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阅读:5626回复:9

著名配音演员毛威先生昨晚与世长辞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6-29 11:39
著名配音演员毛威先生因病于2009年6月27日晚在新加坡与世长辞。在此哀悼!


毛威先生著作《台前幕后一万天》



毛威先生和外甥姜小亮先生在邵氏片场合影留念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jinli8866007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8-01
  • 最爱沙发
1楼#
发布于:2009-06-29 13:46
6月走的人还真多:罗京、杰克逊、毛威……

虽然对毛先生不熟悉,但还是哀悼一下,一路走好!
年华老去的王子依然是王子,能听到他声音的地方,都是他的王国。
唧唧喳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6-30
2楼#
发布于:2009-06-29 15:00
转自百度邵氏高清电影吧:http://tieba.baidu.com/f?kz=264912490

也许你看过不少60到80年代的邵氏影片,你可知道影片中男女主角的对话,出自配音?

这期的阿伦笑看人间,让毛威王玫这对从事广播和配音工作的老前辈,带我们一探他们在台湾10年、香港20年以及新加坡20年的演艺生涯。特别是在邵氏呆了20年的日子,毛威配过音的影片多达千余部。而在重重银幕背后,他们究竟为哪些红星说话?

主持:黄卓伦 (简称“伦”)

纪录:周殊钦

摄影:李白娟

地点:毛威夫妇义顺住家

登场人物:

毛威(简称“毛”),71岁。祖籍四川成都,在北京诞生。10岁时因中日战争,从北京回老家。抗战胜利,重返北京念大学。1950年到台湾,从事广播和配音工作。1960年到香港,进入邵氏电影公司,演戏兼配音。1980年到新加坡,为广播电视台戏剧组配音,直到1992年退休。如今为远东广播电台节目顾问。

王玫(简称“王”),71岁。原籍北京。中国解放前的1949年,随父母到台湾,进入广播生涯,是当年台湾广播界“阿姐”。1950年认识毛威,在电台一起值班,1952年结婚,过后随丈夫到香港和新加坡工作和发展。

毛:我是在21岁那年,大学毕业了,和朋友到台湾游玩。没想到,碰上中国改朝换代,就这么的,没法子回去了。我这个人适应力很强。我小时候在四川,和舒绣文等演过不少舞台剧,好像《骆驼祥子》啦。到台湾后,就加入军中的剧团演戏。

伦:属于劳军吧!

毛:是是!后来,我看到中国广播电台在招考广播员,便去试试,在千多名招考生中我被录取了!还被被安排和当时已经很红的王玫一同值班。

伦:哦,就是这样认识的。

毛:当年,台湾市民的余兴节目不多,都爱听广播剧。用饭时间,只要一听到广播剧播出,都停下来,听完广播剧才继续吃。

王:我记得那时他呀,他一面上班,一面还在中华实验剧团排演舞台剧,生活好忙。但我看得出,他的日子过得非常开心。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在排演《春归何处》时,正是我要生老二的时候。就在分娩前的三四个月,他每天都在彩排,早出晚归。我怕没人照顾,于是搬回娘家住。

毛:那时候,我早上上班、下午排戏、晚上演出,这样一连演两三年。当时其他演员还有穆红、张仲文、焦姣、张茜西、曹健、崔冰、黄曼,还有后来成了大导演的张彻!

伦:他们好多人后来都到香港发展。

王:那个年代,台湾没什么电影,所以只要有舞台剧,很容易就能找到好演员,或是爱好戏剧的人。

毛:我在台湾演过《西厢记》、《桃花扇》、《陈圆圆》和《红楼梦》。在台湾,《红楼梦》就演了三次。后来香港也把这部戏搬上大荧幕。

伦:是邵氏和电懋抢戏拍那时候吗?

毛:是的!那时邵氏想用女演员来反串贾宝玉,不想用男演员,但试了几个都发现不行,只好作罢。我当时在台湾要过去香港还很难,因为导演对当时演贾宝玉的任洁有意见,我就被应聘到香港。

伦:哦!那老师到香港是先演戏,我还以为是配音呢。

毛:1960年,我和师母到了香港,第一部戏就是演罗臻导演的《乔太守乱点鸳鸯谱》,后来也演过《西游记》、《小云雀》。

台湾10年,香港20年,新加坡20年

伦:噢,老师演《西游记》啊?

