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6-11
阅读:2336回复:12

“人倫道德桐林盛 理學文章釀水悠”——一副楹聯 兩宗遺憾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8-05-09 19:12
卷首感言
    一個偶然的機會讀到《世界日報》海外華人撰寫的一篇緬懷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的文章《醉翁亭與歷代賢人君子》(見附錄)。該文對歐陽修以及後來與醉翁亭有關的歷代文人騷客及其著作如數家珍,實在是“數典憶祖”的豪舉,充分體現了海外華人同胞對祖國傳統文化的珍愛,他們以這種方式留住中華文化的根,並為其枝繁葉茂、源遠流長澆灌心血。而我親歷的一個小故事則反映了身處祖國母親懷抱的某些文人,卻不惜割斷先賢的文脈,棄之如蔽履!為此,將我親歷的這個小故事實錄如下,題爲《“人倫道德桐林盛  理學文章釀水悠”——一副楹聯 兩宗遺憾》,在半年多以前發給與之有關的合肥工業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貴州凱里學院,都沒有得到正式的答復。前不久又發給人民日報海外版《海外同胞:如何留住“文化之根”》系列專題報導和人民網的“文化批評”,希望借它們的一角,讓全世界炎黃子孫做一個對比,看看對我們有沒有一點啟示。只接到了“文化批評”的回復:“陳赫,您好!稿件收到,並已拜讀。不適合我們的欄目風格,因此不擬採用。謝謝您的關注!”

    為此,我只得投給友好的網站。我堅決不介入意識形態之爭,只執著地探求如何留住中華文化的文脈,保住中華文化的根基,以及如何看待建築學領域的“拷貝”與創新。
 
    當前,國內不少學者、官員,特別是某些“官員型學者”和“學者型官員”,口頭上大力提倡國學,還希望海外同胞留住“文化之根”。但是,實際做起來卻適得其反。人們常常用“數典忘祖”來鄙視和批評割斷歷史、拋棄祖宗的不肖子孫。現在,某些提倡國學的人士連“典”都“不數”,或“數不來”,別人數了還要把它抹掉,豈能不“忘祖”哉!長此以往,無需多久,我中華文化的文脈和根基恐怕只得借助於“出口轉內銷”才能復興了!至於那些自斷前賢文脈、挖斷中華文化之根的國內人士,還侈談什麼“希望海外同胞留住中華文化之根”,豈不是天大的笑話!

    我不是建築學家,這篇短文也不是建築學專業的學術論文。但聽人說“建築是凝固音樂”,而音樂最講究個性,最提倡多樣化。抄襲別人的圖紙,那是低級的剽竊,而且一眼就能被人們看破;而拷貝別人的理念,雖有隱蔽性,但其危害遠比前者更大。因為它埋葬了多樣化,扼殺了創新,正好違背了毛澤東提出的“百花齊放,推陳出新”的文藝方針。希望公開發表此文,並無他意,只想借網絡一角讓建築界人士聽聽業外人士呼聲;或者請建築學專家對我的淺見做一點評議。當然,如果拙見能引來海內外有真知灼見的建築學家們的熱烈討論和爭論,則未見得對建築學界沒有一點好處!

                                                                                                        戊子年元宵佳節


“人倫道德桐林盛  理學文章釀水悠”
——一副楹聯 兩宗遺憾

中南大學   陳赫

    大約是七、八年前,一天午休時,接到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陶郅教授的電話,請我幫他撰寫一副對聯。我與陶郅是忘年之交的兄弟,互相十分瞭解。我認為他是我國青年建築師中的較為關注建築文化意味的一位建築師;他也知道我雖是理工科教授,卻經常在詩詞、楹聯中偶有“神來之筆”。他請我作對聯,我料定與他的建築學課題有關,這體現了他對我的雙重信任:一是一定能撰寫出他滿意的楹聯;二是不會對外洩漏他獨到的創意。他說:我院決定參與合肥工業大學新校區建設規劃設計的競標,擬在門臉處採用徽派牌坊,但苦於缺一副對聯。我告訴他,這樣的對聯在時空上既要與安徽的歷史沿革、人文底蘊相契合,還要體現現代教育與傳統徽州文化、乃至於中華文化的傳承關係;最好還能促進具體設計時開拓思路。我問他好久要交卷?他說,下午下班前。我立即想到安徽有一個桐城學派,在歷史上與湖南的湖湘學派齊名;而合肥郊區的滁縣有一座醉翁亭,宋代大散文家歐陽修曾為它作記。其中有“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釀[註1](讓)泉也”、“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等文句。不由得想到:桐城的樹林茂盛,釀泉的流水悠長。於是,不到十分鐘立馬撰就了下列楹聯:

人倫道德桐林盛;
理學文章釀水悠。

    不久,我到珠江三角洲講學,陶郅教授還專門邀請我欣賞了他們中標作品的三維動畫。只見進入校區的第一眼就看到在一泓水面上聳立著一座徽式仿古牌坊,牌坊的石柱上鐫刻著這副楹聯。

為何“排擠”歐陽修!

    2007年7月的一天,上互聯網檢索另一個主題,無意中發現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簡介和科技日報中有這樣兩段文字:
    
    翡翠湖校區的規劃方案,立足學校近遠期發展思路,充分利用翡翠湖校區的自然地形特點,集中體現科技規劃、人文規劃、環保規劃和諧統一的內涵,既有現代建築風格,又有民族韻律。校區中間地段設計為生態穀,與校區圖書館、教學樓、體育館、學生公寓相互輝映。生態穀裏流水潺潺,綠樹掩映;體育館框架結構成一本打開的書,氣勢恢弘;學生公寓複式坡形灰藍水泥瓦鋪嵌屋面,建築典雅;教學樓構築新穎,錯落有序,棟棟貫通,層層相連;圖書館似大鵬展翅,虛懷若穀,體現更大的親和力。校區規劃把庭院與園林有機結合,融自然地貌、河塘水面、樓群建築為一體,巧妙輔以水榭、亭閣、假石山、曲徑小道,體現了高校個性環境理念和綠色文化內涵,人倫道德桐林盛,理學文章碧水幽。規劃設計充分達到了恬靜、幽雅、整潔、怡人、有序的校園自然生態效果。

    《科技日報》2002年11月8日記者 吳長鋒 通訊員霍效忠報導:2002年9月12日,剛剛落成的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新校區內彩旗招展、氣球高懸,2002級新生開學典禮在這裏隆重舉行。
    ……
    人倫道德桐林盛,理學文章碧水幽。走進流水潺潺,綠樹掩映,如詩如畫般的翡翠湖新校區,立刻人人感受到高校特有的個性環境理念和綠色文化內涵。

    這兩篇文章都把“理學文章釀水悠”改成了“理學文章碧水幽”。

    這一改給我們帶來了第一宗遺憾。“釀水”的靈感來自于歐陽修的《醉翁亭記》,有它特定的歷史、文化、地緣、人望的內涵,而“碧水”可以用到任何有水的地方,“放之四海而皆準”而失去了個性。“碧水”放在這裏更顯平庸、淺薄;再者,使用“碧”字,在音韻學上不及“釀”字,“碧”字在古漢語中屬於入聲,蘇浙皖一帶的方言,有“入聲短促急收藏”的“唯閉音尾”現象,不如“釀”字這個去聲字念起來那麼昂揚有氣勢。然而,最大的遺憾是,這麼一改,就把偉大的散文家歐陽修老先生的文脈割斷了!

    至於“悠”改為“幽”,倒也無傷大雅,前者以悠遠對茂盛,後者以幽靜、幽雅對茂盛,亦無不可。

    我不敢胡亂猜測是在何種情況下,何人所改的。但是,如果在剛剛起了修改之心的時候,不這麼草率,而是與原創者溝通溝通——即算不是為了尊重原創者,也應該顧忌到可能對建築規劃整體理念恐有不利——如果能這樣通達、謙虛一點,相信歐陽修先生不會被這麼霸氣地“排擠”出這座新興的學府——這種排斥,對歐陽先生和楹聯的原創者毫髮無損,對學校和安徽來說卻是不可彌補的了!
    
張冠李戴為哪般?
    
