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阅读:2664回复:7

[原创]美丽的守望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7-12-03 17:21
  闲暇如斯,却总怕在这一刻,会想起什么。小时候,总希望自己过目不忘,一路上点点滴滴,都要收藏。可时光推移得越久,就越无奈自己为什么会对许多事念念不忘,耿耿于怀。哪怕是一本书,哪怕是一段回忆……

  我向来都有听午夜电台节目的习惯,确切地说最早从初二开始。完整地了解《麦田里的守望者》的那个夜晚,以及那一天所给我带来的影响,对我来说至今难以忘怀。



  早上起床之后,空腹,禁食,做各种各样必要的术前检查,然后,在家人和医护人员的陪同下,进入手术室。接下去的一切似乎按部就班:一根极粗的针插入了我的脊椎,一种难以名状的酸痛感刹那间袭来。不过渐渐地,这种感觉慢慢模糊,下半身开始麻木,一块高高的板挡在了我的眼前,然后,知觉和意识慢慢失去……

  不知过了多少时间,我开始再次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再次在众人的簇拥和百般呵护之下被抬回了病房。不过此时我的意识仍然是模糊的,眼前的一切似乎天旋地转。直到一股强烈的疼痛感来势汹汹地刺激我神经的那一刻,我的意识开始彻底清醒……

  这是我生命中第二次接受手术,我至今仍然记得手术的当天所发生的种种细节。

  如果说有谁最清楚自己正在发生什么,接下来将会有什么样的遭遇,那么这个人只能是他(她)自己,他(她)无法逃脱,别人无能为力。后来的我,麻药的作用彻底褪尽,身上的五处伤口一齐示威;腿上绑着厚重的石膏,身体完全动弹不得;加上之前在手术台上长时间的昏睡;再有隔壁病床上的老大爷也刚刚动完手术,正坑坑哈哈地呻吟个不停;加上因为接受手术的病人多,病房里一直有一股比平时更浓烈的消毒水气味儿……已经经历过一次手术的我心里很清楚,在这么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之下,这一夜,我将注定无眠。

  好在我已经预想到了这样的情况,在住院之前特意带上了随身听睡不着觉的时候,就听广播吧。《相伴到黎明》,这个节目,或者说这一类节目,就是为了晚上睡不着觉的人而存在的。

  那天的节目是“子夜书社”,介绍一本书,塞林格的《麦田里的守望者》。这是一本我早有耳闻的书,但只是听说而已,我只知道这本书很有名,却并不了解具体的内容。那一天的节目,让我真正了解了这本书,真正了解了塞林格。

  “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今天的当代美国文学中,有两部小说经过三十多年的时间考验,被公认为是‘现代经典’:一部是黑人作家拉尔夫·艾里森的《无形人》,另一部就是《麦田里的守望者》。本书篇幅不大,只有十几万字,而且是作者迄今为止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却在美国社会和文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主持人叶沙在广播里读着本书的译者前言(当然,上面的这段文字是我买到书以后摘录的),并且和听众们探讨着对此书的看法和理解。关于那次节目的具体内容我已经记不清了,我只记得在节目的末尾,叶沙说了一句:“推荐没有看过这本书的听众朋友们去看一看,尤其是学生或者说是孩子们。虽然我不知道你们是不是能够听到我的这段话,因为凌晨四点左右的时候,你们是应该在睡觉的……”

  那一夜,是我第一次完整地听完《相伴到黎明》,从节目的热线电话一直很难打这个事实来看,彻夜不眠的人群不在少数,其中原因各不相同。幸好,在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将肯定无法入眠的这个午夜,除了必须忍受的病痛之外,还有一本好书陪伴着我,直到黎明。其实值得畏惧的并非疾病本身,而是伴随着疾病而来的种种影响以及“附带产品”,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还有病人因此所必须付出的种种代价,有物质的,也有精神的。失眠仅仅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而已,我知道,在我今后的人生道路上,疾病所带来的影响,还有很多;我所要付出的代价,还有很多……



  后来,在我出院,经过了种种复诊以及康复锻炼,终于能够不再卧床,比较自如地下地行走之后,第一次进书店,我便直奔“外国文学”专柜,买下了《麦田里的守望者》。那时已是初三,在很多人看来这个时候看小说绝对是不务正业。不过我还是几乎一口气就读完了这本并不厚的小说。