毛:有啊,1964年。

王:每个人都有辉煌的一段,也有艰苦奋斗的时候。一般来说,你越辉煌,就会越苦。而你越苦,就反而是更有发展的机会。这是互相影响的。

毛:我们是在1960年到香港邵氏。1980年,由于新加坡政府推广讲华语运动,当时播映的香港电视剧都要配上华语,计划从香港请一男一女来这儿。

王:刚好我们夫妇符合这条件,就应聘而来。

毛:那一年到新加坡,直到今天。

王:他1980年来,一直做到1992年,62岁时退休。其实是很简单的,我们在台湾10年,香港20年,新加坡20年,这样就50年了……前几天我们才聊起,两个人怎么可能一下子就在一起过了50年?真的不敢相信。

毛:曾有人说,两个人在一起那么久,一定有一个是白痴。哈哈......

一人同时为不同角色配音

伦:新加坡星和视界将在后天推出“天映频道”,每天有30%的电影,都是老师和师母当年为邵氏配音的影片喔。

毛:真的呀!算算又是三四十年前的事了。

伦:我记得50年代电懋的电影都是现场收音的,后来怎么会出现配音这行业呢?

毛:以前中国的电影都是由名演员配的。后来香港出现了日本片、菲律宾片和泰国片,需要配音。

王:当时这些日本电影很多人看呀!

伦:新加坡也一样,由最早的小林旭、加山雄三、高桥英树到后来的“盲侠”胜新太郎,都很受欢迎。难道说,我们在那年代看的华语配音是……

毛:……是的,小林旭的是我配的!那时上映外国语的片子都须要配上华语才有市场。现在大家都要听原音看字幕。

伦:原来60年代看的小林旭电影,就是毛老师的声音!!

毛:当时明星要演戏,条件是标准华语。说得不好就不行。这样几年下来,拍来拍去都是那几个人。

王:看来看去也是那几个人。观众也会腻的!

毛:电影公司只好发掘一批漂亮的新人,但这批新人只能说广东话。那怎么办呢?当时张彻就想了个方法,干脆配音好了。

另外就是,有一些电影,好像赵雷把《玉堂春》拍完了,但音还没配完,他转到另一家电影公司。就得找人模仿他的声音,把戏配完。

伦:哇!声音没有差别吗?

毛:如果连一般人也听不出来,就成功了。这也叫配音。

伦:这么说,配音有3种状况,一是为外语片而配;一是为华语不标准的明星而配;一是为临时出现状况而补配。

毛威:只用一种声音不算专业

王:可以这么讲,电影利用配音是为了减轻制作成本,而且可以多方面去找新演员,不必顾忌他的声音、他的语言能力。只要导演认为他外形好就可以了。

毛:另一点是,到现在还是如此,就是替外语片和电视剧配音。把广东话、日本话和韩国话变成一般人接受的华语。

王:到了今天,这条线还相当兴旺,很多人都从事这行,中国啦香港啦,当然新加坡也有。

毛:我的做法很认真,譬如我为某个明星配某个角色,就只用一个声音。狄龙和凌云都是我配的,还有狄龙和罗烈,但用的声音就不一样。只用一种声音是不专业。

王:这样观众听起来会觉得混淆。

伦:对呀,曾有一段日子,我们收看华语配音的港剧。怎么男男女女就那两把声音。听久了很腻,就转台了。

毛:这就考验配音员了。优秀配音员的强处是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表演来塑造角色。有些演员如王莱、凌波、蒋光超,他们的声音独特,任何人都配不来……配起来不像嘛。你瞧王莱,她的戏演得好得不得了,和本人声音是绝配。声音大家熟悉了,别人一配就不行了。

伦:邓碧云、沈殿霞和曾志伟也一样啊,被他人配音就完全失去风采。不过也很难讲,你看陈燕燕,她的声音就是平的,似乎没有改变。这些日子,我看了她好些戏,由30年代的上海影片到60年代在香港演的《蓝与黑》,声调很平,悲喜恨怒都一样。

毛:她的声音就像个小女孩,娇滴滴的。

伦:不只,她说起话来简直像念书一样,没有戏剧性的抑扬顿挫。

配音的经济元素

毛:配音还有一个经济元素,尤其是独立制片公司的考量原则。通常一部戏在没剪接为放映版本时,一般要拍8万尺胶片。那声带也要跟着胶片走8万尺。这么一来,等胶片剪到只剩一般放映版本的8000到1万尺左右,声带都给糟蹋了。如果拍片时不收音,以剪剩的版本配音,不只节省成本,也不伤害演员们的声带。所以当时台湾的片子,都送到香港配音。

王:台湾早期的戏都送到香港配音,因为当时导演们认为台湾没有达到他们要求标准的专业配音员,所以情愿多花钱、多费工夫把片拿来香港配音。到了后期,台湾拍的片比较多了,当地能说标准华语的人也增加了。经过一段时间磨练,在当地配音省事省钱。

毛:当时台湾配音员都是广播界的,配不出感情。广播员大多以他平时做广播时的声音来配,有些是要人家听出他的声音,让人认得出是谁的声音,因此配得不是太好。

伦:都是不变声,只用一种声音来配?

