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片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10-24
  • 贴图大奖
阅读:1208回复:1

[转贴]:《台湾当代影像》6D9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7-06 21:28
  梗概:
  从纪实到实验,跨越70年,15部影片,只存在文字中的传奇影片重现江湖!所有你听过与没听过的导演、影片都在这里。台湾有史以来最重要、最大规模的纪录片发行计划!每一部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胜者影业采用台3发行素材,原版是15D5,合理优化为6D9(上:3D9+下:3D9)。



“胶卷上的台湾影像”——台湾第一套以史为脉络的纪录影片。6D9套装内容:开台湾首例的15套纪录片套装,收录从1930年代起今15部纪录片,收录15部影片由1930年代日据时期的刘呐鸥、邓南光开始,胡台丽、丁松筠、邓南光、白景瑞、李道明、简伟斯、马跃比吼、周美玲、黄庭辅、郭珍弟等代表作品,每一部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从1930年代起,到现在风起云涌的纪录片浪潮,我们今日所谓的‘纪录片’,到底是怎么一路发展出来的?在少数几部受到瞩目的影片背后,还有多少被遗忘忽略的影像,正等着我们再度发掘?今日的纪录片,继承了什么样的过去,又将迈向那个方向?在这套新发行的‘台湾当代影像─从纪实到实验’产品中,都有清楚的分析阐述。

  15部影片由1930年代日据时期的刘呐鸥、邓南光家庭影片开始,1950年代农复会的农教宣导片,1960年代一代巨导白景瑞拍的《台北之晨》,“剧场”时期庄灵的代表作《延》、《赤子》,1986年掀起“送炭到泰缅”热潮的《杀戮战场的边缘》,1991年李道明纪录环保运动的《人民的声音》,1993年人类学者胡台丽的民族志纪录影片《兰屿观点》,同时期正于国外进修的简伟斯、吴米森的实验纪录影片《等待月事的女人》、《梵高的耳朵》,1997年原住民导演马跃、比吼的《天堂小孩》,1999年以家族移民“离散”为主题的《断线风筝》,2000年引起讨论热潮的《流离岛影》系列中三部不同手法的《噤声三角》、《谁来钓鱼》、《清文不在家》,国内同志议题最重要的作品之一周美玲《私角落》,本产品总策划黄庭辅2002年引起纪录、非纪录争议的《指月记》,2003年南艺大风格的代表作品《杂菜记》,最后是四部游走在纪实、纪录、实验模糊地带的短片《献给自己的作品》、《短见》、《逐渐剥落》、《诺亚诺亚》,每一部都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议题。

具体片目:

1.刘吶鸥《持摄影机的男人》(人间卷、东京卷、风景卷、广州卷、游行卷)共46min 年代1933 无声 黑白影片

  刘吶鸥生于台南新营,留学日本,通晓英、法、日等语文,后活跃于上海文坛与影坛,与施蛰存等人被归类为《新感觉派》作家,是第一位在上海主持报业的台湾人、并早在七十年前就投资大陆房地产,成为名符其实的《台商》。在他传奇性的一生中,曾任书局老板、创办杂志、创作剧本、担任中国电影史上第一部谍报片的导演、筹组电影公司、捧红李香兰和蝴蝶两位一代巨星、出任新闻社社长、引介翻译欧洲电影理论。1940年因政治立场(投身汪精卫政府),于上海遭人刺杀身亡,年仅三十五岁。过世后因政治因素,成就一直未获肯定,直到近几年终获学者重新检视,被视为是引领当时文学与电影脚步的先驱者。本次发行的《持摄影机的男人》为他的实验性纪录像片,忠实反应了当年上海艺文圈的风气,与当时的审美角度、时代风华。
  