  乍看之下,主人公霍尔顿似乎是一个喜欢倒戴着鸭舌帽在街上到处闲逛,读书不用功,游手好闲,张口“他妈的”、闭口“混账”之类脏话的坏孩子。然而在这一切表象的背后,我看到的是霍尔顿纯净的心灵。尽管作品的背景是世界上最繁华的都市以及都市中弥散出的喧哗,但在主人公的内心,呈现的是麦田般的空旷和守望的孤独,还有那颗善良纯净的心在寻找的过程中,被现实生活的无奈所薰染而导致的忧伤。因叛逆而寻找,因寻找无果而忧伤——

  “有那么一群小孩子在一大块麦田里做游戏。几千几万个小孩子,附近没有一个人——没有一个大人,我是说——除了我。我呢,就站在那混帐的悬崖边。我的职务是在那儿守望,要是有哪个孩子往悬崖边奔来,我就把他捉住——我是说孩子们都在狂奔,也不知道自己是在往哪儿跑,我得从什么地方出来,把他们捉住。我整天就干这样的事。我只想做一个麦田里的守望者。”

  我忍不住地摘抄下了这段霍尔顿对他妹妹说的话,当我读到这一段时,内心的共鸣感是强烈的,这段话的存在无疑是画龙点睛之笔,它的存在使得本书充满了美好的理想和愿望。读完这本书以后,我感到自己的内心增加了一层厚重的免疫力。



  高二那年,我有幸在上海电影译制厂的配音培训班进修,我清楚地记得那天的课上,丁建华老师很动情地说:“当年第一次看完《廊桥遗梦》这本小说的时候,我心里就有这样一个愿望:我希望好莱坞将来能把这个小说拍成电影,然后中影方面把它引进到中国的时候,由我们上译厂进行译制,我来为弗朗西斯卡配音。因为我自己也人到中年,有这样的体会,我太喜欢这个小说和这个人物了。结果没想到就在一年之后,美国华纳公司就拍出了这部电影,中影集团引进了,并且华纳方面的负责人亲自来到我们译制厂,点名说‘女一号我要丁建华,要她来为梅丽尔·斯特里普配音。’哎呀,我当时是特别兴奋,因为这真的可以说是‘美梦成真’,做一个配音演员真是幸福……”

  听了丁老师的这段话,我后来在课间悄悄地对她说:“丁老师,我也有这样一个愿望,如果有一天《麦田里的守望者》被拍成电影的话,我很希望能为霍尔顿配音,因为我第一次看完这本小说的时候也很喜欢的。霍尔顿16岁,我今年17岁,我来配他的话年龄上应该没有问题,再加上我有热情,一定能配好。”丁老师听了以后,一边摸着我的头,一边笑着说:“哈哈,这小孩儿,真可爱。好啊,如果真的有这么一部片子而且交给我们厂里配音的话,到时候我联系你吧……”

  其实我知道,自己的这个想法只能是“空想”,不过,当时的我非常“执著”,明知道是不可能的事情,却还是要说一说……



  进入大学之后,慢慢接触网络。其实对于网络我是一个“新手”,还有很多不熟悉的地方。(这不,博客都还是第一篇呢)在决定自己网名的时候,第一时间从脑海中浮现的就是这两个字——“守望”。而后半部分,不仅仅因为我的本名当中有一个“晶”,更重要的是,在我心目中,水晶代表着纯净,水晶象征着没有杂质。我希望自己成为这样的一个守望者,像霍尔顿一样,不让内心纯净的东西流失。所以,自从04年接触网络以来,在任何地方,比如MSN、QQ、Skype,或者是任何一个论坛上,我一直都只有一个名字——“守望水晶”。

  尽管这个网名也给我带来过一些小小的麻烦,有很多人对我说过类似的话:“我一直以为你是女的呢,呵呵,你这名字起得挺浪漫的。”、“水晶啊,你这名字太像女人了,快点改了吧。”每次遇到类似的话语,除了尴尬地笑笑之外,我都会认真地说,不,这个名字我是不会改的。除了原有的情结之外,还因为这个名字也给我带来了很多缘分:

  有一天开Q时,弹出了这样的一条提示信息:我们都是麦田里守望的孩子。我一看到,立刻点了“通过请求,并把对方加为好友”的选项,一样喜欢这本书的人,果然有不少共同语言;也因为水晶之名,结识了一位叫“水晶果冻”的朋友;还有非常感谢核桃林论坛上的那位叫gardentt的朋友,为我挑选了一款合适的水晶。以前每次有朋友问起我关于水晶的事情时,我总是说:“我并不拥有有形的水晶,真正的水晶在我的心里。”不过现在,在我迎来生命的第23个年头的时候,我终于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水晶”,我把它作为送给自己的第一份礼物……

