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48回复:0
【转载】好啊, 诗歌朗诵欣赏会(吴莉莉)
原载于2011年4月20日《新民晚报》
初春的夜晚,从兰心大剧院听完诗歌朗诵会出来,已十点多了。幽静的茂名路上,映洒着邻街淮海路的霓虹灯光,斑驳的影子小妖似的跳跃个不停。演员也陆续离场了,看到娄际成先生,虽不相识,还是上前向他致意。当年读高中时,在解放剧场看话剧《年青的一代》,他演的林育生,曹雷演的林岚。这部戏曾激励过整整一代青年,为报效祖国奉献热血与青春。今晚在舞台上还能再见他和曹雷老师,真好。 诗歌朗诵欣赏会命名《诗尚》,名副其实。有戴望舒的《雨巷》、闻一多的《红烛》、舒婷的《致橡树》;泰戈尔的《世界上最远的距离》、普希金的《纪念碑》、狄更斯的《别挤啦》;有为人们熟悉的《再别康桥》,有尚不为众人所晓的《对衰老的回答》……近两个小时的演出,没有杂色的荧光棒乱人视眼,没有喧嚣的跺脚、叫喊,只有感动、只有陶醉,观众徜徉在诗苑里。《诗经》云:“诗言志,歌咏言”,经典的诗作借着高超的朗诵技巧,将诗人、朗诵者、听众融为一体,激起共鸣,艺术的魅力穿透了时空。 承过传忠先生之邀,得以躬逢这台“集结古典与时尚的文化盛宴”(演出说明书里的介绍词)。过先生是我尊重的师长、语文教学的前辈,多年来他一直活跃在诗歌朗诵领域,有很高的造诣。几天后,他又和我聊起了朗诵话题:“朗诵看似简单,其实是门多元化的艺术。它从话剧的台词、戏曲的念白乃至曲艺,如北方评书、南方评弹的说表中汲取‘营养’,甚至还受到京剧表演的影响。朗诵,集多种艺术表演精华于一体,但它毕竟是它自己,有着很强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他把重音放在“它自己”上,然后轻轻摇头:“只是至今还没形成一门独立的艺术种类哦!” 他又深情地提起已故的孙道临先生:“孙先生是沪上力推诗歌朗诵表演的艺术家。”多年前,在教育电视台《诗情画意》栏目举办的朗诵会上,我有幸观欣赏过孙道临先生朗诵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过老师这次亮相的节目是《对衰老的回答》、《清泉与大海》。他对作品理解的深入、吐字的清晰、音色的醇厚、台风的沉稳,使他在收口的刹那赢得了热烈的掌声,这是观众对朗诵者表演的倾情回报。 我有点奇怪。过老师年逾古稀,所诵之诗不能算短,却能那么流畅、自如一气呵成,这得下几多背功?“不需要硬记的”, 他背倚在沙发上,淡淡地回答,“理解了作品,就能自然地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读起来就好像是自己的创作,不会‘吃螺蛳’的。立在台上,只是忠实地传递作者意图,并将自己的感受传递给观众。注意与台下互动,就能感染观众。”这席话说得很白,一点都不玄虚,然而过先生讲的仅仅只囿于朗诵技巧吗?他正正身说:“朗诵表演最忌‘朗诵腔’。你不认真去读原作,一上来就什么啊、哦的,那么大惊小怪,谁高兴听?”过老师边说边微微欠身,右臂向上前伸,做了个颇为夸张的姿势,我实在忍不住笑。这话道破了艺术的真谛:浮泛、虚假的东西是没有生命力的。早年我听过他的好几堂语文课,特别记得《明湖居听书》的课堂情景。教书也是艺术,艺术是触类旁通的,难怪他的课上得精彩。 诗歌朗诵是门高雅的艺术。朗声诵读能让人感受诗的节奏美、音韵美、情感美,从而愉悦身心。如今的歌星、影星,出场费动辄几十万,朗诵表演酬金至多不过三位数罢了,二者哪能相提并论? 曲高和寡,能否也让诗歌朗诵尝试一下走商业化的路呢?策划《诗尚》演出的孙徐春先生,做了很好的尝试。我未曾与之谋过面,但我知道他是有品位的艺术家、有头脑的文化经纪人。感谢他的锦辉艺术传播公司,让小众艺术走出象牙塔,走向大众化。更多的人懂得欣赏诗歌朗诵,懂得领略她的魅力,那么,公民的文化素养就又上了一个台阶,这多好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