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刚山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3-09
阅读:1464回复:0

庆祖国六十华诞,回顾经典老电影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9-09-14 12:35
建国后,文革前中国电影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国内四大电影厂家摄制了大量的经典影片,我们回顾经典三部曲.
北京电影制片厂“文革前”名著经典电影三部曲
《祝福》1956年,为纪念鲁迅逝世20周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将鲁迅名著《祝福》搬上了银幕(著名剧作家夏衍改编)。主演白杨、魏鹤龄、李景波。
影片中的祥林嫂是一个受尽封建礼教压榨的穷苦农家妇女。丈夫死后,狠心的婆婆要将她出卖。她被逼出逃,到鲁镇鲁四老爷家做佣工,受尽鄙视、虐待。很快她又被婆婆家抢走,卖到贺家成亲。贺老六是个纯朴忠厚的农民,很快又有了儿子阿毛,祥林嫂终于过上了安稳日子。然而命运多舛,贺老六受地主的身心摧残饮恨死去,不久,阿毛又被狼吃掉。经受双重打击的祥林嫂,丧魂落魄,犹如白痴,可是人们还说她改嫁“有罪”,要她捐门槛“赎罪”,不然到了“阴间”还要受苦。她千辛万苦积钱捐了门槛后,依然摆脱不了人们的歧视。最后,她沿街乞讨,在除夕的鞭炮声中,惨死在街头。
影片在如泣如诉的血泪控诉中,对旧社会劳动人民的苦难,特别是对封建礼教,给予了强烈的鞭挞。
改编后的电影,忠实地体现了原著的思想,形象地再现了小说中的人物,保持了鲁迅作品冷峻、深沉、凝重、令人窒息的悲剧气氛和艺术风格,但改编不是照搬,电影不是图解,编剧夏衍把原小说的叙述打乱,揉碎后,按照电影的特性和银幕所特有的空间,重新组织这些素材,并对原小说进行了扩充、发展和再创造。 原小说只有万字左右,篇幅不长,采用第一人称倒叙的方式,由若干个片断联缀成篇。 为了适应观众心理和增加整体艺术感,影片由倒叙改为顺叙,由“我”的主观叙述改为由画外音提示的第三人称客观叙述,这样修改以后,更适合电影表现的艺术手段,使人物命运与时代环境紧密相连,祥林嫂的性格发展清晰明了,结构完整,层次分明,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并产生了感人肺腑的震撼力量。著名表演艺术家白杨和魏鹤龄的精彩表演,也是影片获得巨大成功的重要原因。
《祝福》改编的成功,使它荣获文化部优秀影片奖,荣获1957年第十届卡罗维 •发利国际电影凶大会特别奖,1958年墨西哥国际电影节“银帽奖”。
<林家铺子>改编自文学名著的银幕经典,散发出中国古典之美学神韵!
导  演:    水华 、主  演:    谢添、林彬、张亮、于蓝
 
