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阅读:1817回复:2

[推荐]介绍一部与配音无关的纪录影片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2-12 20:50
  《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介绍



片名:《靖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

导演:施润玖

时长:55分钟

出品:中央电视台 上海电视台

简介:在北京的市中心,有一片拥有400年历史的老居民区----什刹海地区。它的北面是鼓楼和钟楼,南面则是著名的北海公园,清代的皇家园林。

随着市政规划的发展,这里成为了人们游览京城的旅游热点。现代化节奏越来越快,而老的传统生活却在慢慢消失。

靖奎大爷,今年已是88岁的高龄了,却仍然每天上午骑着破旧的三轮车从景山西街出发,为住在这片地区的大都失去活动能力的老人们上门理发。

靖大爷在上个世纪二十年代从农村到北京当学徒。奋斗了十年之后,便在繁华的地安门大街上拥有了自己的理发店。解放以后,理发店被公私合营了,全家只能留下一人在店内工作。他把妻子留在店里,从此独自走街串巷,开始了上门服务。

四十多年过去了,他还在工作。可是,他的主顾们却越来越少,每年都在死人,或老死,或病死。据靖大爷讲,已经有四百多人被他送走了。

本片记录的是靖大爷仅存的十几位老主顾们与他的生活。这些老人从65岁到96岁不等,大都是普通的劳动者。理发,对他们来讲,就是他们现在晚年生活中的一件大事了。因为只有在这一时刻,他们是在享受生活。

靖大爷说,等这些老人们走了,他也就要走了。

纪录者的拍摄目的在于关注正在急剧变化的中国社会中那些即将消失的传统文明,以期给后人们留下点滴启示。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1楼#
发布于:2007-02-12 21:01


片名:剃头匠
译名:Old Barber
导演:哈斯朝鲁
编剧:冉平
主演:靖大爷--饰敬大爷
出品:山西电影制片厂
出品人:李水合
总监制:王兰柱 陈国喜 杨玉斌
总策划:徐林旗 谢智燕
制片人:陈国喜 哈斯朝鲁
类型:剧情
剧情简介
 
  剃头匠是中国民间的古老职业,手艺精湛,历史悠久。现在,虽然遍地都是发廊,但这门手艺没有失传。在北京的胡同里,一位老人依然在走街串巷,几十年如一 日地为他的老主顾们服务。眼看老主顾们越来越少,剃头匠敬大爷开始感觉到寂寞,免不了为自己的后事发愁。敬大爷最大的心愿就是:能够干净、体面地离开这 个世界,不打扰子女,不给他们添麻烦。敬大爷从十二岁学剃头,干了八十年,现在已经九十三岁了,孤身一人,仍然眼不花、手不抖,服务周到,深得老主顾们 的喜爱。
  可是敬大爷不愿意把自己的心思告诉他的老朋友,这是他一个人的秘密。他一面给老主顾剃头,一面观察人家的安排。有一天,他忽然想起自己已经多年不照相 了,至今还没有一张能够用作遗像的照片。于是,他开始悄悄地为自己准备。他发现,拍一张令自己满意的照片竟很不容易,还有一身体面的中山装,以及殡仪馆 的告别仪式要用的500字生平简介等等。敬大爷虽然生活俭朴,但是个十分讲究的人。
  时间慢慢过去,生活平静,日复一日;每天敬大爷照例清早出门,为安排好的老主顾逐个理发、剃头、刮脸、剪鼻须、放睡(按摩)。一边天南海北的聊天或者打 麻将……某个早晨,米大爷病逝了;又一天赵大爷被儿子接走了。敬大爷觉得越发孤独。一天,他忽然昏倒在大街上,生命如灵魂出壳离他而去,可是一切都还没 安排好呢。  



根据《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改编的电影《剃头匠》

07年1月6日星期六下午3时,刚刚在第37届印度果阿国际电影节获得最高奖项“金孔雀奖”的中国影片《剃头匠》将在广州放映。“先锋光芒影展”也将请到这次活动的第三位导演哈斯朝鲁。
《剃头匠》改编自屡获大奖的纪录片《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在国内尚未正式公映,此前曾在中央戏剧学院、清华大学进行过校内展映,赢得好评,此次是第一次在影院公开与观众见面。

电影里敬大爷的扮演者是93岁高龄的靖奎老先生,他也是纪录片《敬大爷和他的老主顾们》中的主角“敬大爷”。他应该是近年中国银幕上最老的演员,他平淡而凝远的表演让人过目难忘,赢得观众一致好评。

导演哈斯朝鲁是蒙古族人,也是目前内地活跃的电影编剧、导演之一,2003执导的影片《心跳墨脱》参加法国戛纳国际电影节。



《剃》的导演就像他的片子一样,真诚、踏实。他说,他只是觉得自己就是最幸运的导演,幸运地将摄影机放在了这个故事的中间。他说,在拍这片片的时候,他在努力地把握尺度,不会拿艺术手法凌驾于生活之上。他说,他不希望《剃》有主题,然而它有太多的主题。我想,爱上敬大爷的故事的人,在面对这人这片的时候,内心都是相对纯净的。很多片子,其实犯不着研究它,其实它只需要你共鸣它。

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2楼#
发布于:2007-02-12 21:07
导演阐述
 
