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527回复:2
被收进《上海海归》一书的配音演员
注:大家可能对他不太熟悉,在《战火情天》中给男邻居配音的就是他。这篇文章是我写的采访,被收进了为上海世博会推出的《上海海归》一书,这个月出版,请大家关注。
提起王战这个名字,或许有些陌生,然而说起他演的角色,许多生于六七十年代的人们都记忆犹新。1984年春节,一部根据著名作家峻青的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抗日题材电视连续剧《海啸》火爆全国,其中的男二号——通讯员小马的扮演者就是当时还是一名中学生的王战。 在1980年,中小学课本中收入文章仅次于鲁迅的著名作家峻青推出了生平第一部长篇小说《海啸》,经著名播音员关山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反响很大,许多听众纷纷要求将这部小说改编成影视片。1982年,由上海电视台拍成了电视连续剧,开始只是试播了三集,反应不太好,之后经删改,由原定的14集改成了6集,于1984年全部拍完播出。因剧情采纳了中国章回小说的表现手法,每一集结尾都设置了悬念,情节又惊险曲折,播出时极为轰动,几乎家家都在看。那时,中国的电视剧还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人家里没有电视机。这部电视剧播出的时候还出现了集体露天看电视的壮观景象。 这部剧写的是1942年,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一年,我山东昌潍根据地遇到了海啸灾难,颗粒无收,根据地老百姓面临断粮危险。以宫明山为首的八路军运粮小分队,包括会计郭玉文,排长大老姜,通讯员小马等人接受了为根据地送粮的任务。一路上他们遇到了难以想象的困难,经历了土匪的骚扰,日寇的截击,伪军的偷袭,小分队的战士几乎全部牺牲,最后终于将粮食安全地运达目的地。这部剧不但剧情惊险曲折,而且对人物的塑造与以往完全不同,英雄人物非常人性化,有血有肉,反派人物也不脸谱化。这在当时是十分难得的。 这是上海电视台拍的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整个拍摄过程也是一波三折。剧中人物一变再变,演员也换了好几拨。特别是剧中戏份很重的通讯员小马这个人物一直难产。当初寻找扮演小马的演员非常困难,既要外形像那个年代,还要很好地理解剧情,文戏武戏都要出色,既能演出角色大量的内心活动,也能演出许多骑马打枪的战斗戏。符合这样条件的小演员实在是太难找了。 《海啸》的编剧是淮剧团的编剧乔谷凡。有一天,他到剧团的图书馆发牢骚,说找不到符合“小马”气质的小演员,因为那时王战常去那个图书馆,图书馆的阿姨就推荐了他。恰逢王战的母亲得了传染病,他们一家被关在医院隔离。乔谷凡隔着栅栏看到王战那虎头虎脑的样子非常满意,就推荐给导演张戈,张戈导演看了也很满意,就想定下来。可是王战的父亲竭力反对他拍戏,母亲倒是赞成。最终他们让王战自己定。当时王战根本没有拍戏的概念。导演跟王战说拍这部戏要学打枪骑马。那个年代的男孩子,哪个不向往当兵玩枪呢?他就心动了。那一年他14岁,和剧中人物的年龄一模一样。 王战演小马得天独厚。从小生长在部队文艺团体,耳濡目染,有演戏天分,体育成绩好,身手敏捷矫健,又机灵好动,和小马性格很贴近。进剧组的第一件事就是去军训,学习骑马打枪。因为有兴趣,王战学得很快,得到了导演的好评。在剧组里,需要骑马的演员中,王战年龄最小,开始让他骑最矮小、温顺的马。一次,大家挑战最烈的战马,只有武行的杨大哥和他没有从马背上掉下来。