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50回复:6
上海电影制片厂“文革前”历史人物传记经典电影三部曲
上海电影制片厂“文革前”历史人物传记经典电影三部曲
[font=ˎ̥] 影片讲述李时珍为人正直[font=ˎ̥],不畏强暴[font=ˎ̥],严责当地恶霸药铺买卖假药[font=ˎ̥],一心为医[font=ˎ̥],不贪官名[font=ˎ̥],不要楚王赐封的官职[font=ˎ̥],却要求重修《本草》[font=ˎ̥],因无人答应[font=ˎ̥],李时珍从太医院愤而辞职[font=ˎ̥],回地方重修《本草》。在其间历尽千辛万苦[font=ˎ̥],曲折坎坷[font=ˎ̥],前后共花三十多年的心血[font=ˎ̥],完成《本草纲目》这一本伟大的医学著作。[font=ˎ̥] 艺术手法简略明了,通过李氏父子和李时珍弟子三人完成《本草纲目》为主线,特别是在历史资料极为匮乏的情况下,很好的用电影艺术手法再现了这一历史人物。[font=ˎ̥] 聂耳 导演:郑君里 主演:赵丹 张瑞芳 江俊 王蓓 1930年夏,聂耳因参加学生爱国运动,受到反动当局的害,离开故乡云南,来到上海。起初在一家商号当小伙计,商号倒闭,便考入一个歌舞班当小提琴练习生。在郑雷电的鼓励和党的地下工作者苏平的影响下,聂参加了革命组织“反帝大同盟”,并与郑产生了爱情。1932年日帝发动“一二八”侵略战争,国民党政府采取不抵抗主义,聂耳愤然离沪前去北平,找苏平参加了抗日救亡戏剧运动。不久,聂耳随苏平回沪,入党,在电影界工作,参加了党领导的“苏联之友社”音乐小组的活动,写下了《义勇军进行曲》等激动人心的歌曲,鼓舞国人将革命进行到底。影片将聂耳创作的革命历史歌曲,与影片的情节有机的结合在一起,成为振奋人心的一个亮点。 《林则徐》 上海电影制片厂1959年出品 编剧:叶元 导演:郑君里、岑范 主要演员:赵丹、高正、夏天、邓楠、李镛、钱千里、温锡莹、秦怡、高博 故事梗概: 英帝国主义将大批鸦片输入中国,毒害人民。清朝道光皇帝晏宁特委派林则徐为钦差大臣,去广州禁烟。禁烟一事,遭到反对派头目穆彰阿和琦善的阻挠。他们暗中破坏,并密告英国大鸦片贩子颠地。林则徐到广州后,联合两广总督,共修海防,查扣英鸦片商船,收缴鸦片烟土,于虎门焚烟二万余箱。1840年5月。英政府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英军攻广州不进,移兵北上打天津,威胁北京。昏庸无能的道光帝惧怕英军入京,便以林则徐作为牺牲,以其禁烟不力为名,革职不用。另派琦善去广州,办理投降事宜。爱国将领关天培孤军抗英,不幸于虎门壮烈殉国。道光帝又将林则徐发配新疆。英侵略军仍不满足,侵华战火四处蔓延,由沿海烧到内地。最后,广州三元里人民在渔民邝东山的领导下,开展了英勇的抗英斗争。 影片塑造人物着意于意境的创造,在意境中烘托人物的感情。林则徐是著名演员赵丹创造的最成功的银幕形象之一,他的表演吸取了中国写意画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层次分明,张弛有致,将一个光彩照人的民族英雄形象呈现于银幕之上。此外,该片的美术和音乐,也都在民族风格方面进行了探索,使影片具有一种含蓄、和谐、疏密得当的意境以及鲜活、洗练、韵味久长的抒情色彩。 赵丹创造了李时珍、聂耳、林则徐、等熠熠生辉的历史人物银幕形象,代表了中国[font=ˎ̥]50—60年代电影表演艺术的水平。[font=ˎ̥] 他饰演的李时珍,付出了艰巨而创造性的劳动,准确地把握了李时珍的精神气质和性格特征,随着年龄的递增和环境的变迁,把角色青年时的稚真倔强,中年时的执著追求和进入老年后的敦厚深沉,表演得细致入微,形神毕肖;他饰演的林则徐,在表演上吸收了中国写意画中大落笔的手法,从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和规定情景出发,全局在胸,张弛有致,感情真挚浓烈,气势宏伟磅礴,创造了这位在中国近代史上反帝爱国的民族英雄形象;他所塑造的聂耳,脉络清晰,层次分明,性格鲜明,时代感强,充满了浓郁的浪漫气息和明朗的幽默色彩;他为中国银幕上增添了许多光彩照人的形象。[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font=ˎ̥] |
|||||||||||||||||||||
3楼#
发布于:2011-05-16 11:49
建议楼主对帖子的结构进行重新合理的编排,去借鉴一下那些资深发片者的模式。
|
|
|
4楼#
发布于:2011-05-16 13:24
发错区了吧?这几个有关“文革前”电影三部曲的帖子应该发到[影视艺术论坛]。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