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ckikiller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0-05-22
阅读:5472回复:2

[京译]遨游声音世界的人——方明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4-04-04 04:30
遨游声音世界的人——记方明印象
中广网 
    
    “嗓音可能是天生的,但作为一名合格的播音员却不能只凭一副好的嗓音,他需要刻苦的磨练,从知识到技巧的磨练。播音员的道路,好象是一条在艰苦的知识与艺术的丛林中不尽地探索之路。”这就是方明对自己四十余年的广播生涯领悟出来的座右铭,他也是这样成功地走进了全国人民的生活中……
    就应了这段话,我追踪寻访着方明的足迹,探寻领悟着他的播音生涯留给人们的奥秘与启迪。
    有人说,“方明是用声音记录时代的人。”
    有人又说,“听方明的播音,象是在听党的声音,好象我们的党又在发布什么消息,颁布什么命令。”
    崇拜他的人还说,“对于全国为数众多的播音员以及播音专业的学生来说,方明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一个极品的标志,一种精神的化身,一个需仰视才见的名字。他那堂堂正正的新闻播音,他那豪放潇洒的文学播音,饱含着宏大的气魄和深长的意蕴,把一个人可能拥有的声音魅力运用到了某种极至。”
    或许离他太远变得扑朔迷离,或许离他过近显得亲切平和,在我的追踪与寻访中,深深感受了方明那日益繁忙中的认真与宁静,那不尽追求中的刻苦和执著,“磨练”与“探索”构成了他一生对播音事业无限憧憬的跑道,使他成为不断冲刺一个个“项目”终点的我国最具综合实力的优秀播音员。在我的眼中,方明则是一个遨游声音世界的人。
 一
    回首方明四十余年的播音历程:平日里,他的工作是新闻播音、通讯报道,涉及过文艺类的演播有《阅读欣赏》、专题文学节目、诗歌朗诵节目、专题音乐节目和《长篇连播》等等;同时为社会录制大量的文学艺术音像制品,还有为多部大型电视片担当解说;近几年来又主持过舞台演出:《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中国千古名篇音乐朗诵会》、《再别康桥——中外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和《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外名著名家演诵会》等等。然而,最使人难忘的当属五次登上天安门城楼的播音:1965年的“十一国庆阅兵式”、1968年的“五一国际劳动节”、1969年的“十一国庆节”、1976年的毛主席逝世追悼会和1984年的“35周年国庆阅兵式”。
    四十余年来方明究竟录制过多少条新闻稿件、演播过多少篇文学作品、担当过多少部综合类节目的解说、主持过多少场大型文艺的演出?数以千计、万计?我说不清楚,也无法统计。但这一切足以看出,方明并没有拘泥于播音员传统观念的工作范围内,凡是同声音播音演播有关的,他都愿意去尝试、去钻研、去畅游,去开创一片新天地。
    应该说,留给人最深刻的往往是最初印象。
    记忆仿佛从那遥远的深处渐渐向我走近,八十年代初文学大组含《文学之窗》、《长篇连播》、《阅读和欣赏》和《电影录音剪辑》四个栏目。记得那是1984年初,我创意制作的两组播音员《空中朗诵会》的节目。其中一组是由著名播音员朗诵的《春节空中朗诵会》——配乐散文、诗朗诵:内容有夏青朗诵的两首短诗《除夜》和《大江东去》、葛兰朗诵的散文诗《春神》、方明朗诵的散文《冬夜情思》、雅坤朗诵的诗《我是建设者》、铁成朗诵的散文《寻人》、虹云朗诵的诗《叶笛》、方明朗诵的诗《我是青年》和王欢朗诵的散文诗《黎明的脚步》等节目。
