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楼#
发布于:2006-07-11 18:54
下面是引用电影粉丝于2006-7-11 16:47发表的: 好像是?好像不是,肯定不是!我就是又一个更喜欢另一个配音的。 我买这张碟多年了。以前看的都是非上译的那条音轨,后来知道了还有一个上译的音轨,听了之后,很不习惯,感到还是原来的好。到现在,我没有完整的听过一次上译的,整体的不好评价。请看这段对白的对比。 非上译:霍伦斯:“我是为了结婚才送她的。坦白的说,只在海上混了三天就骗了我十万美元的宝石,这也太贵了。”波罗:“先生,常言到:爱情无价。”“我有价,这太宰人了!。。。。” 再看上译的:霍伦斯:“我送她钻石是考虑和她结婚的。再说,在海上混了三天就花了我十万八美元,也未免太贵了。”波罗:“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霍伦斯:“我买的到,这太贵了。” 就这段对白来说,我个人认为,无论是剧本的翻译,还是配音,都比上译更精彩。我可能是先入为主,听习惯了的问题。 |
|
|
81楼#
发布于:2006-07-11 19:47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7-11 17:48发表的: 八译 ![]() |
|
|
82楼#
发布于:2006-07-11 20:44
不要让几粒老鼠屎坏了一缸清水
![]() 。。。。。喂喂,试音,试音 (OK) 团结就是力量,团及就是力量。那力量是。。。。 |
|
83楼#
发布于:2006-07-11 22:01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1 18:54发表的: 光看这一段,我觉得不能说明多少问题 感觉非上译的翻译版本更书面化、现代化一点,而上译(那时还不流行“宰人”这说法吧)更口语化,直接一点。说不上哪个就更胜一筹 我觉得你把全本都听完再比较好一些 |
|
84楼#
发布于:2006-07-11 22:37
下面是引用kylinyao于2006-7-11 17:48发表的: 但我觉得除了中影院线的影片,在电视上播放的北京配音的译制片也有很多精品,真正喜欢配音的其实不该这么狭隘,就像上海、北京配音的片子我都看一样。 至于北京内部再分什么派别,还出现某一派别的维护者,没有必要。因为有些你说的狭义上的京译作品(院线作品)也不是每部都是精品啊——八一厂的每部作品参与创作的人员也不一样。 这就好像电影频道配的译制片也不全是垃圾。 这个帖子反对的是狭隘的偏执者,上译、京译都一样。只不过现在上译维护者中间极端的比较多而已。希望京译的爱好者不要重蹈覆辙了。 京译是一个人、一个厂子还是这个城市所有的译制片工作者?讨论这个没意义。针对每部片子就事论事就好了。 |
|
85楼#
发布于:2006-07-12 07:28
下面是引用恋水莲于2006-7-11 22:01发表的: 坦率的说,我还真的没有耐心把整个片子用上译的音轨看一遍。看这个片子使用上译的音轨,感到很生疏。 |
|
|
86楼#
发布于:2006-07-12 08:28
下面是引用提尔皮茨于2006-7-11 19:47发表的: 八译?应该再加上老爷才对啊! ![]() |
|
|
87楼#
发布于:2006-07-12 08:51
就事论事,对帖不对人,我很欣赏这样的做法! 本人经历:看过上译的《卡桑德拉大桥》,其他重配的没法看下去,但最后还是耐着性子看完了,不为别的,是因为那时候还没买到上译版的碟子;同样,看过长影的《W的悲剧》,其它版本的尽管里边有我喜爱的配音演员,如施融、赵慎之、李梓、于鼎,看着也没意思。这决不是先入为主在作怪,我相信看过的朋友,肯定有和我持相同看法的,而且不在少数~ 所以,做为普通观众的我,只有喜欢,未曾偏爱,更谈不上热爱~
|
|
|
89楼#
发布于:2006-07-12 10:50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2 07:28发表的: 我最早看的是北京配音版本的,后来才看上译的,感觉就算没有好出多少光年,至少也是更胜一筹 由于该片和《尼罗河的惨案》风格及演员班底上都属“姊妹篇”,所以看了上译版的尼罗河,再看上译版的阳光下,不应该会有很生疏的感觉…… 还是试着完整听一遍上译音轨吧,朋友 |
|
91楼#
发布于:2006-07-12 17:59
下面是引用恋水莲于2006-7-12 10:50发表的: 听从您的劝告,有时间把上译的遛一遍。 |
|
|
92楼#
发布于:2006-07-14 16:52
拉一把!
|
|
|
95楼#
发布于:2006-07-15 22:02
显然,你生存得挺好
![]() |
|
96楼#
发布于:2006-07-16 00:01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1 18:54发表的: 这段还是上译翻译的好,分上译版上句说的是"爱情无价"下句跟着"我有价"."爱情"和"我"对不上,而"爱情不是金钱能买得到的."和"我买的到"就对应的比较妥帖. 都说上译的好,可实际上不少人并不知道上译好在哪里,这个问题挺复杂的,欣赏水平欣赏能力不是短期可以提高,还是多看上译长译还有其他译制单位在70-80年代的译制电影好,这存在欣赏的环境问题.那个时期译制的电影有些象文学名著,读起来有些吃力,但和流行小说比它们的魅力是永恒的. |
|
97楼#
发布于:2006-07-16 00:39
非产客观,加上上译和长译的老前辈,本身的艺术修养和为人涵养有相当的高度,所以后配的很难到达过去的水准
老的配音片子,比较忠实于原著和当时的历史氛围,所以有非常强的时代烙印 哪像现在的片子,都是商业化下的产物 看到拍了一部赚钱的,发了疯一样的拍:前传、后转、续集、再续集、再(后面循环)。。。。续集,也许还有前传之前传,没完没了 如果为了赚钱来搞艺术,那么他的价值就会大打折扣 ![]() |
|
|
98楼#
发布于:2006-07-16 11:13
艺术真的没那么神圣,和周围的人一样,比较反感打着艺术的旗号,觉得自己是搞艺术的就多么多么了不起,比别人高一等,没别的意思,就是联想到哩随便说说
|
|
99楼#
发布于:2006-07-16 20:19
下面是引用普通一兵于2006-7-16 00:01发表的: 我更喜欢那句"这太宰人了".更贴近上当后的仇恨心理状态中的语言. |
|
|
100楼#
发布于:2006-07-16 20:28
下面是引用上译迷于2006-7-16 20:19发表的: 可上译译配的时候,好象还不流行“宰人”这个说法 |
|
101楼#
发布于:2006-07-16 21:54
下面是引用ximigo于2006-7-16 11:13发表的: 艺术其实不是那么通俗,我也反对一谈艺术就会被人认为玩高雅,被认为不可一世 没别的意思,就是市井文化也有艺术 |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