毛:对了,这么一来,人家一听就知道是她,看多少部电影多少部电视剧都一样。太没有意思啦。

伦:是是是,我记起来了。新加坡有些电视剧,一听就认得出是哪位广播员。声音太熟悉了,反而很难和剧中人起联系。

王:不过,我以曾经是播音员的身份来说句话,你说想改,很难咧!不是他不想改,以多年在广播剧里面的一个角色,突然要他跳进电影还是电视剧一个角色的嘴里,替他说话,同时心里老想“我要像他”,不容易啊。要真的做到这一点,是需要很多努力后才能办到的。

优秀配音员的强处是能通过不同的声音、不同的表情、不同的表演来塑造角色。

李翰祥指定毛威夫妇为梁家辉刘晓庆配音

毛:你记得李翰祥的《垂帘听政》吗?李导演指定要王玫去配刘晓庆。人家就奇怪,刘晓庆名气这么大的演员,不会说话吗?李翰祥说,她说的话是中国乡下的话,有口音的、土土的,而慈禧太后是宫里的,口音应是高贵的。刘晓庆的话完全没有那个味道,所以坚持要我们到香港配。

毛:梁家辉是我配的。李翰祥是在《火烧圆明园》里,为那个石匠配,说那句:“我给你雕个凤在上,龙在下...”石匠还是郝履仁。

伦:那早期在邵氏的《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系列,卢燕演的慈禧太后的声音是红薇(姜大卫的妈妈)配的吗?

毛:是,也不是说卢燕自己的声音不行,而是李翰祥对声音的要求比较严格。卢燕在好几部戏里都配得很好。

伦:听说,原本是卢燕亲自配音,但李翰祥不满意,认为她的声音不够威严,而且红薇是旗人,口音和说话语气比较适合慈禧这角色,才由她来配。

王:应该不是这样,卢燕本身没有配到,她一拍完戏就马上回美国了。配音是后期制作。

伦:可是当时是现场收音的,不是吗?

王:没错,是现场收音,可是可以不用啊!何况收不收音要看那部电影的制作是谁。

毛:当时邵氏有十几个制片场,24小时都在拍戏都在更换布景搭建厂景,一天到晚都敲敲打打。不可能为了一场戏,其他场子都要停下工作让一个片场收音。

王:有了这一个配音制度后,为整个电影电视制作省了太多的事,有时候演员说错话了,也没关系,只要配音员把话说对了就好。

伦:也不需要重新拍过。

王:对,不必为了一个人,一直NG重复。配音这东西实在是带来太多的方面,而且还能提高品质。

谁为李小龙配音?

王:当时呀,还有朱牧、古森林、欧阳莎菲和红薇等都做过广东戏的配音员。

伦:是吗?广东戏也要配音吗?

王:有些演员连广东话也说得不好嘛!一些戏就先配广东话,之后再配成华语。

伦:对对对对对!我记得于素秋,在50和60年代演过许多武侠片,还有女飞侠黄莺电影系列,全是配音喔。

毛:那是现场收音,由人在幕后一个一个字说,于素秋即刻对口型的!

伦:如今想起来,难怪她说起话来是一个一个字串起,和其他演员不同。

伦:老师,您曾为多少个演员配过音吗?

毛:这……可太多了,要完全列出来,真的想不起了。在香港嘛,记得的有狄龙、凌云、赵雷、罗烈、陈观泰、王羽、周润发、谢贤等。台湾方面有柯俊雄、武家骐、秦汉和秦祥林等,当时几乎五份之四的台湾男星是我配的。

伦:好惊人!

毛:你瞧,邵氏每年拍50多部戏,十年就是500多,我呆了20年,就是1000多部戏,差不多五分之三是我配的。

王:还有很多配音员也很出色,就是之前我说台湾电影送到香港配的时期。当红男明星的声音都是他们这几个配的,乔宏啦张佩山和张佩如两兄弟啦。

毛:李小龙的戏都是由张佩山配的。

伦:哇!那李小龙呜呜哇哇的招牌叫声呢?