2.邓南光精选 《渔游》《台北幼儿园运动会》《台北映象选辑》共18min 年代1935\1937\1943 无声 黑白影片

  邓南光1907年生于新竹北埔,以平面摄影创作闻名后世。1935年邓南光对8mm电影产生兴趣,陆续拍摄了超过60卷影片,并以纪录淡水河一日游的《渔游》等影片参加日本的比赛获奖。《台北幼儿园运动会》纪录日治时期的幼儿园活动,《台北映象选辑》则纪录当时的龙山寺、万华本岛人街、庙会时艺阁出游等景象。影像画面如他的平面摄影般具有一贯的美感,并忠实反应出日治时代政治无所不在的人民生活。与刘吶鸥的影片相互对照之下,可以明显比较出同一个年代里,上海艺文圈的奢靡之气与审美观,与台湾本地日治之下的阶级生活,宛如三个(上海、台湾上流社会、台湾本岛人社会)不同世界。
  
3.农复会《畜牧生产在台湾》18min 年代1953 台语发音 黑白影片

  农复会全名《中国农村复兴联合委员会》,为当今农委会前身,于1950年代由台湾政府与美国政府合作创立,为当时的美援单位之一。本片虽处在当时白色恐怖的政治气氛下,为拉近与农民间的距离,一反大多数政令倡导影片以字正腔圆的国语发音,并且句句对仗押韵,再搭配滂湃交响乐的作法。全片以生活化的台语发音,搭配国乐小调,以理想化的农家生活为背景,介绍国外引进的约克夏种猪如何与本地产的母猪配种(含自然交配与人工配种过程),以及产下的杂种猪如何以较现代化的方式饲育、若猪感染蛔虫又该如何驱虫(含剖开猪腹取出蛔虫、驱虫后猪排出带虫的大便等画面)的种种细节。朴实的画面搭配简单的动画效果,活泼逗趣,完全打破政令倡导短片的刻板印象。
  
4.白景瑞《台北之晨》20min 年代1964 无声 黑白影片

  本片为白景瑞甫自意大利学成归国时,进入中影的第一部试作。以纪实的《仿纪录片》手法,经过安排的拍摄台北城市的早晨。从破晓前黑夜里发亮的的招牌灯开始、逐步遍及居家、市场、教堂、街道、工厂、电信局等地,初步剪接后计划配上现场音。但当时中影正是《健康写实》当道的时期,这种类似纪录片的手法难以获得认同,使得拍摄计划中止,本影片原拷贝也因此湮没,仅存两卷工作带。四十年后的今日,幸而因缘际会得以重见天日。其影像的律动性与音乐性,虽来不及配上音效,却无损精彩,可视为白景瑞赴意大利修习的成果展示。为本次发行影片中,最富传奇色彩的一部。
  
5.庄灵《延》《赤子》14、8min 年代1966\1967 无对白 黑白影片

  摄影大师庄灵于1965年与邱刚建、黄华成、李至善、刘大任等人创办《剧场》团体,在当时台湾政治上戒严、艺文界一片苦闷之际,翻译引介国外艺术思潮、举办各种艺术活动及创作,并以庄夫人陈夏生挂名发行人,出版九期的《剧场》杂志。虽在当时因社会讯息封闭,尚无法引起普罗大众的共鸣,但影响了当时那一辈文艺青年无数,现今在台湾艺文界占有一席之地的前辈们,无一不亲眼见证这段当时的风起云涌,左右当代台湾艺坛深远。本次发行影片中,《延》是庄灵的首次尝试,以其父母与怀孕妻子一天的生活为主干,隐含生命情感延续之意;《赤子》则纪录其长女出生至一岁半的种种,以赤子的眼光看台湾,微妙隐喻当时的政治社会环境。 (无声,原由陈耀圻导演配乐)
  
6.丁松筠、李道明《杀戮战场的边缘》58min 年代1986 中文版\英文版 彩色影片

  由台湾最著名的外籍人士之一──丁松筠神父策划制作,远赴泰缅边界的战场边缘实地拍摄,纪录了二十年前,位于高棉与泰国边界难民营的困境。当时在资深媒体人陈月卿小姐的着力报导下,搭配罗大佑《亚细亚的孤儿》一曲于电视播放募款广告,引起台湾社会广大回响,创下台湾有史以来募款活动收入与国外捐款的惊人纪录,音乐人陶晓清等人并举办《送炭到泰棉》大型音乐会以响应,相较近年南亚海啸的鉅额捐款,本影片可谓创历史之先。深具时代意义的代表影片。
  
