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兰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18-02-08
  • 优秀管理员
阅读:4172回复:0

[广东]狂用搜索引擎找到的一些东西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1-11-15 16:56
姚锡娟谈撷英:以积极态度面对《中年》

提起姚锡娟的名字,我们就会想起当年《血疑》风靡全中国时幸子那甜美可爱的声音。作为一名声音表演艺术家,二十年来,姚锡娟不仅在大量译制影视剧中塑造了众多鲜明的艺术形象,还一直致力于朗诵艺术表演,尤其是为孩子们朗诵语文课本里的经典名篇,用自己富有表现力的动听声音把书本上平面的文章活灵活现地表现给孩子们听,深受学校和学生们欢迎。80年代后期因电视剧《红楼梦》的播出广受各界好评,造成了很大影响,全社会掀起了一场《红楼梦》热,姚锡娟也应有关方面力邀做出了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连播整本《红楼梦》的创举,从而把自己的声音表现艺术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这次加盟“再别康桥——中外诗歌散文撷英音乐朗诵会”,姚锡娟选择了中学语文课本里的经典名篇《最后一课》,在经过几十次朗诵后的精心雕琢下,重新把它奉献给广大观众,尤其是孩子们和他们的家长。另外在“中国篇”中,姚锡娟因深受梁实秋睿智诙谐文风的吸引,选择了他生动幽默而又积极乐观的著名散文小品《中年》奉献给大家。日前记者就此采访了姚锡娟,她这样说起自己对两篇文章的理解和所作的准备:
《最后一课》我在小时候的课本中学过,这是法国著名作家都德的经典名篇,当时读过之后,感觉受到很大震动。这是一篇表达爱国思想的小说,全文却并没有“爱国”这两字,所有的感情都蕴涵在情节中,非常感人。在文章中韩麦尔先生说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我在考大学时报考的第一志愿就是法语,虽然后来我学了艺术,但那时想学法语的愿望是受《最后一课》的影响。
第一次朗诵《最后一课》是在84年的“外国作品朗诵会”,刚拿到篇目时觉得很有把握,实际练习中发现非常难,念不下去。我再次对这个作品进行了理解,体会那个小男孩的口气、心情,整理小男主人公的思路,逐渐将它们贯穿起来。举个例子,小男孩很调皮,还经常逃学,当听到这是最后一课时他是什么感受,我想了很久。对于一个孩子来说,本来生活很正常,痛苦的事由大人去承担,普法战争却使孩子也要面对残酷的现实,我体会孩子的感觉就是两个字“懵了”,在这里我是以一个强烈的停顿来表现的。读这个作品需要全身心投入,抑扬顿挫,语言的节奏变化随着内心节奏而变化。我现在读它是16分钟,第一次表演时,导演觉得长,想做部分删节,我坚持一个字都不能删,那次朗诵获得了很好的反响。后来去澳门演出,每个学校都必点这篇作品。现在我身体不太好,我希望这段时间养好身体,把《最后一课》献给北京观众。
《中年》是梁实秋的一篇散文,是我自己选的。我一般朗诵的作品主题都比较严肃,比如《最后一课》、《卖火柴的小女孩》、《红楼梦》片段等。梁实秋的这篇文章很幽默,谈笑风生,在不经意中点出了人生的哲理。读过之后我深受吸引,我的一些中老年朋友尤其喜欢它,文章中说“人的生活在四十才开始”,告诉我们要以积极的态度面对中年,事实上,我觉得这是任何一个年龄段的人都应该持有的态度,我希望把作品的乐观向上的精神传达给更多的人。这篇文章很难背,因为很口语化,而且是北京话,但我不是北京人,在这方面我练习了很长时间。希望这次朗诵这两个风格迥异的作品我都能够做得更好。

来自http://www.ccnt.com/show/qxcl/show.htm?file=2
作者不详
[color=blue][move]爱上一个天使的缺点,用一种魔鬼的语言[/move] [/color]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