出品年代及厂家    1959年,北京电影制片厂
 
看  点:    中国百年最有价值影片之一:著名剧作家夏衍同名小说改编。
        
原    著 : 矛盾  改编 :夏衍
                          
【《林家铺子》剧情简介】
          日寇侵华后青年学生掀起抵制日货风潮。江南古镇上的林老板贿赂镇上商会会长,取得出售日货的默许,挤垮资本小的同行,同时也受到高利盘剥和国民党官宪的敲诈,在这场大鱼吃小鱼的争斗中,林家铺子倒闭,但拐走了他人的存款。
【《林家铺子》影评与赏析】
        《林家铺子》著名剧作家夏衍根据茅盾的同名小说改编的,描写的是浙江杭嘉湖地区一个小镇上一家商店倒闭、老板破产逃走的故事。影片由于把主人公的个人命运同特定时代的重大历史事件结合起来,牢牢掌握林家铺子的兴衰与整个社会动乱的内在联系,因此大大加强了林老板形象的历史真实性,突出了影片的社会意义。影片以这种以点代面、侧面描写的艺术手法来揭示三十年代初中国社会复杂的阶级矛盾。本片既是导演水华的颠峰之作,也是中国现代电影史上最优秀的艺术精品。 影片的成功还与谢添的出色表演分不开。他的表演不温不火,分寸得当,准确揭示了林老板的复杂性格。他的得意、苦笑、沉思、焦虑,他的愕然无语、强作镇定,都具有丰富而充实的心理内容。他创造的林老板,既叫人可僧又令人可怜,为新中国银幕画廊增添了一个旧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艺术典型。 夏衍的精心改编,水华的匠心独运的导演和谢添、于蓝等著名演员的出色表演,使影片呈现出严谨而流畅的现实主义风格,具有很高的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电影《林家铺子》都显示出了新中国电影艺术达到的一个新高度、新水平。近年它被香港一些影评人选为中国电影(包括陆、台湾、香港)之冠,这可以说是当之无愧的,也说明这一评价是富有见地的。
《早春二月》1964年,北京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谢铁骊、主演孙道临、谢芳、上官云珠。
新中国电影的一个"异数"!十七年故事片巅峰之作!1983年荣获葡萄牙第十二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
  影片《早春二月》根据柔石的中篇小说《二月》改编,得到夏衍的支持与帮助,他亲自划剧本修改一百多处,并将片名政定为《早春二月》,亦寓示了当时的时代如早春料峭的天气那样,寒意袭人。肖涧秋这个徘徊者身上显然有柔石的影子,因此编导者谢铁骊在"五四"以来的革命文学中选这部作晶搬上银幕是很有意义的,在电影反映知识分子题材方面填补了一个空白。影片成功地塑造了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形象,在新中国十七年的电影银幕上也是绝无仅有的。影片含蓄的韵味,精练的镜头以及丰富的细节描写如肖涧秋两次弹琴、三次饮酒、七次过桥,都各有不同的具体规定情境,令观众如痴如醉。孙道临塑造的肖洞秋形象气质逼真、性格鲜明,表现了很高的艺术造诣,成为他的表演艺术的代表作。谢芳对于反抗封建环境、追求个性解放的新女性陶岚也演得非常生动、真实。她将主人公执著任性、桀骜不驯、热烈奔放的性格表现得活灵活现,同时又细致人微地揭示出陶岚善良真诚、富于同情心以及对爱情的甜蜜渴望、对进步思想的大胆追求等复杂心理变化,突破了她以往的本色表演。须要特别指出的是,作为新中国电影的一个"异数",影片上映不仅就遭到了全国范围内从上到下的严厉批判。

   夏衍同志是电影界编剧的老前辈,老领导,被称之为电影编剧快枪手,曾在上海生活工作多年,对江浙一带的人情世故很熟悉,精通电影艺术表现手法,名著经典电影三部曲凝聚着他的心血。

