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6504回复:18
[资料整理]一部动画片的诞生——优秀国产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创作资料全纪录
《没头脑和不高兴》
![]()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 上海电影专科学校1962年联合摄制 编剧:任溶溶 导演:张松林 动画指导:何郁文、吕晋 背景设计:韩斌、严云开 摄影:段孝萱 作曲:张栋 主要角色: 没头脑--做事总是丢三落四 不高兴--脾气特别犟,人家说东,他偏要西,嘴上总是一句话:不高兴! 【简介】有两个孩子,一个叫“没头脑”,做 起事来丢三拉四,总要出点差错;一 个叫“不高兴”,老是别别扭扭,和 别人唱反调。人家劝他们改掉坏脾气 ,两个孩子都听不进去。为了帮助他 们改正缺点,影片导演让他们变成了 大人。根据他们的志愿,“没头脑” 当了工程师,“不高兴”做了演员。 “没头脑”设计了一座九百九十九层 的少年宫大楼,却忘了设计电梯。为 了参加少年宫开幕式,“没头脑”和 孩子们带着铺盖、干粮,爬了一个月 的楼梯,才到达顶层。正巧“不高兴 ”在开幕式晚会上演出《武松打虎》 。“不高兴”扮演老虎,戏演到紧要 关头,他的老脾气又犯了,老虎死了 又跳起来要与武松比个高低,结果成 了“老虎打武松”,从台上打到台下 ,剧场大乱。“不高兴”还把看戏的 “没头脑”当成武松,两个人扭作一 团,从楼上滚到楼下,都受了伤。从此,他们决心改正自己的缺点。最后 影片导演又让他们回到了儿童时代。 一 小说《没头脑和不高兴》 我有个邻居,今年十二岁,叫做没头脑。 他名字叫没头脑,人可有头有脑。头还挺大的,眼耳口鼻,哪样不少。他读书也聪明,绝不能没脑子。大家叫他没头脑,因为他记什么都打个折扣,缺点零头。 这孩子常上我家串门,玩了半天,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敲门了。我开门一看,原来是没头脑。“对不起,我书包给忘了。”他一边脱帽子手套,一边进屋子找书包。他找到书包,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我开门一看,还是没头脑。“对不起,我帽子给忘了。”他找到帽子,走了,我把门刚给关上,嘭嘭嘭,外面又敲门了。这回我开门也不看是谁,就把一副手套递出去:“没头脑,你的,拿去!”我进屋子一看,那不是他的书包吗?多半他回来找帽子,又把它给丢下了。 他过十二岁生日那天,我捧了大大一包东西上他家。没头脑打开一看:“瞎,叔叔,您怎么给我那么多东西呀?妈,你看,叔叔送我铅笔、本子——连名字都给我写上了——皮球、手套、手绢、《罗文应的故事》……叔叔,这顶帽子我可戴不下了……”没头脑一面翻一面嚷,他妈妈就说:“那你还不快谢谢。”我说:“不用谢了,都是他自己的。”他妈妈听了不由得直叹气:“瞧你这个没头脑,大起来可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怎么得了!” 没头脑就是这么个没头脑。 有一天晚上,他家“戒严”了。怎么呐?没头脑坐下做功课,练习本怎么也找不着。桌子的一个大抽屉、四个小抽屉都给拉了出来,里面的东西倒得到处都是。弟弟妹妹一看不妙,马上蹑手蹑脚躲到屋子外面。