到山东的种马场拍完戏后,张戈导演奖励他跳上巨大的种马,全剧组人在山岗上站着,看着王战策马驰骋。上马的演员几乎都落过马,王战也差点摔下来过。他说他还被马踢过两次,疼死了。就这样,才有了全剧开始的那个镜头,海啸来临的时候,一身戎装的王战,飒爽英姿地策马飞奔,鸣枪示警。也正是这个精彩的亮相,迷住了我和许多和我年龄相当的小朋友们。 因为完全是本色演出,王战演得非常自信,拍戏十分顺利,大都是一次过,NG不多。剧组的人也都夸他很有小马的气质。不过当时他毕竟还是个顽皮的孩子,常和剧组的人打打闹闹的。在拍第五集《遇险海神庙》那一集他和宫站长被海匪绑在祠庙的戏。休息时,他拿着沈方的手枪,对着他的脑袋比划。那是作道具用的真枪。吓得扮演沈方的演员安振吉变了颜色,等他把枪挪开后,才叫起来,原来里面有颗“空炮弹”,万一扣动扳机,准闯大祸。也是那场戏,美工师在布置内景的时候,他觉得无聊,就上了屋顶,想从屋顶跳到旁边的大树上,没想到树枝断了,掉下来,碰巧扮演大老姜的演员彭荫泰路过,掉在他的脖子上,幸好两人都没有受伤。 拍摄这部戏也让王战吃了不少苦。因为没有学过表演,拍戏时,他尽量要求真实,比如,鬼子要来了,帮助老乡干活,准备了很多假麻袋,再怎么做无实物练习都感到假,他就要求扛真的100斤重的粮食袋。在最后一集里,有这样一段情节:小马负责押送特务头子沈方,土匪老哑吧在中途把小马打伤,截走了沈方。小马从昏迷中醒来,和老土匪激烈搏斗,两个人一起滚下悬崖,落到下面的海滩上。拍摄的时候正好是冬季,王战穿着薄薄的军装,躺在冰冷的青岛海滩上,波浪卷来,海水夹带着沙子灌进鼻子、耳朵里,导演要求他任海浪拍打,一动不动,实拍时,还要努力控制冻得发抖的身体。这样的受罪戏,他都能任劳任怨地顶过去。旁边观看的渔民直夸奖说:“想不到南方的孩子比我们北方的孩子还能吃苦。” 所有的辛苦和努力都没有白费。《海啸》播出后,受到全国人民的热烈欢迎。王战扮演的小马也非常出彩,成了全剧的一大亮点。和原著比照,除了山东土话外,他就是小说里的‘小马’,集活泼、可爱、调皮、勇敢、机灵于一身。荧屏上,他闪亮的眼睛,灵透的神情,脱口而出的童真,矫捷的身影都深深吸引着观众,特别是小朋友们。 甚至有观众这样一集一集评论王战的表演:《海啸》第 一集,‘小马’对‘沈方’说:‘还是特派员呢’,其实这句话是引起‘沈方’对‘宫明山’身份的真正怀疑。但他的稚气又是恰如其分的,适合角色和王战当时的年龄(都是14岁);又如他和‘老哑巴’在第一集住店时的对白,摸着后脑勺自言自语:“怎么是个哑巴呀?”;拿鸟蛋扔‘宋成’,既是斗争,又是‘作弄’他;他又很勇敢正直真挚,如在桃花岛上,土匪包围老宫,‘小马’手持双枪,跳上大叫:“谁敢动”,勇敢可嘉;‘小马’对‘宫明山’说‘保护你是我的责任’既真诚又倔强,面对‘挖心祭祖’的酷刑时无所畏惧,很有英雄气概,演得非常逼真和有爆发力;在奶奶面前又是会撒娇的小男孩,在妹妹面前则是大哥哥,在被抢的女孩前,又勇敢直率地说‘别怕,跟我走’(作为八路军战士);缠住‘大老姜’问‘山应儿’和‘在怀里逗小兔子’时童真流露,演得既天真烂漫,又好奇和调皮。总体来说,王战的表演自然可爱,拿捏准确,音神俱佳,不亚于戏中的成人演员。 至今看来,王战版的小马也是最经典和传神的。 如果《海啸》重拍,这个人物恐怕也难以超越。王战的表演没有一丝一毫的矫揉造作和人工雕琢,几乎就是在挥洒心性。在观众眼中,王战已经把他个性的特点和小马这个人物自然糅合,融成一体,不分彼此了。后来他自己也说,觉得自己很像小马,如果是战争年代,他也会那么做的。这也是大多数观众的感受吧! 王战的表演给观众留下美好且近乎完美的印记。尤其是编导在最后一集对小马的结局处理留下了一个悬念:结尾处,所有的敌人都被消灭,粮船迎着朝阳开向根据地。可是小马却身负重伤,倒在了宫站长的怀中,他再也没有醒来。