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4113回复:20
此中有真意——浅谈我喜爱的译制片名
如果说一部电影的片名就如同一把解读电影的钥匙,那么译制片的片名就更可被称为是一把金钥匙了。外国的影片片名大多浅显直白,如果只是按照字面上的一一对应来翻译,那就很难符合我们国人的审美理念。所谓译制片本就是为了方便国人欣赏外国电影而进行的译制工作。我们中国人对于翻译作品的题目是很讲究的,既要恰如其分、入木三分的反映作品的内容,又要达到信、达、雅的水准。可以说一个蕴含深意、朗朗上口,而又让人过目不忘的译制片名从很大程度上已经代表了影片译配工作的水平。
《魂断蓝桥》 原名《Waterloo Bridge》。男女主人公正是在这座桥上相遇,进而展开了一段唯美的恋情。而最终女主人公也是死在了这座对他们有特别意义的桥上。以前以为蓝桥是滑铁卢桥的别称,其实不然。在两千年前的东汉时期,陕西蓝田县东南 50里处蓝溪之上坐落着一座古老的桥梁,名为蓝桥。千年沧桑,蓝桥虽然荡然无存,但围绕蓝桥产生的优美传说和轶事,却千古不绝。 唐代裴铏所作小说《传奇•裴航》讲述了裴航蓝桥遇仙的故事: 相传秀才裴航一次路过蓝桥驿,遇见一织麻老妪,航渴甚求饮,妪呼女子云英捧一瓯水浆饮之,甘如玉液。航见云英姿容绝世,十分喜欢,很想娶她为妻,妪告:"昨有神仙与药一刀圭,须玉杵臼捣之。欲娶云英,须以玉杵臼为聘,为捣药百日乃可。"后裴航终于找到月宫中玉兔用的玉杵臼,娶了云英。婚后夫妻双双入玉峰,成仙而去。 另一则故事出自《庄子•盗跖》:“尾生与女子期于梁(桥)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 这是《庄子》中一个哀怨凄婉的爱情故事。说的是一个叫尾生的痴心汉与心爱的姑娘相约在蓝桥下相见,可心上人迟迟没来赴约,不幸的是大水却涨上来了,这个痴情汉为了信守诺言坚持不肯离去,最后竟然抱桥柱溺亡。 而影片中开头与结尾处的两段重头戏,玛拉与罗伊的相遇与死约都发生在滑铁卢桥上。玛拉与罗伊相遇的情节与裴航蓝桥遇仙的故事极为相似。只因一次偶然的邂逅,我便已心知,你就是我今生命定的伊人,你的巧笑,你的美目,你的倩影……都成了我胸口上的一颗永恒的朱砂痣。而最后玛拉在经历了世事突变与沧桑之后,为了信守与罗伊最美丽无瑕的恋情,死在了他们相遇相恋的这座桥上,这又与尾生抱柱而亡的故事非常暗合。可见把滑铁卢桥译为“蓝桥”真是太有深意了,而且这个译名比之原名何止增色百倍。而苏轼的那阙《南歌子》倒像是千百年前为这部影片写下的谶语: 蓝桥何处觅云英? 只有多情流水伴人行。 《空谷芳草》 原名《The Valley Of Decision》,其实《空谷芳草》这一片名是对女主人公玛丽的强烈赞美与高度概括。“空谷”一词正好贴合valley,而我看到“空谷”一词,总会想到杜甫的那首《佳人》诗: 绝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 自云良家女,零落依草木。 关中昔丧乱,兄弟遭杀戮。 官高何足论,不得收骨肉。 世情恶衰歇,万事随转烛。 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时,鸳鸯不独宿。 但见新人笑,那闻旧人哭。 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浊。 侍婢卖珠回,牵萝补茅屋。 摘花不插发,采柏动盈掬。 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这首诗赞美了一位遭遇不幸,却没有被不幸压倒,没有向命运屈服的女子,她咽下生活的苦水,幽居空谷,与草木为邻,立志守节,宛若山泉。这种贫贱不移,坚强不屈的精神,不正是玛丽所具有的品质吗。总觉得玛丽就像那位空谷中的佳人一般,虽荆钗布裙,但却不容小视。 通常说到空谷,人们总是想到“空谷幽兰”。当年郭沫若不是就期盼自己未来的妻子能如“空谷中的幽兰”一般清香宜人吗,“幽兰”不也更加是对女子的赞美吗?可译者为何偏偏不用“幽兰”一词,而译为“芳草”呢?虽然在古代“兰”是很赞美人品性的植物,但这里译为“芳草”却真的是更胜一筹。从“幽兰”与“芳草”的本性与特质上,就能感觉出这里的深意了。兰虽高雅却不是放到哪里都能活的,它需要适宜的气候及环境。草则不同,生命力非常之顽强。君不闻“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啊!并且玛丽出身平民,本就“不是人间富贵花”。 另外,“芳草”一词是否感觉“似曾相识”呢?没错,就是那曲红衣大法师李叔同填词的《送别》: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 是啊,恐怕只有“芳草”才能如此“碧连天”吧,也只有这样的的“芳草”才能让保罗无法忘情,久久萦绕于心吧…… 《寒夜琴挑》 原名《 Intermezzo:A Love Story》。