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ck
  • 最后登录
40楼#
发布于:2006-05-21 20:26
没有光碟也要买!
森林湾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10-22
41楼#
发布于:2006-05-21 21:12
这两天得空就抓在手上看。我得说,我首先被书中那些各国的小玩意儿迷住了:)
大头龙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15-12-15
  • 原创大奖
  • 先锋碟报员
42楼#
发布于:2006-05-21 21:15
曹雷老师怎么不见在网上留言啊?苏秀老师都发帖了
[size=4][font= 楷体_gb2312] [b][img]http://www.peiyin.com/2005/editor/UploadFile/2006-7/18/2006718172724172.jpg[/img]您曾经写信给我,列出四大美德:智慧、正直、坚韧、还有节制。我看了看,哪条也不具备,可我有其他的美德!野心-----它能迫使我去超越别人!谋略、勇敢------我不是指战场上,勇敢有多种形式;忠诚-----对家族!对您!可这些美德您都没提到?!您甚至不愿意我是您的儿子!!![/b][/font][/size]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43楼#
发布于:2006-05-22 09:47

《随影而行》目录



前言


01 追寻银幕里的踪迹


跟着波洛游尼罗河


   金字塔与狮身人面像


让人瞠目的凯尔纳克神庙


国王谷和工匠村


河上游弋


尼罗河上的旭日


埃及历史上的三女性


女神伊西丝的故事


从“门农石像”这个名字说起


激动人心的阿布辛拜勒之旅


埃及的“名”牌


我见到的穆斯林妇女


埃及的小费


在埃及购物


驰骋在乌克兰草原上


摄制组驰骋在乌克兰草原上


在乌克兰过生日


林中城 绿色的城


历史的瞬间在雕塑中凝结


在“祖国母亲”像下


一座特殊的纪念碑


逛安德列斜坡


基辅街头的好心人



俄罗斯,永远的情结


天哭的日子


圣彼得堡的夕阳


茜茜公主生活过的地方


奥地利人心中的偶像


童话城堡的的故事


乐声、歌声、雪绒花――萨尔茨堡印象


想起了《斯巴达克思》


站在罗马角斗场里


幸会庞贝


佛罗伦萨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早安,巴比伦》,早安,意大利


威尼斯印象


《铁面人》的王宫


巴黎圣母院和钟楼怪人


顽强的荷兰人


欧洲小城的风情


维也纳森林里的王宫


阿尔卑斯山下的“龙城”


荷兰的海边小渔村


有缘来到塞特港


那山、那海、那绿、那蓝――彩绘的普吉


美国生活点滴


想起了《鹰冠庄园》


路过“自己的”豪宅


“距离”


圣诞节的第二天


口袋女人


抱小熊睡觉的孩子


在曼哈顿街上买布


在美国感受“恐怖”


02 与戏相伴


票价――剧院的门槛


基辅古城文化寻梦


16世纪王宫里的意外收获


巴黎歌剧院的魅力


在莫斯科看演出


在曼哈顿一饱眼福


巴厘岛的土台子戏


“象宫”里看大象演戏


03 旅途拾珠


  被套娃套住


    刺猬小烟缸


孔雀石箱


小杯子上的彼得大帝


铝盘上的历史故事


来自巴赫切沙拉依的铃铛


抽烟老头和老头烟斗


木刺猬和矮脚狗


乌克兰的木勺


为酒瓶而买酒


“迷你”古代哥萨克勇士


迷人的面具


天鹅湖边的啤酒杯


面包房里的记事贴


墙上镶块荷兰瓷砖


维也纳的杯托


图坦卡蒙的座椅


顶级品牌的黄沙


非你莫属的T恤


猜猜,它是什么?


糖石头,石头糖


很像糖的石头


马克·吐温“家”里的戒指


迪斯尼世界的宝贝


不舍得穿的T恤


来自印度的“猴先生”


巴厘岛的“思想者”

雨中蔷薇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9-07
44楼#
发布于:2006-05-22 10:21
曹雷老师性格好,她的文章也一样充满热情,看她写的《花》就知道了。支持!
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就迷醉
45楼#
发布于:2006-05-23 08:41
昨晚已在淮海中路上的三联书店买到了,印刷数量和苏老师的书一样,都是8000册。
雨中蔷薇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9-07
46楼#
发布于:2006-05-23 08:53
这么快啊,羡慕~~~~~~
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就迷醉
zaishange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1-11
47楼#
发布于:2006-05-23 08:57
终于盼到了,封面真不错!恭祝曹老师的书能热销!!
萍水相逢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11-23
  • 网站建设奖
48楼#
发布于:2006-05-23 14:55
刚才兴高采烈地跑到中山公园附近的书店去买,一家是冠名上海书城的书店、另一家是龙强书店,气派都不小,
可都被告知没货。我问店员是否都售完了。店员说有可能还没进。这么好的书,为何不进。
有谁知道,哪家书店肯定有售,请告知。
人要知道廉耻,不能什么都干。
猫鼠游戏
下八洞神仙
下八洞神仙
  • 最后登录2024-08-24
  • 社区居民
49楼#
发布于:2006-05-23 14:58
期待这一天的到来!!!
[fly][b]再经典不过的电影,再熟悉不过的声音,上译的每个配音,一生都不会在我脑海中磨灭。[/b][/fly]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50楼#
发布于:2006-05-23 17:16
这书才出呢,都会陆续进货的。
姐姐要着急看,可以去淮海路三联书店找。
昱头
  • 最后登录
51楼#
发布于:2006-05-23 18:44
看着目录都会觉得很吸引呢!一定要买到!曹雷老师好可爱的……
朗读者陈喆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3-27
52楼#
发布于:2006-05-24 18:46
希望曹雷老师在北方举办一场签名售书会,我一定要去买一本!
[b][size=4][font= 楷体_gb2312][move]天地生人,有一人应有一人之业;人生在世,生一日当尽一日之勤[/move][/font][/size][/b]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53楼#
发布于:2006-05-25 17:40
《随影而行》选读·之一