四岁的小胖子站在屋子门口,看见有人来就摆手,叫他不要响。弟弟妹妹都知道,哥哥一找不着东西,准得拿他们出气: “我的本子,八成你们给拿走了!” “你们吵个没完,我头都给闹昏了,本子也不知搁哪儿去了!” “走开走开,别碍手碍脚的!” 一下子,桌子上、床上、地上都是翻出来的东西,大前天半天没找到橡皮,翻出来了。前天半天没找到的毛笔,翻出来了。昨天半天没找到的笔盒,翻出来了。今天早晨半天没找到的算盘,翻出来了。就没找到现在等着用的练习本。没头脑这份累呀!他在椅子上坐下来,咦,屁股上是什么呀?他一摸,屁股口袋里正是练习本!没头脑松了口气,就想做功课。可是课本呢?它刚才还在桌子上,这会儿满桌子都是书,往哪儿去找哇?没头脑一下子泄了气,看着乱七八糟的屋子直发呆。 正在这时候,妈妈回来了。“妈妈!”弟弟妹妹像大阴天看见了太阳,欢天喜地地扑过去。妈妈走进屋子一看:“唉,没头脑,又是这么回事!也不知哪天我回来能看到屋子里整整齐齐的!”妈妈一面收拾东西,一面直唠叨,“瞧你这个没头脑,大起来怎么做大事情啊,唉,大起来怎么得了!” 这几句话没头脑听都听烦了,噘起了嘴,嘟囔着说:“这是小事情,算得了什么,才不在乎呐!大起来做大事情,那可是另外一回事了!”他一不高兴,功课也不做了,就上床去睡觉。 没头脑躺在床上,心里说:“这点小事,也犯得着嘀咕个没完!哼,瞧我大起来好好做几件大事情给你们看看。可是我哪天才能长大起来呢?等不及了!等不及了!” 没头脑正在想心事,只听见窗外有人叫他:“没头脑,快出来,有好玩儿的!快点!” 没头脑竖起耳朵一听,是他的要好同学“不高兴”。他连忙起来打开窗子,只见不高兴上气不接下气,说:“快走,碰上仙人了!”没头脑正在生妈妈的气,一句话不说,跳出窗子,跟了不高兴就跑。 这个不高兴怎么叫不高兴呢?也有个道理。他有那么个怪脾气,一件事情,大伙儿谈得好好的,他偏来个不高兴,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大伙儿要上东,他不高兴上东,要上西;大伙儿上西了,他又不高兴上西,要上东。这么个人,谁还高兴跟他玩呐!可你不高兴跟他玩,他可是不高兴你不高兴跟他玩,换句话说,就是他偏高兴跟你玩。真把人烦死了。 这天下了雨,不高兴跟几个同学一块儿放学回家。大家打由大道走,不高兴不高兴,要抄近道打泥地上走。大家说泥地上都是水坑子,劝他不要走。可是不高兴不高兴,走到泥地上去了。同学们见他老毛病发作,自管自走了。不高兴在泥地上吧嗒吧嗒迈大步,还大叫大嚷:“不高兴!不高兴!不高……”扑隆通,掉进一个大水坑里去了,水都溅了起来,还溅起了蛤蟆似的一样东西。等不高兴抬起头来,只见前面站着一个七八十岁的老头儿,袍服飘飘,像个老寿星。不高兴不由得大吃一惊,一骨碌爬了起来。 老头儿对不高兴说:“孩子,不用怕。你有什么事不高兴啊?我找你好久了。” 不高兴忙问他:“你找我干吗?我可不认得你。你是谁?” 老头儿说:“我是这一方的仙人,皆因这儿的人都有千里眼顺风耳,能够移山倒海,法术比我还大,本领比我还强,连几岁的孩子都比我聪明,我决定回到天上去。回去以前,我想给人一点快乐,可是我在这个国家里走来走去,到处都是快乐的人,好容易才碰到你说‘不高兴’。我存心帮你一个忙,你要什么我答应你什么,只要你这个不高兴一高兴,我也就安心上天了。” 不高兴这下乐得弹出了眼珠于。他想了想,说:“大家说我这不高兴做,那不高兴做,大起来怎么得了。其实这些都是小事,跟大起来做正经事情一点儿没关系。