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2428回复:161
[原创]漫天渣渣渣
"待到春来三月三,我家开后百家杀。冲天香阵透京师,满城尽带掉掉渣。"
----- 歪引“黄巢”诗作,权作艺谋兄新片广告词 一夜春风灌满了京城,登时比百花抢先开的,却是满眼“渣渣渣”的土家烧饼店。 漫街飘着一股肉香,遍地撒落着大同小异的纸袋。 悉数起来,此类连“土”带“渣”的三字称号几欲穷尽。 “掉掉渣”、“掉渣王”、“掉渣饼”、“土掉渣”..... 店面风格千篇一律,绳子上串三个黑底饼状牌子,皆自称土家正宗,每饼一个纸袋,袋子样式象多胞胎,连价钱也像是说好了似的,一律2元5角。 盗版真厉害呀,“老干妈”一出江湖,“老干爹”紧随其后;“馋嘴鸭”刚出水面,“馋馋鸭”从天而降。 然后忽地一下,瞬间消失殆尽,简直得了我佛如来真传,似曾来过却未曾真来,不求虚名不驻世,直教人艳羡无比。 且看这渣渣们会不会比花儿谢得早罢。 |
|
1楼#
发布于:2006-03-24 01:11
上海的渣渣早就已经开始凋谢了~
![]() 2.50元的价钱有点妖,我们这里取的是±0.5…… ![]() |
|
|
5楼#
发布于:2006-03-24 11:06
目前我亲口品尝的结果是:白石桥家乐福对面和鸭脖挨着的那家味道最好……
|
|
|
6楼#
发布于:2006-03-24 12:44
啥东东啊?
![]() 很想吃一口ing... ![]() |
|
|
9楼#
发布于:2006-03-24 13:25
上学的时候似乎吃过黄桥烧饼,但印象不深了。只记得中学课文里写陈毅在黄桥打仗的故事,其中有首民歌:“黄桥烧饼黄又黄哎,黄黄的烧饼慰劳忙哎,烧饼要靠炉火烤,新四军要靠老百姓帮……”。
另,母校食堂里有一道早餐是烧饼搭配豆腐脑,1毛钱一份儿,经济实惠,营养丰富,非常怀念。江苏的烧饼好像多是葱油的,很清爽。到北京后,发现烧饼都是麻酱的,偶一点儿也不喜欢。 |
|
10楼#
发布于:2006-03-24 13:37
温州的字号一般不直接叫土家烧饼的,而是选取了历史人物当店名——反正也就那一个,武大郎、武老大、潘金莲,还好没有叫西门庆的,估计那个不让上牌
![]() |
|
|
11楼#
发布于:2006-03-24 13:40
下面是引用家干于2006-3-24 13:37发表的: ![]() |
|
12楼#
发布于:2006-03-24 13:51
下面是引用speech于2006-3-24 13:25发表的: 我是说到江苏去吃黄桥烧饼。我小时候上海还是能找到的,读了大学就发现别说黄桥烧饼,真正的油酥大饼也没有了,现在则是满大街的土家烧饼…… ![]() |
|
13楼#
发布于:2006-03-24 14:26
![]() |
|
|
14楼#
发布于:2006-03-24 17:47
下面是引用怀念上译于2006-3-24 14:26发表的: ![]() |
|
15楼#
发布于:2006-03-24 19:27
下面是引用永远热爱辽艺于2006-3-24 13:40发表的: 西门庆人家是开药铺的。 |
|
|
16楼#
发布于:2006-03-24 19:44
下面是引用法兰于2006-3-24 19:27发表的: 保健品的优秀代言人。 ![]() |
|
|
17楼#
发布于:2006-03-24 20:16
下面是引用speech于2006-3-24 13:25发表的: 纠正纠正,黄桥反顽的战役指挥主要是粟裕,陈毅则是利用过人的口才和威望,做好了各股势力的统战工作,是陈、粟各显神通的佳作。 陈老总军事指挥能力实在不敢恭维的,解放战争初粟裕的华中野战军在苏中七战七捷时,他带领山东野战军却连吃败仗,急得中央要“以徐代陈”,可徐向前又因病无法到任,中央军委只好令山东、华中野战军合并成华东野战军,陈毅、粟裕分任正副司令,电文规定“在陈的领导下,大政方针共同商定,战役指挥交粟负责。”司令员在位的情况下,却明令副司令负责战役指挥,恐怕在军事史上是空前绝后的了。不过陈老总打仗不行,为人还是磊落的,明白自己的优势和不足,尽力做好政工工作,同时不去打扰粟裕的军事指挥,才造就了一系列辉煌的胜利。 文革中,红卫兵给陈毅贴出一副对联“专门打败仗,只会写歪诗”,倒也不无道理,陈毅不生气,还自嘲“党内公认,我陈毅最善于打败仗。” 可1958年粟裕遭遇错误批判后,他在一系列战役中的名字就被抹去了,像电影《黄桥决战》中,陈毅描写的智勇双全、指挥若定,粟裕却连名字都没有,对应一个虚构人物“谷灵”。这种情况直到1994年中央正式为粟裕平反后才彻底纠正。 |
|
|
18楼#
发布于:2006-03-24 20:37
我很佩服粟裕做人光明磊落,所谓风起于青萍之末,粟裕因为彭德怀的原因,遭到错误的批判,但当彭德怀被批判时,他并没有落井下石,大将风度,宰相胸怀!
