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cn.qikan.com/zjlib/view.asp?titleid=dzdy20021308
原标题:在平凡中升华 朱 晶 孙敖的哀荣 4月26日,刚刚七十岁的孙敖辞别了他的亲人朋友,辞别了他终生热爱的演艺事业。一个身无任何官职的共产党员,一个并非当下“走红”的老演员,竟有400多人为他送行,这使长影不少同志感慨不已。这当然基于孙敖个人演艺的魅力,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回族电影家,是一位值得怀念的资深而杰出的表演艺术家。但他还属于历经磨难而矢志不渝的一代知识分子,属于超负荷运转又甘当“幕后英雄”的人民艺术家,人们从他身上感悟到、寄托着许多深深的心意。 老演员马玉玲拄着双拐从医院跟到墓地,长影副厂长尹爱群几次前去探望,出差返长的宫喜斌下车直奔医院,上海电影译制片厂及外地艺术家向隽殊、沙娜、李真、从连文、陆小雅、张慧君、刘柏弘、贺小书、卢桂兰等纷纷致函致电吊唁。导演齐兴家的话代表了大家的心思:“孙敖身上确有‘傲骨’,但他身上绝无蝇营狗苟。他不知道什么是讨好迎合又绝不任性,他绝不自吹自擂又绝不被大话牛皮吓住,他有极高的质地。在译制片圈里他是德高望重的长者,可他绝对平等待人,以诚待人。” 望族之“庇荫” 孙敖1932年3月1日生于北京牛街一个回族大家庭。祖辈开古玩玉器店,父亲孙燕翼是受人尊敬的教育家和伊斯兰教事业家,饮誉国际宗教界,被世界“伊斯兰教联盟”授予“终身理事”。抗战时期家居重庆,与习仲勋有过交往,郭沫若称孙氏夫妇为“五哥五嫂”,常住他家。重庆谈判时,周恩来接见过孙燕翼。解放前夕,因一宗商业要务,不得不从香港转赴台湾,据说周恩来曾几次派人挽留,希望他能为解放西藏尽力。孙燕翼回书呈上一份“进藏计划”,表示实难脱身,愧对周恩来,愧对祖国。1976年病故。与大陆杨氏有四子,与台湾彭氏有二女一子。 孙敖排行为三,丝毫没有得到这个名门望族的荫佑。少时随家从北京辗转重庆、上海,家族破产,父亲南下,母亲带着几个孩子靠亲友接济度日。孙敖就读于敬业中学。1951年,同时考取上海艺专和北京中央电影局表演所,因北京实行供给制而选择了后者。孙敖与父亲及台湾亲属毫无联系,直至去世。可从20世纪50年代起,他就被罩在“台属”、“海外关系复杂”的政治阴影下,结婚、入党、提级都受到阻碍。多年磨难,孙敖已能坦然面对:“我这个‘台属’,不知台湾什么样;海外关系‘复杂’,却从未出过‘海’;是回族,惭愧得很,又没能真正做到回回的念、礼、斋、课、朝。”80年代,省里有几家民主党派想争取孙敖加入,并提出一些优惠条件,孙敖谢绝了他们的好意。他一心要加入共产党,56岁时(1988)终于实现了夙愿,为此而潸然泪下。 柏瑞桐1937年1月4日生,也是北京人,也考入了电影局表演所。后到孙敖那个班,与孙分在两个教学组。当时学校不准谈恋爱,有人追她,孙敖心里有她不敢表白。一次“小柏”生病,全班都去看她,惟独孙敖没去,却把她拉下的课堂笔记整理好交给了柏母。柏瑞桐回想当年,说自己“人小主意正”:一是14岁下决心考表演所,几经周折也不退缩。二是选择“出身不好”的孙敖托付终身。各方劝戒警告不少,她就是不动摇。三是不留北京,一心调往长影。1953年他们毕业时,北影、东影演员合并成立北京电影演员剧团。孙敖在北影对外宣传片《五朵花》中初上银幕;柏瑞桐先去上海参拍一部科教片,后到东影上《平原游击队》。1955年北影、东影演员又分团,当时剧团团长田方要留下孙敖担当新闻片解说重任,可“小柏”去意已定,孙敖只好服从,这年12月25日登记结婚,之后跟她“闯关东”。 尽瘁几十载 孙敖是有名的“拼命三郎”,在译制片岗位鞠躬尽瘁几十年。1987年他曾说:“回顾人生一半路程,真正从事创作又有多少时间呢?除去各种运动、下放劳动和学习之外,仅仅20来年的时间。”他没让时光虚度。一旦工作压下来,不知疲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头。他有个小本本,详录了这些年的劳绩,工作量十分惊人,像他那样不断开拓表演艺术领域,那样热心青少年教育的,似乎难有企及者。例如1988年,从1月到12月,几乎没有间断和休息,一部接一部地上影视片配音,加之广播剧导、表演,莎士比亚剧录音,节目、晚会主持,专题片、美术片、广告片解说,电台散文朗诵等等,共达62项。