毛:那是李小龙自己的声音。

配音40年看尽星起星落

胡金铨对配音要求特高

王:另一个对声音要求特别高的是胡金铨。徐枫是由名配音员小金子(乔宏的太太)配的嘛。徐枫一个跑步时的叹的一口气,胡金铨总不满意。小金子配到最后,说:“我该怎么样叹这口气啊?我都不会叹了”

毛:我在配音行业里这么多年,什么样的导演我都碰过,老中青的导演、不同风格的导演对戏都有不同的想法,有时我们认为该是这样的讲法,他们却有别的意见。大家都要把工作做好,有时更要靠配音来补演员在演技上的不足。

王:我觉得我们配音员完全是幕后的,越是跟前台少接触,越是让大家觉得没有这个人物的存在,效果会更好。所以在新加坡广播局工作的时候,我总向新加坡配音组同事说,我们是无名英雄,最好别人不认得我,包括我们的声音,因为我们是在替演员说话,如果让人家知道这是某某人配的,那就是我们的失败。如果每个人都觉得没有配音这一环,演员演得好,观众会直接批评,但是如果让人知道是某某配音,观众会说这人配音配得好差。

毛:确实有这事。就像丁红曾对黄曼说过:“你给我配的音好难听”。

伦:丁红是湖南人嘛,她说的普通话有湖南口音。

王:我觉得可以这么讲,如果一个演员的语言能力不错,他自己会觉得,他的台词怎么都会比天王级配音员来得好。这是人之常情,所以我说我们这一行吃力不一定讨好。当然有讨好的时候,比方说,导演夸你两句时,你会很乐,或是人家觉得这演员演得很好、话说得多好啊!你会很开心,但这已不关配音员的事了。

伦:不对啊!这才关配音员的事嘛!你们会为自己的好表现深感满意,日后更加努力。

毛:在中国,一些看过新加坡的戏如《调色板》的观众就说,新加坡演员的华语说得不错。

伦:那得看是什么时候的戏,《调色板》那时的戏都是老师师母班底配音的嘛!后来现场收音啦要自己配啦,听到本地阿哥阿姐级演员的声音,都吓了一跳。声音好的似乎只有那几个,陈碧凤啦李茵珠啦黄文永啦。

伦:配音40年,遇到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哦。

毛:其实,配音的工作是挺烦闷又辛苦的。所以有时就说说笑话啦,记得李岚这个幽默大师,他配音很好,蒋光超啦李昆啦吴家骧啦的小人物角色都配得很出色。他们一配,我们都笑,因为他们会变声,很多人的声音都配得很像。

王:这就是我们长时间枯燥工作的乐趣。

毛:李翰祥曾说,一个好的演员不一定能配音,不过一个好的配音员一定是个好的演员。他这句话就把配音员的价值说出来了。

伦:嗯……这点我不太明白。

毛:一个配音员要能把自己的感情赋予演员的身上,感觉要对,要很像他。一个人演戏是他自己的事,但配音员还得在一定的限制里演出另一个人就更难了。

演员自杀 最考配音专业

伦:如果配音工作到一半出了状况,好像林黛演的《蓝与黑》,电影拍到快结束时自杀身亡,怎么办呢?

王:这就是发挥专业的时候了,要尽快找适合人代演和配音。

毛:说到林黛,林黛是自己的声音。我以前跟她一起配《妲己》的时候,看到她配音前有一个习惯,总是先祷告才觉得有精神,她蛮虔诚的。

王:林黛去世的时候,戏还没拍完。两部戏(《蓝与黑》和《宝莲灯》,都已拍到大约三分之二。

毛:当时,邹文怀说他认识一个从美国来的女子,叫着杜蝶,样子挺像林黛,便请她来帮忙。之前还安排杜蝶到日本整容,整的和林黛一样,只是效果不是很理想。杜蝶不太会讲华语,我提议找黄曼配音,因为黄曼的声音很像林黛。

伦:可是,我最近重看《蓝与黑》DVD,发现杜蝶的戏不多,都是些背面的镜头。尤其是剧终时,远远朝关山跑来那场戏,简直看不到。

毛:都被剪掉了嘛。毕竟样子还是有差别。其实蛮可惜的,林黛演得不错的。

伦:前些日子看报纸,才知道谢霆锋的辩护律师是林黛的儿子,时间过得真快。

毛:是啊!林黛在1964年自杀,当时她儿子才不过一岁。其实,林黛很渴望真爱,虽然她妈妈是很溺爱她,但她后来的两次婚姻都没有让她得到她想要的爱。

伦:之后很多艺人相继自杀。

毛:唉,还有杜娟、丁皓、李婷……

伦:李婷的爸爸是个很有学问的作家。印象中当时有个作家叫刘以鬯,在报上以连载文学小说形式写李婷的遭遇,影射人事,以比较软性方式爆影坛内幕。最后还讲到她爸爸跟着自杀。也是投环自尽。

毛:李婷的爸爸接到死讯时,整个人都傻了。可能过度伤心,大概是一个月后,也选择那条路吧。

毛威、关山、金汉和乔庄也唱黄梅调

伦:凌波在电影里的声音是她自己的吗?