  感谢所有和我有缘的人,这一切,我一定会好好珍惜……



  一直听说这样一种说法:一本好书,将会给人带来长时间的的影响。如今,我对此有了深刻的体会。第一次了解到《麦田里的守望者》时我才14岁,在将近十年之后,当现在的我再次回忆这些往事时,更进一步地理解了为什么书中所描绘的年轻人被称作是“垮掉的一代”,也理解了为什么经历了长时间的岁月淘洗,这本书仍然被公认为是经典。其实塞林格所描绘的困惑不仅仅是当时的困惑,更不仅仅霍尔顿一个人的困惑——在如今这样一个价值观混乱的年代,一个人如果真的愿意让自己迷失,是很容易找到借口的。因为有这本书,我不愿意迷失。



  “零点, 黑夜与白昼在此交替;

   零点,   梦幻与现实在此同现;

   零点,   失落与希望在此并肩;

   零点,   超我与原我在此相见;

   零点,   伪装与真实在此撞击……”



  收音机依旧开着,耳边响起的,依然是《相伴到黎明》熟悉的片头。九年时间可以改变很多东西,但,也有很多东西,依旧没变。

  夜深了,因为第二天还要工作,如今的我,不能再彻夜不眠。逝去的时光无法重来,然而,时光的流逝在心中形成了一种叫做“回忆”的东西,无论这些回忆是快乐还是悲伤,都一样珍贵……



  P.S. 此文原为11月29号,本人生日那天所写,无奈从那一天开始,论坛又无法登陆了,直到现在才恢复正常,所以这篇文章一直到现在才贴上来。不过早晚都没关系,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心情吧!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leo1257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8-09-11
1楼#
发布于:2007-12-03 20:37
祝妳生日快樂    
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
danny
中八洞神仙
中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4-08-28
  • 优秀管理员
  • 优秀录音师
  • 最爱沙发
2楼#
发布于:2007-12-03 20:41
送上迟来的祝福吧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3楼#
发布于:2007-12-03 21:38
也许每一个看过《麦田守望者》的读者都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吧。我上大学的时候才第一次正式地看到这本书。是一位新认识的大学同窗介绍给我的。那个女孩有着惊人的中英文功底,她看的英文版是她当外交家的外公从国外寄给她的。犹记得她兴奋地指给我看“son of a bitch”,这大概是我学会的第一句英语脏话了(后来看英文原版电影了解得就很多了)。后来我自己买来中文版——就是你的显示图片,有这个忧郁小男孩封面的这个版本。除了那段最经典的“麦田守望者”,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The mark of the im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die nobly for a cause, while the mark of the 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live humbly for one."  (不过这句话是引用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威尔罕姆.斯塔克尔的话,而非作者所言。)

那位特立独行的女孩子后来成了我的好朋友。她绝对是catcher in the rye的忠实fans.我俩曾改编一篇讲city hermit的英文课文为短剧,我是记者,她是lady hermit,我采访她时她引用了catcher in the rye的思想。那篇短剧的剧本曾被英文老师“称赞”为“太深奥了”当然这些都成为我美好大学时光的一部分了。

所谓自己珍爱和痴迷的文学作品,有的真是在特定的时间和地点,特定的心情条件下看到才会产生巨大的共鸣和印象。书如此,歌曲、电影、朋友大概也如此。我不难理解《麦田守望者》对幼小水晶心灵的震撼。祝福你以后能因这本书而结缘更多的知音。

BTW,送给你迟到的生日祝福,happy birthday, JingJing!