    从节目设置上就可以看出,方明一个人担当了两个作品的朗诵:一篇是散文家李若冰描述于冬夜深情追忆在柴达木盆地大漠里可敬的钻探工人们的散文《冬夜情思》,它是抒情的,“……我在冬夜里走着,走了许久许久。我不再回顾什么,想着什么。只是我的心呵,被怀念咬嚼得疼痛。我觉得,怀念象海。……”另一篇是时代的激情诗《我是青年》。记得,当时在语言录音时,方明胸有成竹对两部不同作品的播诵是一气呵成畅达淋漓,令我钦佩不已。后期配乐合成时,我又发现方明驾驭《冬夜情思》的语言基调、语式、节奏及内涵同音乐是那样和谐融合相映生辉。
    由此使我感受到方明那一代播音员的语言功底和声音魅力,我以为他们不仅是播新闻的,同样可以播诵文学作品。记得同年中央台正好让听众投票评选十佳节目,《空中朗诵会》为《文学之窗》栏目多赢得几千张选票,使其成为十佳节目之一。如今,方明接受采访说:“我干了40多年的播音,感受最深的就是齐越说的‘要玩真的’,要把自己纳入整个社会生活当中去,要跟国家跟社会融为一体,要有真情实感,而不是单独跳出来……”
    在一个文学大组里,我便渐渐发现方明总给熔知识性、欣赏性和教育性于一体的《阅读和欣赏》录节目,每周都有,长年累月。据说,由于欣赏文体和古典字音的原因,录制《阅读和欣赏》节目从某种意义上讲难度较大,不是什么人都能播好的。可据统计,在80年代《阅读和欣赏》由方明播诵的篇目大概占了1/3;到90年代方明播诵的就占到3/4还强。高级编辑刘刈深有感触地说:“如果没有方明,《阅读和欣赏》早就垮了,是方明的播音在支撑着这个节目。《阅读和欣赏》到现在有这么大的影响,方明是功不可没的。可以说《阅读和欣赏》也锻炼了方明。”记得那时,编辑常常有读音上的质疑,在录音间就打电话找方明,好象他是一本活字典,他认可的字音,编辑心里才踏实。
    要知道当年方明从录音员步入播音员这条跑道上,他曾跨越了多少障碍?他受过最大刺激挨过批评,他播不了《阅读和欣赏》,他让编辑打过退票;但他却不服输,首先敢于跨越自己的心理障碍,他说:“记得1963年罗荣桓去世时,夏青直播五千字的大讣告,一字不错,而且感情、分寸、态度都特别到位。我当时就想,我行不行?那时侯有这个想法,听起来好象很狂妄——你才来几年?想跟夏青比?但我确确实实有一种急切的心情想把业务提高。这个想法还不能在大庭广众之下说,如果说出来人家会觉得你狂,还没有学会走呢就想开始跑。可我就是有那么个想法,一方面承认自己不行,一方面又觉得自己不应该是平庸的,不愿落在别人后头,觉得我做出的活应该很漂亮才好。”
    后来,方明就凭着这股执著的钻研精神,向老同志学习,揣摩播音内涵;向演员学习,提高演播技巧;向姊妹艺术学习,领悟语言艺术的真谛;从录制样板戏的解说,寻找语言与音乐的基调、节奏的变化;从戏剧、曲艺探究韵文的读法;从朗诵会、话剧、歌剧体会诗的意境、歌的韵味……方明还研究了齐越和夏青的播音,他们堂堂正正的浩然之气正是新中国继往开来的播音传统,他不仅继承,还博采众长,逐步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播音风格。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方明的播音已蜚声全国,走进了千家万户。他的播音风格被广大听众所喜爱:激越豪放而不失细腻,既擅长大气磅礴地抒发,又善于含蓄深沉地流泻。
 二
    到了90年代,我发现自己同方明在业务上打交道的机会日趋渐多。
    先是《长篇连播》栏目的“包装”,不知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他和雅坤便成了为《长篇连播》栏目“穿靴戴帽”的“专业户”,好似他们是“代表国家级水平”最好的播音,因为我们的节目天天要同广大听众朋友见面,头尾很重要,自然很重视节目的包装。
