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26回复:4
从中西两种戏剧思维看上译与长译的译配风格(连载中)
这是我很早前就考虑要写的题目
先占一个地儿 然后有时间了我会慢慢地把这个楼完成的 先注明一下:上译代表了上译厂和上视,但一般我统称为上译 长译呢,则代表了长春译制片分厂及以前的东影,这个不多说,另外最重要的是还包括了京译 这个京译主要指的是刘雪婷那一拨人 同时也包括了徐燕冯宪珍等一批很拨尖的人物 因为现在北京的电影译制比较散 而译配风格的形成 还是需要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团体才有可能体现 先到此 等有时间了就往下写 |
|
1楼#
发布于:2009-03-26 15:45
关注楼主发布连载文章《从中西两种戏剧思维看上译与长译的译配风格》。期待中……
|
|
|
2楼#
发布于:2009-03-27 13:35
应该说
中西方的戏剧有着很多相通的地方 但是总体来说 区别还是比较明显的 我个人在这方面的只是有所闻 并没有太多的心得 之所以不自量力地搞这个标题 是想抛砖引玉 所以希望大家能够批评指正 |
|
4楼#
发布于:2009-03-27 14:05
其实所谓中国戏剧表演思维
倒不如说是中国的戏曲思维 在我看来 中国戏曲的表演很大程度上有其规范性和行当性 说穿了 中国戏曲很讲究不同身份不同的型声容貌衣和手眼身法步 这种归类的表现方式是 在严格写实基本上大写意提炼 所以 中国戏曲往往有看似很粗放内里的一些细节却相当讲究的行当划分 比起来 西方戏剧似乎更注意写实 对于行当的划分也有 但没有中国戏曲如此讲究到“变态”的地步 这种审美差异 似乎还表现在很多方面 比如服装建筑 中国往往在细节上表现出惊人的繁复 小面积内的图案堆积 有时甚至让人产生“密集物体恐惧症”的地步 中国人在细微处讲究的精神已经在清代达到一种令人惊慌的地步了 当然 这是另话 西方戏剧在比较久远的过去 当然也是有行当的划分 像歌剧就有根据不同声部与类型 有不同的角色定位 女中音一般被定位为风骚的坏女人 男中音一般被认为是变态或者反面的男性 但是这种划分比较粗放写实 并没有达到中国戏曲那种细到极致地万事服务于行当的地步 可能 这正是中西方戏剧表演思维上的异同罢? 今天先到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