“间奏曲:一个爱情的故事”这个外文片名就已经很有些味道了,是我所喜欢的少数外文片名之一。这个外文名字已经给了观众影片的剪影:一个爱情的故事,但却只是两个人各自生命中的一次交集,注定没有完美的结局。并且用 intermezzo一语道破天机——安妮塔与霍尔都是从事音乐工作的。但如果采取直译,恐怕国民还是不太容易理解,毕竟我们对西方的咏叹调啊,间奏曲的还是了解的不多啊。 而《寒夜琴挑》这一译名则非常有创意,把一个洋味十足的名字一下子变成了一个很东方的名字。所谓“琴挑”顾名思义来自“司马相如琴挑文君”的故事。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是时卓王孙有女文君新寡,好音,故相如缪与今相重,而以琴心挑之”。 西汉时期,辞赋家司马相如有次应朋友之邀前去卓王孙家做客。他爱上了卓王孙的寡妇女儿卓文君,于是以琴心相挑,最终以一曲《凤求凰》抱得美人归。影片中的安妮塔与霍尔都是从事音乐工作的,极通音律,在这一点上与司马相如和卓文君一致。他们的爱情都是建立在共同的兴趣爱好上的,也是彼此通过乐曲上的交流,撞击出了爱的火花。 “寒夜”一词则奠定了最终只能劳燕分飞这一基调。也充分反映了安妮塔与霍尔内心曾经历过的煎熬。“寒夜”一词语意中透出的意境,如果用现代话来解读,感觉周华健的那首《孤枕难眠》再合适不过: 我想着你的黑夜 我想着你的容颜 反反复复孤枕难眠 告诉我你一样不成眠 告诉我你也盼我出现 想着你的黑夜 想着你的容颜 反反复复孤枕难眠 告诉我你想我千百遍 告诉我一切都会实现 …… 《蝴蝶梦》 原名《Rebecca》,表面上《蝴蝶梦》与《丽贝卡》之间毫无关联。看到“蝴蝶梦”这3个字我总会想到庄周梦蝶的故事: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 庄子一天做梦梦见自己变成了蝴蝶,梦醒之后发现自己还是庄子,于是他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梦到庄子的蝴蝶呢,还是梦到蝴蝶的庄子。 而影片中的女主人公也是这样,在曼德丽的生活中,她总是很迷惘,搞不清楚到底谁才是真正的“德温特夫人”——是自己,还是丽贝卡;也搞不清楚自己丈夫爱着的人到底是自己还是丽贝卡。甚至在她的潜意识里,她竟然希望自己可以变成丽贝卡,这样就可以得到马克西姆对丽贝卡的爱了。而当一切尘埃落定之后,她才知道原来马克西姆从来爱的就只是自己这只纯洁美好的小蝴蝶啊! 而“梦”这个字则非常扣题,还记得影片开头,女主人公那段开场白吧 :“昨天夜里,我在梦中又回到了曼德丽……”。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84501整部影片就是由这个梦引出的,而女主人公与马克西姆在曼德丽渡过的那段生活也确实就像一场梦啊!随着这个梦的终结,影片也进入了尾声。他们再也不会活在过去的“梦”中了,他们终于可以像化作了蝴蝶的梁山伯与祝英台一般,自由的飞向雨后彩虹的天空了…… 《绿野仙踪》 原名《The Wizard of Oz》。讲述多萝西在奥兹国的奇妙遭遇,寻求男巫师的帮助,实现自己愿望的故事。影片开始时是黑白片,在多萝西进入梦境后变成了彩色画面,画面很美极具色彩感,就如同游走在彩虹之上。奥兹国美丽的乡间绿野,以及那个助人的男巫师,把影片译为《绿野仙踪》真的很贴切呀! 多年以来我都以为“绿野仙踪”这4个字是因为这部影片才产生的,其实不然啊。《绿野仙踪》原本是清乾隆年间喜欢谈鬼说怪的李百川写的一部神魔小说,是一部融神魔小说、世情小说、历史小说为一体的小说,在文学上取得了卓越的成就。郑振铎先生把《绿野仙踪》和《红楼梦》、《儒林外史》并列为清中叶三大小说。可见我们的翻译不但精通英语,同时也深晓我们的传统文学,把一部中国神魔小说的名字用在一部外国电影上,看似信手拈来,实则蕴涵天机,真是“妙不可言”啊! 东方人与西方人在思维与理念上存在很大差异。西方人的文学作品往往取名直白,如《简爱》、《巴黎圣母院》、《呼啸山庄》……而中华民族拥有渊远的历史和文化,历史与文化的堆积与沉淀反而赋予了我们内敛婉约的性格。我们说话、做事、写文章往往不喜欢过于直白露骨的表述,我们更喜欢用浅唱低吟般富有深意的语句来表达。这一个个寓意深远的译制片名就像我们流传了千百年的诗词一样,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很可惜,随着西方文化的大量涌入,如此高水平的译名愈来愈不多见了。 今天的我们无论是在思维方式上,还是在生活理念上,已经越来越西化了。我们努力的去穿渡东西方之间的河流,可当我们暮然回首时却发现,不知是在何时我们遗失了曾经的美好。那么现在就让我们返回身去,重新去采寻前世的前世我们曾经拥有过的最优雅、最馨香的彼岸之花吧! |
|
|
1楼#
发布于:2011-03-30 23:56
说的好!!赞!!!我没这个权利.不然,看完后.也会给这篇文章加分...
