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06-03-25 01:03
下面是引用电影粉丝于2006-3-25 00:55发表的: 我很喜欢看一些人物传记,包括军事统帅的传记,所以了解一点军事历史.很喜欢麦克阿瑟将军的名言:"老兵永远不死,他只会随风而逝." |
|
|
41楼#
发布于:2006-03-25 01:09
军事、政治等都是男人的传统领地,如果在大街上我看到有哪个MM拿着《兵器知识》或《参考消息》,常常会用异样的眼光去看她,直到她狠狠的瞪我一眼,哈
![]() 上次在坛子里说医院不好的,后来向你道歉的朋友,你们和好了么 ![]() ![]() |
|
|
42楼#
发布于:2006-03-25 01:11
下面是引用电影粉丝于2006-3-25 01:09发表的: 和好了,和好了........ ![]() ![]() ![]() |
|
|
43楼#
发布于:2006-03-25 13:41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5 00:51发表的: 无语了,无语了…… 我看军史,比较着意于指挥艺术、战法谋略,这位大夫居然对番号建制也能了如指掌,叫人晕菜啊。 完了,我这点军事知识,欺负一下家干、隆美尔之流还行,这回是来高手了…… 像你这样一个女大夫,哪来这样的沉着…… |
|
|
44楼#
发布于:2006-03-25 13:45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5 13:41发表的: 它来自我头脑....... |
|
|
45楼#
发布于:2006-03-25 13:49
晕,楼上的莫非是张砌斯特遇上了Sun Eyre,嘿嘿,玩笑
|
|
46楼#
发布于:2006-03-25 14:47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5 13:41发表的: ![]() ![]() |
|
47楼#
发布于:2006-03-25 14:54
下面是引用gonow于2006-3-23 22:03发表的[原创]漫天渣渣渣: 北京满天都是掉渣~~~污染空气~~破坏环境~~~ |
|
48楼#
发布于:2006-03-25 14:57
下面是引用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3-25 14:47发表的: 建议隆美尔买M-16A2,AK-74,M1A2或豹2-A6,F-22或su-37,S-300和zhanfan PK. ![]() |
|
|
49楼#
发布于:2006-03-25 15:27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5 14:57发表的: 这武器都不是一个系的,将来维修、保养、补充很成问题啊。 而且以小隆的智商,头脑一热把钱全买了这些武器了,囊中如洗的时候忽然发现忘记买弹药和汽油了…… 另,论坛里有少数国军的死硬支持者,如小隆偶像是张灵甫,家干偶像是汤恩伯、五月偶像是刘峙…… |
|
|
50楼#
发布于:2006-03-25 15:41
我的偶像是粟裕,白崇禧和胡琏,都是帅才呀!如果在淮海战役中把白崇禧放在刘峙的位置,胡琏放在黄维的位置,那可能是另外一个结局.......
![]() |
|
|
51楼#
发布于:2006-03-25 16:12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5 15:41发表的: “小诸葛”白崇禧虽然厉害,但老蒋对他是处处提防,不会给他这么重要的位置的。而且他的桂系和中央军一直矛盾重重,他指挥中央军根本不灵,中央军被打他也不会全力去救的。 “狐狸”胡琏恐怕是叫解放军恨的咬牙的角色了,古宁头一战,是解放军历史上的奇耻大辱。不过胡琏在淮海也够狼狈,要不是运气好,早成了粟裕的俘虏了。(当然他介入的也晚了点) 国军还有孙立人、王耀武,也是十分厉害的,结果后者还是做了华野俘虏,前者在挫败林彪后再没有和解放军交手的机会,虽然后被老蒋软禁终身,总算逃脱战场失利的大辱。 另,如果淮海战役真把白崇禧的桂系也加进来,而且由白代刘(在历史上基本不可能,仅存在于沙盘推演),那么粟裕未必会选择打“大淮海”,而可能挥师北上取平津,然后会合出关的东野,再打更大规模的淮海战役。只不过刘陈邓的中野就要孤悬于南,有被彻底吞掉的危险。 如果那时中野还没被吞掉,则淮海战役就将集中东野、华野、中野三军,林彪、粟裕、刘伯承三大将星联手,160万对100万,国军方面依然不是对手,而且此一战足以定天下,渡江之后基本没有仗打了。 |