    隨後又發現兩樁更為離奇的事情,令我產生了第二宗遺憾。即便我使出渾身解數,搜索枯腸,竭盡邏輯推理之能事,也還是不得其解。只好一併寫來,就教於引
用者們。

    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的《西北工大報》2006年9月19日 第690期1版載《建千頃大廈  樹百年豐碑——我校長安新校區建設紀實》(作者李彩香)中,有一段文字,似乎原文照抄了《科技日報》文章的一整段:

    人倫道德桐林盛,理學文章碧水幽。面對流水潺潺,綠樹掩映,如詩如畫般的新校區規劃圖,我們感受到了西工大特有的個性環境理念和綠色文化內涵。她似一幅逐漸展開的絢麗畫卷,吸引著人們慢慢走近。我們相信,西工大的明天會更美好!)(新聞錄入:鄧林 責任編輯:李彩香。網站:http://campus.nwpu.edu.cn/view/viewnews/ShowArticle.asp?ArticleID=5437

    無獨有偶,由合肥工業大學設計研究院負責修建性詳細規劃設計的貴州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簡介中,也有一段可能是從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簡介中生抄來的文字(不知是凱里學院抄來的還是合肥工業大學設計研究院割愛贈送的):

    教學樓構築新穎,錯落有序,棟棟貫通,層層相連;校區規劃把庭院與園林有機結合,融自然地貌、湖面、樓群建築為一體,巧妙輔以水榭、亭閣、假石山、曲徑小道,體現了高校個性環境理念和綠色文化內涵,人倫道德桐林盛,理學文章碧水幽。規劃設計充分達到了恬靜、幽雅、整潔、怡人、有序的校園自然生態效果。(文章來源:http://www.qdnnews.com/dnwh/whjjdt/200511/2012.html網上黔東南《凱里學院新校區建設簡介》更新時間:2005-11-9)

    他們都引用了“人倫道德桐林盛  理學文章釀(碧)水悠(幽)”。照人之常理、常情,自己的作品被引用率高,應該是值得慶倖的事情;而殊不知,這副楹聯是我為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量身定做的,它在時空上是不允許挪位的。桐城的樹林、釀泉的甘露是無論如何無法、更不應該搬到陝西的西安和黔東南的凱里而據為己有的。

    我將上面的這些文字通過E-mail多次發給了上面提到的有關單位和部門。“網上黔東南”有一個自動回復“您發給我的信件已經收到”卻並無下文;凱里學院則杳如黃鶴;合肥工業大學校長信箱在我多次通過他們給校長致函後,才於2007年7月12日發來處理意見:“陳赫,您好!來信已閱,並轉發有關部門閱處後再給你明確恢(疑為“回”之誤——陳注)復。”今天已是2008年2月14日,將近七個多月,仍未見“明確的回復”。

    只有《西北工大報》編輯部主任李彩香女士,在回復的E-mail中寫道:“能夠‘認識’您這樣一位大家,真是榮幸啊!再次向您表示我的歉意、謝意和敬意。快到放假了,我這幾天一直在開會,不能聊得太多,先給您發一封簡短的信,告訴一下我的聯繫方式,等忙過這幾天,我們再聊。”後來在電話中她誠懇地說出了引用這幅楹聯的由頭,大意是:她為校報寫了一篇關於新校區的報導,領導認為結尾缺少文采和氣勢,於是到網上檢索,發現了這幅對聯和這段文字很適合——“我們的新校區大道兩旁栽滿了密茂的法國梧桐。”我告訴她,我這是為合肥工業大學量身定做的,桐林是指安徽的桐城派。

    我在百忙中抽空著此短文,沒有一點維護知識產權的意思,這副楹聯打從那天下午三點多用電話傳給陶郅,就已經無私地貢獻給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了。

    我只是為因輕率的一字之改而被排擠的歐陽修老先生鳴不平;也為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與我專門為之邀請而來的歐陽修老先生失之交臂而惋惜;還為西北工大和凱里兩家轉引者鬧出張冠李戴的笑話而胸中湧出一絲淡淡的哀愁;更為某些媒體偷懶而不求甚解地摘抄“通稿”和某些文化人的文風感到羞愧而已!