长春电影制片厂“文革前”少数民族经典电影三部曲 
 
《五朵金花》
制作公司
  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Changchun Film Studio [中国]
上映1959年
导演 Director  王家乙 Jiayi Wang
编剧 赵季康、王公浦 Gongpu Wang
摄影 Cinematography   王春泉 Chunquan Wang
作曲LEIZHENBANG雷振邦
演员表
杨丽坤 .... 副社长金花
莫梓江 .... 阿鹏
王苏娅 .... 炼钢厂金花
朱一锦 .... 拖拉机手金花
谭尧中 .... 畜牧场金花
孙静贞 .... 积肥模范金花
      剧情介绍
    在我国云南省,有一个大理自治州。那里风景优美,苍山、洱海、蝴蝶泉享誉天下;那里盛产山茶花,素有“大理茶花甲天下”的美名。因此,那里的白族姑娘往往以金花为名。每年旧历三月,苍山脚下要举行“三月街”的盛会,四面八方的乡亲们都要来这里参加传统的赛马会和文娱活动,而青年男女往往在这里结交朋友或播撒爱情的种子。人民公社的副社长金花带领着姐妹们驱车去赶街,不料车轮在路上坏了,正在为难之际,来参加赛马会的剑川铁匠阿鹏热心地帮她们将车修好。金花正要表示感谢,赛马会开始了,阿鹏来不及收拾工具,翻身上马冲进赛场,勇夺冠军。副社长金花对这个勇敢善良的小伙子产生了爱情,两人在鲜花似锦的蝴蝶泉边,互赠信物,表示爱情,相约明年山茶花盛开的时候,再来这里相会。
第二年,阿鹏如约前往,到处寻找金花,他在洱海边与长春电影制片厂来体验生活的两位画家和音乐家相识结为朋友,向他们倾诉了自己传奇的爱情经历,表示要走遍天涯海角找金花。阿鹏经过了千辛万苦,走遍了苍山洱海,先后找到了积肥模范金花、畜牧场金花、炼钢厂金花和正在举行婚礼的金花,最终才找到了自己心爱的姑娘。他与金花在蝴蝶泉边再次相会,两人解除了误会。另外四个金花和男友也来到这里,翩翩起舞,为他们真挚的爱情唱起了赞歌。
《五朵金花》自1959年起,先后输往4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隆重公映,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在国外发行的最高记录。
 《刘三姐》的演职员表
导演 | 编剧 | 演员 |
导演 Director:苏里 Li Su
编剧 Writer:乔羽 Yu Qiao
&#8226;    作曲LEIZHENBANG雷振邦
&#8226;    演员 Actor: 黄婉秋 Wanqiu Huang  ....刘三姐 Third Sister Liu
                    刘世龙 Shilong Liu  ....阿牛
          梁音 Yin Liang  ....刘二
剧情
风景如画的桂林,壮族群众刘二刘三姐兄妹,与老渔夫、阿牛、舟妹住在一起亲如一家,过着勤劳幸福的生活。刘三姐和姑娘们喜欢在山上边采茶边唱歌。地主莫怀仁霸占茶山禁止百姓采茶,但乡亲们在刘三姐的鼓舞下拔掉了禁止采茶的牌子。莫怀仁气急败坏,又想禁止百姓唱歌。刘三姐与莫怀仁打赌,只要他在对歌中取胜,就可以禁歌。莫怀仁请来秀才与刘三姐对歌。百姓纷纷前来观看。刘三姐机敏过人,用山歌战胜了对手,莫怀仁狼狈逃走。但他不甘失败,又出毒计,把刘三姐抢到家中百般威胁,刘三姐坚贞不屈,阿牛勇敢地闯进莫家将刘三姐救走,莫怀仁带领家奴乘船追赶,百姓帮助刘三姐逃走。刘三姐和阿牛用山歌表白了彼此心意。封建官府下令禁歌,刘三姐带领乡亲们用歌声进行反抗,但在封建黑暗势力的压迫下,刘三姐被迫离开。但她继续在新的地方,用自己的歌声鼓舞民众,唤起大家与封建势力做斗争。
     1961年影片摄制完成,送审获得一至好评,同年在全国公映,引起轰动,被称之为“人美、歌美、景美的影片,成为当年拷贝发行量最多的影片,影片不仅征服了国内观众,也受到港、澳及东南亚的观众的欢迎,并誉为“山歌之王”。影片在新加坡上映曾创下两次120人次。在马来西亚被评为世界十大佳片。
     根据民间传说改编的电影《刘三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部风光音乐故事片,这部影片将优美的风景、鲜名的人物个性形象以及充满诗情画意的漓江的山色水影合谐融为一体,为古老的传说增添了艺术魅力。
《冰山上的来客》
1963年,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
编剧:邬白辛
导演:赵心水
作曲:雷振邦
  主演:梁音(杨排长)、阿不都力密提(阿米尔)、谷毓英(假古兰丹姆)、恩和森(尼牙孜)、吐尔地木萨(热力普)、阿衣仙木&#8226;克里木(真古兰丹姆)
剧情
1951年夏天,我边防军某边卡得到一群特务潜入金沙川的情报。金沙川虽然是我国境内,但是为了避免邻国发生误会,总卡决定不去剿灭这伙特务,而是命令边卡提高警惕,加强警戒。  

一日,牧民尼牙孜老汉的儿子纳乌茹孜从叶城娶来一位新娘,她是特务热力普和江罕达尔逃往国外时有计划潜伏下来的女特务,也是江罕达尔的小老婆古里巴尔,冒名古兰丹姆。他们途中遇到去边卡报到的新战士阿米尔,他听说新娘子叫古兰丹姆,唤起了一段童年时代的记忆。八年前,阿米尔和古兰丹姆有一段青梅竹马的生活,后来古兰丹姆突然被她的叔叔卖给了热力普和江罕达尔当奴仆,从此,两人一别八年,杳无音信。  