    我清晰地记得1997年配合香港回归的时候,我台以倒计时的方式播出了长篇历史小说《补天裂》,这个70集的《长篇连播》节目是方明播诵的片头,在古乐器埙吹奏的深沉悠远的旋律烘托下,混叠方明的一段《忆秦娥——戊戌冬夜香港抒怀》的诗朗诵:“涛声咽,登楼又见伤心月。伤心月,故国山水,异邦城阙。零丁洋上忠魂烈,宋王台下男儿血。男儿血,化五色石,补南天裂。”可以说,当年无数的听众朋友就被这个节目片头所震撼,这首诗写得“大气磅礴,玉洁冰清,慷慨悲壮,撼地震天。”而播诵又给诗增色,常言道:“三分文章七分念。”短短的一首诗,体现了方明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修养,他深透理解了这首诗的涵义后,采用悲壮苍凉的基调来播诵,一下子把人们带进100年前的历史中……为故事营造了“欲罢不能,非听不可”的氛围。
    后来,在我从事广播剧编导的三年里,方明又为不少广播剧播诵片头,留下很多美好的插曲。
    记得方明(与雅坤合作)为五集立体声广播剧《永恒》演诵片头时,第一段的解说就是男声,他是在背景“陡然一声风笛长鸣,迎面急速驶来的列车声……在铿锵激越高速滚动的车轮声里再显现电脑击键的声响——”然后,混叠解说,当时只点悟方明语速要与急驶的火车节奏一致,他的语言是前期单录的,后期合成时,他播诵的基调、语速、气势和情绪都和采录制作的音响浑然一体,天衣无缝。这种真功夫是靠方明长期的积累、磨练、领悟和探索得来的。
    又如方明(与雅坤合作)为立体声音乐广播剧《中华之声》播诵片头〈世纪沉吟〉和尾声〈世纪抒怀〉的解说时,他们将《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诞生的故事铺垫、渲染、烘托、升华到理想的境界。片头的主观音响是:巨浪滔天,拍岸击石,气势磅礴,摄人魂魄……混叠男声的报题:“请听音乐广播剧《中华之声》——谨以此剧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然后在浪涛声中混入枪炮声、飞机声,继而混叠女声解说;在无伴奏齐唱《义勇军进行曲》中渐混男声解说:“正是这首充满民族危机意识,昂扬着几代人自卫、自救精神的《义勇军进行曲》,伴随着我们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它成为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歌!”如果说《永恒》的片头解说是和着时代列车的速度播诵的话,那么《中华之声》的片头解说就是伴着歌声的韵律去读解的。
    《永恒》是讲述小人物献身修建铁路的故事,它是深情地歌颂;《中华之声》是讲述国歌诞生的故事,它是中华儿女为争取民族自由和独立发出的时代最强音,需要昂扬的激情;在解说这两个不同题材的广播剧自然需要采用不同的播诵风格,方明不仅能驾轻就熟,而且是画龙点睛。
    由此使我又联想到方明在八集立体声特别文艺节目《金色回响》和四集立体声音乐广播剧《东方“爱乐女”》里扮演播诵的不同角色片段的故事。
    《金色回响》是以两个时空——维也纳的金色大厅中国民乐春节音乐会的演出现场和中国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转播现场,以两个人物——随团出访的记者和转播的节目主持人,讲述了中国民乐走向世界音乐圣殿的动人故事。在转播现成主持人的节目中有三段民乐演奏时的广播音乐点评与读解:
    一段是在欣赏民族管弦乐《漠楼》的时候,有方明的音乐点评《梦幻里的古楼兰·艺术中的西域情》。“……梦兮,魂兮,丝绸之路上的每一串脚印,都留下了昔日里滚滚风尘的投影和猎猎驰骋的英姿……民族管弦乐《漠楼》正是金湘在自己的生命体验中,融进了对人类反思的一种哲理思考,找到了自己寻求西域风格韵味的表达方式——通过音乐新颖的审美意境——想象中古楼兰王国的风土人情,进行心与心的对话:将每一个人的心灵上都维系美的音符,让民族的交响音画里启示着一种超越和自由,从音乐里感悟:我知道,我想象中的古楼兰,无论如何也找不回来了,只有留存着在历史不息的生命中那踏不碎的月光,斩不断的流水和永恒的艺术诗魂。”