    我國如此豐厚的人文資源,僅僅是出於無知就使其閒置,而有識之士將其開發出來獻給高等學府,卻又被想當然和漫不經意而失之交臂,實在可惜,令人唏噓不已!
                                                                                                        2007年7月初搞
                                                    2008年2月14日定稿于湖南長沙嶽麓山下




[註1]後來有人指出:釀是動詞,“釀水”與“桐林”不相對。建議改“理學文章湖水悠”或“理學文章泉水悠”。此說不無道理。因此必須對我爲什麽用“釀”字作一個説明:
釀泉,原本稱為讓泉,“而泄出於兩峰之間者,讓泉也”,意思是該泉乃兩峰“讓開而出”的。因爲《醉翁亭記》中有“釀泉為酒,泉香而酒冽”,加之合肥地區方言“釀”、“讓”字形和讀音都十分相近,故訛為“釀泉”,以至於現在就把它直接稱爲“釀泉”,旅遊景點介紹都把“釀泉秋月”定為“古滁州十二景”之一。所以,“釀泉”已經是與歐陽修、《醉翁亭記》聯係在一起而密不可分的、有特殊含義的專有名詞了。所以,如果要改,也只能改成:人倫道德桐林盛;理學文章讓水悠。因爲只有這樣才能維繫住歐陽修先生的文脈。