我真想变个大人,做件大事情让大家瞧瞧。” 仙人说:“好哇,我就让你变个大人。可是每个人都得干一门活,你爱干哪门呢?” 不高兴想了半天,这门活不高兴,那门活不高兴,最后他想起来了,有一回他在联欢会上跟大家一起合唱,唱得好好的,不高兴忽然不高兴唱得那么快,于是一个人慢悠悠地唱起来,结果大家一个曲子唱完了,他才唱了三分之一,大家只好听他独自唱完剩下的三分之二。打那回起,大家不敢请他表演节目了,他想演戏,大家也不让他演。这会儿不高兴想起这个,心里那份不高兴啊,他就马上拿定主意当个演员,好好干他一下,出这口气。 仙人口中念念有词,正要说“变”,不高兴一把拦住他:“我有个好朋友,也让他高兴高兴吧!”他的好朋友就是没头脑。这时他急急忙忙把没头脑带了来。没头脑说大起来要做个建筑工程师。 仙人说:“我可急着要上天啦。我现在把你们变成大人,在原来地方等你们一个月,你们不来我就走了,记好记好!”说着他念了几声咒语,一说“变”,只见不高兴和没头脑两个像竹笋一样,呼地一下子高了起来。他们两人,于是一个成了演员,一个成了建筑工程师。 却说没头脑成了建筑工程师以后,第一件事情就想到给小朋友建筑一座少年宫,让全市少年儿童能同时在里面过节日,过星期日。他画了个图样,是座三百层的大房子、大厅有万把个,有剧场,有运动场,有游艺场,有图书馆……总而言之,应有尽有。 房子就照着图样盖起来了。 过了两天,没头脑收到请帖,是少年宫请他看戏。他一路上到少年宫去,只见两旁人山人海,热闹非常,跟赶集差不多。一个个小孩身上背个行军袋,脚下穿着运动鞋,还有些孩子抬着帐篷、汽油炉、锅子、水桶、被子、毯子、褥子。还有些孩子扛着小担架、医药箱。这些人全都向着一个方向走。没头脑心想,这些孩子多半上哪儿露营去吧,也不多问,就管自己上少年宫去。 走不多久,没头脑抬头一看,不远就是他亲自设计的少年宫。这座大楼高不见顶,半腰里云彩缭绕。它不但高,而且大,每一层有汽车、电车行驶。这不是一座房子,像一座一层层的城。 没头脑走到少年宫门口,刚想进去,守门的同志把他拦住,问他进去干什么。没头脑拿出请帖:“我是来看戏的。”守门的同志说:“对不起,您这样去看戏,怕戏没看成,人倒饿死了。你看别人去看戏都得带吃的睡的东西呐。”没头脑听了这话,这才看到他以为是去露营的人都是进少年宫来的。没头脑摸不着头脑,弄不明白到底是怎么回事,连忙把请帖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请你在2月1日到达少年宫门口,出发到少年宫225楼去看2月16日演出的戏。一路上不供膳宿,粮食寝具都请自备。 看戏要带粮食寝具,这倒新鲜。没头脑忙问是什么道理,守门的同志说:“说来真是抱歉。这房子虽有三百层高,可是只有楼梯,没有电梯,上去只好一步步走。剧场在二百二十五楼,算下来上去得走半个月,加上看完了戏下来走半个月,前后就是一个月了,你不带吃的东西,那不要饿死吗?”守门的同志看见没头脑呆住了,心想他没有吃的睡的东西,急坏了,就安慰他说:“不要紧,我给你开一张条子,一路上会照顾你吃的睡的。” 没头脑直到这会儿没开口,他是没法儿开口。电梯给忘了!设计图样的时候怎么不好好想想呢? 这时候有几个学生走过:“我这回考试门门功课得五分,让我到少年宫来看一场戏。寒假一共休息一个月,正好来得及。” 没头脑硬着头皮,接过守门同志的条子,悄悄跟着大伙儿进少年宫。这少年宫里真个是富丽堂皇,就少一样:电梯!这时候孩子们上楼一个个精神百倍,有说有笑,嘻嘻哈哈,你追我赶。