当天晚上,阿米尔随杨排长去参加纳乌茹孜的婚礼,新娘假借古兰丹姆和阿米尔的关系,佯装久别重逢,故做晕倒之状。从此,她不分白天黑夜,到处寻找阿米尔,要求重归于好。阿米尔再三以解放军的纪律拒绝,但她仍纠缠不休。这一切引起了杨排长的注意,并且很快发现,她并不是阿米尔所爱的那个古兰丹姆。傍晚,尼牙孜发现冰峰上有暴风雪,立即叫纳乌茹孜去通知杨排长,但是纳乌茹孜却叫妻子去报告,并泄露了冰峰上有哨所的秘密。假古兰丹姆把消息传给了热力普,请求派人偷越边防。尼牙孜知道此事后大骂儿子,亲自向杨排长汇报情况,不料一班长等人消灭了偷越边防的江罕达尔,已经冻死在暴风雪里。杨排长要立刻逮捕假古兰丹姆,但二班长提醒他,上级要求一网打尽。次日边防站又发现两个不速之客。男的叫阿曼巴依,女的叫古兰丹姆。她是真的古兰丹姆,自从卖给热力普之后,改名为买日乌莉,并跟随他们逃往国外。朝鲜战争爆发后,热力普幻想“自由世界”重新降临,他从国外潜入金沙川,指使潜伏的“地下明珠” 古里巴尔冒充古兰丹姆探察我边防哨所,企图偷越边境,进行颠覆活动。买日乌莉也随同而来,同来的还有一个老奴仆,就是阿曼巴依。江罕达尔失败后,阿曼巴依利用买日乌莉和青年牧民卡拉的关系,突然前来要求帮助他们逃回家乡,卡拉答应送他们一段,但途中中了暗枪,这时他才知道上了敌人的当,发现阿曼巴依就是特务头子。于是他把热瓦甫的弦扯断,请买日乌莉转交给杨排长后就死去了。断弦的热瓦甫证实了买日乌莉的身份,杨排长还发现一张纸条,了解了阿曼巴依的真正面目,以及他利用真古兰丹姆的企图。于是杨排长精心策划了古兰丹姆和阿米尔的重逢。阿曼巴依为了灭口派人杀死了假的古兰丹姆,又以为真古兰丹姆和阿米尔举行婚礼为名,企图在巴罗脱节的叼羊比赛上,趁抢夺制高点的机会,以枪声和火把为号,里应外合,接应热力普冲过边防线。岂知杨排长早已布下天罗地网,最后将敌人一网打尽。  

这是一部反映我国新疆边防军民团结战斗、保卫边防的反特惊险故事片。该片故事曲折复杂,情节扑朔迷离,真假两个古兰丹姆的出现,使影片悬念丛生、引人人胜。影片显示了惊险样式影片的特色,并具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韵味,深受观众欢迎。  

脍炙人口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旋律优美动听,朗朗上口,具有新疆少数民族鲜明的民族特色。它在影片中出现三次,结合不同的剧情起到乐推动剧情发展的作用。影片播映后,歌曲迅速流传全国,成为群众最喜爱的电影插曲之一。同时影片声画结合,传神而又抒情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绚丽风光以及塔吉克族人的风情习俗,在丰富和发展惊险样式影片的创作上,提供了新的经验。

主演:梁音(杨排长)、阿不都力密提(阿米尔)、谷毓英(假古兰丹姆)、恩和森(尼牙孜)、吐尔地木萨(热力普)、阿衣仙木&#8226;克里木(真古兰丹姆)
在反映当代军事斗争生活的影片中,《冰山上的来客》以其新鲜的题材和别致的艺术表现受到了观众的热烈欢迎。影片以真假古兰丹姆与战士阿米尔的爱情关系为中心悬念,引人入胜地描绘了边疆地区军民曲折惊险的反特斗争生活。它在描述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以及展开一个个惊险悬念时,融入了浓郁的民族色彩和抒情调子,运用镜头画面和音乐音响等各种视听手段,抒情而传神地再现了祖国西北边疆的绮丽风光和塔吉克族人民的风情民俗。优秀电影音乐家雷振邦为影片谱写的主题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仅很好地配合了剧情的推进和人物性格的刻画,而且以其优美的旋律和浓重的抒情韵味迅速流传全国,成为了爱情歌曲的保留节目。
    少数民族经典电影三部曲的作曲,都是雷振邦先生,他多次深入少数民族地区,从少数民族原始歌谣入手,将它改编成符合电影情节、符合人物个性,优美的、抒情的传世之作经典民歌。