跟着波洛游尼罗河·河上游弋  

作者:曹雷


  从卢克索登上相当于四星级宾馆的豪华游轮,在尼罗河里开始了最舒畅的4日游程。上了尼罗河的游船,觉得处处都有一种似曾相识之感。现在航行在尼罗河上的两百来条游船,除了发动机以外,跟大半个世纪以前阿加莎·克里斯蒂笔下的游船几乎没有什么大变化。差不多的走廊、差不多的房间,风格相似的酒吧、餐厅,连出来迎接我们的有一排上髭的船长,也好像就是电影里出来的那位。睡在这样的舱房里,心里总会想着:夜里有没有哪里传来一声枪响,然后,跟我们同船的那些葡萄牙游客中,会不会走出来一个大侦探波洛……

  当然,什么惨案也没有发生。不过,我们倒听说1997年11月,在尼罗河西岸的哈恰帕索特女法老祭殿,发生过一起震惊世界的大惨案:一帮原教旨主义过激派的伊斯兰极端主义分子,突然从神殿后的山坡上冲了下来,用枪向参观神殿的西方游客一阵扫射,当场打死了五、六十人。后来,这帮制造惨案的恐怖分子也全部给武装军警击毙了。这事件给埃及旅游业的打击极大,由于旅游业是埃及的支柱产业,直接影响到了埃及的经济。那以后,埃及政府加大了旅游路线的保安力量,至今没有再发生过类似的事件。怪不得我们走到哪里,都会看见荷枪实弹的武装警察跟随着或站立一旁保护着。他们很友善,常朝我们微笑,可就是不让我们把相机对准他们。听说这件事后,我们也谨慎起来,注意出门的衣着不要太暴露,尽量尊重当地的民风和宗教习惯,免得引起不必要的宗教对立情绪。这可不同于电影里的惨案,来十个波洛也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在船上看日出日落、看尼罗河上的晨曦夜色,都是最赏心悦目的事。那些日子天空没有一片云朵,没有朝彩晚霞,金红的浑圆的太阳东出西落,会把天空映照得一片辉煌,呈现出一派奇异景象。
船会在气温适中的时候靠岸,让我们去参观沿途大大小小的神庙遗迹:荷鲁斯神庙、考姆-翁布神庙、伊西丝神庙……,每座神庙都有它的历史与传说。埃及导游,那个一口流利汉语的小伙子,告诉了我们许多有趣的知识和故事。我们去过东南亚、西欧、东欧,也到过香港、澳门,和所遇到的当地导游相比,无论文化素养、敬业态度,这位是最好的。

  晚上,我们去那些小镇上逛街,和当地的阿拉伯人或努比亚人讨价还价,买各种极富特色的工艺品。见到我们中国人,他们都特别友好。所到之处,当地的保安工作做得也好,给我们很大的安全感。
傍晚在尼罗河上乘风帆船兜风,那真是不可多得的享受。半沙漠性气候,中午炎热,早晚却略有凉意。坐在船头,任河风吹拂,惬意非凡;河边,有浓密的椰枣林,几十艘风帆船在河上游曳,白色的三角帆映照在暮色里,星星点点,煞是好看!这时,你会什么都不想,因为已经醉了。

  只见前面岸上一幢红色楼房,看着眼熟,这幢古色古香的小楼在夕阳下显得分外耀眼。导游说,这是著名的老瀑布饭店,曾接待过不少名人,阿加莎·克里斯蒂就是住在那里写下了她的《东方列车谋杀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等小说。猛然想起,对呀,电影里那一帮游客,不就是住在这家饭店里的吗?那色情小说女作家还在这饭店的舞厅里大跳其探戈,让谁看了都不会忘记。第二天一早,他们就从这里踏上了“惨案之旅”。是银幕里的故事?还是我旅途中的见闻?我已经分不清楚了。

  阿加莎·克里斯蒂很聪明,小说里构思的情节往往局限于西方旅客间个人的恩怨,尼罗河风光只是作为背景,而且拍得很美,引起了观众去埃及旅游的愿望。而有的好莱坞影片却任意编写埃及故事,不尊重,甚至恣意践踏人家的历史,胡编乱造,激起了埃及人的反感和抗议。那部《木乃伊(1)》就被禁止在埃及放映。

