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yi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3-10-23
  • 优秀管理员
  • 网站建设奖
  • 贴图大奖
  • 爱心大使
阅读:4183回复:3

[上译][资料整理] 一部独特的间谍片 (作者:李成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1-05 17:54
  最近在我国上映的法、意合摄的彩色故事片《沉默的人》,是一部具有独特艺术风格的佳作。影片自一九七三年问世以来,得到了人们普遍的赞赏和推崇。
    这部影片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力求摆脱那种片面追求惊险情节的俗套,一反常轨,把对惊险情节的描写和对主人公命运的刻划非常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从而有力地揭露了克格勃的凶残和罪行。当蒂贝尔被英国陆军情报机关规劝回到西方时,他说:“我的处境是在那边(指苏联),一直到死!我没选择权!……后脑勺有颗子弹,没法自由,克格勃就是这样!……我一走出这儿,可真‘自由’了,用不着走到马路对过,我就会被打死!”是的,克莱芒·蒂贝尔原是一个法国物理学家,他本应有自由的、安定的生活,但克格勃的魔影却一刻也不放松地纠缠着他。他不能不一次又一次地死里逃生。编导运用种种抒情的笔调,对人物的心理状态着意描绘,使观众更加沉湎于主人公的坎坷命运之中。例如,蒂贝尔费尽周折,摆脱了克格勃的追击,来到自己的老家,原想与妻子团聚,不料推开虚掩的铁门一看:满院覆盖着厚厚的枯枝败叶,门前杂草丛生……这种环境气氛有力地衬出主人公的遭遇;继而,编导又用了一个推镜头,让置放在庭院深处的一辆红颜色童车跃入观众的眼帘。此情此景,观众能不为蒂贝尔的命运伤感吗?又如,在蒂贝尔去巴黎的途中险遭暗害,跳车后在荒野里过夜的这场戏中,导演为了抒发情感,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先是运用大量的音响效果,刺耳的响声,旅客乱成一团的嘈杂声,枪声,以及对克格勃特务的小汽车尾追火车,蒂贝尔的不安神情的描绘,把火车上这一情节的紧张气氛渲染得几乎使人窒息。随之,镜头从“动景”切换到翌日凌晨的“静景”,在秋雾笼罩着的荒野,主人公孤身一人极度疲乏地从乱草堆里爬了出来,揉着惺忪的睡眼,惶惶不安地望着远方。然而后面的“静景”给人的并不是安宁,而是更大的不安。这一动一静,彼此烘托,互为因果,既抒发了人物的心情,也始终紧扣着观众的心弦。
    值得一提是,这部出色的作品并非出于名家之手,而是一位青年导演的处女作。

(本文原刊载于 1979-11-8《文汇报》)

最新喜欢:

sinksink
. 那时做译制片的,其他的如星光闪耀,上译是银河璀璨.
暗夜中的伯爵
黄金会员
黄金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1-06
1楼#
发布于:2006-01-05 20:20
就我本人的看法,此片也不仅仅反映了克格勃的凶残,同样揭露了西方世界的野蛮与虚伪。试想一下蒂贝尔是如何被“请”到了英国陆军情报局,他们又是采取了什么手段逼这样一个无辜的人交待情报的,本来对英国有功的人,却为何得不到保护,他惶惶不可终日,整天命悬一线是谁造成的?这部电影好就好在对东西方对人性的摧残作了无情的控诉。这个片子最出彩的我觉得是邱岳峰配的英国情报局长,邱老用声音把情报局长虚伪和残忍的嘴脸可以说是刻画的入木三分。
我以为我躲起来别人就找不到了。没有用的!像我这样拉风的男人,无论在什么地方,就象漆黑中的萤火虫一样,是那样的鲜明,那样的出众。我那忧郁的眼神,稀疏的胡碴子,都深深地出卖了我。
2楼#
发布于:2007-02-27 14:49
原刊载于 1979-11-8《文汇报》)
 
 
 
xll
xll
黄金会员
黄金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社区居民
  • 忠实会员
3楼#
发布于:2007-03-01 14:44
这个电影一直想看来着。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