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阅读:2410回复:5

[上译][转贴]苏秀:译制片“活着还是不活”(中国青年报)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10-11 08:07
  首页->>中国青年报->>特色周刊->>阅读周刊  
 
 
  

苏秀:译制片“活着还是不活”
2005年10月10日

实习生 张昊华

 
 
  一部好的译制片总能唤起很多人的回忆,一个人物的命运总能拨动人的心弦,一个好的声音总能震撼人的心灵。电影已经伴随了无数人的成长。在经典电影的背后,在明星光环的背后,配音演员和导演功不可没。苏秀就是这群配音艺术家中的代表。

  最近,文汇出版社推出了苏秀的新书《我的配音生涯》。书中记述了她为经典译制片《孤星血泪》、《尼罗河上的惨案》、《红与黑》等配音的经过和感受,回忆了不少老一辈配音演员的事迹,还有她作为一个译制片导演在组织《虎口脱险》、《阴谋与爱情》、《沙鸥》、《父与子》等影片配音过程中的辛酸苦辣。

  “每为一个角色配音,就像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

  几十年如一日的配音工作,苏老从未感到厌倦。她在书的扉页上写道:“每为一个角色配音,就像在经历一次不同的人生。每一部作品,都是一个银色的梦。”她说之所以对配音工作情有独钟,就是因为这一点。但苏老对于配音的热爱并非生来如此,而是在工作中一点点培养起来的。她强调一个好的配音演员必须有对电影的热爱,只有这样,才能把作品吃透,在配音的时候才能够尽可能地接近人物的本来面貌。

  在书中,苏老追忆了一些自己配音的译制片,其中不少都是观众非常熟悉的经典。像《广岛之恋》、《红与黑》、《魂断蓝桥》等等。每一部影片的背后都有一个故事。尽管这么多年过去了,回忆起工作中的点点滴滴,年近80高龄的苏秀显得格外精神。

  似乎大部分的经历对苏老来讲都特别有意思。“只要是好的片子,好的角色我都喜欢。”苏老说。书里专门有一篇回忆她在为《孤星血泪》里的老处女配音时的情绪。不过,她还是觉得这些很难用语言来表达。为了表现哈维夏姆那种畸形的内心世界,苏秀常想像自己生活在一个特殊的环境里,房间里都是老鼠味、灰尘味。因为必须去体会她作为新娘被新郎在婚礼当天抛弃,心伤得很深的感觉。“抓这种心情很不容易。在为她配音的整个过程中,我很怕这种情绪会溜走,不敢去笑去闹”。

  在众多的角色中,苏老特别喜欢像《第四十一》里的苏联女红军玛柳特卡和《红与黑》里的玛季德这样个性强的角色,因为生活中的她自己就是个个性很强的人。书中多次提到的50年代苏联新浪潮的片子是最受她青睐的。苏老说,这时期的片子,总的艺术质量很高。从对人性的发掘、音乐的配置,到摄影技术都很棒。美国导演奥利弗·斯通的片子,她也特别喜欢。他拍的一些反越南战争的片子,像《生逢7月4日》、《野战排》等等,很有思想。“作为一个美国人,能在国内的巨大压力下提出自己的看法,政治上凭良心说话,非常了不起。”

  苏老在书中还回忆了“文革”动乱时期为内参片配音的经历。不少现在非常有名的译制片,像《魂断蓝桥》等都是那个时候作为内参片译制出来的。尽管有不少人说,给内参片配音是给四人帮“唱堂会”,但苏老对于这段非常时期的经历却有自己的看法。她认为,客观地说,自己要感谢这些内参片。因为有了这些内参片,才不至于在那个动乱的年代荒废了工作,另外也是因为有了这些内参片,才让那些60年代末70年代初进厂工作的年轻演员有了锻炼的机会。

  作为一个译制片导演,苏秀曾经成功参与执导了《父与子》、《阴谋与爱情》、《虎口脱险》等多部影片,书中,也介绍了她当导演的一些体会。虽然,导演和演员各有各的魅力。但苏老说,如果硬要在这两种角色里选一个的话,她会选择当导演。因为正如她书中所说,“导演就像是乐队的指挥”,其角色更“丰满”,需要对一部片子有总体的把握。“一个好的译制片导演应该知道怎么去组织演员,怎样去展现原片的风貌。”这是她从事这么多年译制导演工作最深的体会。

  译制片面临“活着还是不活”的困境

  时代在变,社会在变,译制片也在变,粗制滥造的现象屡有发生。苏老对于目前译制片发展表现出深深的担忧。她说,他们那一代是把译制片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现在的译制片已经面临“活着还是不活”的困境。