7.李道明《人民的声音(环保篇)》63min 年代1991 中文发音 中\英字幕 彩色影片

  九○年代的台湾正处于经济起飞、政治解严,各种社会运动风起云涌之际。同时随着工业的急遽发展,环境污染的累积也一日比一日严重。本片纪录四个反公害与环保运动事件:花莲渔民对抗中华纸浆厂、后劲居民反中油五轻厂、台南将军溪渔民对抗养猪场、以及全民反核四运动,片中也可以观察到当时的在野党是如何与民间团体合作,结合环境议题与政治诉求。李道明导演为台湾首位赴美专攻纪录片的学者和创作者,除创作外,更长期致力于纪录片的推展与教育,本片为李导演早期代表作品之一。
  
8.胡台丽《兰屿观点》73min 年代1993 中文发音 中\英字幕 彩色影片

  作为人类学者、中研院研究员,胡台丽导演为台湾民族志纪录像片第一人,她的纪录作品也是第一部上院线作商业放映的纪录片。本片纪录兰屿雅美族人的社会价值观、宗教信仰与传统生计活动等,和外界接触后所产生的文化困惑、矛盾、调适及冲突。为胡导演代表作之一。与郭珍弟导演的《清文不在家》相互参照之下,更可观察出雅美族人(或达悟族人)长期所面临的困境,在经过十年的岁月变迁与文化冲刷之后,似乎并没有减少,只是更深刻、更内化了。
  
9.简伟斯《等待月事的女人》24min 年代1993 英文发音 中文字幕 彩色\黑白影片;吴米森《梵谷的耳朵》20min 年代1994 英文发音 中\英字幕 彩色\黑白影片

  《等待月事的女人》为《跳舞时代》导演简伟斯在美国电影研究所的毕业作品。以影像讨论描述女性的心情与经验,进而阐述留学生活对女性月经生理周期、历史国族认同、性别认同的影响,也间接触及女性情欲部份。在台湾女性主义思潮初始的年代,可称为台湾独立制作女导演的一大步。《梵谷的耳朵》为《松鼠自杀事件》导演吴米森在美国电影研究所的毕业作品。本影片与美国传奇诗人、反主流文化英雄、同性恋文化代言人、西藏喇嘛教徒──艾伦·金斯堡共同创作实验,跨越在实验、纪录之间,以诗与影像的对话,侧记这位《垮掉的一代》(The Beat Generation)之父。
  
10.马跃比吼《天堂小孩》13min 年代1997 中文发音 彩色影片;萧美玲《断线风筝》42min 年代1999 中文\法文发音 中文版\英文版 彩色影片

  《天堂小孩》纪录三莺大桥下的原住民部落,每年都会被控违反水利法而遭受拆除,连拆除后破散的建材也全部运走。多年下来,部落里的小孩自己也学会了反复不断的盖房子当作游戏。全片无对白,仅以胡德夫演唱的《不不歌》作配乐,呈现了都市边缘的原住民们无奈又坚强的面貌。《断线风筝》透过导演自身旅居国外的乡愁、祖母对日据时代矿工祖父的回忆、与一位中法混血的张先生追忆父亲的口述,穿越记忆与历史,在离散与放逐中试着追寻。影片大量在金瓜石、瑞芳一带取景,温润雨气中的独行老妇,与泛黄老照片的相互对照,和汤湘竹的《山有多高》有异曲同工之妙,更增添女性的婉约特质。
  
