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命的轨迹
一眨眼,曹雷在上海电影译制厂已工作好几个年头了。她演戏、配音、写作、导演译制片、搞广播剧、电台朗诵说故事,样样都干,样样都能,显露出多才多艺的身手。 宇宙行星、人造卫星都有自己运行的轨迹。人的一生几十年,也是有“轨迹”的。但,这种“轨迹”是由社会的客观因素和本人的主观因素而决定的。社会的变化,个人的坎坷,使人生的“轨迹”变得复杂,人的才能发挥也随之若隐若现。 曹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表演系。 一九六三年,《年青的一代》搬上银幕,为确定林岚的扮演者,该片导演赵明,看了南北十台《年青的一代》的话剧演出,曹雷扮演的是林岚,印象最佳。这样,曹雷与银幕连在了一起,开始了电影生涯。影片拍成,不负众望,曹雷的形象(岚岚)在青年们的心目中,有了一席之地。之后,她又在《金沙江畔》中扮演珠玛、《血碑》中饰演老师……成了银幕上的新秀。 按这个“轨迹”运行,应该说,曹雷塑造的银幕形象,会很多很多。然而,“文革”破坏了这个“轨迹” 。本人的遭遇,家庭的不幸,使她失去了上银幕的机会。 立志从艺是她的理想。还在小学的时候,她就参加了影片《街上足球队》的拍摄; “文革”前,在影界也初露了艺术才能。因遭遇坎坷就放弃理想的追求吗?曹雷的回答: “不!” 她在探索,探索自己运行的“轨迹” 。 搞电影剧本,“成活率”低,一个本子往往要倾注好几年的心血,曹雷也写过;搞导演工作,要从头学起,此项的成功,又谈何容易,曹雷也尝试过。 在跨入八十年代的时候,曹雷正式调入译制厂,用声音塑造人物形象,当配音演员。这一调动,不是盲目的,她的声音好,处理台词的能力强,曾为译制片配过音,受到好评。 她在这个“轨迹”中运行了。 在《爱德华大夫》、《第三个人》、《国家利益》等影片中,曹雷都是为女主人公配音。她的声音,刚中有柔,力度和深度结合相宜,很有个性,台词的处理也颇有功力,成了译制厂“台柱”之一。 不仅在配音方面,而且在译制导演的创作中,曹雷也作出了尝试,先后译制导演了《超人》、《斯巴达克思》等影片。 在写作、讲故事方面,曹雷一直没有中断。电台里播讲的童话故事《在乐器的世界里》,是由曹雷创作并播讲的,此节目很受孩子们的欢迎。 曹聚仁是曹雷的父亲,他生前曾留下许多手稿。为把这些文学的历史事实献给史界,也为了纪念自己的父亲,曹雷抓紧时间整理手稿,争取早日出版。 繁忙的工作,使人到中年的曹雷深感劳累。在一次体格检查时,“乳癌”二字使她震惊,她得了癌症。 痛苦万分,负担重压,曹雷面临着“轨迹”的选择:是乐观振作、战胜癌症、继续从事译制片的工作,还是另作计议,偃旗息鼓?曹雷是坚强的。工作就是生命,生命在工作中能得到延伸;不工作,就是艺术生命的终止。她选择了前者。配音、译制导演、写作、讲故事,在艺术创作上,她更加奋发。 患者为患者演出,鼓舞是伟大的。曹雷来到肿瘤医院,进行慰问演出。她那乐观向上的神情、充满感情的声音,给予患者们的精神力量是巨大的,也激励了曹雷本人在译制片工作中,“快速运行” ,奏出艺术生命更响亮的乐章。 摘自《银幕外的群星》 作者:吴培民 1987年11月第1版第1次印刷 湖南文艺出版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