|
|
52楼#
发布于:2006-03-25 16:37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5 16:12发表的: 杜聿明曾向刘峙提出两个方案:1.让黄伯韬在碾庄苦撑,邱,李,孙兵团先全力向西击破中野,然后再救黄伯韬. 2.邱,李,孙兵团全力救黄伯韬. 历史证明前一个方案是唯一可行的,而刘峙怕担风险选择了后者,不然战争的主动权可能会被国军掌握...... 而刘邓的中野在千里进军大别山后元气大伤,根本不是邱,李,孙兵团的对手. 如果黄维采纳了徐元直的意见,他的十二兵团行动果断迅速,那也许结果也会不一样...... |
|
|
53楼#
发布于:2006-03-25 16:41
下面是引用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3-25 14:47发表的: 隆美尔可以在坦克上写上"专打zhangfan!!!",以报神头岭PK被zhangfan打败之仇........ |
|
|
54楼#
发布于:2006-03-25 16:56
最新消息,沙漠之狐果然行踪诡异,也许是怕明日上街被张帆盯上打劫,隆兄(很容易就会打成“隆胸”)现已将新机抱回家,格式化装上帝国主义系统,再配上Hitler的主题桌面~
![]() |
|
55楼#
发布于:2006-03-25 17:10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5 16:37发表的: 从当时国防部给黄百韬的电文可知,命令邱、李救援黄百韬的命令是老蒋下的。 中野当时力量很弱,只能起阻援的作用,连黄维兵团都吃不下,还是华野派来增援才拿下的。所以如果黄维、邱、李、孙,甚至再加上李延年、刘汝明兵团一起打中野,中野是肯定打不过的。问题是此时郑州、开封均已解放,中野回旋空间很大,国民党军打败中野可以,吃掉中野也不容易。这边没有把握吃掉中野,那边华野吃掉黄百韬却是板上钉钉(事实证明,即使邱、李全力救援,黄百韬也没能支撑下去;如果邱、李不救,华野把阻援部队也拿来攻坚,只怕黄百韬覆灭得还要更快一些)。华野拿下黄百韬后,马上就可以直取徐州,这时国军怎么办?继续追击中野?那白白把徐州送给华野,然后还是要面临华野和中野的夹击,而且无城可守,结果和陈官庄一样;如果国军放弃追击中野,回师救援徐州,那一样要面临华野、中野的夹击,只不过覆灭的地点由陈官庄换到了徐州。当然还有一种选择,就是连徐州也不要了,直接南逃,主力倒是可以保全,不过徐蚌地区拱手相让,黄百韬也白死了。 |
|
|
56楼#
发布于:2006-03-25 17:32
可靠消息,隆美尔已购置超级武器,没谱牌指南针,明天大街上遇见张帆,只要一对上,张帆就得向南走,一直走啊走的,不碰墙就停不下来。
![]() |
|
|
57楼#
发布于:2006-03-25 19:42
下面是引用家干于2006-3-25 17:32发表的: 弓虽白勺言兑 |
|
58楼#
发布于:2006-03-25 19:50
下面是引用家干于2006-3-25 17:32发表的: 他那小针尖啊,只要一对上你,你就得往南走,你就得往南走,你是不撞南墙你不回头,不遭蛇咬不动心。还得提防隆美尔的六弦琴、太阳镜和手电筒…… ![]() |
|
|
61楼#
发布于:2006-03-25 21:13
下面是引用家干于2006-3-25 17:32发表的: 下面是引用wolfkid于2006-3-25 19:50发表的: 这些都是当年算术课上看《武魁首》落下的病…… |
|
|
62楼#
发布于:2006-03-26 17:11
弱弱地问张大将:干吗大多数军史书总写“黄伯韬”,而念起来又多念“黄百韬”涅?