11.沈可尚《噤声三角》19min 年代2000 中文发音 中文版\英文版 彩色影片;陈芯宜《谁来钓鱼》18min 年代2000 中文发音 中文版\英文版 彩色影片 ;郭珍弟《清文不在家》36min 年代2000 中文发音 中文版\英文版 彩色影片

  本三部影片为2000年《流离岛影》计划其中三部。1999年起,由导演周美玲推动十二位导演联合拍制台湾周围十二个离岛,进行台湾史上规模最大的实验计划。一年后,十二人联合推出总长288分钟的《流离岛影》电影,受邀参加十数个国际影展,也于2000年底推上戏院,可说是近年来台湾电影史上最庞大的三十五厘米电影计划。《噤声三角》以电子音乐、虚拟信息的手法,侧写北方三岛;《谁来钓鱼》以新闻报导与动画交错,剥去钓鱼台长期被冠上的主权争执虚相;《清文不在家》则以一位总是不在家的达悟族人,反映离岛原住民长期以来面临的困境,可与《兰屿观点》相互对照。
  
12.周美玲《私角落》62min 年代2001 中文\法文发音\中文字幕 彩色影片 限制级

  《私角落》是台湾出品最重要的同志电影之一,纪录同志酒吧《Corner’s》(角落)关闭前的几个月,以及在其中来来去去的一群同志身影,并企图探讨同志情欲。他们之中许多人有两种身份,一种是在这间酒吧门内的、一种是在门外的,在面对真实自我与外界眼光时不停转换。在这样努力挣扎着前进的生活之中,幸而有同伴的相互取暖。本次发行影片经重新剪接,以限制级发行。
  
13.黄庭辅《指月记》45min 年代2002 无对白 黑白影片

  本影片看似以台北万华龙山寺前的游民、香客、游客等为主角,又似以龙山寺为主题,以表相的人物与建筑物,探讨无所不在的时间、生命的流逝等哲学意义。黄庭辅创作纪录片多年来的累积,已使他成为当今台湾纪录片界获得最多国内外重要奖项肯定的导演之一。在他的影片中,黑白影像的美感张力、画面剪接的流畅叙事、以视觉取代文字的述说,都在在呈现一位力道纯熟、思想深刻、正达颠峰的创作者图像。
  
14.许慧如《杂菜记》47min 年代2003 中文发音\中英字幕 彩色影片

  《杂菜记》纪录女儿(导演自身)与父亲之间看似疏离,其实紧密的对话关系,呈现两人孤独又互相依存的生命状态。仅以家庭摄影机为创作器材,以导演自己与父亲、自己养的狗、父亲养的狗,如此平凡单纯的对象为主角,纪录过程中也没有任何特殊事件,却能在平淡中传达浓浓亲情与诗意。为台南艺术大学近年学生代表作品之一。
  
15.林泰州《献给自己的作品》13min 年代1999 无对白 彩色影片;林俊泓《短见》3min 年代2000 无对白 黑白影片;乔慰萱《逐渐剥落》11min 年代2000 无对白 彩色影片;吴俊辉《诺亚诺亚》20min 年代2003 无对白 彩色影片

  纪录、实验影片的界线近年来有逐渐模糊的趋势,许多创作者自在游走在两者之间,视纪录为创作、视实验为纪录,举重若轻。本次发行的这四部影片,便是近年最具代表性与议题性的纪录、实验创作,参照一起发行的书籍内容,更可了解纪录、实验之间的角力与激荡。

发行:同喜文化出版工作室
碟商:胜者影业
编号:S-0295、0296
配置:独家台3
片基:柯式印刷烫码金线片基
规格:3*DVD-9+3*DVD-9
容量:上-7.52 GB+7.93 GB+6.61 GB 下-5.87 GB+6.64 GB+6.90 GB
比例:4:3
时间:上-410分钟+下-450分钟
音轨:国语2.0
字幕:中文/英文
花絮:无



往复人生
黑铁会员
黑铁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21
  • 社区居民
1楼#
发布于:2007-07-07 23:16
不错,有空找来看看  
配音网——一个来了就不想走的家。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