    另一段是在民族管弦乐《瑶族舞曲》的旋律中混叠方明的解说:“瑶族,这个我们似熟悉又不甚了解的少数民族,总以她诱人的神秘感吸引着我们,也吸引着音乐家。……从古朴吟诵的瑶语到原汁原味的优美瑶歌,再到欢腾热烈的《瑶族舞曲》,随着瑶族的繁衍、迁徙、发展、变化的历史,期间有着多少民间英雄、历史变迁的传说,又有着多少民族智慧、历经沧桑的故事……当艺术以生生不息的顽强生命力展示它自身的价值时,它完全演化成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
    还有一段是在华韵群芳《春江花月夜》古曲渐起时,混叠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再由方明吟诵解析:“谛听古曲《春江花月夜》,我们会情不自禁地联想到唐代诗苑中的奇葩,张若虚的诗《春江花月夜》来。这被前人誉为‘孤篇盖全唐’的杰作,也曾被闻一多先生称为:‘这是诗中的诗,顶峰上的顶峰。’此时,你会领悟诗、乐、画融为一体的月夜春江的迷人意境……如果说《浔阳琵琶》隐喻了编者对诗人白居易《琵琶行》中‘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之感怀,那么《春江花月夜》则以春意替代秋凉。其曲名虽为改编者所加,却与历代诗章相关联。此曲此题深具取之不尽的韵致,是一个值得人民寄托情怀的永恒乐思。”
    以上三个片段都别具审美价值,一个是逝去不再复归的对古楼兰美的梦幻般的追忆;一个是历史演化发展的对瑶族舞曲美的现实性的描绘;还有一个是将乐与诗融合后对月夜春江的美的诗情画意般的沉醉;无论是情浓意远的追忆,也无论是人生反思的叩问,还是放情山水的慨叹,在播诵上则需要功底和技巧,方明在处理上都展现了他细腻独到的播诵艺术特质:追溯对古楼兰的梦幻般的情愫,他注重了“追溯”和“梦幻般”的内在激情;寻觅对民族舞曲演变发展的渊源,他渲染了“美妙旋律”和“抒情欢快”的热烈心境;吟诵情景交融的长卷音画的月夜春江,他升华了诗的深邃意蕴和乐的醇厚精湛;让欣赏者在乐曲和播诵中同样有梦幻般的沉迷和诗情画意般的享受。
    而在四集立体声音乐广播剧《东方“爱乐女”》里,我又给方明出了难题,有四段内容要他做风格迥异的演播:第一段是报题:请听四集立体声音乐广播剧《中国“爱乐女”》,谨以此剧献给为普及高雅音乐艰辛奋斗了10年的中国“爱乐女”们,为了母亲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这次报题方明突出了对“爱乐女”普及高雅音乐的一种特殊情感——深情地报题,多了对女性母亲的柔情。第二段是在写意性的音响效果中解说,是对高雅音乐的读解。方明注重了语言的韵律,把音乐、音响和语言融合、渲染到极至。第三段是“爱乐女”百人交响乐参加“世妇会”的新闻报道,这是方明本行拿手戏,但他在剧中播音时多了几分对“爱乐女”的亲切之情。第四段是扮演一位老科学工作者,吟诵一首赠送“爱乐女”的诗词《咏梅·卜算子》。方明对诗词的读解和领悟是非常透彻的,吟诵诗词亦是他播音最易出彩的地方。他扮演的老科学工作者在吟诵诗时,他把人物声音造型融进了苍劲的音色,语调更带几分深沉钦佩慨叹之情。
    方明曾说过,“言为心声啊,你有一桶水,才能给人一碗水。要提高播音的水平,功夫在诗外,要舍得搭进大量的业余时间去充实丰富自己,去磨练自己的语言功底。”

    寻访方明四十年的播音,可以说从新闻节目到通讯报道,从重大宣传到文学综艺,从专题音乐到广播剧演播,从电视专题片解说到舞台演出,已经形成方明独有的播音风格。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于2000年出版了《方明谈播音》业务专著一书,它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方明播音的理念、风格、范畴、作品赏析、创作特色、评点访谈,使我走进了方明遨游的声音世界。
