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1829回复:0

[上译][资料整理]十年磨一剑——丁建华(摘自1987年出版的《银幕外的群星》由伊鲁卡整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1-02 14:40
十年磨一剑


      译制配音演员丁建华,被评为一九八五年度上海文艺“十佳”之一,真是来之不易!

      她今年三十四岁。一九七五年,由东海舰队文工团复员,来到上海电影译制厂,开始了用语言塑造“洋人形象”的工作。

      那时,孙道临正在译制导演一部参考片,丁建华在其中为一位女电话员配音,台词不多,仿佛是轻而易举之事。谁知孙道临不甚满意。为什么呢?因为丁建华的语调太硬,不符合电话员的身份和工作特点。孙道临对她说,照这样接电话,公司老板早就会将你解雇了。并告诉她,配音工作的艺术性,就在于用我们的声音,还原银幕上的形象,决不是“拔高”和“强加” ,台词少,更应该精于考究。

      这件事,对丁建华震动较大。舞台演出已多年,台词上的功夫也非一日。进译制厂,正是因为“念词好”才被录用,怎么配一个电话员的声音,竟不符愿意呢?前思后想,她找到了”症结”:多年舞台演出,养成了“大嗓门”的习惯,仿佛语调越硬形象越坚强;“软”一些,就有“小资情调”之嫌;对译制配音工作的目的和方法,不甚了了。

      丁建华花了两年的时间,听老演员配音,琢磨技巧。有配音任务时,请李梓、邱岳峰等老演员配为她排练,帮助她掌握语调。年轻好学的丁建华,从老演员丰富经验之中,学到了配音的本领,开始正式“上阵”了。

      英国影片《铁道儿童》,是丁建华配的第一部戏。她充分利用自己声音有男孩子气质的特点,使银幕形象得到还原,获得成功。在配日本影片《龙子太郎》时,丁建华自己也生了个“太郎” ,她不顾劳累,抱着孩子,听原片录音,把精力花在配音工作中。《我两岁》的主角,是从出世前到两岁的小男孩,这个角色由丁建华配音,难度的确很大,因为谁也无法记清,从母胎到两岁时的情景。丁建华了解自己的婴儿,认真观察幼小生命的神态,找准婴儿的“内心独白” 。这样,通过丁建华的认真创作,一个奶声奶气的“我两岁”形象惟妙惟肖地呈现在观众面前。三十岁的丁建华配两岁婴儿的声音,形似神真,可堪称一绝。

      为一个角色配音,准备工作是需要时间的。丁建华有了孩子,家务自然骤增,住处离厂较远,每天乘车往返,也很占时间。丁建华只得利用在公共汽车上的时间,背台词,琢磨角色。有一次,她为一部影片中的一位姑娘配音,这姑娘有句台词是“我要自杀” 。丁建华抱着孩子上班,在公共汽车上默念推敲这句词,谁知她“进入”了角色,情不自禁地念出了声。坐在她身后位子上的是位小青年,听她说“我要自杀” ,觉得诧异,格外注意。丁建华推敲入神,小青年担心出事,到了站,他也未下车,想探个究竟。

      孩子的哭声,惊醒了丁建华,一看,已快到自己下车的站了。她紧抱着孩子,连忙挤到车门口,小青年看她行色匆匆,也急忙跟上。就这样,一前一后,一个若无其事,一个更觉蹊跷。

      到了译制片厂,丁建华进厂上班了,这位热心的小青年才恍然大悟,知道是怎么回事了。

      为提高配音水平,丁建华努力在实践中学,她利用拍电视剧、配广播剧等机会,对声音、形体节奏、感情交流等表演诸元素,进行深入研究,刻意求工。近几年,她由配小孩声音,“成长”为其他各种人物配音,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追捕》中真由美的声音爽烈、奔放; 《水晶鞋和玫瑰花》中灰姑娘的声音是善良、纯真; 《风雪黄昏》中节子的声音抑郁、真挚……丁建华谦逊地说: “在我配过的五十多个角色中,在群众中有影响的是真由美。这主要是原片好,影响大。真由美的声音与我比较接近,因此,我没花多少功夫。扮演真由美的日本演员中野良子来上海访问时,拥抱着我连说谢谢,我倒有点儿不好意思呢。”

      如果说,丁建华用比较接近角色的“本色”声音成功地塑造了真由美,那么,她在《老枪》、《卡桑德拉大桥》、《远山的呼唤》中的声音,都有了新的突破。

     《远山的呼唤》中,女主人公民子对耕作说: “一到冬天,这儿的风可厉害啦。我呢……人长得又瘦又小,到牛棚都给风吹倒过好几次。大风一刮就没个完。我打定主意再也不想养牛了。每天晚上都这么想。可是一到春天,草原上绿油油的一片,我想说不定今年年头好。这一来,我就又干起来了。”这里几乎每一句话都是人物丰富内心活动的写照和生活经历的表述。丁建华,理清了民子的思想脉络,找准了民子对耕作的复杂情绪,采用了一种平淡的、不是上扬的语调,让人物的感情自然地流露出来,说到后几句时,节奏逐渐加快,声音“亮”起来,极有层次地说出了民子热爱牧场、热爱生活的心声。这部影片曾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译制影片奖。

      刚柔结合、神情兼备、可塑性大,是丁建华配音的特点,也是她刻苦好学、一步一个脚印、“十年磨一剑”的结果。



                                                                                      摘自《银幕外的群星》
                                                                                      作者:吴培民
                                                                               198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湖南文艺出版社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