第一天是这样,第二天也还好,第三天就差劲了,第四天大家不唱歌也不跑了,没声儿地走着,到了第五天第六天……大家都垂头丧气,怨起工程师来了:“这么高的房子,连个电梯都没有!”“一定是给忘了!”“没头脑!”“这工程师准是从小就没头脑,大了做大事情还那样!”没头脑一旁听了,不咬一声,心里实在惭愧。 没头脑跟着大家上楼,一天不停,走了十五天,总算来到了剧场。剧场外面的衣帽间、休息室堆满了被子、毯子、锅子、炉子以及粮食。假定说每个人出发时带三十斤粮食,走了半个月,还剩十来斤,那么五六千人来看戏,单粮食就有十万斤,这儿像个粮仓了。 没头脑来到剧场,一看节目单,你说是谁在演出?原来是他的老朋友不高兴。这次演的戏是“武松打虎”。大家一定知道,“武松打虎”是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里的一段故事,讲的是好汉武松喝了酒过景阳岗,遇到老虎,抡起拳头,一下子就把它打死了。不高兴演的就是这只老虎。大家不要以为演老虎简单,才不简单呐。老虎得演得猛,演得不猛,就显不出武松的本事。 这时候,剧场里锣鼓“康康康康”敲起来了。天鹅绒幕布拉开,台上一片阴森森的夜间景色。一个醉醺醺的人歪歪倒倒地走出来,手里拿着一根棍棒。这人就是武松。霎时之间只听见呼的一声,武松猛地一惊,酒也醒了几分,但见树木后面扑出一条猛虎,就是不高兴。他向武松扑来,跳得高,窜得快,观众起劲得拼命拍手。武松迎头给它一棒,棒断了,就赤手空拳跟他打。锣声“康康康康”敲个不停,武松、老虎厮打个不住,一来一往,足足打了两三个钟头,武松呼噜呼噜直喘气,老虎还是精神赳赳。武松轻轻跟老虎说:“够了够了,你得倒下来装死了!”老虎回答说:“不高兴!”“康康康康”,又打下去,足足打了四五个钟头,武松拳头都举不起来了,央求老虎快点躺下来,老虎还是说:“不高兴!”“康康康康”,又打下去,足足打了十几个钟头,武松动都不能动了,恳求老虎马上躺下来,老虎只是蹦过来跳过去,一个劲儿说:“不高兴,不高兴!” 武松打虎打了半日半夜,还是不分胜负,剧场只好宣布暂时休息,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场分解。 到了第二天,幕才拉开,养好了精神的老虎凶猛地跳出来,武松懒洋洋地跟在后面,两个一打,又是十几个钟头,武松求过老虎多少回,请他死了算了,无奈老虎斩钉截铁回答他:“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最后又只好休息。 第三天,第四天……没完没了地打下去,也不知是武松打虎还是虎打武松,武松怎么也打不死老虎,老虎怎么也不高兴死。 台上这么一天天往下打,台下的观众可就着急了: “再打下去可不行了,粮食不够了!” “再打下去可不行了,学校要开学了!” “再打下去可不行了,妈妈要坐飞机来找我了!” 连观众都求起老虎来了:“帮帮忙,倒下来死了吧!”可是老虎就是不高兴死,生龙活虎地蹦过来,跳过去。 没头脑越看情形越不对,觉得不高兴的毛病跟自己的毛病一样,都给大家带来害处。正当台上武松给老虎逼得没办法,老虎正在张牙舞爪神气活现的时候,没头脑冲到台上去,一把抓住老虎的尾巴,也不管老虎狂吼大叫,死不高兴走,就把他倒拖下台,奔到剧场门口,骑上楼梯把手,呼呼地直往下滑,用一分钟十五米的速度,转过来转过去,转过去转过来,七转八转,一天就滑到了楼下。