据不完全统计,孙敖自1956年配录第一部影片《纤维素工厂》(日本)至90年代中期:(1)为中外500多部电影配音,主要角色占三分之二以上,另为新闻、科教、美术片解说近300本;(2)为中外电视剧如《女奴》《卞卡》《长夜春晓》等配音300多集;(3)在200多集广播剧中执导或担任重要角色,如《张海迪》《杨靖宇》等。(4)在10部国产影片饰演角色,如《暴风中的雄鹰》《三进山城》《吉鸿昌》等;(5)排演话剧16台,多为主角,演出624场,《钗头凤》的陆游、《年轻一代》的肖继业,《红灯记》的李玉和,均受好评;(6)录制小说、评书30余部,其中《战地红缨》《红岩》曾引起强烈反响;(7)为中小学录制电教课文40余篇,为大中学讲课、朗诵几十场;(8)在各种新闻仪式、文艺演出和电视晚会担任主持人200多场次。 孙敖的主要艺术成就表现在电影配音上,其语域广阔,音色淳美而深厚,善于塑造复杂丰富的性格形象。《忠诚》(1959)的艾米尔、《复活》(1961)的聂赫留道夫、《斯特凡大公》(1974)的斯特凡、《蝴蝶梦》(1979)的麦克西姆、《永恒的爱情》(1980)的哈迈德、《两个人的车站》(1986)的普拉东,都表达得出神入化。因译制片配音的成就,他曾获国家政府奖、中国表演学会首届奖,并11次获长影“小百花”奖。 孙敖艺术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宁可一人千声,也不能千人一声”,反感于那种为金钱而粗制滥造的商业习气。配音《复活》,小说原著读了五遍;为找《十字小溪》(英国)老猎人的声音感觉,用非正常发音法喊破了嗓子,同事们爱惜地劝戒他,他笑笑说:“配音演员首先要尽力适应和贴近角色,不能只想着保持自己的发声法。”1993年,金庸通过电影学院的欧阳儒秋寻找录制其武侠小说的人选,相中了孙敖,想高酬请他录制三年。柏瑞桐觉得孙敖太认真,怕他身体吃不消,劝他推辞了。当年长影领导黄世光曾荐他担任译制片厂厂长,孙敖认为自己“不是这块料”也予以婉拒。柏瑞桐开玩笑说:“你当官,家里得安铁窗户。依你的性子,还不让人家把玻璃砸光了!” 曾经清新鲜丽的柏瑞桐,出演过《平原游击队》(1955)、《妈妈要我出嫁》(1956)、《寂静的山林》(1957)、《英雄儿女》(1964)、《花园街五号》(1984)等20多部影片各种角色,有相当的艺术潜质。然而,她很多心血花在了支持孙敖的事业上,特别是90年代孙敖身体欠佳以后,对此至今不悔。李真给柏瑞桐的一封信中说得好:“是你牺牲了你自己的事业,站立在孙敖的背后支撑着他走过艰难,走向事业的辉煌。”柏瑞桐无愧于孙敖的终生知己。 “您是我一生的天” 对于孙敖、柏瑞桐的女儿孙柏来说,4月26日是一个“天塌下来”的日子。父女间深挚的爱使她奉送给父亲一句肺腑之言:“您是我一生的天。”这自然也是孙敖儿子孙佳禾、儿媳刘亚娜的心声。 通过孙柏的眼睛,我们又看到了时光深处孙敖、柏瑞桐生动的身影。 孙敖喜欢给小女儿梳辫子,喜欢抱着小女儿在地上走给她讲故事,女儿记住了爸爸一句话:“冻死迎风站,饿死腆肚行。”她记得,“文革”时爸爸每次挨斗,都是昂首回家,可进屋后有时却口吐鲜血。 父母一生相濡以沫,孙柏看得真切。父亲不止一次说:“在我眼中,你妈妈是世上最美的女人。”她还从父亲那里知道,“文革”期间母亲曾卖血养家。最近一次病危抢救醒来,父亲惟一的一句话是对母亲说:“我跟你……没过够。” 曾经有过一个健康的孙敖,快乐的孙敖,篮球高手孙敖。80年代初得糖尿病后,他身体日渐衰弱,备受折磨,最终合并症危及到脑。孙敖一生要强、进取,但又始终安于平凡。他笔记中着意录下古龙一段话:“‘平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难如登天。一个人要经过多少痛苦?多少凄凉?多少辛酸?才能达到——平凡!” 或许这正是孙敖所追求的一种人生境界:在平凡中升华。 责任编辑:苏欢 |
|
1楼#
发布于:2005-10-04 09:22
辛苦辛苦
|
|
|
2楼#
发布于:2005-10-04 09:57
喜欢孙老,支持!
|
|
|
3楼#
发布于:2005-10-04 10:04
非常喜爱孙敖的声音。可惜啊,这些老师一个又一个离我们而去。。。
|
|
|
4楼#
发布于:2005-10-04 10:12
下面是引用xiaoyin于2005-10-4 10:04发表的: 是啊!但是老师的儿子孙佳禾继承了老师的事业,在《杀死一只知更鸟》中继续为派克代言,同样在不紧不慢中显现出人物的坚毅与宽宏! |
|
|
7楼#
发布于:2009-03-15 14:57
永远怀念孙敖大师,永难忘却孙老的声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