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672回复:11
期待能有大量的国内老艺术片和大型记录片面世
缅怀故旧,人之常理。恁般多启迪人心性的好记录片虽然已经成为过去,但仍是中国现代社会中的不过时的好教材。
《红旗渠》 《军垦战歌》 《白毛女》(芭蕾舞剧) 《大寨红花遍地开》 《 革命赞歌》(第二届全运会) 《 》 《 》 仅举几部可也。 |
|
|
1楼#
发布于:2009-09-20 14:11
这两个《红旗渠》、《军垦战歌》正版都出过!
|
|
2楼#
发布于:2009-09-20 15:50
谢谢老片提供的信息,“中国军垦史”可是〈军垦战歌〉吗?
|
|
|
3楼#
发布于:2009-09-20 16:17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被央视兼并后出的纪录片大部分用老厂纪录资料片拼凑的!
〈军垦战歌〉原片没看过!《中国军垦史》估计是否是在〈军垦战歌〉原片基础上重新编辑的,不好说! 《红旗渠》等是老纪录片是未加任何改动的!市面现在可能还能找到。 |
|
4楼#
发布于:2009-09-20 22:52
再次谢谢老片!
《军垦战歌》中的两段插曲“边疆处处赛江南”和“中华儿女志在四方”绝对知道和会唱吧? |
|
|
5楼#
发布于:2009-12-08 17:11
支持主楼建议。好的老科教片记录片既有知识性,也有可看性,更有怀旧性,随着时间推移,也是宝贵的历史资料了。
出版老记录片最好不加删改,保持原样。我90年代后期购新影《敬爱的周恩来总理永垂不朽》的碟,内容就有删减。 |
|
7楼#
发布于:2009-12-12 14:33
原版<红旗渠>一度正式出版过,后来很快就要求收回,大概是太“原汁原味”了。现在一般不容易买到。
|
|
8楼#
发布于:2009-12-12 15:36
纪录片当然是原汁原味的好啦,不然买他做甚?!
|
|
|
9楼#
发布于:2009-12-12 17:55
|
|
10楼#
发布于:2009-12-12 18:17
新影纪录片《漫步北京》(1959年出品)
编导:姜云川 摄影:韩浩然 片长:2本 色别:彩色 出品年代:1959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内容简介: 当第一缕阳光轻轻地揭开夜的幔幕,北京显得多宁静。北京是祖国的心脏,是全国各族人民想往的地方。红墙黄瓦的宫殿,像古代的玉石擦去灰尘,在新的时代里,重新现出光华。十年来,北京建起了许多工厂,大学向工人农民的儿女敞开了大门。过去北京的许多大街都是“无风三尺土,有雨一街泥”,如今改变了模样。长安街恐怕都认不出来了,新建的人民大会堂、军事博物馆、民族文化宫……都是一年之内建成的。 新影纪录片《万象更新》1956年出品 编导:徐肖冰 摄影:王兆义 片长:6本 色别:彩色 出品年代:1956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本片记录了1955年在我国实行的农业合作化、对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在农村掀起的农业合作化高潮,使全国农村几乎没有了单干户,农民都成为农业合作社的社员,集体劳动,按劳分配。在城市手工业者也成立了合作社,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公私合营,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从此资本家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成为企业的管理者。 城市、北京长安街、立交桥、公共交通、公共汽车、售票员、交通秩序、105路电车、103路电车、110路、107路电车、劳动模范、社会风尚、早点小吃、餐饮业、乘车记 新影纪录片《盛车记》1981年出品 编导:箫树琴 摄影:李德润 唐炳山 片长:2本 色别:彩色 出品年代:1981年 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 浩浩荡荡的生活激流就像一首旋律优美的乐曲。生活中有时也象乐队演奏一样,难免会出现一、两个怪音。 骑车、开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乘公共汽车在车上不买票,下车再补票,逃票,或有票就是不给售票员验看,甚至有意戏弄售票员,有些人总把这些粗野、卑俗行为说成小事,其实一个人的道德品行就是通过一些小事表现出来。在当前“五讲四美”活动中,人们怀念的雷锋精神又发扬起来了。车厢里的风气也有明显变化,特别是公共汽车上的售票员表现突出。公共交通是社会文明的“窗口”,人们通过这个“窗口”看到整个城市的精神文明。 |
|
11楼#
发布于:2009-12-15 19:21
回 9楼(老片) 的帖子
<红旗渠>于六十年代初开始拍摄,终于文革期间的1970年,片中有许多旁白和画面反映文革时代的观点,一部修渠史似乎成了群众与刘少奇路线的斗争史。这大概是后来又收回此片的原因吧。估计开始审查者疏忽了,以为只是一部单纯的反映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作品,放了此片上市,后来发现情况不对,就又立马收回了。与之同命运的还有一部《莫让年华付水流》,同时上市,又同时收回,不知何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