电视剧没有交代小马的生死就这么结束了。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纠结着包括笔者在内的许多人,整整延续了25年。在这期间,虽然有不少观众呼吁重播这部电视剧,遗憾的是一直未重播,直到2009年3月,四分之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才首次重播,也是因为这次重播,才引出了笔者远隔重洋寻找王战的故事。这是后话暂且不表。 《海啸》的热播,让王战初尝走红的滋味。他走在街上常常被人认出,也有媒体采访他,他的照片上了《上海电视》的封面,他也收到了来自全国各地的不少观众来信。他也是那时候校园里许多同龄人议论的对象。然而回到校园,王战的生活并未有多大改变。老师和同学也没有多说什么。他还是像其他普通中学生一样,要应付学习和考试。因为拍戏前前后后的跨度用了大约一年半的时间,拉下了许多功课。虽然在剧组里,不断请外地老师帮助补习,还是差得很远。何况当时王战正面临初中考高中的关键时期,为了追赶落下的功课,他不得不没日没夜地读。他自己形容“就像打上甘岭战役一样,头发一大把一大把地脱落,去看中医,让我吃参茸片,据说是5、60岁老头才吃的药。”看到他这样辛苦地学习,连一向支持拍戏的妈妈也心疼了,不希望他继续拍戏了。不过即使如此,王战后来还是接拍了《海盗》、《镶玻璃的小伙子》、《敢死队不在前方》、《穷街》等电视剧。其中,《镶玻璃的小伙子》获得了1985年全国电视节目展播奖。 功夫不负有心人。王战经过努力,终于在中考时考出了好成绩,进入重点中学。 那时的王战志不在当演员,他的理想是当一名生物科学家。他的理科成绩一向不错,参加了很多理科方面的兴趣班,也曾积极参加课外学科的竞赛并获得奖项,也帮助低班同学拿过奖。高中毕业时,他获得了“上海市科技优秀生”奖。这个奖非常不容易拿,算是当时上海中学生里较高的荣誉了。 那个时候,上海掀起了去日本留学的热潮,王战也随着这股大潮去日本留学,主修摄影和经济。在留学期间,他在《留学生新闻》上看到广告,《北京的西瓜》剧组在招聘演员,他就应聘参与了这部电影的拍摄。该片是日本80年代新电影的重要导演之一大林宣彦的得意作品,是根据一个叫“五十岚胜”的日本人的真实故事改编拍摄的。写的是日本人春三在日本船桥市经营一家蔬菜店。他常常无偿地帮助那里的中国留学生去成田机场接送、接受担保人、介绍宿舍和打工、在家举行留学生集会等等,为此影响了蔬菜店的经营,债台高筑,甚至到了要拍卖蔬菜店和住房的地步。该片在日本得了4个奖项。在欢庆宴席上,王战发言说,感谢关心留学生的日本人,但是电影作品不要过分丑化中国留学生来提高日本人的形象。除此之外,王战还在NHK参加过一年的中文讲座的小品演出。毕业之后,王战从事摄影、翻译、教书等工作,也曾去意大利游学。 在游历了几个国家之后,王战选择海归,回到故乡上海。 刚一回来,就有朋友介绍他去《世纪末的晚钟》剧组拍片。这部中日合拍的电视剧是根据旅日华人作家吴民民的同名小说改编的,讲述的是一段中日两代人为一笔财宝结下的爱恨情仇。王战在剧中扮演律师吉泽美惠的助理铃木吉伸。虽然这是个戏份不多的小角色,但是王战的戏瘾却被勾出来了。他一口气接拍了《追梦谷》、《隋唐英雄传》、《谁是最爱你的人》、《坐庄》、《趟过女人河的男人》等多部电视剧。在著名演员朱时茂制片的反映高尔夫球题材的电视剧《追梦谷》中,王战扮演了美籍华裔投资商陈伟,他与众不同的气质和一口流利的英文险些让笔者误认为他是在美国留学过的。而在央视热播剧《趟过女人河的男人》中,王战扮演了一个单恋嫂子的小叔子葛四。这虽然是个配角,但是演起来难度相当大。王战用丰富的面部表情和富有爆发力的表演,把一个19岁少年的痴情与执着表现得淋漓尽致。这也是王战对自己表现最满意的一个角色。 |