  好了,这已经说开去了。

  关于埃及,关于尼罗河,想记下的东西太多,那已是电影之外的踪迹,但毕竟是波洛带着我踏上了这条旅程,我得感谢他。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54楼#
发布于:2006-05-25 17:44
《随影而行》选读·之二

跟着波洛游尼罗河·埃及历史上的三女性

作者:曹雷


  一百多年来,无数的游客沿着尼罗河走过,在金字塔、神殿、沙漠里留下了他们的脚印,也留下了无数文字,抒发他们的惊奇和感叹。而第一次踏上尼罗河岸的我,仍按捺不住心的狂跳,有一种终于了了平生一大心愿的感觉。

  埃及的悠长历史,有关它的种种神秘故事,它留下的那些千古之谜,有许许多多吸引我的地方;其中尤让我动心的是埃及历史上3位不平凡的女性,每到一处,我都格外地留心寻找她们的踪迹。

  说到埃及的知名女性,谁都会第一个想起那位“埃及艳后”。我想那多半是莎士比亚的戏剧和电影的功劳。但是,且慢,不管论辈分或者论业绩,克丽奥佩屈拉都该往后靠靠。哈恰帕索特这个名字对我们来说虽有些拗口,也比较陌生,但她自该是排在首位的。

  3400多年前,哈恰帕索特,这位30岁的王后因丈夫图特摩斯二世早亡而成了寡妇,嗣子图特摩斯三世(丈夫与妾所生)年仅12岁。她当了3年的摄政王以后,就宣布自己为女法老。比我国著名的女皇帝武则天早了2000年。

  哈恰帕索特,我敬佩她在一个历来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中,居然执政了22年,而且给埃及带来了22年的繁荣昌盛。历代法老王都是以战争的功勋彪炳千古,哈恰帕索特却擅长外交,发展与邻国的贸易,使埃及成了经济上的强国。

  她巾帼不让须眉,建起了埃及最高的方尖碑,在离国王谷(从她父亲图特摩斯一世开始,历代法老都墓葬于斯)不远的山岩中,她为自己建起的神殿,设计独特,气势恢宏,是真正的大手笔,至今仍被誉为人类建筑史上的杰作。

  不幸的是,那个以男性为主宰的社会,最终还是没能容忍这样一位女法老。在她逝世以后,她的嗣子图特摩斯三世登基,不知是出于怨恨还是男人的自大,他把神殿里每一根柱子前所竖女法老石像的头或脸都砸毁了。尽管女法老生前有意将自己的一些石像塑成男身,装上胡子,仍不能幸免于死后的厄运。她的坟墓也始终没有被发现,很可能早就被毁。后人在一个离哈恰帕索特神殿不远的山谷里,曾找到许多石像的残块,可以分辨得出那全是女法老的塑像,她的后继者企图把她完全从历史记录上抹去,只有极少几座完整的像侥幸漏网,才让后人认识了这位伟大女性的形象。

  如今的哈恰帕索特神殿已是“像毁楼空”,但它的气势仍会给人一种震撼。我呆呆地站在这座让我心仪已久的巨大神殿前,不能不为它折服。我想如果要评说女中豪杰,人类有记载的历史上,这该算是第一位了吧!

  当我在她头像的残片旁拍照的时候,一些感叹不免油然而生:3000多年过去了,我们还在为争取妇女的平等权利而努力着,在每年过妇女节的时候,我的心中也许会多了一位想纪念的先驱呢。

  另一位古埃及的女性却比那位女法老幸运。到处可以看到她美丽侧影的头像。在瓷盘上、首饰合上、在用各种材料制成的旅游纪念品上,都有她的形象。她的名字叫奈菲尔提蒂,是3300多年前法老埃赫那顿的爱妻。

  埃赫那顿是埃及历史上一位颇有争议的法老,他主张宗教改革,以削弱祭司的势力。他强制信仰多神的人们只信一个太阳神,还把太阳神的名字“阿蒙”改成了“阿顿”。据说这位法老是个喜爱艺术、文学、诗歌的人,还特别注重天伦之乐、家庭亲情。他非常爱他的妻子奈菲尔提蒂,而她,也是位出色的贤内助,相夫教子,并且全力支持丈夫的改革。在埃赫那顿所建的建筑物墙壁上,有很多图画是描绘他的舐犊之情、夫妻恩爱的,也有很多诗句是赞美奈菲尔提蒂的。

  埃赫那顿死后,那些反对宗教改革的后继者又恢复了原先的信仰,还把他竖起的建筑物尽可能地推倒铲平,因为每朝法老的建筑物都是一部史书,他们认为销毁建筑物就可抹去这段历史。但是有一座奈菲尔提蒂的彩色胸像却完整地保留了下来,漂亮的王后带着高高的帽子,表情娴静优雅,气度非凡,这使她成了埃及人的骄傲,成了埃及美女的典范。她的墓室里那些美丽的壁画,也保存完好,成了国王谷中最吸引人的去处。进她墓室的门票贵于其他法老墓室好几倍,而且每天限制人数。没有时间排队进去看一眼,成了留给我的一大缺憾。

