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123回复:9
天天新报:配音片关注度上升 应把配音做成产业
2009/11/18 08:56:04 来源:番茄网综合
最近,有媒体报道中国的电影配音译制行业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广大观众对配音片的关注度正在上升,配音片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加,特别提到老牌的上海电影译制厂近期创作生产呈现一片繁忙景象。这样的信息为很多影迷带来了欣喜。此前,曾出现过这样一种声音。有人认为电影译制应由配音改为字幕——他们希望品赏到影片的原汁原味,而配音往往会损坏或削弱原片的艺术效果。这种观点本无可厚非,对那些具有较高外语水平的观众来说,能享受到原声带所蕴涵的神韵,当然是好事。但就大多数观众而言,还是习惯于看配音版的译制片。问题的关键是译制质量和配音水平。 曾经,配音的译制片是影迷的最爱,许多配音演员是大家追崇的偶像。邱岳峰、李梓、毕克、尚华、于鼎、苏秀、杨成纯、刘广宁、乔榛、童自荣、丁建华等等,他们富有鲜明个性的声音所塑造的艺术形象,成了几代观众永久的回忆。遗憾的是在这些艺术家逐步离开话筒以后,他们对配音艺术不懈追求的精神没有得到很好的传承,尤其是电影走向市场以后,一方面学表演的专业人士不愿意从事这种在幕后默默奉献而与清贫相伴的职业,另一方面发行公司为降低译制成本,把“绣球”抛给了设备简陋、人员拼凑的草台班子,导致专业译制厂冷冷清清,“棚虫”们忙得不可开交。这样“粗制滥造”的译制片败坏了观众的口味。 其实随着进口片总量的增加和动画片产量的不断提高,市场对配音的需求越来越大。如果加上广告、游戏、网络等,声音完全可以成为产业。一位日本朋友告诉我,“声优”在日本很受人喜欢,这得益于日本的声音艺术已成为特殊的产业,而且拥有了广阔的市场。 中国是个大国,潜在的电影市场很大,声音产业一旦形成规模惊人。因此,上海电影译制厂这样的专业厂应该把握机遇,开拓市场,转换机制,造就人才,紧紧抓住电影配音这个“传世主业”,围绕声音做市场,抢先占领这块新型产业的高地,争取更大更快的发展。 |
|
|
1楼#
发布于:2009-11-24 11:35
这个消息太好了,一旦成为特殊的产业,就拥有了广阔的市场,、就能抑制“粗制滥造”的草台班子,
|
|
2楼#
发布于:2009-11-24 11:41
我觉得……一面是广阔的市场,另一面是有限的专业队伍……结果不是更助长草台了么……
|
|
|
3楼#
发布于:2009-11-24 11:48
|
|
|
5楼#
发布于:2009-11-24 12:58
这篇文章全是别人嚼过的馍,什么新东西都没有。
|
|
|
7楼#
发布于:2009-11-24 13:10
文章没啥深度。我觉得配音重要,但后期技术同样重要。我比较喜欢那些能画龙点睛的人。
觉得目前国内很多录音师都学艺不精或者可能压根儿就没打算费美国时间去琢磨。尤其是最简单的声场距离效果都不做,那远处说话的人跟近处说话人的大小声一样,估计他在外面听他妈说话时候离他50米和就在他跟前说话声量上没差别。 |
|
|
8楼#
发布于:2009-11-24 13:56
没有原创动画的配音依旧难以突破瓶颈,鉴定完毕!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