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3108回复:13
转贴: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关于电影《巴山夜雨》的两点感想关于电影《巴山夜雨》的两点感想。 之一——观后感 下大雨的时候观赏此片,着实应景。 这么老的片,居然能下到。太不容易了。 小时候电影频道里看过几个镜头,当时只觉得压抑。这次一看,果然有种要哭的冲动。 说起来,我是先知道这部电影的名字,才知道李商隐的诗的。 我想起十二年前暑假我在重庆郁闷地淋了七天大雨,又在暴雨中过三峡,差点上不了岸。那时遭遇的,还真是货真价实的“巴山夜雨”。我当时就想,这样震撼的环境,要是拍个电影电视剧什么的,肯定能烘托中心思想。 果然,艺术的春天一到来,就有人想到了。 扮演男主角的演员居然是二十多年后在《大明宫词》里演唐高宗的那位。仔细想想,两部作品的风格还真有几分相似。 而扮演女主角的演员,她的名字至今仍然是庐山的福音。那段朴实而真挚的《庐山恋》,永远铭刻在一代人的心田,永远飘渺,乱云飞渡仍从容……只是,我前两天参观电影博物馆的时候才发现,此演员居然就是前两年轰动一时的电视剧《任长霞》的主演!从《庐山恋》的时装少女,到《巴山夜雨》的红色小将,再到二十多年后《任长霞》的正气凛然,演员的可塑性,不仅让我深为敬服。 只可惜,这种第四代导演的老片子是不适宜推荐给大家的。大家会觉得它压抑,太压抑了。还有台词太少、年代太远、思想太深……等等不合于时之处。但是,我所热爱的是在这无边威压中人性的呐喊,而这是穿越时空被我们的心灵永恒地感动着的价值。 伤痕文学的东西不能多看,看了就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当年我翻语文读本发现一篇《从森林里来的孩子》,眼泪汪汪地读完,从此对读本情有独钟。 伤痕文学是压抑的,是深刻的,是浪漫的,是由衷的。压抑但不沉闷,深刻但不做作,浪漫但不恶俗,由衷但不浮夸。这正是我喜欢它们的原因,但更重要的是喜欢它们脱胎于特定时代背景的那种悲壮人生的亮色。这亮色,正是我一直以来所缺少的“放心”,我看它们,归根结底是“求其放心而已”。 影片的结尾,诗人脱离了羁押,跟失散多年的女儿徜徉在洒满阳光的田野上,满天飞舞的蒲公英让人为之动容。貌似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尾,但仔细一想,却发现了问题:诗人走后怎样? 很多人在看到《玩偶之家》中娜拉摔门而去的结局时,都为女性人格的胜利而欢天喜地,只有鲁迅提出了尖锐的问题:娜拉走后怎样?鲁迅进而很实在地告诉我们这个故事本应有的令人沮丧的结局:以那时的社会氛围,娜拉十有八九是要回去的。 这个问题,正是本片所回避而留给观众们思考的问题。 ——是啊。在影片所描绘的环境中,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举目无亲的诗人又能逃到哪里去呢? ——看来编导是在回避这个故事本应有的令人不忍的结局?我倒不这么认为。在我看来,在一个浪漫但悬而未决的地方结束要比给出一个确定的结局好得多。在影片拍摄的1980年,观众们完全可以凭借自己的切身经历和不很厉害的想象力猜出以上问题,但他们同时也完全有能力做出自己的回答。而且,在那个需要抚平伤痕奋力向前的年代,把这个开放性的问题留给观众,看来是最好的处理方法。可能这就叫“留白”吧。 总之,这是一场摧心裂肺的巴山夜雨,也是一场发人深省的巴山夜雨。无论我们能不能真正理解它,体悟它,我们都应该去神游一番。 之二——锁不住的旋律 总会有这样一种旋律,让我深沉,让我迷醉。 《巴山夜雨》的主题曲正是这样的旋律。 巴山雨 巴山云 千里川江雾中行 帆似白鸥舟如梭 古往今来多少人 浅浅月 淡淡星 浅淡星月明古今 神女夜夜难入梦 素手无力撩纱巾 整飘带 摆罗裙 日日夜夜守江滨 含情迎送天下客 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这旋律是浪漫的,却又无比的朴素;这旋律是舒缓的,却又无比的铿锵;这旋律是属于诗书的,却又属于血泪;这旋律是饱含热望的,却又饱含悲戚…… 电影中多处出现的此情此景,让我不禁发通古之悲。我不禁吟哦起久已尘封的句子:陵陵原上柏,磊磊涧中石。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斗酒相娱乐,聊厚不为薄。