  第三位女性才是我们最熟悉,也是文艺作品中讲述得最多的那位“艳后”,去埃及之前,还有朋友要我着意收集一些有关她的形象资料,那就是克丽奥佩屈拉——古埃及最后一位女王。

  那部有名的美国电影,我们翻译成《埃及艳后》,其实是委屈她了,因为她确确实实是女法老,尽管是末代法老,她也是女王,而不是什么罗马人的“后”。使我意外的是,在我所到的地方,竟没有看到一点关于她的遗迹和介绍。听说在靠近尼罗河上游的丹达拉,有座神庙的后墙上刻有她向富庶女神哈索尔献祭的浮雕,但那个地方并不在热门的旅游路线上。

  偶尔,在开罗一个古老的集市上,我从一位卖银饰的老头儿那里觅到了一枚克丽奥佩屈拉头像的挂坠,我十分欣喜,可是我们的导游,那个会说一口流利汉语的小伙子看了一眼,说了声:“哦,埃及艳后。”一付颇为不屑的神态。我想想也就明白了:克丽奥佩屈拉当女法老,本来就是在埃及历史上最混乱的时候,她纵有绝顶聪明,百般手腕,也难挡不断的内忧外患,最后她只能靠出卖自己的姿色来保住王位和国家。在西方人的眼里,她是个带有东方色彩的女子,她和罗马两大将安东尼和恺撒奇特的情爱关系,加上给莎士比亚描写得那么妖艳凄婉,成了千古传奇;可是在埃及人来说,那并不是一段值得夸耀的历史,甚至可以说是耻辱。克丽奥佩屈拉活着没有什么建树,她不光彩的自杀宣告了托勒密王朝的终结,还加速了罗马帝国的灭亡。

  不过,不管埃及人怎么看,在我心目中,她只是个活在莎士比亚戏剧舞台上的具有特殊魅力的女性,这个艺术形象是不朽的。

  回来的时候,我的手提包里多了三件宝物:两枚分别饰有奈菲尔提蒂和克丽奥佩屈拉头像的项链坠;还有一片金饰名牌,上面用古埃及象形文字刻着:哈恰帕索特。
配音眺望者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08-28
  • 网站建设奖
  • 现实互动奖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55楼#
发布于:2006-05-25 17:50
长影的老师看了[艺术人生],非常赞赏苏秀老师和曹雷老师.对上译厂老艺术家高龄还参加译制片工作表示敬佩.
[艺术人生]很久前就想做长影的专辑,但苦于向隽殊和张玉昆老师多次谢绝.还有肖南和徐雁老师.他们认为是时代造就了他们,过去就过去了.感谢配音爱好者的关心.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56楼#
发布于:2006-05-25 23:05
等待ing……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恋水莲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09-03
  • 原创大奖
57楼#
发布于:2006-05-26 00:02
看节选就觉得,果然是本美妙的书~~
[color=red] [b] 一个人能够从事一份自己最喜爱的工作是一种幸福。 关于这种爱 ——是DNA,是长在血液里的爱 [/b] [/color] [color=blue] [b] 没有任何人任何事可以夺走我的欢乐 ——对声色光影永恒的恋慕 欢迎来我的博客: http://hi.baidu.com/qianyemeinan/blog 百度翟巍吧 http://tieba.baidu.com/f?kw=%B5%D4%CE%A1 [/b] [/color] [url=http://weibo.com/1468140127?s=6uyXnP][img]http://service.t.sina.com.cn/widget/qmd/1468140127/078cedea/7.png[/img][/url]
隆美尔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2-05-18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58楼#
发布于:2006-05-27 18:06
此书已经在当当网上架了,售价33.8元
[img]http://www.museumofworldwarii.com/Images2005/12RommelBatonlge.gif[/img]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59楼#
发布于:2006-05-27 20:03
《随影而行》选读·之三

一座特殊的纪念碑  

作者:曹雷


  在乌克兰的首都基辅市中心,有一个以乌克兰民族英雄波格丹命名的广场,广场中心矗立着波格丹骑在马上的英姿勃发的塑像。在广场的一头,是建于11世纪的古老的圣索非亚教堂,而遥遥相对的另一头,则是一座崭新的蓝色墙体的米赫尔教堂。米赫尔教堂原先也是一座古教堂,苏联时期曾被拆毁,近年又在原址的右边重建(原址的一部分现是外交部大楼),1999年我第一次去到那里时还没完工,而在它的围墙前,却已经有了一座新建起的纪念碑。

  纪念碑很特别:粗糙的灰色方石碑当中,有一个镂空的十字;十字中间,是一片黑色金属铸成的一个妇女的全身剪影,颇似圣母的形象;妇女的上半身中间,又有一个镂空的孩子形象,很像是圣子,孩子双手平举,远处看去,像似一个小十字架。方石碑竖立在一条长方形的石座上,四周围着一小片圆形的草坪。有一盏照明灯在石碑脚下,夜间会照亮它。纪念碑周身没有任何文字说明,只是在它的上额,妇女形象头顶的上方,刻着“1932-1933”这两组象征着年代的数字。