毛:是啊!她是连说带唱都行的。

伦:黄梅调是她所唱,熟悉的影迷和歌迷一听就知道。可是,当我们看她主演《明日之歌》,歌曲不是她唱的啊。原声带唱片是静婷!听说,是老板不满意她的声音,才请静婷代唱。

毛:可能是陶秦这部戏的风格不适合凌波,她的唱法比较属于古典音乐型的,所以找了比较流行音乐型的静婷来唱。

伦:静婷太好了,她唱什么歌都行,流行和黄梅调都行,听得出她的认真。

毛:我也唱过电影歌曲呀!这很少人知道。譬如作曲家周蓝萍负责电影黄梅戏的录制,现场收音间好大,能容纳100多人。单是乐队就有40多人,我和几个朋友关山、金汉和乔庄等帮忙唱和声。大家都兴冲冲的,好热闹。

伦:原来当时的男和声都是你们唱的!

毛:女和声都是歌星如夏丹、刘韵、费明仪。

伦:感觉很大家庭喔。

毛:是呀……有一次,我们为《梁山伯与祝英台》录歌。那是黄梅戏,有很多段需要合唱和音。导演李翰祥做事一向一丝不苟,最后一场哭坟的戏,静婷得唱那句“梁兄啊……”,李翰祥要求很高,他要静婷把很多感情放在“梁兄啊……”。静婷连唱几十遍,他都不满意。

伦:光是这一句,你们要录多久?一个下午?

毛:一个下午??最后花了两天的时间才录好。整团百多人都跟着录两天!
土豆:http://www.tudou.com/home/jjzz263/ 新浪:http://you.video.sina.com.cn/m/1364147460 Email:289287326@qq.com
lxx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13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楼#
发布于:2009-06-29 15:31
默哀!希望他能一路走好!
大长今~小兰~灰原~小杰~罗丧失~ 台湾中文配音员魏晶琦小姐的新年访谈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cxFtfM_KWa4/
cscal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1-07-27
4楼#
发布于:2009-06-29 22:32
应该是那些老港片    电视剧里面的吧    哀悼
http://hiphotos.baidu.com/chonggongggg/pic/item/6bb91a7b0050dff40ad187e1.jpg
古道飘零客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4-02-20
5楼#
发布于:2009-06-30 08:27
虽然毛先生的演艺生涯中不止是幕后的演出,但仍以幕后的演出为主。
内地观众比较熟悉的《火烧圆明园》以及《垂帘听政》中的梁家辉就是由毛威先生配的,而刘晓庆则是由毛先生的夫人王枚配的。这两部片子以及邵氏时期的许多国语影片的配音工作,都是以严谨而著称,也得到了许多内地喜爱配音工作的朋友们欢迎。
只欣赏优秀的配音,而不拘泥于流派。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6楼#
发布于:2009-06-30 17:46
看了2楼的介绍,发现李翰祥那个时期导演要求好严格,追求完美,绝对是出精品的架势。也许,不只大陆,香港、台湾、新加坡,或者其他华语世界这几十年来艺术受到经济发展的冲击,都变得“随便”了。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7楼#
发布于:2009-06-30 17:48
忘了追悼一下,毛威先生走好!天堂重现优美的声音。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韩菡
制片小组
制片小组
  • 最后登录2011-11-27
8楼#
发布于:2009-06-30 19:07
虽然不太了解,还是希望他一路走好,哀悼一下。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毛毛
  • 最后登录
9楼#
发布于:2009-07-30 18:38
    自获悉舅舅去世的消息,感到很震惊,虽然知道他因病住院了,没想到他这么快就离开了我们,连最后一眼都没有见到,我和妈妈、哥哥都万分悲痛!!真是好人不长命啊:( 目前妈妈在加拿大,哥哥在湖北,我在北京, 因此我们全家不能一同去新加坡给舅舅送行,在这里我愿舅舅一路走好,愿您优美慈祥的声音永世相传。舅舅,我们爱您,您的音容笑貌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