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2202回复:5
老杂志上翻拍的孙渝峰、曹雷的文章
估计都有了,当个资料吧
|
|
最新喜欢:心源斋主
|
2楼#
发布于:2011-03-05 22:23
找到原文了,这个堪称是译制的一种典范,以前也讨论过吧?
译制影片当然没有拍摄一部故事片那么复杂,但是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从一种语言转变成另一种语言,还是需要各个部门通力合作。如需要翻译翻译剧本,需要配音演员配音,需要录音师录制中文对白及效果声响,还需要剪辑师进行影片画面、音响效果等磁片的组接。为了使各个部门的工作都能还原于原片的基础,以保证原片的风格、特点、主题思想、人物特性,就需要一个指挥者。这如同一支乐队不能缺少一个指挥一样,译制导演的工作就是在译制片生产的全过程中担负这样一个任务。 那么译制导演具体干些什么呢?这里只能就几项主要工作说一说。 首先,译制导演要对翻译成中文对白的剧本作最后的定稿工作,这在译制工作中是很重要的。剧本,剧本,一剧之本嘛。翻译依据原文剧本译成中文,但是译制片的对白剧本和一般的文字剧本翻译不一样,它有特殊要求:那就是译成的中文台词,长短、节奏必须和原片演员说话的口型完全一致,多一字、少一字都不行,节奏停顿不对也不行。所以当翻译依照原文把原意准确翻译出来后,还需要和译制导演、口型员根据原片人物的口型,搞出一个中文配音对白工作台本。这个台本是供配音演员配音用的,电影对话要鲜明生动,流畅上口,观众一听就明白。译制导演在这方面就要和翻译一起下功夫,对台词进行认真、反复的推敲,寻找出最能表达原意的又和原片演员的口型完全一致中文台词。去年十二月我负责译制印度故事片《马戏演员的遭遇》遇到的情况又不同一般,剧本是英文本,而原片演员的对话却是印度克拉克邦的玛丽拉亚语,剧本和影片演员的对话出入很大。我们足足化十一天的时间才完成对白本的工作,这是一个极其艰苦、细致的工作、需要耐心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第二,当完成对白本工作后,译制导演搭配好一个整齐的配音班子。选择配音演员也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配音演员除了声音和原片演员相符合或是比较接近外,还要考虑到演员的素质、修养,他们对角色的理解程度,在声音上的可塑性,以及语言技巧的能力。作为译制导演在确定演员时,要有统盘的考虑,安排角色的声音要有对比、有层次,足以表达出原片众多人物的个性和色彩。目前我们上海译制厂参加配音工作的演员只有20人,而很多外国片人物众多,开口说话的角色少则几十人,多则上百个。因此导演在组成配音班子时还要考虑到演员如何来兼戏。去年我负责译制西德故事片《科佩尼科上尉》时,影片中有名有姓的角色就有四十三个,我厂男演员除为科佩尼科配音的尚华同志外,几乎每人都得兼几个角色的配音工作。为了合理安排演员,真得煞费一番苦心。记得我当时请乔臻同志在影片前半部为一个喝醉酒的掷弹兵配音,在影片后半部为**局长配音,身份不同,声音处理也要不同。又如我请杨成纯同志在前半部为服装店裁剪师配音,后半部又为市政厅议员科梅纽斯配音,由于人物性格不同,他们都在声音的运用上作了变化。不少演员既配年青的角色,又要兼配中年或是老年的角色;或是配好人,兼配一个坏人,这种情况是很普遍的。作为译制导演,要熟悉演员,并作科学合理的搭配。 其三,译制导演接触一部影片的时间比演员多,他应该比较准确、深入地理解影片,掌握每部影片的风格样式;他必须和演员共同探讨、理解原片,帮助演员把握角色、找准角色的基调,处理好人物之间的关系。在进行正式录音前要处理好演员每一场戏、每一句台词,掌握好人物感情变化的幅度,把握好人物之间的分寸感。在对全剧有统盘考虑的情况下,对于演员的配音要把握火候,见好即收,并且要善于保护演员的创作激情。在正式录音时要关心录音师在声音上的处理,每段戏之间的情绪、音量的衔接,以及特殊音响效果的真实性;注意拟音员配置音响效果的真实性,为人物、为戏增色。 作为一个译制导演在一部影片的译制过程中有其必要性、重要性,为了能胜任这项工作,译制导演必须努力加强文学、艺术、语言表现力等方面的修养,为适应这项工作而使自己成为一个知识面广泛的“杂家”。(《上影画报》孙渝烽1985年3月12日于上海译制厂 ) 【注】 孙渝烽是著名导演孙瑜的儿子,当过演员,演过《乘风破浪》。 文章来源:财经文艺在线 更新时间:2009-4-13 |
|
4楼#
发布于:2013-01-26 11:25
在《上影画报》、《电影故事》中多有这样的好资料,喜欢收藏。
|
|
|
5楼#
发布于:2013-01-28 20:47
wolfzhchk一文结尾处有一处明显错误特此更正孙栋光是著名导演孙瑜的儿子出演过【乘风破浪】里的海军小战士【武训传】里的少年武训【斗鲨】里的黑桃皇后【玫瑰香奇案】里的一支鼎等影视剧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