  第一次见到这座石碑时,我被它特别的造型所吸引,一边说着“有特点!有特点!”一边乐呵呵地跑到它后面,紧挨着那女人金属像拍了一张照。事后,我心里又嘀咕那“1932-1933”到底什么意思。找着当地的翻译一问,不料竟听到了一个极为可怕又悲惨的故事。

  我再也笑不出来了。我后悔刚才不知就里,轻率地去拍了那张照。我暗自说,下次还要找机会再认真拍一下。单独拍。

  两年以后,我真的又有了一次机会。这次,我参加旅行团,再次来到了基辅,再次来到了这座纪念碑前,为它拍了一张照。

  1932-1933,对乌克兰来说,这是一个难以从记忆中抹去的年代。乌克兰原本是个盛产农作物的地方,大片富饶肥沃的黑土地使它成为前苏联著名的粮仓。上世纪30年代初,斯大林在推行农业集体化的政策时,错误地采取极“左”的强硬路线;引起乌克兰农民不满后,又强行大量没收乌克兰农民的粮食,以补充首都莫斯科和军队口粮的不足。这样做的后果,造成了乌克兰的大饥荒,估计有近500万人在这场人为的饥荒中饿死。传说有的母亲迫于饥饿,吃了自己饿死的孩子身上的肉……

  为了防止乌克兰人的情绪由不满发展成对抗,当时的苏联领导还在军队编制上作了调动,将原驻乌军队将领中的乌克兰人,都调到俄罗斯去;又将大批俄罗斯的将领,调来指挥驻乌克兰的军队,以此对乌克兰官兵实行控制。

  同时,在文化上也采用了高压政策,禁止使用乌克兰语言,禁止出版物采用乌克兰文字,禁止学校用乌克兰文的课本,不准用乌克兰语讲课等等。

  错误的政策,导致了民族和国家的悲剧。

  与施行高压者的愿望相反,乌克兰人并没有忘记那一段饥饿的历史,在独立以后没几年,他们就修起了这座“饥饿纪念碑”。

  他们也没有丢弃自己的语言和文字,现在在那里,乌克兰语和乌克兰文的使用,已与俄文并重,在中小城市和农村甚至用得更多。并且已经有用乌克兰语演出的戏剧,在舞台上重现乌克兰的历史。

  将纪念碑修在重建的东正教堂前,并用十字架和圣母、圣子的形象来隐喻,这可能出于宗教上的解释;但也不妨称它为“启示录”,因为凡看到它的人都可以从中得到宗教意义以外的更多的启示。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60楼#
发布于:2006-05-27 20:05
《随影而行》选读·之四

想起了《斯巴达克思》

作者:曹雷


  走在罗马的很多地方,都会联想起电影中的画面,让你不愿抬足离开。在塑有海神像的特莱维喷水池旁,你会想起意大利著名电影《甜蜜的生活》里那女主人公跳到池中的镜头;走过小街旧楼,你会担心地张望那窄小的楼梯会不会像《罗马11点》里描述的那样坍塌下来;有小贩在街上叫卖炒栗子,你眼前又会出现那个从乡下赶来应征打字员的女孩,摸出口袋里仅有的钱买几个热栗子充饥的情景;而走在通向罗马的大路上,那幅路两旁夹道的十字架上钉满了起义奴隶的画面,会突然在面前展开,奴隶中间,就有他们的领袖斯巴达克思。

  走进了赫赫有名的罗马角斗场,站在可容8万人的看台上,耳边仿佛响起了如潮的人声:“杀死他!” 双腿一软,我怔怔地坐了下来,就好像在等候斯巴达克思的出场……

  《斯巴达克思》是我较早时期担任译制导演的一部美国影片。它改编自美国作家霍华德·法斯特的同名小说。我还是中学生时,就看过这部小说,留下最深的印象就是罗马大道两旁十字架上的奴隶和这座角斗场。为了译制影片,我又认真地重温了罗马这一段历史和关于角斗场的介绍。尽管电影里的角斗场是一座木板拦起来的小场子,但我仍然相信,斯巴达克思曾在这座万人角斗场里作过生死决斗。

  今天来到这里,我看到原先铺在地上的砂土已经掀去,露出了底层狰狞可怖的一道道壕堑和一个个洞穴,那是从前奴隶们和野兽们行走的过道和关锁他们的地方。过道的尽头,是他们的上场门——早已没有什么门了,只是个黑黑的洞口。

  我不知道有多少生命从那洞口出来后就再也没有回去,我也想象不出为什么有那么多嗜血的罗马人,对着一个无辜的生命,会朝下竖起大拇指喊着“杀死他!” 《斯巴达克思》里有一个镜头,我从来没看,因为工作中每每放映到那里,我都死死地把眼睛闭了起来,我实在不忍看见克拉苏用刀切进反抗奴隶的脖子,尽管我知道拍电影是假的。

  今天,我好像仍然闻到了那原先铺着的浸透了鲜血的砂土里散发出的腥臭。同行的旅伴们在讨论:如果生活在那个时代,你会到这里来看角斗士的相互残杀吗?谁都不可能拿出一个肯定的答复。不过,当场外化妆成角斗士的意大利人招徕游客与他们合影时,我却快步跑开了。老天保佑我没有出生在那个时代!