驱车策驽马,游戏宛与洛…… “但愿”总归是但愿,良宵总是因为它的苦短才让人怜惜。人生的相聚、欢愉、文期酒会,不过是因为它的变动不居才引人艳羡。影片中每一次蒙太奇的闪回,音乐里每一次旋律的高扬,只会激起我更多的泪花。那个时代的悲欢离合自有它的道理和苦衷,但今月也曾照古人,太阳底下无新事,兴感之由,向无例外。我之所以不赞成某些影评家人为第四代导演的片子缺乏永恒生命力的说法,基本上是由于我相信一点:人类的情感,古今中外都是相通的。上帝可以用语言摧毁我们的巴别之塔,但却磨灭不了我们心中共有的那块纯净的“上帝之城”…… 看泪水片、悲情片,我从未哭过。但是,看如此老古董的、属于第四代导演和第一届金鸡奖的老片子,我却是看一回哭一回,越哭还越想看…… 我就是喜欢,那些道出人们共同苦楚的片子……………… 一首摧人泪下如雨的歌,其间包含多少难以用言语表达的感慨! 古往今来,多少人,多少亲人,昨日还在身旁,融融温馨的欢颜笑语,今日却劳燕分飞,只留孤帆一片!弹指一挥间,昔日的繁华,随秋风扫落叶,沉土为泥!世态的沧桑,人事的莫测!苍穹下,夕阳依旧,两鬓已白! 但愿人生常聚少离分! |
|
|
1楼#
发布于:2009-03-31 15:09
三年前寻找一部童年时看过的老影碟,但其实买错了,买到的这部电影叫《巴山夜雨》,看完后,迷上了李志舆,从此又多一个偶像!现在已搜到七部李老师的碟,魅力非凡,唯一遗憾的是,李老师现在年岁大了,不拍片了,如果他只有二、三十岁,那该有多好!《苦恼人的笑》、《巴山夜雨》、《勿忘我》、《雨后》、《七月流火》、《秋瑾》、《高棚满座》,还演过《徐悲鸿》、《老井》、《九岁县太爷》、《大明宫词》等影视剧,书卷气、儒雅、深沉、忧而不伤……
|
|
4楼#
发布于:2009-03-31 15:20
《流金岁月》放过这部电影,邀请了张瑜、李志舆,还有戏中李的女儿,那个唱着“蒲公英”的小女孩,一听到这首歌,我的眼泪就掉下来!
|
|
6楼#
发布于:2009-03-31 15:27
我对影片中大娘用红枣祭江的镜头印象深刻,那鲜红的枣儿在汩汩的漩涡中旋转、消失,大娘忧伤的双眼、飘动的白发,给人留下难忘的印象
|
|
7楼#
发布于:2009-03-31 15:29
http://tieba.baidu.com/f?ct=318898176&tn=baiduKeywordSearch&sc=677875&pn=0&rn=50&lm=4&rs3=0&word=%C0%EE%D6%BE%D3%DF
李志舆吧! 李老师的女儿李芸,八十年代很有名,拍过《夜半歌声》、《西厢记》、《在水一方》、《一代枭雄》(童自荣配音)等影视,气质与其父一模一样! |
|
8楼#
发布于:2009-03-31 16:49
引用第6楼xjwang67于2009-3-31 15:27发表的 : 这位大娘是已故的欧阳儒秋同志,她可算是新中国译制片的前辈,曾在东影执导过不少苏联片《被开垦的处女地》、《山中防哨》、《顿巴斯矿工》等。 |
|
9楼#
发布于:2009-03-31 17:44
就是那个小女孩长大后不漂亮了。不过在这片子里给人留下的印象很深,还有另一首歌《小伞儿带着我飞翔》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74394 |
|
|
10楼#
发布于:2009-03-31 22:10
刚看了《流金岁月》节目,才发现其中老师的扮演者是林彬,不就是早期上海译制片厂的外围配音演员吗?我看过她主配的《第十二夜》。
这部片子真是高手云集啊,可惜还没看过。一定要找机会欣赏一下。 |
|
|
11楼#
发布于:2009-04-04 18:32
走后怎样,这个问题,我也考虑过,不过诗人还可以和女儿在一起团聚,而那个革命小将以后会怎样呢?毕竟她回去后,革委会也不会饶过她呀!
|
|
12楼#
发布于:2009-04-07 08:24
刚刚又回顾了这部电影:吴文英跟着那个戴帽子的老红卫兵逃走了,二人在宜昌下船,老红卫兵其实是卧底,是来帮秋石的!逃走后估计隐性埋名了吧,或者转向好的一方了!
|
|
13楼#
发布于:2009-04-07 12:03
影片最后的意思就是: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人民还是会支持、保护好人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