到了少年宫门口,坐上汽车,来到仙人的地方,仙人掐指一算,一个月的期限已满,正要上天,没头脑倒拖着不高兴赶来,请求他说:“谢谢您,把我们变回去吧,变得跟原来那么小,让我们从头来过,得从小养成好的习惯呐!” 一转眼,没头脑他们就缩成原来的样子,一点也没大,一点也没小。他们回到家里,累得倒头就睡。仙人也就回到天上,从此以后,咱们就再看不到仙人了。 第二天没头脑一觉醒来,把浑身上下看了个够,就像没出过什么事一样。他上学前上我家,把这件事情告诉了我。我说你这是梦。他说不管是不是梦,从小养成好习惯总是对的,幸亏仙人把他们重新变回来,要是仙人走了,哪怎么得了呐!临了他把帽子、手套、围巾、书包都检查过,不少了,才走。我很高兴,决定不再叫他没头脑了,随手关上了门。可是嘭嘭嘭,门响起来了,我一愣,怎么没头脑还是没头脑?我开门一看,果然是他。他说:“叔叔,我有一样东西送回来给您,是您上回忘了在我家的。”说着,他递给我一支钢笔,飞也似的走了。 我就用这支钢笔,写下了这个故事。 (原载上海《少年文艺》1956年第2期) 作者: 顾铁军 2005年09月8日 http://gutj.blogchina.com/js/2856719.html |
|
|
1楼#
发布于:2007-03-15 13:10
二
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文学剧本 首先要向大家介绍的是“我”。大家可以听到我的声音,可是看不到我。我是谁?我就是这部影片的绘制者。 然后我来向大家介绍两位小朋友。既然我会画画,我干脆就画画吧。 我画一扇窗子,再画一扇窗子。 上面的窗子打开,探出个孩子的长脑袋。他敲敲下面的窗子。下面的窗子打开,探出个孩子的圆脑袋。 “小朋友,你们俩叫什么名字,给大伙儿介绍一下好不好?” 长脑袋指指下面的圆脑袋说:“嘻嘻,他叫'没头脑'!” 圆脑袋翻翻眼皮,也向上面的长脑袋一指,说:“哼,他叫'不高兴'!” 没头脑和不高兴?这名字多怪!他们为什么叫没头脑和不高兴呢?那就请大家看下面的故事吧。 圆头圆脑的没头脑背着个大书包,一个劲地往前跑。跑啊跑啊,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落在地,可他一点不觉得。还是跑啊跑啊。 我忙叫他:“喂,没头脑,你的帽子丢啦!” 没头脑没听见,跑啊跑啊…… “喂,喂,喂,你的帽子丢啦,没头脑!” 没头脑的两条腿一煞车,摸摸大脑袋,帽子真的没了……他总算听到啦。 没头脑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向后转,又跑啊跑啊,来到丢失帽子的地方。 没头脑放下书包,捡起帽子戴上,转身就走,可地上留下了他的书包。 “唉呀,他书包又忘了!……喂,没头脑,书包!” 没头脑没听见,跑啊跑啊…… “喂喂喂,书包,你的书包!” 没头脑的两条腿一煞车,摸摸肩上,书包没了…… 没头脑来个一百八十度的向后转,又跑啊跑啊,跑回到丢失书包的地方。 没头脑跑得满头大汗,脱下帽子,把书包背到身上,转身就走。可地上又留下了他的帽子。 没头脑就这样跑回来捡帽子,忘了书包;跑回来捡书包,忘了帽子……他做事就这么丢三落四的,因为大家叫他“没头脑”。 没头脑忘在地上的帽子飞起来了,满天地飞。帽子自己当然不会飞,原来是根竹竿顶住它在大摇大晃。竹竿自己当然也不会大摇大晃,原来是一个孩子在拿着它大摇大晃。这孩子一面耍帽子,一面尖着嗓子叫:“欧!谁的帽子丢啦?谁的帽子丢啦?”