![]() |
|
|
63楼#
发布于:2006-03-26 19:19
下面是引用弋舟于2006-3-26 17:11发表的: 可以肯定是“黄百韬”,淮海战役中击毙黄百韬后拍下了他的符号牌照片,写的是“铿字第一号 黄百韬 5941 三十七年度用”。可能是读音相近,误作“黄伯韬”,一错几十年。查阅老版的《毛选》,就错作“黄伯韬”,现在的《毛选》已经更正为“黄百韬”了。 至于黄百韬的详细情况,可以由隆美尔来介绍一下,毕竟张灵甫、黄百韬、邱清泉是他的三大偶像吗。 |
|
|
64楼#
发布于:2006-03-26 19:47
我记得从漕宝路地铁站到漕宝路一号桥,这段段的百米路上,竟然后4家烧饼店(如果我没记错的话)
太可怕了~~~ |
|
|
65楼#
发布于:2006-03-26 20:30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6 19:19发表的: 黄百韬名副其实,很有韬略,他的二十五军也相当厉害,战斗力仅次于五大主力.黄兵团编制內陈章的六十三军,刘镇湘的六十四军战斗力也很强.碾庄一战,华野损失很大,黄百韬---将才也! 邱清泉-----邱疯子,王近山----王疯子,都是猛将,两个人PK一定很有趣~ ![]() |
|
|
66楼#
发布于:2006-03-26 21:35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6 20:30发表的: 我发现Sun Eyre小姐的政治立场很成问题啊,崇拜的偶像里国共比例居然达2:1,而且讲起其它国民党将领也是充满感情。 Sundf是属于哪个支部的?支部书记在哪里? |
|
|
68楼#
发布于:2006-03-26 21:50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6 21:35发表的: 俺这是不以成败论英雄,实事求是滴历史唯物主义,张切斯特有意见否? 说说俺喜欢的共产党将领: 刘伯承,林彪,粟裕,梁兴初,范天恩,王近山,尤太忠,肖永银,李德生,陈赓,杨勇,张国华,李云龙,姜大牙.最喜欢赵刚,文武双全........ |
|
|
69楼#
发布于:2006-03-26 21:54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3-26 21:49发表的: 都是黄桥烧饼惹的祸....... ![]() PS:归去来兮,隆美尔!是不是到阿拉曼怀旧去了........? |
|
|
70楼#
发布于:2006-03-26 22:10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6 21:50发表的: Sun Eyre小姐,你回头跟我喝茶,让我高兴高兴. 不以成败论英雄是对的,但在大是大非问题上还是要有原则立场的,你看你论证“黄百韬名副其实,很有韬略”的论据:“碾庄一战,华野损失很大”,那时候黄百韬是站在反人民的立场上进行非正义战争的,此战不仅使华野将士(还有25军的国军将士)蒙受损失,更害得解放军的顶级战将粟裕同志疲劳过度,在打完黄维后已是七天七夜没合眼,一下晕了过去,从此落下病根,影响了挂帅志愿军援朝,使志愿军在朝鲜蒙受了更大损失…… |
|
|
71楼#
发布于:2006-03-26 22:22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6 22:10发表的: 碾庄一战,累垮了粟裕同志,害得他不能去朝鲜战场.真是党和人民的巨大损失........ 听了张切斯特一席话,胜过俺读十年书呵,称得上是醍醐灌顶.行家伸伸手,便知有没有,对于张切斯特,俺实在是佩服得紧呐~ |
|
|
72楼#
发布于:2006-03-26 22:44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6 22:22发表的: 粟裕晚年回忆说:"我在解放战争的战役指挥中有三个最紧张的战役:宿北、豫东和淮海。……(淮海战役第二阶段)曾经连续七昼夜没有睡觉,后来发作了美尼尔氏综合症,带病指挥。战役结束后,这个病大发作起来了,连七届二中全会也没有能参加。” 看看,宿北战役:胡琏 豫东、淮海:黄百韬。 Sun Eyre小姐两位偶像害得我们的粟裕同志这么苦,直接影响朝鲜战局,不知中华民族在三千里江山上多流了多少鲜血! 你可真是会一点啊。 |
|
|
73楼#
发布于:2006-03-26 22:58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6 22:44发表的: 据俺考证,淮海战役中粟裕最紧张的时候是杜聿明率邱,李,孙兵团弃徐州西逃,而华野发现过晚,在后面猛追的之时,幸亏有渤海纵队在前面挡了一下,华野才追上了杜聿明集团.碾庄那会儿,华野以绝对优势兵力打黄兵团,粟大将应该不会太紧张的吧....... |
|
|
74楼#
发布于:2006-03-26 23:13
现在该由Eyre小姐弹上一首钢琴曲来放松一下充满火药味的紧张气氛了……对了,还得由菲尔费克斯太太端上一碟香喷喷的“黄桥烧饼”,用《卡桑德拉大桥》片中登山运动员纳法罗的话(当然要用老杨的声音)说:“我现在饿了,我要吃!……饿了,要吃!”