|
1楼#
发布于:2010-04-24 13:16
就在王战的星途逐渐展开的时候,一场突如其来的车祸让他不得不暂别荧屏,呆在家中休养。也正是在这段时间,他开始尝试着利用自己的外语特长翻译一些东西。王战本身游历过很多国家,也接触了不同的文化,懂多国语言,除了母语中文,从小学习的英文,后来游学时学的意大利语之外,长期在日本学习和工作,最娴熟的当然是日语。
他翻译的第一本书就是日本著名畅销书作家恩田陆的小说《夜晚的远足》。恩田陆是日本近期女性作家中一颗耀眼的慧星。媒体誉之为「被故事之神眷顾的小女儿」、「怀旧的魔术师」,擅长描写充满乡愁的情景,唤起人们对过往的眷恋。由于笔下的故事引人入胜,横跨推理、幻想、惊悚各个领域,为当今日本最受欢迎的女作家。《夜晚的远足》是一部充满韵味的校园题材文学小说。2004年在日本出版后,接连拿下了“2005年书店大奖”和第26届吉川英治文学新人奖,销量突破百万册。小说讲述的是在北高中的一大传统活动八十公里的步行节中,两个高中生贵子和西协融(他们也是一对同父异母的兄妹),在从夜晚到天亮的远足途中,逐渐发现了全新的自我,打开自己的心结,最终互相接纳的故事。尽管小说讲述的是高中生的生活,但由于故事涉及家庭教育、家庭伦理、青少年青春期的迷惘与情感问题,作者的文笔又有乡愁的、抒情诗般的韵味,因而在日本出版后也感动了许多成年读者,被日本读者称为“一部令年轻人流泪,令中年人回味的青春挽歌”。《夜晚的远足》获奖后,迅速加印,至今销售已逾百万册。同名电影上映后也创造了票房佳绩。这也是中国引进恩田陆的第一本书。 王战是个做事认真的人。为了最大限度地还原原著中充满温情细腻,又略带淡淡悲伤的意境,他对每个句子都精雕细琢,力求在语言风格上贴近原著。于是,我们看到的中文版本几乎是原汁原味的恩田陆温婉细腻而甜美的笔触。以至于很多读者都误认为翻译是位女性。这也难怪,这些年,国内引进的翻译著作不少,但是好的翻译作品却不多。很多译者粗制滥造,只是拿翻译器翻译一下,然后稍微校对一下语句就拿来出版了,像王战这样精益求精的翻译是不多的。何况,日本翻译小说一向对中国人的影响不大,一方面是民族意识,毕竟这个民族曾经给中国带来过巨大的灾难,一方面是没有好的翻译。我们也就这样错过了很多日本作家的好书,大多数的读者提起日本作家,可能只知道村上春树或老一辈的三岛由纪夫.... 其实还有太多很好的日本作家。文化本来就要海纳百川。作为日本「植木赏」入选的新锐日本作家,恩田陆作品中的温情、柔和、淡定从容,无疑让我们看到这个民族的文化的另一面。难怪《夜晚的远足》在当当网上很快卖断。读者对此书好评如潮。很多读者盛赞王战的翻译。当当网的一位读者说,本来不太看日本翻译小说,但是很喜欢这本书,翻译得相当不错。在豆瓣网,一名叫“水禹刀”的网友这样写道:“语言平淡朴实,语调亲切自然,青春的羞涩、腼腆、困惑和冲动却又都在了啊 ——有王战翻译的功劳吧。” 在翻译领域初试啼声,王战便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接下来,他又翻译了恩田陆的另一部获奖小说《第六个小夜子》,又是很快在当当网卖断。而他翻译的日本教授尾崎哲夫所著的英文工具书《英语介词·冠词完全掌握手册》销量也不错。除此之外,他还翻译了出自日本鬼才导演三池崇史之手,被誉为“《哈利·波特》妖怪版”,在戛纳和威尼斯电影节展映的电影《妖怪大战争》,和素有“日本《魔戒》”之称,根据日本著名漫画家手冢治虫(《铁臂阿童木》的原作者)名作拍摄的同名电影《多罗罗》。 王战的台词功底一直不错。因为父母在家里都讲普通话,王战的普通话也很标准,没有一点上海口音。在处女作中,他就不像很多童星那样靠大人配音,而是一直用自己的声音。