上海电影制片厂“文革前”历史人物传记经典电影三部曲
 中文片名:《李时珍》
英文片名:Li Shi Zhen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6年出品

主演:赵丹、康泰、仲星火、舒适
导演:沈浮

类型:剧情

地区:大陆

剧情看点:影片反映了我国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历时三十年编修《本草纲目》的故事
推荐度:★★★★    上映日期: 1956年
    影片讲述李时珍为人正直,不畏强暴,严责当地恶霸药铺买卖假药,一心为医,不贪官名,不要楚王赐封的官职,却要求重修《本草》,因无人答应,李时珍从太医院愤而辞职,回地方重修《本草》。在其间历尽千辛万苦,曲折坎坷,前后共花三十多年的心血,完成《本草纲目》这一本伟大的医学著作。
艺术手法简略明了,通过李氏父子和李时珍弟子三人完成《本草纲目》为主线,特别是在历史资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很好的用电影艺术手法再现了这一历史人物。
《聂耳》
  导演:郑君里
主演:赵丹 张瑞芳 江俊 王蓓
1959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
1930年夏,聂耳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受到反动当局的害,离开故乡云南,来到上海。起初在一家商号当小伙计,商号倒闭,便考入一个歌舞班当小提琴练习生。在郑雷电的鼓励和党的地下工作者苏平的影响下,聂参加了革命组织“反帝大同盟”,并与郑产生了爱情。1932年日帝发动“一二八”侵略战争,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聂耳愤然离沪前去北平,找苏平参加了抗日救亡戏剧运动。不久,聂耳随苏平回沪,入党,在电影界工作,参加了党领导的“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的活动,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等激动人心的歌曲,鼓舞国人将革命进行到底。
影片将聂耳创作的革命历史歌曲,与影片的情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振奋人心的一个亮点。
《林则徐》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叶元
  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要演员:赵丹、高正、夏天、邓楠、李镛、钱千里、温锡莹、秦怡、高博
  故事梗概:
  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人民。清朝道光皇帝晏宁特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禁烟一事,遭到反对派头目穆彰阿和琦善的阻挠。他们暗中破坏,并密告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林则徐到广州后,联合两广总督,共修海防,查扣英鸦片商船,收缴鸦片烟土,于虎门焚烟二万余箱。1840年5月。英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攻广州不进,移兵北上打天津,威胁北京。昏庸无能的道光帝惧怕英军入京,便以林则徐作为牺牲,以其禁烟不力为名,革职不用。另派琦善去广州,办理投降事宜。爱国将领关天培孤军抗英,不幸于虎门壮烈殉国。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新疆。英侵略军仍不满足,侵华战火四处蔓延,由沿海烧到内地。最后,广州三元里人民在渔民邝东山的领导下,开展了英勇的抗英斗争。
  影片塑造人物着意于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林则徐是著名演员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赵丹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等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 他饰演的李时珍,付出了艰巨而创造性的劳动,准确地把握了李时珍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环境的变迁,把角色青年时的稚真倔强,中年时的执著追求和进入老年后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细致入微,形神毕肖;他饰演的林则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感情真挚浓烈,气势宏伟磅礴,创造了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聂耳,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性格鲜明,时代感强,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他为中国银幕上增添了许多光彩照人的形象。
八一电影制片厂“文革前”电影艺术探索三部曲
《柳堡的故事》
1957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
导演:王苹
编剧:石言、黄宗江
主演:廖有梁、陶玉玲
  新中国第一位女电影导演王苹倾情演绎革命爱情,二妹子陶玉玲成为50、60年代中国观众的"红色恋人"!影片《柳堡的故事》是石言、黄宗江根据石言的同名小说改编,是新中国电影罕见的描写现役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当时的禁区。影片的新颖之处在于,在描写战争时期的军人生活的影片中不着重大规模战斗的描写、而着重写军队的休整和军人的个人情感生活;写年轻人儿女情长而又不失其革命军人的英雄本色。在战争叙事中融入温馨的爱情场景,是影片至今魅力不衰的"奥秘"。导演王苹以女性化的视听语言,述说了一段兵民之间的经历,从而使人们对战争历史的追忆平添出一份浪漫和温馨。《柳堡的故事》突出了优美的人物形象,突出了苏北水乡的风车、杨柳、板桥、轻舟的优美画面,加上影片的主题歌《九九艳阳天》大胆的爱情歌唱和电影音乐的委婉多情的旋律,极具优美动人的抒情效果,让人心旷神怡,且久久萦怀不去。影片的女主演陶玉玲一次登把二妹子这一角色的生活方式和情感方式表现得十分细腻动人、清新可感。陶玉玲的东方式的秀媚,或者说是东方式的柔婉,最能打动中国电影观众的审美心弦。影片映出后,陶玉玲顿成闪亮明星,成为一个时代的美丽与情感的不能言宣的象征和许多中国男观众的审美典范和梦中情人。
《农奴》
  1963年,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导演李俊
  在影像上堪与世界上任何影片媲美的经典之作!