    在这个声音世界里,我聆听了方明在人生跑道上的持之以恒的足音。
    他不是科班出身,但他却从一个录音员到播音员、播音指导、中国广播播音研究会会长,又到广播学院的兼职教授、国家语言委员会委员。
    他播诵的专题音乐节目《介绍民族管弦乐——交响音诗〈流水操〉》、《古画新声——介绍箜篌与箫组曲〈清明上河图〉》、广播特写《黎明前的交响》均获“亚广联文化基金会奖”。
    他播诵的《在大海中永生——邓小平同志骨灰撒放记》摘取首届播音主持作品政府一等奖的桂冠。
    他为多部电视专题片担任解说,12集的《让历史告诉未来》是纪念中国解放军建军60周年的记录片;记录片《西藏的诱惑》荣获第四届(1989年度)“星光杯”一等奖。
    他20年来和同仁们录制的《阅读和欣赏》节目不仅出版了系列丛书,还出版了读听两用丛书。
    他在改革开放深度报道参与播音的大型节目有《重唱创业歌》、《民族正气个》、《煤海之魂》、《中华百年风云录》、《香港百年》等等。
    他近年来录制的各种文学艺术类的音像制品不计其数。
    ……寻访了方明的声音库,我才明白他执著地跑到今天,有了今天的业绩,有了今天的知名度,是因为他比别人有更多的付出。我始终坚信“有几分付出便有几分收获”,我更相信能冲击终点持之以恒的人更有他的人格魅力。平日里,无论节目大小,方明都认真对待;无论工作多么繁忙,他都从容处之。他仿佛有两个宁静的港湾:办公室和家。只要他在班上,每每清晨都能见到方明去打水的身影,几十年如一日;他要去开会、去录音,只要事一完,他就回到那张宁静的办公桌前,好似这片宁静的小天地能帮他处理好繁杂的琐事。要说宁静的话,恐怕还是他家中的写字台——每每夜晚他伏案备稿的时刻,一切豪放、潇洒、细腻、幽默尽流心底,使他在浮躁的现实里得到几分宁静,在繁杂的事务里多几分从容。
    在方明遨游的声音世界里,不知从什么时候,我蓦然发现他又开创了一片新天地。由于我连续两年春节没有在国内度过,已轰动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一直没能观赏到,直到去年十月前夕,我才有幸连续两天在中山公园音乐堂里欣赏由方明主持的《中国唐宋名篇音乐朗诵会》。大幕拉开,追光跟进,熟悉的身影变得格外光彩照人,方明一开口,荡气回肠的开篇致辞震撼着整个音乐堂,我情不自禁地对身旁的杨玲老师说,“我还是第一次见方明的舞台形象,真为广播人争气!真棒!”世纪之交,我又有观看了方明主持的两场《再别康桥——中外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这两台音乐朗诵会,方明采用了不同的主持风格,前者气势恢弘,后者亲和平易。
    正是这片新天地的发现,才有我和方明新世纪的合作《永不消失的电波——中外名著名家演诵会》的问世,方明主持这台演诵会可不同主持诗歌散文音乐朗诵会,首先我们是广播界十大演播艺术家演播的长篇精彩片段,是他们的成名作和代表作:袁阔成的《三国演义》、刘兰芳的《岳飞传》、王刚的《夜幕下的哈尔滨》、张家声的《抉择》、曹灿的《地球的红飘带》、瞿弦和、张筠英的《西部歌王》、李野墨的《平凡的世界》和牟云、刘纪宏的《我的父亲邓小平》。每个故事不同,主持人要根据每个节目的风格来定主持风格,时而大气磅礴,时而悠扬抒情,时而点评叫板,时而缅怀深情……九个节目九种风格;其次是整台演诵会非常严谨,节目与节目之间主持人的主持词都是配乐的,需要主持人控制和把握整台演诵会的节奏,不能有丝毫的差错。
    一次无意同方明夫人杨玲老师的通话,使我获悉了方明每每子夜都在加紧背诵演诵会串联词的细节,当时我的心热热的,非常感动!这就是我们广播人啊!方明早早地把全部台词背熟,他还把女声方静的台词也背了下来,以备万一。这就是方明!