这孩子不是别人,就是“不高兴”。 正在闷着头跑的没头脑两条腿一煞车,摸摸脑袋——帽子没了。“帽子,我的帽子!”他向后转,向帽子跑去“还给我,是我的帽子。”没头脑向前追,帽子向前逃,追得越快,逃得越快。“我的帽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没头脑叫啊叫啊,嗓子都叫哑了。可拿帽子的孩子一个劲儿逃,嘴里还叫:“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这个孩子,你好端端地叫他做什么,他回答就是这三个字:“不——高——兴!”因此,大家叫他“不高兴”。 不高兴一个人在草地上表演他的拿手好戏:“耍棍子”。棍子像风车似地飞转,最近只见棍影不见人影了。棍影忽而在东,忽而在南,忽而在西,忽而在北。忽然风车向上一飞,“不高兴”露出得意的样儿,叉开腿站在那儿。棍子不偏不倚地落在他的一个手指头上。 “好!再来一个!再来一个!再来一个……”所有的教室窗口挤满了同学们的脸蛋,看着不高兴表演,狂呼大叫。不高兴一听大家叫他再来一个,他就歪着头,眯起一只眼睛,斜着一只眼睛,四下里瞧瞧:“不——高——兴!”转身就走。这小家伙功夫是有点儿,就脾气糟糕。大家要他表演,他却不高兴表演走了。 不高兴扛着竹竿大模大样地走出校门,跳上一排很高的水泥管,从一个水泥管蹦到另一个水泥管。 我就叫他:“喂,不高兴,你当心摔跤,快下来!” 不高兴两眼向上一翻:“不——高——兴!” 我知道他准会有这一句。 不高兴在水泥管上一蹦一跳,一滑,差点儿没摔下来。 “你瞧,对不对?不高兴,还不下来!” 不高兴不但不下来,反而越跳越高,只管叫着:“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可是兴字还没出口,扑通,已经跌到下面烂泥沟里了。 不高兴坐在沟里,满身泥浆,竹竿也断了。黑脸上只有两只亮晶晶的眼睛瞧着我,也就是瞧着镜头。 “唉呀,这回可就真不高兴了吧?唉,你老这么跟大家抬杠,这也不高兴,那也不高兴,长大了可怎么得了?唉,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不高兴斜起黑脸上两只眼睛,不服气地说:“哼,老是这句:长大了怎么得了,长大了怎么得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等我长大起来呀,我就干点大事情给你们看看。” “这个,我可有点儿不太相信。” “不信?唉,我能马上大起来就好了。准干点大事情给你们看看。” “你要大起来?那还不容易。我能让你马上大起来。” “真的?” “真的。我能把你变成大人。” “你有仙法吗?” “干嘛要仙法?我只要嚓嚓嚓画上几笔,就行了。” “那好,就让我变成大人吧。我大起来保管错不了。变吧!” “好,那我这就……” 不高兴忙摇手:“不,不,不……” “怎么,又不高兴啦?” “不不,我还有个朋友,让他也跟我一起变!” 不高兴说着,一骨碌爬起来,就往学校跑。 学校里一大群孩子挤在墙报前面,哈哈笑得直不起身子。原来大家在围着“欣赏”没头脑的大作。他画的是学校,画得真不赖,可“我们的学校”几个字写倒了。你站着看画,看字就得“倒竖蜻蜓”。 墙报小编辑急得直搔脑袋,对没头脑说:“你呀,真是个没头脑。看你长大了可怎么得了?唉,长大了可怎么得了!” 没头脑噘起了嘴,不服气地说:“哼,老是这句:长大了怎么得了,长大了怎么得了!