  但是,两千年后的今天,在早就废除了奴隶制的社会里,毫无个人冤仇的人们之间相互残杀的事,不仍天天在发生吗?
萍水相逢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11-23
  • 网站建设奖
61楼#
发布于:2006-05-27 23:37
我终于买到了。今天特地跑到淮海路的上海书城,如愿买到了。
然后又去看了《达芬奇密码》。幸福的一天。
人要知道廉耻,不能什么都干。
killercop
共享小组
共享小组
  • 最后登录2024-01-30
62楼#
发布于:2006-05-28 08:03
当当网有货了
sundf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8-27
  • 网站建设奖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63楼#
发布于:2006-05-28 20:32
这两天我在宁波考试,在新华书店买到了曹雷老师的新著《随影而行:追寻银幕里的踪迹》,这是我此行很大的收获.很期待曹雷老师另一本著作的出版~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64楼#
发布于:2006-05-28 20:42
听过曹雷老师的《寻找银幕里的踪迹》,太希望这本书也有曹雷老师朗读的光碟了!!!
但就算没有,这本书也绝对不能错过!!!太希望得到了!!!
找。。。。。。
谢谢曹雷老师又一次让我这个可能一辈子都没机会出国的人既享受了域外风情,又一次重温了那些译制电影,谢谢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65楼#
发布于:2006-05-28 21:42
这样随影而行的阅历应该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吧?
西方配音演员配的都是西片,亚洲电影他们又不配,量也很少,在西方国家随影而行也看不出有多大意思,谁都可以自由杀进杀出的。
中国的配音演员就不同了。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上帝的指纹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8-31
66楼#
发布于:2006-05-29 10:07
周六的时候在淮海路上的三联书店买到了曹雷老师的新书,目前正在努力研读中
心中的中国美声永远的No.1 & No.2——童自荣老师和刘家祯老师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67楼#
发布于:2006-05-30 09:08
《随影而行》选读·之五

佛罗伦萨和《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作者:曹雷


  一帮子英国的中产阶级,组成旅游团,来到了意大利的佛罗伦萨,为在旅馆里争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发生了不同游客之间的摩擦、接触,还生发出很多小故事,这就是根据英国作家福斯特的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的情景。当然,意大利只是个背景,小说要写的还是年轻人心中对自由、真实、爱的追求,以及意大利的自然风景、下层民众的淳朴和二十世纪初英国市民阶层的假道学、传统陋习以及窒息的环境之间的矛盾。

  受了电影的影响,到了佛罗伦萨,很注意住在什么地方,是不是有“看得见风景的房间”。

  到底时代不一样了,大量来到佛罗伦萨的游客不再住市内那种窄小古老、看出去只有屋顶的旧旅馆。在离市区二十分钟路程的郊外,造起了一栋栋设备齐全的新饭店,到处都看得见美丽的风景。饭店外,一片农田。透过路边稀疏的矮树,看得见农田中散落着的农舍。离饭店不远处,还有一间乡村小饭馆。晚间,有当地一对新人在那里举行婚宴,奏着乡间舞曲,跳着民间舞蹈,热闹非凡;清晨,我们沿着乡间小路走上小山坡,趴在刚割下的圈成筒状的麦秸上照相,听着远处传来的教堂钟声,不由得想起《音乐之声》里修女玛利亚在旷野唱的歌曲。这就不难理解《看得见风景的房间》里年轻的男女主人公在金色的麦田相遇那场戏了:大自然的美激起了他们心中最美好的情感,使他们忘记了当时社会的种种禁锢,大胆地在麦田里接吻了。

  记得电影里那位女作家来到市政厅前的大公广场,对着骑马的大公雕像,用刚学会的意大利语打了个招呼:“蓬乔诺(早安)!”我也就用这句电影里学来的意大利语与所有向我微笑的当地人打招呼。
那电影里的女作家还不时拿出书本对照着研究“凉廊”。到了那里才知道,所谓“凉廊”,是指大的建筑物下一边靠墙一边有柱子的走廊。有名的兰奇凉廊就在“大公广场”上,凉廊内有几尊雕像世界闻名:詹波洛尼亚于1583年创作的《抢掠萨比纳妇女》和皮欧·费迪的《劫持波利塞娜》(1866年)都是脍炙人口的作品。兰齐凉廊正是因这些雕塑而著名。

  从电影里的时代到现在,光阴已经流淌了近一百年,在佛罗伦萨却几乎看不到时光走过的痕迹,整个城市就像是座历史博物馆。佛罗伦萨市内那些古迹、建筑、雕像,当然还跟电影里一样,哦,不,应该是更旧了,或是有的修补过了,只是我们看不出来罢了。用三色大理石镶拼墙面的圣母百花主教堂依然那样华丽、壮观;吉贝尔蒂化了25年雕铸而成的洗礼堂的“天堂之门”依然金光灿灿。我们和电影里的人所看到的,也几乎没什么两样。