附錄
醉翁亭與歷代賢人君子
【孫稼田】
北宋大文豪歐陽修,被貶到滁州任知州時,公餘之暇,常遊琅琊山,當時琅琊寺主持和尚智仙,仰慕歐陽修為官正直,不幸被謫貶。為方便歐陽修到此一遊,可以得到充份休息,智仙特地在山中釀泉之旁建造一座涼亭,歐陽修自稱醉翁,故取名「醉翁亭」,並寫下千古傳頌的名文《醉翁亭記》。
那是北宋慶歷六年(一○四六年)的事,當時只是一座孤亭,後人根據歐陽修這篇四百來字的文章內容,取其文中意境,經過幾個朝代的擴建,如今醉翁亭已成為一個景區,圍繞在醉翁亭四周又增添許多景點,如二賢堂、影香亭、古梅亭、曲水流觴等等。
在這些景點中,直接與歐陽修有關的,便是那棵他親手栽種的梅花樹(在古梅亭)。
《醉翁亭記》的墨寶出自他的學生蘇東坡之手,從此「歐文蘇字」便成為醉翁亭景區中的「鎮山之寶」了,因而迎來了歷代的賢人君子、翰林鴻儒到此造訪。
北宋散文大家曾鞏,曾來滁州拜歐陽修為師,得到歐公悉心指導,並常與歐公同遊琅琊山和醉翁亭。
後來歐陽修又修建豐樂亭、醒心亭,自己寫了《豐樂亭記》,還把醒心亭的寫作交給了曾鞏。
歐陽修死後不久,王安石被罷相,貶江寧府,住半山園。
儘管王安石在推行變法時遭到歐陽修與蘇東坡師生兩人的極力反對,在政治上成為對手,勢不兩立;但在文學修養與人品方面,他們都是真正的君子,相互欽佩,有私交,也有感情。
南京距離滁州不遠,王安石常來遊琅琊出並參訪醉翁亭,懷念歐陽修,寫了一首詩叫《幽谷泉》,其中說:「公一朝兮去我,我歲歲兮來遊;完公亭兮使勿毀,以慰吾民兮歲歲之愁。」
宋代還有眾多詩人詞客賢達,也都曾來此參訪一遊,如蘇舜卿、梅堯臣、黃庭堅、陸游、張方平、辛棄疾等人。
明代也有許多賢人名儒來遊琅琊山並造訪醉翁亭,如楊士奇、宋濂、王世貞、陳璉、文徵明等人。
楊士奇為明代自成祖至英宗四朝重臣,他遊琅琊山,訪醉翁亭,對歐陽修無比崇敬,在《尋醉翁亭故址》一詩中說:「空山泉石四無鄰,亭構當年已化塵;前輩文章關世運,後來瞻仰愧鄉人。」
王世貞是文學家、史學家,為明代「後七子」之一,他在《滁陽驛小飲戲作》一詩中寫道:「兩三杯酒也成醉,四十五歲真是翁;獨對琅琊數X(原文檔此處缺一字,請博學詩友補之——引者陳赫按)坐,可將前號讓歐公。」可見王世貞是多麼崇敬歐陽修。
陳璉,是明代文學家,曾為滁州知州十九年之久,政績卓著,常遊琅琊豐山幽谷,訪醉翁亭,在追思歐陽修時,寫道:「雲昔歐陽公所開,鑿泉築亭種花木;閑攜賓從醉其間,鳥歌泉鳴當絲竹。」
明代「吳中四子」之一的文徵明,不僅有文才,也是書法家,曾在滁州管理政務,閒暇時遊琅琊,訪醉翁亭,並於八十高齡時親自用小楷寫了《醉翁亭記》,以表對歐陽修的一往深情與崇敬。
清代探花吳國對,曾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冬天,踏雪來到醉翁亭,欣賞歐陽修親手種下的梅花,並作《探醉翁亭梅花》詩。
此梅已成為人格化的象徵,古梅冰肌玉骨,於苦寒中獨放幽香,被稱為「花中巢許」,不苟世俗,超然獨立,把作者心中的感情,寄託在這棟梅樹上,也是對歐陽修道德文章無比崇敬心情的表達。
揚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在滁州任上時,屢訪醉翁亭,並拜這株古梅為精神師表。梅枝傲岸嶙峋,梅花疏疏,溢散出一股倔強之氣,正是自身不隨流俗,不阿權貴性格的體現,當然也是在效法歐陽修為人處世的榜樣。
醉翁亭從修建到清代已有八百年之久,歷史滄桑,此亭不免時有圯損,而在清朝末年太平天國軍佔領滁州時,此亭遭受到最嚴重的破壞,幾乎面目全非。
曾任杭州知府的薛時雨從小便深受歐陽修道德文章與為官仁政的影響,晚年歸故鄉滁州時,決心為重修醉翁亭、豐樂亭出資出力,並為這項巨大工程的集資四處奔走,呼籲巨卿、富賈、軍政要員慷慨解囊,而得到他們的積極響應與支持。
工程完成後,薛時雨寫了一副對聯,用磚雕鑲嵌在醉翁亭園門兩旁:「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山行六七裏,亭影不孤。」
歐陽修誕生至今年已一千年了(一○○七年~二○○八年),滁州人民始終不忘歐公的人品道德文章,以及他在滁州任上時為政風範──仁政簡治,寬厚愛民,與民同樂。
滁州的山光水色因得歐公之文與此亭而愈加明艷奪目,去年滁州人民還隆重召開紀念歐陽修誕生一千周年大會,以表懷念之情。
長期以來,歐陽修與醉翁亭一直受到歷代賢人君子和人民的崇敬與瞻仰,不僅因為他是文學大儒,更重要的是他為官清廉,直言敢諫,剛直不阿的高尚品德,正如明代文學家、朝廷重臣宋濂在《琅琊山遊記》一文所盛讚的那樣:
「世間奇山川如琅琊者……自非歐陽公之久,安足已達於天下。……然公以道德師表一世,故人樂誦其文,不然,文雖工未必然久傳也。」
醉翁亭與歐陽修將永存中國人民懷念之中,而對琅邪來講,真可謂幸有此亭山不孤也。

               原載2008年元月22日、23日《世界日報》“藝文天地”欄目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1楼#
发布于:2008-05-09 22:28
啊,居然有这种事情!出于何种考虑改动楹联(会不会是某领导一声令下?)倒也罢了,其他的学校怎么能随意采用呢??我觉得楹联也应该有著作权吧,不知道教授可不可以打官司要回来?

“梧桐树林”=桐林? 我晕,不过那些人闹这个笑话不足为怪。我觉得他们头脑本就简单。

我很喜欢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对于“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句,我也以为“酿”字是动词呢。但看这一句“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似乎“酿泉”就是一固定名词。所以“酿水悠”也是合理的。 可惜了,教授这两句有典有出处的楹联就这样被糟蹋了。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陈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6-11
2楼#
发布于:2008-05-10 06:33
知我者小昭也!谢谢!
mwh
mwh
四海龙王
四海龙王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楼#
发布于:2008-05-10 06:43
现在牌坊的石柱上鐫刻的是“釀水悠”还是“碧水幽”?
深固難徙 更壹志兮
陈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6-11
4楼#
发布于:2008-05-10 12:28
我没有到现场看过。