![]() |
|
|
19楼#
发布于:2006-03-24 20:53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3-24 13:51发表的: 我怎么觉得满大街都是蛋饼、芭比馒头和加个荷包蛋的葱油饼…… ![]() 周日和朋友城隍庙江南小吃节去,或许能找到黄桥烧饼~ ![]() |
|
|
20楼#
发布于:2006-03-24 21:04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4 20:37发表的: 哎?sundf同学居然对这段公案这么了解?不简单,不简单! 彭德怀毕竟和“四人帮”之流不同,他当时批判刘伯承、粟裕、萧克,并非出于私心,而是关乎军队建设思想问题。刘伯承、粟裕当时是解放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的积极推行者,而彭德怀则推崇“小米加步枪,铁脚板跑赢大火车”。(当然到了今天,谁对谁错一目了然,可在当时的认识水平下,这是一个严重的问题)彭德怀批粟裕“有野心”,粟裕说我两让司令一让元帅,全军皆知,我怎么会有野心?彭德怀来了一句“那正说明你阴险!”粟裕无言。还有一条罪状是“里通外国”,是指粟裕作为总参谋长访苏期间,希望苏联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提供一份总参和国防部的分工材料供参考。粟裕说这是正常的交流活动,何况当时一共就谈了二十分钟,扣去翻译的时间,还有多少时间里通外国?好在当时的翻译刚直不阿,仗义执言,证明了这一情况。 到“七千人大会”时,毛泽东还专门对粟裕说“军委扩大会整你是彭德怀搞的啊”,不是摆明了要粟裕借杆爬,对彭老总开火。可粟裕就是不理这茬,别人劝他,他说:“我不愿借党内政治风波为我个人牟利,我相信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以证明一切了。”不知此时的彭总得知此举,当做何想? |
|
|
21楼#
发布于:2006-03-24 21:04
巴比、比巴、芭比、比比,我们这里四家店距离不超过500米
![]() |
|
22楼#
发布于:2006-03-24 21:06
下面是引用trackerman于2006-3-24 21:04发表的: 我一直想知道哪种写法是正解。 |
|
23楼#
发布于:2006-03-24 21:09
应该是巴比吧,看他们的连接 http://www.babimantou.com/wyjm_cjwt.asp
|
|
25楼#
发布于:2006-03-24 21:45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3-24 21:37发表的: 巴比(或其他“巴比”)的东西恶难吃,穆姐姐还是免了吧…… ![]() |
|
|
26楼#
发布于:2006-03-24 21:50
下面是引用穆阑于2006-3-24 21:37发表的: 既然你说得这么诚恳,给你个机会,下周请偶算了:) ![]() |
|
|
27楼#
发布于:2006-03-24 21:52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4 21:04发表的: 这老彭也不是什么打仗的大好材料,杀敌壹千自损八百的,都照他那种打法,革命胜利了家底也败光了,跟段祺瑞似的。 |
|
|
28楼#
发布于:2006-03-24 21:53
下面是引用speech于2006-3-24 13:25发表的: 我也不喜欢吃麻将饼,很奇怪的感觉,不过也许是学校做得不好哩! 对了LZ说了半天不知道第一家渣渣是哪家,还有哪家好吃点呢?要试试才行! |
|
29楼#
发布于:2006-03-24 22:22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4 21:04发表的: 据说彭总临死时念着两个人名字:粟裕,钟伟 |
|
|
30楼#
发布于:2006-03-24 23:10
下面是引用家干于2006-3-24 21:52发表的: 老彭的三军团长征后基本上打光了,在西府战役中老彭差点被俘,五次战役180师几乎全军覆没. 总的来说,老彭勇猛有余,谋略欠佳. |
|
|
31楼#
发布于:2006-03-24 23:23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4 23:10发表的: 本来东北边防军司令是粟裕的,因粟病重,老毛又拟起用林彪,可林又推委,于是想起“谁敢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了。现在总有人假设,如果是林、粟挂帅去朝鲜,可能会打得漂亮得多。 不过也不能全怪彭老总,他指挥的一野长年战斗在贫瘠的西北,不能养兵,所以规模总大不起来,别看解放的地界大,实际没指挥过大兵团作战。解放军中指挥过百万规模的超大兵团作战的只有林、粟两人,可这两位去不成,往下刘伯承、徐向前、陈赓、刘亚楼,论指挥能力都会比彭总强些,可也因种种原因无缘挂帅。 老彭初期利用麦克阿瑟的轻敌冒进和他最擅长的迎头恶战,还是占了些便宜的,不过打李奇微基本处处落于下风。这个李奇微是非常厉害的角色,也许和林、粟打起来会是棋逢对手、将遇良才。 如果说粟裕打仗占“奇、险”,林彪占“稳、狠”,那么彭总就是“猛、苦”了。 |