    在北京的保利剧院,随着音乐前奏的响起大幕徐徐拉开,象征“小说连播”和“话筒艺术”的《永不消失的电波》标志图案在声、电、光中熠熠闪动,犹如夜空里的电波,把观众带进了声音的世界。在抒情宁静的音乐旋律中,一束追光将主持人方明、方静缓缓带入舞台,场内倏然寂静下来,全场观众的视线一下聚焦在这男女主持人的身上。方明的声音激情澎湃、大气磅礴!方静的声音亲切柔和,像在与你述说交流。望着这一刚一柔的主持人,我浮想联翩,思绪飘得很远很远……
    为了迎接建党80周年,方明同我又有了新合作——录制东生的长篇纪实文学《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他不仅为《长篇连播》“穿靴戴帽”,还要亲临开掘这块声音领地。其实方明早在1996年就涉足过这方天地,他和虹云对播的报告文学《高原雪魂》荣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一等奖;1998年他再度和虹云对播的报告文学《塔克拉玛干红黄黑》荣获“中国广播文艺”政府奖三等奖。去年方明又为我们竞标改版的《长篇连播》栏目和新秀黎春对播报告文学《智慧风暴》,节目播出后引起极大的社会反响,作品被中宣部列为向中国共产党建党80周年献礼的10部书之一。
    在录制《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时,方明对自己的播讲有了更多更高的要求,他以高级记者东生的身份讲述鲜为人知的故事,在播的过程中,有意突出讲的成分,有声有色地向人们讲述故事,娓娓道来,语音轻松了,心态轻松了,从容自若地将“两弹一星”的内幕一一揭秘。可以说“两弹一星”的伟业在中华民族的文明史上是空前的创举,它是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最英明的战略决策,是为中国人民办的一件最大的好事,一万年也站得住!“没有一声巨响,世界是不会理你的!”“两弹一星”的成功,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拉开了序幕,高潮还在新世纪。邓小平曾深刻地指出:“如果六十年代以来中国没有原子弹、氢弹,没有发射卫星,中国就不能叫有影响的大国,就没有现在这样的国际地位。这些东西反映一个民族的能力,也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标志。”然而当年中国共产党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决定研制国防尖端武器的?中共中央最高决策层是怎样排除内外干扰破坏的?科学家及第一线的科研人员战胜天灾人祸的?方明讲述的“两弹一星”在十余年研制成功这一科学盛举的故事,足以留存广播文库,永远激励后人。
    方明在播讲《天地颂——“两弹一星”内幕》时,我又有新的发现,他在不断地超越自我,不断地寻求最好的播音感觉,他一次比一次播出“彩”来,人物越播越活,故事越讲越引人入胜。我欣慰在我们《长篇连播》这片天地里又多了一位孜孜不卷耕耘的知音。
    我好象还有许多话想写,还有许多故事要讲。好在方明仍在遨游着,在声音的世界里开辟着一个个新天地,声音世界里的故事在继续,他的故事也在继续……
    在这里,我由衷地道一声:方明老师,在你热爱的声音世界里,遨游吧!我相信在收获的季节里,你必定会有硕果累累,你会品尝到真正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方明

http://www.cnradio.com.cn/star/200312010282_90604.jpg    方明,1941年出生,本名叫崔明德,北京人。现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部主任,播音指导,并任中国播音学研究会会长。1958年4月,方明被抽调到广播事业局中控室工作。1960年成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音员。
  从60年代起走近中央台那只神奇又神圣的话筒后,就再也没有离开过。人们从他的声音里听到了铁人王进喜的要"把石油落后帽子扔到太平洋里去"这样的豪语壮语,看到了农民科学家吴吉昌为实现周总理的嘱托在田间研究棉花的身影;人们通过他的声音找到了新时代的雷锋--张子祥、焦裕禄式的好干部--孔繁森……方明以他极富魅力的声音在听众的脑海里留下一个又一个时代形象。
  方明说:“在我的播音生涯中,遇到过多次重大事件,作为国家电台播音员,既要把握住个人的感情,更要表达出人民的感情。”????????????????????????????
 
 
 
倾听,常使我泪流满面。
弋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8-04-15
  • 原创大奖
  • 贴图大奖
1楼#
发布于:2004-04-04 21:58
遨游声音世界的人——方明
[这个贴子最后由弋舟在 2004/04/29 01:34am 第 2 次编辑]

    夏青、铁成、方明、林如、陈醇、曹灿、陈铎……光听到名字就让人肃然起敬。
    有时候,庄严也是一种美。 :em25:
我就是闻着酒香,漫步进入这个雨巷……
雨中蔷薇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9-07
2楼#
发布于:2004-04-24 15:24
遨游声音世界的人——方明
葛兰、雅坤
只要你轻轻一笑,我的心就迷醉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