  苏老在书里记述了不少优秀的老一辈配音演员感人的事迹。邱岳峰、毕克、李梓、尚华、刘广宁、童自荣等曾经活跃于幕后的英雄一个个跃然纸上。苏老说,比起这些人,现在的有些配音演员给译制片配音可能连故事是什么都不知道。“做一个好的配音演员,最重要的是对于作品和角色的理解。素质主要靠后天的培养。良好的文化底蕴对于配音演员来说非常重要。给哪个译制片配音,就必须了解那个国家的历史背景、社会状况。不过,现在说这些很可笑了。”言谈中,苏老流露出沮丧和失望,“我们这些人是把工作当作一项事业来做,而不仅仅是职业。”

  尽管存在一些问题,但是,现在的配音演员也有他们的长处。业务能力更强了,抓口型、贴人物更快,领悟能力也更好了。苏老觉得现在译制片存在的问题主要责任并不在演员。

  像书中提到的那样,译导工作在译制片的制作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首先译制片的翻译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它包含了对整个剧本和人物的理解。翻译不应是一字一句的,而应是一场一场的。其精髓在于要让中国人在听这段台词的时候和翻译前的感觉一样。“以前常常一帮人坐在一起挖空心思讨论一两句话翻译是否准确。现在的有些译制片,关键的场次根本听不懂,有的竟然把修女院院长称为圣母娘娘,真是特别可笑。”苏老有些无奈地说,“一场戏,如果连导演都不明白,怎么让演员演?”

  现在的译制片,多采用分轨配音,分轨有种种好处。但对于这些先进的技术,苏老并不认为应该一成不变地应用到配音过程中。“主要对手戏还是同期录音比较好。哪怕是见不着面,但至少要听得见声音,有人搭戏才能擦出火花。”苏老说,“不过我又在‘痴人说梦’了。”

  苏老在书里还提到,以前我们很重视译制工作,世界上有什么新的流派,都会及时引进。像上世纪四五十年代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片子《警察与小偷》,是在1957年引进的。《广岛之恋》1959年制作,60年代初就引进了。“现在好像不是这样了,我感觉是,什么赚钱就引进什么。”苏老笑道。

  在几十年的配音和导演工作中,苏老见证了我国译制片引进发展的全过程。她说:“一方面,在艺术创作上,不管是哪个国家,哪个作家的创作都应该属于全人类。巴尔扎克的小说、达·芬奇的画、卡拉扬的交响乐都是全人类的财产。另一方面,中国老百姓有权利知道外国的事。引进别国的电影对我们的事业也是一种借鉴。不同流派的电影为中国导演提供了一些方法。”

  谈及对现在译制片发展的期望,苏老有些茫然。“我不知道。我吃不准。现在进口译制片的政策和以前已经不一样了,还有哪个单位觉得译制片的质量特别重要的?整个社会都有些急功近利,很难沉下心来把这件事当作一个事业来做。但是不是观众就没有这个需求呢?其实大家还是希望看到好的译制片。所以我说,现在中国译制片面临着‘活着还是不活’的问题。”

 
 
 
http://zqb.cyol.com/gb/zqb/2005-10/10/content_73382.htm
石霜
  • 最后登录
1楼#
发布于:2005-10-11 08:53
苏老的话语重心长,希望央6及京配等等相关的人们听进一句两句。
小青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3-03
2楼#
发布于:2005-10-11 09:05
至少央6不要再把曾经的经典重配,折磨我们的耳朵,真是拜托了。
雨中蔷薇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9-07
3楼#
发布于:2005-10-11 11:30
“现在的配音演员也有他们的长处。业务能力更强了,抓口型、贴人物更快。。。。,”

哼,没觉得现在的配音有多贴近人物,这话应该用在老一辈配演员身上。
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就迷醉
惹残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6-07-06
4楼#
发布于:2005-10-11 11:56
下面是引用雨中蔷薇于2005-10-11 11:30发表的:
“现在的配音演员也有他们的长处。业务能力更强了,抓口型、贴人物更快。。。。,”
哼,没觉得现在的配音有多贴近人物,这话应该用在老一辈配演员身上。


苏秀老师有涵养哩,哪像俺哪,哼哼哼,多少回俺跟俺老弟一块儿骂
遥遥晚空 点点星光 息息相关 不要忘了 我来这儿 就是为了要让你再得到应有的欢乐
苦中乐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1-24
5楼#
发布于:2005-10-12 11:37
现在进口的尽是些垃圾。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