     但是,在陶教授的设计三维动画上看到的是“釀水悠”,至于在牌坊实物上用的是哪一个,我就不知道了。但几篇文章中都使用的“碧水幽”。最好有安徽的朋友,最最好有合肥的朋友,最最最好有合肥工大翡翠湖新校区的朋友、特别是该校区的同学为我们提供观察结果。

     谢谢关注!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5楼#
发布于:2008-05-10 13:40
弱骨学者谄媚奉承忘义得利又捞银,权势者无知低能随心所欲曲解典传,混江湖者为生存取东就西忽悠世人,惟恪守贞洁的痴心学子们被贬之一隅无人睬……

国之文化遭毁的高潮即在进行中……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9-19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6楼#
发布于:2008-05-10 13:48
引用第1楼小昭2008-5-9 22:28发表的言论:
……
我很喜欢欧阳修的《醉翁亭记》,对于“酿泉为酒,泉香而酒冽”这句,我也以为“酿”字是动词呢。但看这一句“而泄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似乎“酿泉”就是一固定名词。所以“酿水悠”也是合理的。 可惜了,教授这两句有典有出处的楹联就这样被糟蹋了。


“酿泉”天下闻名,难道今天的学生们竟不知道么?
陈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6-11
7楼#
发布于:2008-05-10 14:53
哪位热心网友能拍一张现场牌坊的照片上载到配音网本栏目就好了。
陈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6-11
8楼#
发布于:2008-05-10 15:38
再次重申:

        我在百忙中抽空著此短文,沒有一點維護知識產權的意思,這副楹聯打從那天下午三點多用電話傳給陶郅,就已經無私地貢獻給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了。

      我只是為因輕率的一字之改而被排擠的歐陽修老先生鳴不平;也為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與我專門為之邀請而來的歐陽修老先生失之交臂而惋惜;還為西北工大和凱里兩家轉引者鬧出張冠李戴的笑話而胸中湧出一絲淡淡的哀愁;更為某些媒體偷懶而不求甚解地摘抄“通稿”和某些文化人的文風感到羞愧而已!
 
gjj126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3-03-19
9楼#
发布于:2008-05-11 17:04
“白读”一下。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
声声入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6-04-05
10楼#
发布于:2008-05-11 23:55
感觉有点儿明珠暗投的意味。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11楼#
发布于:2008-05-12 14:46
引用第8楼陈赫2008-5-10 15:38发表的言论:
再次重申:

        我在百忙中抽空著此短文,沒有一點維護知識產權的意思,這副楹聯打從那天下午三點多用電話傳給陶郅,就已經無私地貢獻給華南理工大學建築設計研究院了。

      我只是為因輕率的一字之改而被排擠的歐陽修老先生鳴不平;也為合肥工業大學翡翠湖校區與我專門為之邀請而來的歐陽修老先生失之交臂而惋惜;還為西北工大和凱里兩家轉引者鬧出張冠李戴的笑話而胸中湧出一絲淡淡的哀愁;更為某些媒體偷懶而不求甚解地摘抄“通稿”和某些文化人的文風感到羞愧而已!
.......


教授这次真是无私奉献了。可惜别人不珍惜。

天下文章一大抄,这些没有真挚感情(感想)的“通稿”还少吗?!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frank001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07-08
  • 网站建设奖
  • 爱心大使
12楼#
发布于:2008-05-12 16:22
如果地方换了,适当修改后再用应该也是可以的。或者修改者就当作写实的梧桐和绿水,不算用典,似乎也行。现代人大都人文素养较差,不知典故出处是很平常的事情。还有通常的法国梧桐并非真正梧桐,而是二球悬铃木。
 
Physics is like sex: sure, it may give some practical results, but that's not why we do it. [img]http://lh3.ggpht.com/frankbn001/SMkqUk1L26I/AAAAAAAAASE/FrU2W5AVoYk/s800/%E7%AD%BE%E5%90%8D%E6%A1%A3.jpg[/img] [url]http://www.peiyin.com/bbs/?u=10847[/url]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