又,你这篇好像是你博客的文章吧。可以告诉我们你的博客地址吗?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igloo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0-12-08
4楼#
发布于:2007-12-03 22:03
我也喜欢“麦田守望者”,曾经看到过两个版本的中文版,一个是80年代初发行的,一个是后来译林出版社再版的。两个版的中文翻译其实均为都是施咸荣先生。如今,施咸荣先生已经作古,他的翻译作品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估计很多人对施咸荣并不了解,着有一个关于施老的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culture.yntv.cn/category/20807/2005/02/28/2005-02-28_205650_20807.shtml
也算是给楼主的一个迟来的生日礼物吧!
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5楼#
发布于:2007-12-04 10:48
引用第3楼小昭2007-12-3 21:38发表的言论:
也许每一个看过《麦田守望者》的读者都会有一段美好的回忆吧。我上大学的时候才第一次正式地看到这本书。是一位新认识的大学同窗介绍给我的。那个女孩有着惊人的中英文功底,她看的英文版是她当外交家的外公从国外寄给她的。犹记得她兴奋地指给我看“son of a bitch”,这大概是我学会的第一句英语脏话了(后来看英文原版电影了解得就很多了)。后来我自己买来中文版——就是你的显示图片,有这个忧郁小男孩封面的这个版本。除了那段最经典的“麦田守望者”,还有一句话给我印象很深:一个不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一个成熟男子的标志是他愿意为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The mark of the im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die nobly for a cause, while the mark of the mature man is that he wants to live humbly for one."  (不过这句话是引用一位精神分析学家威尔罕姆.斯塔克尔的话,而非作者所言。)
.......


  知我者,小昭也。的确,你所引用的这段书中霍尔顿的老师对霍尔顿所说的话,也是书中一个重要的关键点。当然我不同意这句话,相信你也不同意。所谓成熟,并不代表世故。

  除了这一句以外,我觉得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地方,就是当霍尔顿的妹妹问他“你为什么不愿意去学校”的时候,霍尔顿说,因为在学校里,他的老师们对他说,读书是为了“出人头地,以便将来能够有钱能够买一部混账凯迪拉克!”。霍尔顿讨厌这样的老师,所以逃学。我觉得这段话,恰恰说明了当时的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价值观念(其实何止是当时,哪怕是现在,在我们的社会中,又有多多少少这样的人啊)。所以我说,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其影响力是超越时间和国度的。

引用第3楼小昭2007-12-3 21:38发表的言论:

BTW,送给你迟到的生日祝福,happy birthday, JingJing!  

又,你这篇好像是你博客的文章吧。可以告诉我们你的博客地址吗?
.......


  谢谢你的祝福,我的博客地址是:
  http://keep-watcher.blog.sohu.com/

  目前还只有这一篇文章,不过我会常常更新的,欢迎大家经常来看看啊!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守望水晶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5-20
6楼#
发布于:2007-12-04 11:04
引用第4楼igloo2007-12-3 22:03发表的言论:
我也喜欢“麦田守望者”,曾经看到过两个版本的中文版,一个是80年代初发行的,一个是后来译林出版社再版的。两个版的中文翻译其实均为都是施咸荣先生。如今,施咸荣先生已经作古,他的翻译作品却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估计很多人对施咸荣并不了解,着有一个关于施老的简介,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看看:
http://culture.yntv.cn/category/20807/2005/02/28/2005-02-28_205650_20807.shtml
也算是给楼主的一个迟来的生日礼物吧!


  看了施咸荣先生的简介,对于以下这段文字我特别关注:

  1962年底,父亲动手翻译《麦田里的守望者》。次年9月,此书亦作为“内部书”出版。他较偏爱此书,以为塞林格无论塑造人物性格、描写手法及语言文字,均具有精湛的文学修养。所以,他译书时字斟句酌,十分下功夫。仅为此书拟定书名,他便很费心思,原书的英文含义颇复杂,他本想将书名定为《麦田里的看守人》,可觉不妥。后来,他偶然想起在海岛上看守灯塔的守望员,才改为“守望者”。如今“守望”一词已经广泛使用。他对这一词语的运用颇感得意,觉得是比较妥贴地表现了作者的原意。

  就像“头儿”一词最早由上译的陈叙一老厂长在翻译《加里森敢死队》的台词时“创造”,并被人们广泛使用一样,“守望”这个词最早就是出自这本书,出自施咸荣老前辈的翻译,如今也已被我们所广泛使用。由此可见,一位优秀的翻译对于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所起到的作用是多么显著。我借此向施老致敬,正是因为他,才让我们如此流畅地欣赏了这样一部经典名著,才让我们拥有了“守望”这样一个充满理想和浪漫气息的词汇。
 

 P.S. 感谢所有楼上的朋友们给我的祝福,我永远都不会忘记……
“一个不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英勇地死去; 一个成熟男人的标志是他愿意为了某种事业卑贱地活着。” ——塞林格《麦田里的守望者》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7楼#
发布于:2007-12-04 20:50
“守望”用“望”这个字确实妙得很!不仅音律优美、琅琅上口,还有一种翘首期盼、充满希望的味道。施先生的翻译不得不赞一个!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