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阅读:2692回复:14

[原创]差旅记忆:花生米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03-09 08:14
  差旅记忆:花生米

    70年代后期的某一年深秋,我和一位同伴又准备到烟台等地出差。

    听说我们要到烟台出差,一些同事说,烟台的花生好,又便宜,给我们带点儿回来。本以为和以往那样,说说就过去了,那料这一次不是这么一会事,包括几位领导在内,竟有不下几十人要我们代买花生回来!而且很快就有热心人把统计单子交到我手里。我一看,满篇儿的人名,后面标着1,或2,或3等数字,表示这个人要买几斤。

    此前,我已数次到烟台出差,每次回去都要买几斤花生米什么的带回去,但很少给别人代买。这一次不知怎么了,居然有几十号人让给代买,其中还有几位领导,而且领导也发话了,先办正事儿,再说买花生米的事儿。能带多少就带多少,让大伙儿高兴高兴!我们已无法推辞了,只好答应下来。

    当时,花生米还属于统购统销商品,不允许生产者私自买卖,也不允许任何人从产地私自携带较大数量的花生米离开——记得每人大概只允许带5斤左右吧。否则,一旦被公路、铁路、航运检查人员查出,轻者没收,严重者就要以破坏统购统销,投机倒把等罪名查办!烟台地区是花生米的重要产地,在这方面管理的也比较严格。

    临出发前,我们每人准备了两个当时常见的旅行包,估算了一下,四大包应该够分的了。

    在烟台附近几个县出差期间,我们一边办事,一边从私人处打探买花生米的事。那时侯,由于正是花生米的销售旺季,有关部门查的也很紧,在集市上也是如此,刚和一个提着篮子卖花生米的农民搭讪,很快就有检查人员一声吆喝,卖花生米的农民就赶紧提着篮子走掉了,我们自然也买不成了。看来只有到农民家里去买最保险。可像我们这样的外来人,到了村里向农民买几十斤、上百斤花生米的话,肯定逃不过村干部的法眼,定会招惹来麻烦。所以,我们还不能私下里偷着去买,而是要利用办事的机会,向接待我们的干部表达我们想买些花生米的意向。当然,这事到了他们手里就简单多了。当地一位干部说,这事你们临回去之前再办也不迟。

    在几个县办完事后,我们来到最后一个有事要办的地方——距烟台市最近的一个县。第二天我们就要离开了,买花生米的事今天就必须搞定了。

    在县招待所吃了晚饭后,当地一位干部带我们去买花生米,一边走,一边问我们带着装的东西了吗。当然,我和同伴早已准备好的旅行包就等着填满了。

    我们跟着这位当地干部摸黑来到县城边上的一个村庄,他把我们带到一户农民家,显然,他们是认识的。那位当地干部和男主人交代了几句,男主人就出去了,屋里由女主人招呼我们。她告诉我们,其实像他们这样的种花生农户,剩余的花生米也不多了,因为他们在外地的亲戚朋友也请他们代买花生,通过邮局,允许邮寄几斤。女主人麻利的把自己家里不多的花生米过了秤,并在纸上记下来,之后,他家的屋里一会儿进来一个或提着篮子,或拎着小包的村民,她把村民带来的花生一一过秤,一一记录下,一切都是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不一会儿,我们带来的四个旅行包就被塞的满满当当了。我们把钱交给了女主人,过后她根据记下的数量,再转交给卖给我们花生米的村民们。我们的四个旅行包大约共装了百多斤花生米,竟来自十几户村民!

    回到招待所和那位当地干部聊天,他说,你们不知道,你们买他们的花生他们高兴着呢!秋收之后就要准备过年的事了,农民手里没有多少钱哪!……

    次日,我和同伴各提着两个大旅行包来到长途车站。等车的时候,一位衣着整齐中山装的检查人员逐一检视着每位旅客的大件物品。他来到我们跟前,望着地上的四个旅行包,我们那旅行包从外观就很容易看出花生米撑起的形状,傻子都知道里面装了什么。许多候车的旅客也都在看着我们。其实我们倒并不怕被查出来,只是要费些口舌,耽误些时间罢了。还好,那位检查人员看了看我们,只说了一句:带好你们的包!……

    当天下午,我们经青岛乘夜车返回北京。

    ……忘了说了,我们当时从农民手里购买的去壳花生米价格是1元/斤。
家干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1-04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7-03-09 09:07
珍贵的历史碎片
这种历史年轻人估计是想都想不到的了
你们被戈培尔博士灵魂附体了么?
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2楼#
发布于:2007-03-09 12:11
应该让那些老梦想着时代倒流回到过去的时代生活的人看看……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叶雨竹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11
  • 社区居民
  • 原创大奖
  • 优秀录音师
  • 贴图大奖
  • 社区明星
3楼#
发布于:2007-03-09 12:19
老兄还有什么美好的记忆请一一道来,大家分享
leo1257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8-09-11
4楼#
发布于:2007-03-09 12:23
按那时算,1元/斤可是够贵的了,那时的花生油可能还不到这个价,米面的价格大概是一毛多钱一斤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5楼#
发布于:2007-03-09 12:44
引用第2楼法兰2007-3-9 12:11发表的言论:
应该让那些老梦想着时代倒流回到过去的时代生活的人看看……

