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兵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1-04
阅读:2514回复:2

关于苏联电影模式的问题探讨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8-06 20:32
  现在存在这么一种倾向:无论是影片,还是著述,只要是西方的就畅通无阻,而前苏联的东西几乎被拒之门外。其主要原因也就是苏联解体了,人们的意识形态变了,信仰变了,加上不正确的舆论引导,年轻一代的观众对苏联电影异常无知,竟有人说苏联电影无价值,对于昔日威震世界的电影强国来说太不公平了。但真理终究会战胜谬误,苏联电影总有一天会恢复其应有的地位。
 “苏联模式”应指社会经济模式而言,特别是他们的工农业管理那套体制而电影文艺方面的“苏联模式”是比较严格的,主要是指二站后至五十年代初期在“无冲突论”的理论指导下出现的那套东西。在最近出版的一些电影理论刊物也常出现“苏联模式”的提法。“苏联模式”究竟是怎么回事?要想了解这个问题,必须全面了解苏联电影,否则只能以偏盖全,不能辨证地看这个问题。如果指苏联电影中“个人迷信”、“粉碎现实”的现象,那么从五十年代中期起,尤其是在苏共二十大后,在苏联影片中已基本绝迹。对这种现象也能称“模式”?所以不能笼统地称为“苏联电影模式”。
还有人将苏联电影的戏剧式结构,强调作品的思想倾向性,甚至将社会主义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也称为“苏联电影模式”,一概称为“公式化”,“概念化”,一律反对。戏剧化是电影发展的一个阶段,与公式化、概念化不同。三十年代的苏联电影,与世界各国电影相同,处于戏剧电影的繁荣时期。《夏伯阳》、《肖尔斯》、《马克辛三部曲》、《政府委员》、《最后一夜》等影片,即使在今天,仍给我们以审美的享受,堪称是优秀的艺术作品。至于“公式化”,“概念化”影片,不仅在三、四十年代的苏联,在世界任何时候、任何国家都存在。就是这些影片也比起好莱坞在同时期生产的大批没价值的商业性影片要好得多。而且“公式化”,“概念化”影片终究不是苏联电影的主流,只要作者不从实际出发,不贴近生活,凭空想象,脱离实际,都会导致自己的作品失败。因此,决不能和采用哪种结构原则、结构形式相混淆,更不能说社会主义现实主义创作方法的缺点,造成思想混乱。
另外,我们也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现在的影视界对西方的东西全盘肯定、一味推崇。在一些媒介里,对长镜头理论,纪实美学等,不厌其烦地介绍。我觉得对西方一些重要的理论理论家及观点和研究,是很有必要的。但有些人对西方的理论只是一知半解,就大谈什么“巴赞说:。。。”。而有些人,不明真相,也听信了那些提法,并用以指导创作。这样下去会对我国电影事业产生不利的影响。
巴赞主张的“非意识形式化”,创造者要“不偏不倚”地甚至无动于衷地去摄录客观现实,在“保持生活本身的多义性”的幌子下追求暧昧性。我们应该研究巴赞思想的实质,不要因为他提倡逼真性、纪实性,就看不清他的理论的客观主义,新自然主义的本质,更不要在反对“苏联模式”(其实是思想性原则)的借口下,去鼓吹巴赞的观点。
  “蒙太奇派”和“长镜头派”的提法也不确切。所谓“蒙太奇派”,是指二十年代无声电影中的苏联学派,那时无声,电影都是单镜头构图,主要依靠蒙太奇(剪辑)表达含意。三十年代中期以后,所谓蒙太奇派就不存在了。所谓长镜头派,实际是多构图镜头,就是镜头内部蒙太奇,在三十年代苏联有声电影中广泛采用。将作为表现手法的蒙太奇和长镜头的加以对立,这是听信了西方某些人的误导。
由于巴赞电影观念的核心是“非意识形态化”即主张电影作品不讲思想倾向,有人便认为巴赞所追求的“多义性”是克服公式化、概念化的灵丹妙药。却不知标榜“纯客观”本身就是客观主义的作品,几乎没有不被主观主义的扭曲的。所谓“无思想性”也是这样一种立场。从法国新浪潮影片中,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到这种现象。多义性和暧昧性不能等同,含蓄和朦胧也不是同一个意义。要克服我们公式化、概念化的弊病,不可去求助建立在资产阶级哲学基础之上的理论。
实际上放映的西方电影,很多是粉饰资本主义制度的。许多好莱坞式的假现实主义影片都在我国银幕上畅通无阻。象《巴顿将军》对二战作了很大的歪曲,至于《加里森敢死队》之类无聊影片,更可以说明,我们对国外影片评价标准是相当模糊的。某些假现实主义影片的思想实质,及对我国观众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
总之,关于苏联模式的问题,我们应科学地实事求是的研究和分析。决不能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同样,对西方的东西既不要从原来的全盘否定,走向现在的全盘接受。
zhangfan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1-08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5-08-06 20:40
刚刚重温了一遍QM的4D5版《莫斯科保卫战》,经典,就是经典,苏联不存在了,但苏联的艺术是永存的。
谁活着,谁就看得见! http://www.mtime.com/blog/483412/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2楼#
发布于:2005-08-07 23:13
昨天我写了大段的回复,还没来得及备份就因为我室友的缘故突然断电,一大段东西全都泡汤了,哭死。

老兵朋友前面的介绍我觉得非常细致专业,没有异议,不过这一段“实际上放映的西方电影,很多是粉饰资本主义制度的。许多好莱坞式的假现实主义影片都在我国银幕上畅通无阻。象《巴顿将军》对二战作了很大的歪曲,至于《加里森敢死队》之类无聊影片,更可以说明,我们对国外影片评价标准是相当模糊的。某些假现实主义影片的思想实质,及对我国观众产生的不良影响,应引起我们的注意。”想与你探讨。

《巴顿》与《加里森》这两个例子是如何推出“我们对国外影片评价标准是相当模糊”这样的结论的呢?

另外,“好莱坞式的假现实主义影片都在我国银幕上畅通无阻”我也看不出有什么可指责的,一部电影是不是真正的现实主义作品与它是否有足够的娱乐性让观众喜闻乐见似乎是两个层面的问题吧?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