  敬大爷如今是个九十三岁高龄的耄耋老人,他有八十多年的剃头经历,至今仍住在北京胡同的大杂院里,过着北京城内最底层最普通也是最平淡的生活,他经常给 老主顾们上门剃头、聊天,回家后拨弄着自己那座每天慢五分钟的老座钟,他希望每个人(也包括他自己)干干净净的来到人世,也希望人们干干净净利利索索的 离去……电影《剃头匠》以纪录和讲述的形式描述了这样一个老人恬淡而平凡的生活。
  《剃头匠》是一部非常东方化、非常中国化、非常北京化、又非常胡同化的影片。乍看是在讲述一位老人的平淡而琐碎的生活,实则通过敬大爷以及周边人物的点 点滴滴展现了老北京悠久的人文历史和巨大的变迁。作为导演,我没有把影片中蕴含的所谓生命、道德、及北京特有的人文、风情、景观等进行主观和客观的简单 判断,而是尽可能地把这一切主题通过记录敬大爷琐碎的生活时让其自然地流露,让诸多的主题思想深含在影片的潜流中、包着、含着、不外露在影片的表层。如影片中米大爷去世了,他的那只黑猫却神不知鬼不觉地跟上了敬大爷。在东方,黑猫意味着幽灵。事实上,对于像敬大爷这样的高龄老人来说,谁敢说死亡的幽灵 无时不刻地不盯视着他们,但是敬大爷虽心知肚明,却坦然自若,一丝不苟地继续着自己一如既往的生活。影片中另一个多次出现,有些刻意表现的是那个“拆” 字,其实这一点大多数人不难理解,这个“拆”不仅是在拆北京古老的房屋,城墙,其实生活当中诸如此类的“拆”天天都在发生,这“拆”失去了许许多多古老的建筑,这“拆”让多少传统文化流失,多少人间旧情尽失……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尽管我们有那么多的眷恋, 也免不去无尽的忧思和遗憾。
  为了不失影片的纪录风格,我大胆启用了九十三岁高龄的非职业演员靖奎老人出演片中的敬大爷(如果我没说错的话,这大概是全世界目前最年长的非职业演员担纲一部电影的主角)。其他配角分别从北京胡同里的敬老院或大杂院里挑选出来的,如米大爷的饰演者是一位八十三岁目不识丁的孤寡老人,赵大爷的街坊大嫂的 饰演者是一位下岗的无轨电车的女司机等等。对演员不要求他们表演,也不要求他们死记硬背台词,只要明白大概意思就让他们自己发挥去。这一切就是努力达到 影片所追求的原生态……  


《剃头匠》:质朴而干净的作品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2月08日17:11 南方都市报
  剃头匠,在兵荒马乱的时光,也曾为京剧名伶剃过头,刮过脸,享受过看戏不用钱,还有上位坐的待遇。就像钟表匠那样,确实也修过一些像Omega、Rado那样的名表。但是大多数时候,来光顾他们的客人,不过是些和他们一样清贫的老街坊而已,住在低矮的四合院里,瓦顶上冒着小雪的寒气,在一个接着一个的冬天里悄然离去,并没有留下什么,能看到的,也只是不知何时熄灭的炉火,或者,一只像幽灵一样的老黑猫……这平淡得略微带着一点悲伤的生活,以及一大片一大片地,遗失了所有传奇的时间,于今日的电影而言,也只有哈斯朝鲁,这位年轻的导演,在默默关注了。

  于是,我们看到了这部质朴而干净的作品《剃头匠》。看到了生命在耄耋之年,在须发之间的每一寸厚重而轻盈的质感。“剃头匠”敬大爷今年已经93岁了,靠精湛的手艺吃饭,虽然至今仍住在租住的,写着“拆”字的老房子里,却始终葆有一张清瞿洁净的脸和劳动的尊严。他是北京这个巨变中的城市所遗留的“静物”。就像他从死去的老主顾米大爷那里带回来的“猫”,就像他那总是慢上五分钟的老钟,就像每日蹬载着他的小三轮车,他装在棉布匣子里的剃刀和剪子,他的单人床,他死前为自己定制的中山装,他在照相馆里为自己照的遗像,他对着录音机给殡仪馆录下的“五百字的生平简介”,被猫扯断的磁带,热水壶,沉旧的毛巾……他的一切,就是这些静物,就是德勒兹所说的“作为静物的时间。”哈斯朝鲁,用一种绝对不允许移动的镜头,用慰贴得如此亲切而几乎平视的角度,用停留在这些静物上的每一寸光影,给足了影片中所有的静物最丰富、最准确的视觉储存。这种不合时宜的,曾经被大多数人遗忘的,并不时髦的东方式的电影美学,在《剃头匠》里面,却容光焕发,彰显出电影最本质的魅力。

  影片看似非常写实,却绝非是一部纪录片,处处充满了一种“刻意的虚构。”哈斯朝鲁坦言,因为大部分是非职业演员,而老人们又老是记不住台词,很多地方拍摄数次才能完成,所以用了近两百多盒胶片。即使如此,观众们还是可以感觉到一种京腔味十足的台词感,它们使本来看似非常口语化和生活化的“戏”变得有那么一点 “刻意”起来。然而这“刻意”却是如此执拗和可爱的,它让人想起电影大师小津安二郎,为了在一个早已烦躁而动荡的世界里,虚构出一个宁静、哀伤的世界,不允许演员说错一句台词,也不让一只杯子放在不合适放置那只杯子的地方,刻意到了极致,只为了不惜一切代价地留住昔的节奏感和最原味的美。

  ……正如哈斯朝鲁固执地,总是让敬大爷的时钟慢上五分钟,这是一种多么美好的虚构啊!它为熟视无睹,甚至被视为空气的草芥般的生活,带来了一种凝视,一种让人警觉的陌生感:“我们,总有一天会像敬大爷那样老去,而在一切都即将“拆”掉的世界,我们如何可以像他那样,淡定着,平复内心深处的孤单呢?”(文/王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