  依然游人如织,但是,物是人非。这些游人中,女士不再穿着长裙,男士不再戴着礼帽;多数是背心短裤旅游鞋,不看肤色已经很难分出是哪国人了。主教堂旁边的窄小而古老的街道上,从前是马车辚辚,而我们去的那天,却听见人声喧闹,原来这里竟在举行汽车大赛。

  主教堂前面的广场上,警察不时地过来驱赶就地设摊的小贩,那些一见警察就背起包袱四处逃散的小贩中,我们发现还有不止一个中国人。

  最重要的变化是:在以前,我只能看到银幕上的佛罗伦萨风景;而今天,我亲自来到了“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来感受这里风景的魅力。虽然比电影里的人晚了一百年。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68楼#
发布于:2006-05-30 09:10
《随影而行》选读·之六

威尼斯印象

作者:曹雷


  已经在电影、戏剧里看到过太多的威尼斯。在《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马可·波罗》里,在《威尼斯商人》里,熟悉到好像在那些小水巷里穿行过,在叹息桥上走过。真的身临其境,反而觉得人到了戏里,恍若走在布景里似的,不知是虚是实。

  也因为太匆忙。这样一个著名的城市,在我们的日程表上只安排了5个小时,还包括一顿午餐时间。所以一踏上码头的台阶,心里就发慌。放眼四周那些久闻大名的建筑,那些昨日在电影中熟识的景色,不知道往哪里奔才好。

  哦,总督府!在《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里我曾为她配过音的伯爵夫人曾在这回廊上疾步走过;海边高大的圆柱,马可·波罗就从这里出发去到中国;里亚托桥,狂欢节时,人们一个个从桥上跳到河里,这景象今天能看到吗?还有这河边的小广场,夏洛克不就是在这里跟安东尼奥定下了还不出债要割一磅肉的契约吗?

  但是这些都来不及让你停下来细细品味,导游带着我们几乎是一路小跑来到最主要的景点:圣马可广场。

  抬头仰望那鼎鼎大名的圣马可教堂,金色的马赛克镶拼的圣画在阳光照射下让人炫目。但我们没有时间排队进教堂去参观,只能在外面多看几眼,使劲观察它的种种细节,好让它刻在自己的记忆里。可是一转身,印象中还是模糊的一片,除了那金色的圣像。

  教堂边上那由两个大铜人轮流敲响大钟的钟楼正在大修。想起电影《威尼斯面包师的儿子》里,钟敲12下,那无辜小伙子的头就要落地,一桩冤案就永无平反之日,尽管那钟楼用布围着,看不真切,还是让我生出一种莫名的恐惧之感。

  鸽子,满广场的鸽子,满天满地的鸽子。不知何时何朝开始,这里成了鸽子的圣地;也不知它们已经繁衍了多少代了。人们把鸽子养得肥肥的,也没人把它们做红烧乳鸽或炖个鸽汤什么的,它们从来没有什么危机感,就这么踌躇满志地在广场上踱步。听人说,威尼斯人很骄傲,威尼斯鸽子也很骄傲,只要你手里有一包玉米粒之类的鸟食,它们会飞到你的头上、肩上、臂上来啄食,这时拍出来的照片里,于那些高高在上的鸽子包围之中,人总是显得很狼狈。可要是你手里什么也没有,那么无论你蹲在地上怎么低三下四招呼它、逗引它,它会昂首阔步打你身边走开,正眼也不瞅你一下。世态炎凉,鸽子也不例外。

  喂完了鸽子,或者说遭鸽子冷遇之后,我们奔“戆大拉”而去。“戆大”,是沪语里“傻瓜”的意思,当然,这只是我们对那种世界有名的威尼斯小舟“贡杜拉”的謔称。这种一个船夫划的小舟也是威尼斯的骄傲。据说欲当船夫先得查三代,一定要纯种威尼斯人才行,比当红卫兵还严。划船的小伙子要是知道我们怎么戏称他,非杀了我们不行。

  小船在水巷中穿梭而行,让我们充分享受威尼斯风情。上船前人家告诉我们,付给船夫10美金,他会给你唱船歌。我们当然不想放弃这种享受,老老实实给了船夫10美金,小伙子老老实实收了钱,提起嗓子唱起来,才唱了两句就走调了,接着就没声了,他说“感冒啦”,于是再没开腔,也没把10块美金还我们的意思。过来一条别人的船,船上的歌手唱得很动听,我们的船夫问,要不要跟着那条船行?我们想,付了钱还让我们听蹭歌?不干!于是大家拉开了嗓门自己唱起了《桑达露西亚》,引来其它船上游客的一片掌声。

  乘船也好,走路也好,几个小时里,也算兜了威尼斯的不少地方,可是心里陡然生出一个疑惑:这里到处是教堂、宫殿、优美的古建筑、游览的景点,但是,除了商店里的店主、雇员和贡杜拉上的船夫,威尼斯的居民在哪里呢?看到的只是游客、游客,全世界各地来的游客,各种肤色的游客,就是看不到威尼斯的老百姓是怎么过日子的。小舟经过水巷旁的石屋,我忍不住要伸头往小门里张望。躲在这些窄窄的石门后面的人在干什么呢?不嫌住在这里太潮湿吗?他们患有风湿病吗?屋里的东西会发霉吗?我真希望那长满青苔的石阶上能有位当地妇女在那儿洗点什么,或是吆喝一声,哪怕跟邻居闲聊或吵架也好,让这城市有点生活气息。可惜,没有。所有的一切美丽的东西,都好像是布置出来给游客看的。天天都好像在过节,让外国游客过节,就是不知道威尼斯人自己在干嘛。也许让外国人过节,这就是威尼斯人的日常生活?