他的声音清脆洪亮,富有表现力,因此,他也为多部外国影视译制片配过音。 这些年来,王战一直保持低调,默默无闻做了很多事。直到这次《海啸》的重播,他的名字才再次进入公众的视线。在中央电视台的节目表中登出了《海啸》即将重播的预告之后,等待已久的网友们便奔走相告,在许多网站都有网友留贴提醒大家,千万不要错过这次重播。我因为身在海外,不能收看,就打了个国际长途,给国内的父母,要他们帮忙录下来。我还特地在博客写了一篇博文,除了详细介绍《海啸》这部电视剧,还提了王战是我最欣赏的演员之一。没想到我的博文被转贴得满互联网都是,很多读者给我留言,表示也很喜欢王战这个演员,还记得他的精彩表演。也有人问我,王战现在在哪里呢?在做什么呢?我也好想知道啊!一位移居香港的上海网友和我一样欣赏王战,他极力劝说我试着找找看。这真好似大海里捞针。25年是多么漫长啊,这中间又有多大的变化!我又人在美国,如何能知道他的下落?网上只能搜来一些零碎的信息。我靠着这些碎片拼凑出了个大致轮廓,都是推理,没有任何人能帮我证明。我能够分析出来的结果就是他后来出国留学了,之后又海归了。 后来,海外最大的文学团体文心社的社长施雨也海归了。她一到上海就开始了《上海海归》的写作。我偶然向她提及,王战可能也是上海海归,他的故事一定很有意思,应该采访一下他。施雨立刻让我想办法联络到王战。这下,我像拿了令箭,可以名正言顺地找他了。我考虑了很多方案,最后想到了有一个人可能会知道他的联系方式。网上资料显示,王战曾为译制片《战火情天》配过音,也为电影《多罗罗》做过翻译。而这两部片子的配音导演都是著名的译制片导演金琳。我的一个朋友刚好认识金琳。我就求她帮我联系了金琳老师。当时我想,只要金琳能够给我介绍一些上海电影译制片厂的海归给我们采访就行了,也许她有王战的联系方式,也许没有,只能试试看。我没想到,当我和金琳通话时,她说她认识的很多海归最近都没来往了。我多问了一句:“那个《战火情天》里配音的王战也是海归么?”她说是的,我们应该采访一下他,他的故事很精彩,经历也很丰富,口才也很好,一定会讲给我们听。那一刻,我真是说不出的激动,这是冥冥之中的天意么?是缘分么? 就这样,一封长长的信,带着影迷们积攒了25年的一百多个问题,寄到了他的邮箱里。于是我们便有了现在这个访问。其实王战在回答问题时非常谦虚,很多成就都不肯讲,他一直强调在翻译上,自己的父亲,还有编辑都帮了他很多忙。他还说今后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本文中关于读者和观众的评价都是笔者在网上搜来的。我想,当年记挂着他的老观众们应当不会失望,他一点都没有变,和小马一样正直、勇敢、善良,还平添了几分成熟、睿智与稳重,又学有所成,经历丰富,才华出众。 让我觉得,影迷们这25年的等待与付出都是值得的。 最近,由王战担任统筹,富有异国情调的电视剧《情陷巴塞罗那》正在全国各地方电视台热播中。王战也在其中扮演了男主角林百年的助手赵建文。而恩田陆粉丝们翘首以待的第三本书《球形季节》也由王战翻译完成,即将出版。王战正在翻译的另一部直木奖候选作者和田龙的长篇历史小说《忍者之国》也接近尾声。多才多艺的王战就是这样一个总是能够带给我们惊喜的人。没人知道下一个惊喜是什么,他的故事还远没有结束呢! 描述:《海啸》 图片:wangzhan-5-3.JPG 描述:《海盗》 图片:haidao-5.JPG 描述:《谁是最爱你的人》 图片:shui-3-1.JPG 描述:《隋唐英雄传》 图片:003-s.JPG 描述:《情陷巴塞罗那》 图片:qing-18-4.JPG |
|
2楼#
发布于:2010-04-29 13:35
书已经出版,这是目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