  荣获获马尼拉国际电影节金鹰大奖。
影片讲述的是藏族农奴强巴(旺堆饰)的故事,当然是来源于"解放军救民于水火"这一主题的演绎,是典型的新中国文艺的思维模式的产物。影片的新颖之处,首先在于它第一次在电影银幕上讲述西藏故事,并塑造了强巴这一典型形象,通过强巴"三摔朗杰"的情节,描述了强巴的个性及其觉醒的过程;尤其是设计了强巴装哑、最后才开口说话这一象征性线索具有强烈的情感冲击力。特别值得指出的是,影片中的主要角色全部都使用了藏族演员,他们不仅形象生动,而且大多对农奴的生活有过深切的体验,因而表演起来十分的真实本色,使影片具有一种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最值得称道的,当然还是影片的人物造型及其画面的雕塑感。说影片的导演及摄影师是在"雕塑《农奴》",并不为过:片中的强巴、格桑两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肤色发亮,线条粗犷,加上强烈的高光,宛如青铜雕像。总之,影片以其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

电影《抓壮丁》    
    
1963年 八一电影制片厂摄制
导演:陈戈、沈剡
主演:吴雪、陈戈、尹文媛
抗日战争时期,国民党为扩军打内战,在四川农村抓壮丁。国民党军队卢队长借机对百姓敲诈勒索,无恶不作,地头蛇王保长也趁机大发横财。佃农姜国富为使独生子不被抓壮丁,用变卖家产的钱托地主李老栓向王保长求请,但李老栓用这钱为自己的儿子办了事,最终姜国富的儿子仍被抓走,使他人财两空,无望自尽。贪得无厌的王保长并未对李老栓手下留情,他还将李老栓大儿子从外面寄来的钱据为己有,并欺辱了其儿媳妇,由此引起了一场狗咬狗的争斗。结果,蒋委员长以一纸“委任状”,使这场风波平息,恶势力又合起伙来欺压百姓,忍无可忍的农民无奈之下,揭竿而起,以武装斗争维护自己的生存权。
 该片具有喜剧色彩,它以讽刺的手法刻画了几位反面角色可鄙、可恶又可笑的形象,使国民党军队、地方政权和反动地主的几位代表人物肮脏的灵魂和丑恶的嘴脸昭示于银幕。浓郁的四川地方生活气息和爽利泼辣的语言风格,也为本片增添了喜剧效果。人们在一系列令人捧腹的情节中,可以感受到国民党统治下的抗战大后方的腐败和黑暗。特别是方言故事片的拍摄,为本类影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本片主要创作者陈戈饰演的王保长一角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八一厂电影艺术探索三部曲,都有别于八一厂战争片等模式, 《柳堡的故事》军人的爱情故事影片,可谓打破了当时的禁区, 《农奴》片中的强巴、格桑两位主要人物的肖像,肤色发亮,线条粗犷,加上强烈的高光,宛如青铜雕像。影片以其版画式的粗犷、遒劲的光影处理,成为"摄影参与剧作"的一个极佳例证。方言故事片《抓壮丁》,浓郁的四川地方生活气息和爽利泼辣的语言风格,也为本片增添了喜剧效果。特别是方言故事片的拍摄,为本类影片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