其实,我就很希望时光能倒流回去,起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很质朴。那时侯的执法人员比如今的可更有人情味……

也许,我是想重新走一遍人生的缘故罢。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6楼#
发布于:2007-03-09 12:46
引用第3楼叶雨竹2007-3-9 12:19发表的言论:
老兄还有什么美好的记忆请一一道来,大家分享


其实,我这两章里苦涩味儿更多些……
家干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1-04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7楼#
发布于:2007-03-09 12:54
还有别的城市吗?严重期待呢
你们被戈培尔博士灵魂附体了么?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8楼#
发布于:2007-03-09 14:03
引用第4楼leo12572007-3-9 12:23发表的言论:
按那时算,1元/斤可是够贵的了,那时的花生油可能还不到这个价,米面的价格大概是一毛多钱一斤


不错,那时的花生油0.85元/斤已经很多年了。可当时北京居民也只有在过节时凭居民购货本才能买到一定数量的带壳花生啊!!!
且听风吟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4-06
9楼#
发布于:2007-03-09 19:41
引用第8楼974y2007-3-9 14:03发表的言论:


不错,那时的花生油0.85元/斤已经很多年了。可当时北京居民也只有在过节时凭居民购货本才能买到一定数量的带壳花生啊!!!

感谢感谢!这样的文章也钩起我的许多记忆.

我老家就在烟台,我那时就在这一带活动.呵呵!

关于花生米价格,我粗看也吓了一跳,特起身询问了正在看电视的老母亲,告诉那时"孬米子七八毛,好米子要一块".974y老哥买的花生米不错啊.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10楼#
发布于:2007-03-09 20:13
引用第9楼且听风吟2007-3-9 19:41发表的言论:

感谢感谢!这样的文章也钩起我的许多记忆.

我老家就在烟台,我那时就在这一带活动.呵呵!

.......


令堂记忆力真好,深为叹服!!!

说实话,我自己都不敢确认记忆中的价格了,还是翻了当时的一些笔记才确证的,所以,写在了篇末。

我们买的都是一级以上的好米。

兄台那时侯在那一代活动——打游击么?哈哈!
BBSfish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7-04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 优秀录音师
11楼#
发布于:2007-03-09 22:13
改革开放就是好啊    
且听风吟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2-04-06
12楼#
发布于:2007-03-09 22:36
引用第10楼974y2007-3-9 20:13发表的言论:


令堂记忆力真好,深为叹服!!!

说实话,我自己都不敢确认记忆中的价格了,还是翻了当时的一些笔记才确证的,所以,写在了篇末。
.......

我生在部队(浙江,在上海也住过一段),文革后期一家人下放烟台老家的农村,从小就打“游击”。

对那段苦难记忆很深,都过去了。渔斑竹说“改革开放就是好”,呵呵,我跟说:就是好啊就是好,我们家落实政策了。
4927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1-07-12
13楼#
发布于:2007-03-09 23:07
76年快过中秋时,厂里派我拉了一车煤去河北安国县。因我们厂长是安国人,已和他们老家的亲戚说好,用煤换梨回来。卸车时我就奇怪,当地人用我们扫床用的小笤帚把车扫的干干净净,连车缝里的煤也不放过。
第二天装车,去了果园后,大队的人告我,随便吃,但不要糟蹋。意思就是你可以坐在树上吃,看哪个好吃哪个,尽量不要咬一口感觉不好就扔掉。好家伙,那车装的,就和一座山似的。
装完车后,回去吃饭,要等天快黑再走。(那时也是黑夜没人查)回去以后我才看到农民的可怜。大队正在给各家各户分煤,用我们原来见过的那种老称,一家5斤。基本上也就是两三捧吧。分完后把地扫的那叫一个干净,放过煤的地方,连黑颜色也看不出来。那时侯,我们这里的煤2元一吨,4吨煤,换了5吨半梨,还要感谢你。
从那以后,我就再也不吃梨和苹果了。只要咬一口,就会想起那些农民。确实太可怜了。
(也有人说我是那次吃的太多,吃伤了)
leo1257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8-09-11
14楼#
发布于:2007-03-09 23:20
是啊,那时物资太匮乏了,加之流通不畅,使很多东西都远离了它们实际的价值.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