视觉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