|
|
32楼#
发布于:2006-03-24 23:26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4 23:23发表的: 分析得很到位,谢啦。 |
|
|
33楼#
发布于:2006-03-24 23:40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4 23:23发表的: 不过朝鲜战争也成就了英雄,没有这场战争,15军的番号肯定没有了,也就没了现在的精锐部队空降15军了.崔建功的45师在上甘岭战役里损失惨重,战斗后基本上没了战斗力.38,39军也是一战成名.可惜了43军,这支从南昌起义后一直是主力的部队,红四军----红二师----新四军三师---东野六纵----43军,后来被撤番了,不知道是不是跟没参加朝鲜战争有关....... |
|
|
34楼#
发布于:2006-03-25 00:18
下面是引用sundf于2006-3-24 23:40发表的: 朝鲜战争是一定会造就英雄的,这是其必然性;而换不同的指挥官、不同的作战方式,可能会造就不同的英雄,这是其偶然性。如果38军被彭总怒骂后因故奉调回国,那么“万岁军”可能就属于别人,而38军可能面临被撤命运;15军45师本来不是主力,如果不是对敌情判断失误,不可能让它去守五圣山,那么45师也不可能一战成名,但不碰45师,碰上守西方山谷的15军46师和38军的112师,美军又能有什么好果子吃?只不过成就了另外的英雄。如果换了指挥能力更高的指挥官,也许造就的英雄会更多,英雄的战绩会更辉煌。 我忽然想到这么个问题,同一种形势下,不同水平、不同风格的指挥官,可能指挥出五花八门的战役来,可惜历史只能有一种选择。 比如林彪身上备受争议的辽沈战役“攻锦”问题,很多人指责林彪过于谨慎保守,其实我更倾向于这是林彪的一贯风格,稳扎稳打,不打则已,要打就要狠打。所以看似磨磨蹭蹭,实则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后来的“攻锦关门”还是很漂亮的。 如果换了彭老总,主席一声令下,马上集中主力,三军用命直捣锦州,经过艰苦的攻坚和惨烈的巷战,付出较大代价,拿下锦州。虽然切断了东北国军退路,可解放军自身伤亡也较大,不得不暂时休整,之后又与东北国军有数次大的交战,如果孙立人还在东北,恐怕彭老总还要吃点亏。等华野、中野打完淮海后,北上会同聂荣臻解放平津,再抽一部挥师出关(主力准备南下渡江),和彭总兵合一处,解决东北问题。 如果是粟裕指挥,“攻锦关门”的妙棋当然不会放过,不过以粟裕最擅长的“攻城打援(阻援),在运动战中大量杀伤敌有生力量”来看,恐怕会大造声势佯攻锦州,忽然以主力回师寻机歼灭廖兵团或侯兵团,然后视情况或就此拿下沈阳,或忽然转兵再取锦州。拿下沈阳,再取锦州不在话下,且能极大挫伤关外国军士气,不过锦州守敌可能借机逃向关内;转兵再取锦州,则依然取得了“关门”的效果,而且由于已经大量歼敌,下一阶段战役的难度大大降低,可望取得最大战果,缺点是付出代价要高一些。 |
|
|
36楼#
发布于:2006-03-25 00:37
下面是引用gonow于2006-3-25 00:19发表的: 小米加步枪,打败老蒋和美帝!这烧饼也是有很大的功劳滴,我们的解放军行军打仗时,能吃上烧饼就很好了,猪肉炖粉条那只有打胜仗后才有的吃,所以说,从烧饼跑题跑到朝鲜战争,是存在必然性滴~ |
|
|
37楼#
发布于:2006-03-25 00:39
本帖有成为另一超级大灌水帖的潜质,嘿嘿
![]() |
|
|
38楼#
发布于:2006-03-25 00:51
下面是引用zhangfan于2006-3-25 00:18发表的: 更正一下呵,15军原辖43,44,45师,入朝时张显扬的43师留在四川剿匪,另外补了29师给15军,所以入朝时15军辖29,44,45师,而46师是16军的(即原来杨勇的1纵1旅),王近山的3兵团辖12,15,60军,12军即原来的中野六纵,战斗力很强,45师上甘岭打残后就是12军顶上去的.60军的179,181师战斗力还行,180师后来吃了大亏.解放军的番号是严格的三三制,有规律可循,而国军的番号就太乱了,毫无规律. |
|
|
39楼#
发布于:2006-03-25 00:55
楼上的美女大夫不是军人世家吧,一个女孩对军事历史这么清楚,佩服佩服
![]()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