  是的,许多年轻的威尼斯人已经不愿再在这个古老的城市里生活,他们像他们的祖先马可·波罗一样不断地往外跑。现在的威尼斯只剩下六万人,这六万人就靠着接待每年六百万游客为生。
威尼斯每年在不断地往下沉。这引起了全世界人的关注。

  威尼斯,这个罗马帝国衰亡时,罗马人为避匈奴之难,在海上建起的城市,一千三百多年来曾不断向世界展示罗马人的坚毅和智慧,但今天,它经得起每年跑来六百万人(包括我在内),把它使劲地往下踹吗?想到这里,心中总有一丝罪过之感,走起路来,脚步也有意放轻了些许,尽管知道于事无补。

  听说,我们走后不久,一场洪灾就把圣马可广场淹没了好几个月,游客们只好走在木板搭起来的过道上。那些肥肥的鸽子也不知飞到那里去栖身了。
speech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9-10-11
69楼#
发布于:2006-05-30 09:28
我所到过的意大利城市城市中,威尼斯是最让我怀念的。
曹老师问居民们都住在哪里,我觉得就住在这座城市里:)——我是自己逛的,导游就是无所不在的路标。一路走去,小巷子里似乎都是居民住宅,虽然房子古旧,可是家家的阳台上都有盛开的鲜花,那些带着艳丽花朵滕藤蔓蔓经常从楼上悬挂下来,越发衬托出建筑物的古老,浪漫啊~~。甚至有好几次我还听到了居民楼里的钢琴声!无限怀念ING。
进圣马可教堂还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我穿的是无袖连衣裙,守门的就不让进。后来我看另一个队伍的守门员对着装要求比较宽,就又排了一次队,终于混进去了。呼呼~~
小声说话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9-06
70楼#
发布于:2006-05-30 12:15
卓越网也有了,33.8元
小声说话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9-06
71楼#
发布于:2006-05-30 12:17
请问曹雷还写过什么书?
怀念上译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7-09-23
  • 网站建设奖
  • 原创大奖
72楼#
发布于:2006-05-30 18:00
下面是引用speech于2006-5-30 09:28发表的:
进圣马可教堂还费了一番周折,因为我穿的是无袖连衣裙,守门的就不让进。~

你是女的?
那时的天很蓝...... 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乌山不是云。 上译永远是我心底最爱的那片云!
speech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9-10-11
73楼#
发布于:2006-05-30 18:49
下面是引用怀念上译于2006-5-30 18:00发表的:

你是女的?

难道我有哪点儿像男的吗?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74楼#
发布于:2006-05-30 19:48
回复小声说话:曹老师还有一本《远去的回响》,不出意外的话,今年8月以前可以出版。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9-20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75楼#
发布于:2006-05-30 20:20
下面是引用speech于2006-5-30 18:49发表的:

难道我有哪点儿像男的吗?


别理他,明显是套辞……      要不,你用短讯使劲批评批评他的眼神儿~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挚爱叮当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9-20
  • 优秀管理员
  • 爱心大使
76楼#
发布于:2006-05-30 20:22
下面是引用怀念上译于2006-5-30 18:00发表的:

你是女的?


本论坛的美女如云,也算是一大特色啦~
夫人们、小姐们、先生们,该收场了!我赫卡尔.波洛现在很清楚地知道,是谁杀死了道尔太太、露伊丝和奥特波恩太太~ 作为检察官犯下如此罪行……我杜丘冬人决定就此结束你的生命~
小声说话
高级站友
高级站友
  • 最后登录2024-09-06
77楼#
发布于:2006-06-01 18:26
就是就是,我的《蒲田进行曲》就是一位姐姐专门传给我的!真是热心的好姐姐!!!
不过,曹老师以前就没出版过其他书吗?
frui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4-10-25
  • 原创大奖
78楼#
发布于:2006-06-01 22:24
出过一本的,但是曹老师把这本看成她真正的处女作.:)
椅子是电脑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79楼#
发布于:2006-06-04 20:55
[引用]:曹老师把这本看成她真正的处女作。
============================
      那前一本大概指“作者介绍”说的——
      “二十年前曾出版过一本为孩子们写的音乐童话《奇妙的乐器王国》”。
    曹雷老师在文学、音律、舞蹈方面都达到一定深度,所以在译制片导与配以及话剧表演方面都能游刃有余。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