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幕是他的试卷——记著名演员李纬 陈 垦
他已经66岁了。在舞台与银幕上,他饰演的角色不下100个,而且其中不乏暴戾、狡诈、滑稽的反派人物,但谁能想到,当我说明采访的意图后,他竟一下子变得局促窘迫起来。他很忙,《月月》正进入紧张的后期制作,我们只好另约时间了。第二次造访的时候,凑巧兄弟报刊的两位小伙子也要采访他,大概是从内线获得的可靠情报吧,小伙子们邀他喝酒。烈性酒壮了他的胆,微醺之中,他果然有问必答了,虽然还是显得腼腆。 唉,这就是李纬。 他原名李志远,与知名演员李农、李志舆是同胞兄弟。1919年他出生在石家庄,后举家迁居北平,住在东石槽。少年时期他就与天桥结下了不解之缘,三教九流,五花八门,使他眼花缭乱,流连忘返。他首先迷恋上了京剧,他想拜武生泰斗杨小楼为师。父亲大动肝火:“如果你能达到梅兰芳、杨小楼那个水平,可以。”他毫不犹豫地应道:“行!”但到头来还是没有如愿,父亲毕竟是受过高等教育的铁路职员啊。 “七·七”事变后,石家庄失守,太原又失守,父亲失业了,率全家经雁门关,过风陵渡,南迁谅山。为继续求学,李纬离开父母,只身自汉口赴重庆。说不上什么机缘,船上,他结识了电影导演孙瑜。伯乐有眼,孙瑜非常欣赏李纬的形体与气质,邀他上银幕,但李纬辞谢了,他一心惦着求学。遗憾之中,孙瑜给李纬留下地址:“到重庆后有什么困难,尽管来找我。” 困难真的扑面而来。大学招生考期已过,衣食无着,投靠无门,热心热肠的孙瑜立刻把李纬推荐给中国电影制片厂。第一部影片是沈西苓执导的《中华儿女》,他饰演青年学生,第二部影片是孙瑜编导的《长空万里》,他饰演爱国飞行员。重要的是,他结识了一帮造诣精深的前辈:赵丹、金焰、魏鹤龄、顾而已…… 国难当头,胶片匮乏,电影厂停机了。李纬便改演话剧。第一部戏是宋之的的《刑》,启蒙导演是戏剧家章泯。1942年转入中华剧艺社。五年之中,青年的李纬先后在40 多部戏中扮演各种类型的角色,著名剧作家郭沫若、夏衍、陈白尘、欧阳予倩、曹禺、吴祖光等人的剧作,都极有效地培育和熏陶了他的艺术素养。单是《雷雨》,他就在抗战胜利前后分别饰演过周冲与周萍,解放后又多次演过鲁贵。 1952年,李纬进了上海电影制片厂,还为译制片《偷自行车的人》的主人公配音。1955年白沉执导《南岛风云》,李纬出演叛徒林东。谁能料到以后竟引出一连串的反面角色,《母亲》中的工贼、《51号兵站》中的特务……后来,又出演《飞刀华》中的华少杰,《舞台姐妹》中的唐经理。 65年到77年,十二年当中,李纬理所当然地上不了银幕。后来,一口气都不歇,他接连扮演了《大刀记》中的地主父子、《从奴隶到将军》中的军阀、《蓝色档案》中的特务头子、《许茂和他的女儿们》中的许茂、《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没有航标的河流》中的盘老五、《漂泊奇遇》中的舵把子、《车轮四重奏》中的藏民猎手,《无情的情人》中的舅舅、《月月》中的老爹……纵览从影生涯,他上了近50部影片。我们无法把所有的剧目都记下来,便问他:“哪一部影片中的角色你最满意?” 李纬不无羞赧地笑了笑,认真地说:“没有一个角色不感到遗憾,不是演得过了,就是还欠火候。” 嗨,这就是李纬。 李纬说,不管是正面人物还是反面人物,也不管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他只演人物,而且每一个人物都要从头开始。 《车轮四重奏》中他第一次饰演藏民。他没去过西藏,也很少接触过藏族同胞,戏中又要求他说几句藏语。怎么办?他没有退却。他拎着录音机,找到各种类型的藏族朋友,让他们用各种语气说那几句台词,录下来,然后择优模仿。试片时,戏剧学院的藏族班的学员们看了,一迭声地叫好:“说的真象,象极了!”《没有航标的河流》中的盘老五是放排工。李纬虽然对社会各阶层都有所了解,但对放排工的生活却一无所知,为了体验盘老五粗犷而且仗义的性格,他来到湖南省沱江镇水运局,跟放排工们生活在一起。他跟他们一起驾排沿江而下,路上经过二十多个水坝,水位落差都有2—3米,木排通过时几乎都是垂直而下的。但他挺住了,在放排工们的照应和扶持下…… 经常有人向李纬讨教表演技巧。每回他都很坦率地回答说:没有,只有生活积累。他认为,戏不是做出来的,而是搭起来的。要多排戏,演员之间通过排戏才能相互了解,相互照应。道理很浅显,就跟打篮球一样,配合得默契就赢,卖弄个人技巧就砸! 哦,这就是李纬。 第三次去找李纬,八五年已经没剩下几天了,我担心他回老家去。上半年在阿坝拍《无情的情人》,六月份出访哥伦比亚,回来后又马不停蹄地赶往鄂西山区——《月月》的外景地……现在,家里正准备搬进新居,他能不回去吗? 但他还住在北影招待所里。他正在研读剧本。原来女导演王君正已经邀他在《山林中头一个女人》中饰演老伐木工。 我向李纬讨几张照片。因为我早有约在先了。他立刻不好意思起来,尴尬地告诉我,实在找不到照片,他没有积攒照片的癖好,尽管他演过许许多多角色,几乎跑遍了祖国各地。 是的,他很忙。新年一过,《山林中头一个女人》就要开拍,二月份,还要开赴外景地——冰天雪地的小兴安岭。他要尽快地把握角色,琢磨细节。 我向李纬对他即将塑造的形象自我感觉如何。他捧着剧本,严肃而真挚地说:“剧本就是课本。每一部戏都是我的一门新课程,银幕形象是每一门课程的大卷,分数多少是由广大观众评判的。 啊,这就是李纬。 (1985年末于北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