|
|
|
2楼#
发布于:2011-03-31 00:13
“上下五千年,横贯古与今;柔情深似水,今夜娓娓听:-)”
谢谢踏雪的“蜜意” 也感谢楼上的朋友 中国的古典文化和诗词 不会随着时间而消逝 它只会“愈久弥香” |
|
|
4楼#
发布于:2011-03-31 20:37
偶到这个网站,原本就是想看这样的文章来学习学习的。真好!希望这样的文章多些 学习+收藏了。。。 |
|
6楼#
发布于:2011-03-31 20:57
还有一部是《廊桥遗梦》,也挺有诗意,还有中国成语《苦海余生》,由日本的《生死恋》到我国的《卢山恋》《海之恋》等,苏联的《战地浪漫曲》,之后,又有许多浪漫曲
|
|
7楼#
发布于:2011-03-31 22:54
做美文的你“若似月轮终皎洁”,留佳句的伊“不辞冰雪为卿热”。
|
|
|
8楼#
发布于:2011-04-03 14:13
文章很好很好......可是可是可是可是可是为什么名好的电影俺基本不是最爱涅???..........这里只有个蝴蝶俺比较爱看.......这个这个嘛....借用"爱"师傅曾经的话:思考中..............
|
|
9楼#
发布于:2011-04-05 00:26
先发一段永恒的旋律,嘻嘻
就这五部影片来说,我最喜欢《魂断蓝桥》。本以为大家都喜欢呢,可近日与人“攀道”方知 如果《魂断蓝桥》与《罗马假日》二选一,那么恐怕多数人会选《罗马假日》 奥黛丽与费雯丽,是女孩子美丽的两种极致,奥黛丽清纯、甜美,费雯丽灵动、狡黠。 她们的美丽是静止与灵动的比较 可能赫本的美丽与气质更有受众群吧! 但我更喜欢费雯丽,喜欢她“猫”一样的表情! |
|
|
10楼#
发布于:2011-04-05 15:59
回 5楼(金刚山) 的帖子
《寒夜琴挑》是英格丽褒曼的成名作。此影片共拍过2版,都是英格丽主演的。一版是1936年她在自己的祖国瑞典拍的。一版则是她到好莱坞后拍的,即她的成名作。英格丽在片中的扮相非常清纯,高贵,与当时好莱坞的当红女星截然不同。是部值得一看的影片! |
|
|
11楼#
发布于:2011-04-09 13:28
|
|
12楼#
发布于:2011-04-09 13:39
能这么娓娓道来,还真不浅呐!佩服佩服!!!尽管我个人觉得对那些影片有点过奖了,不过倒是真正显露出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那些叫外国迷得分不清东南西北的不知该姓什么的中国人还真该好好读读想想。
|
|
13楼#
发布于:2011-04-16 15:27
这些经典的译制电影片名,看似不过三四个字,但其中蕴含的典故、意境,非三言两语所能言传。能译制出如此经典电影片名的人士,就算不是学贯中西,那也算是博古通今了。传统文化的断代,不但使佳作难以再现,恐怕即便偶有佳作问世,能欣赏、体味其文字之精、意境之美的人可能也不多见了吧?想想还真是有些悲哀呢。
|
|
14楼#
发布于:2012-06-24 15:24
写得好!
好的片名/另起名是锦上添花。需要中外文化的高度对接…… |
|
|
15楼#
发布于:2012-07-08 01:26
歪个楼。。。。《阿凡达》
|
|
|
17楼#
发布于:2012-07-08 09:30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楼主写得太好了,最有艺术内涵,最能扣人心弦的作品,才能用最美的语言,取个最美的名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