唯有如此,这贴的两个平行主题才能相交,穆住持才不会嘀咕了! ![]() ![]() |
|
|
75楼#
发布于:2006-03-26 23:18
我是一个武器致胜论者
所以不感兴趣 |
|
|
76楼#
发布于:2006-03-26 23:24
下面是引用弋舟于2006-3-26 23:13发表的: 哈哈!好!只要有黄桥烧饼吃。。。啧啧。。。吃不到,喝口水算啦。。 ![]() |
|
77楼#
发布于:2006-03-26 23:32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6 22:58发表的: Sun Eyre小姐的考证有误,我今年年初在北京买到了军事科学出版社的三卷本《粟裕文选》,第三卷736页粟裕明确说了:“淮海战役中最紧张的是第二阶段。”第二阶段最主要的任务是解决黄维兵团,本来是中野的任务,但中野实力太弱;而之前打黄百韬兵团已经使华野付出了一定代价,而且十分疲劳,中野和黄维打的也很艰苦。快速解决黄维,则李延年、刘汝明不会全力来救,杜聿明的徐州30万大军也就难逃失败的结局;而如果迟迟拿不下黄维,国军三路齐至,则华野、中野有被围歼的危险。粟裕不仅从华野抽调了三个纵队加炮纵支援中野打黄维,而且还派了11个纵队阻击国军各路援兵5个兵团40余万人,战场局势瞬息万变,所以粟裕一刻不敢合眼,全是黄维这厮闹的。再加上前面打黄百韬也是险象丛生,粟裕大脑长时间超负荷运转,得到黄维兵团被消灭的消息后,粟裕一下轻松下来,立即晕过去了。 至于追杜聿明,从资料来看其实没让粟裕太累脑子,只是考验了一把粟裕的胆识和决断力。《粟裕文选》第三卷733-734页,粟裕在当时已经计算好了:“对于杜聿明突围的方向,分析有三个可能,一是沿陇海路向东,经连云港海运南逃,但要迅速解决装载三个兵团的船只、码头是困难的。二是直奔东南走两淮,经苏中转向京沪,但这一路河川纵横,要经过水网地区,不便于大兵团、重装备行动。三是沿津浦路西侧绕过山区南下,这一带地形开阔,道路平坦,距黄维兵团又近,可以同李延年、刘汝明两兵团呼应,南北对进,既解黄维之围,又可集中兵力防守淮河。敌人极大可能走这一路。一旦杜聿明与黄维会合,战场形势将发生不利于我的大变化,所以这也是对我们威胁最大的一着。正在这时,我们收到军委发来的军情通报,得息杜聿明将从两淮方向撤退。这使我左右为难。我虽认为敌人不会由此方向逃窜,但又有情报。万一敌人由此方向逃窜,而我军部署失当,个人贻误军机且不说,势将影响同敌人进行战略决战。相信这个情报吧,如果杜聿明不从这边走,而是向西南,与黄维会合,后果更难设想。我再三分析,认为敌人走两淮的可能性不大。”于是粟裕坚持自己的判断,冒着失败就要担“抗命不遵,贻误战机”的风险,把重心放在西南。事实证明杜聿明乖乖地进了粟裕的套,剩下的事,华野已占绝对优势,换了Sun Eyre小姐去指挥也打得赢了——当然前提是Sun Eyre小姐政治立场站住了,别对自己喜欢的国军将领网开一面。 |
|
|
78楼#
发布于:2006-03-27 00:15
钻进这帖子看下来,人几乎晕过去:旧帖几乎看遍,张帆、隆美尔为本坛数得着的军事专家当无疑义,今来一女医生对军事政治、历史如数家珍,掌故信手拈来,结论有凭有据;不由得大呼:奇人也!本坛真乃藏龙卧虎之地,各领域高手如云!
![]() |
|
|
79楼#
发布于:2006-03-27 00:24
这就要说说俺的偶像白崇禧了,如果他此时率"华中剿总"的主力全力驰援徐蚌战场,那形势肯定大变.
"小诸葛"厉害呀,在大别山,在青树坪给刘邓,林罗刘造成了很大麻烦,称得上是国军第一帅才.可惜他没有李德邻那样的机变,去了台湾,铸成了千古憾事.......,我有一本程思远著的<<白崇禧传>>,写的还是挺客观的.据俺了解,著名作家白先勇先生是白崇禧将军的儿子,虎父无犬子啊,俺突然想起了那句有名的话: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PS:灌水灌得肚子唱"空城计"了,想起了穆站推荐的黄桥烧饼.......,流口水啊........,少不得要画饼充饥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