这有什么大不了的,等我大起来呀,我就干点大事情给你们看看……”他一面往外走一面说,“这有什么大不了的。唉,我能马上大起来就好了。那我就干点大事情给……” 他话没说完,不高兴像阵风似地奔了进来,一把拉住他,在他耳边说了两句,往外就跑。 “你们还往哪儿跑啊?就在这儿变吧。不过,你们大起来想干什么呢?” 不高兴想了想,摆起个武生架式:“我当演员。” 没头脑边想边说:“我……我要当个工程师,造一座少年宫……” “好吧,就这么办,说变就变!” 我就三笔两笔,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变成了两个小大人。我在没头脑嘴上还嚓嚓加上两撇小胡子。 “好了,你们变成大人了。再见!祝工作顺利!” 就这样,没头脑当上了工程师。他第一件事,就是照他心里朝夕思念的给小朋友设计一座少年宫。要知道少年宫有多高,只要看他设计图样之长就可以知道了。这是个长卷,这卷纸把一间屋子都铺满了。他刚把图样画好,最后在图样的上端写下“少年宫”三个大字,可这三个字又给写倒了。 没头脑写完最后一笔,得意洋洋地伸个懒腰:“我大起来能干什么,就让大伙儿看看吧!少年宫,整整一千层,一——千——层!” 报纸登出了新闻: 小朋友的好消息:九百九十九层的少年宫落成了! 九百九十九层?不是说一千层吗?准是少算了一个数,没头脑! 尽管少算了一层,九百九十九层的少年宫还是挺高挺高的。从下面“一二三四……”往上数,没数到大楼的一半,就已经看不见大楼了,它钻到云端里了。 工程师没头脑先生站在少年宫门口,仰头欣赏着自己的得意杰作。房子太高了,仰得头顶心朝地,帽子都掉了下来。他翘起大拇指说:“你们看吧,怎么样啊!” 到底怎么样,马上就看到了,可没头脑,你先把帽子捡起来吧,别又忘了……“喂喂,别走,你的帽子!” 没头脑不好意思地捡起帽子 ,转过身来,看到许多孩子往少年宫走来,可是奇怪,怎么都扛着行李铺盖呀? “小朋友们,你们是上哪儿旅行吧?” “不去旅行,去看戏!” “看戏,带着行李铺盖去看戏?” 可不,一个个孩子背着书包,挂着干粮袋,还挑的挑,扛的扛,一排一排进少年宫。看戏,扛被头铺盖,你说新鲜不新鲜? 没头脑搔搔他的大脑袋,弄不懂。他也跟着要进去,可一到门口,他就给一位老人家拉回来了。他是看门的。 “喂,同志,您进去有事吗?” 没头脑理直气壮,回答说:“去看戏!” “对不起,您能这样去看戏吗?您这样去看戏,怕戏没看成,人倒给饿死了。”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 “唉,这房子实在太高了,到最高一层去看戏,一来一回得走一个月……” “什么?走一个月?” “可不是。实在抱歉,都只为工程师把电梯给忘了。” 没头脑一听,急得直拍他的大脑袋:“糟糕糟糕!电梯给忘了!” 九百九十九层的大楼,没电梯可不是闹着玩的,一来一回,是得走一个月。怪不得大家要带着被头铺盖了。 孩子们走过,看见没头脑急得拍脑袋,就停下来安慰他:“叔叔,您是为了没带吃的吧?别急别急,我们人多,匀给你吃。走吧,一起走,走吧走吧!”他们也不等没头脑再开口,前拉后推的,把没头脑给拥着走了。 孩子们高高兴兴地上楼,一步就是三级,蹦啊跳啊,真带劲。 走了几天啦?孩子们不那么高兴了,一步顶多是一级。 又走了几天啦?孩子们有点不高兴了,一步一级还有点勉强。 大概走了快半个月了吧,孩子们很不高兴了,上一级楼梯还得先呼口气。 小朋友尚且这样,我们那位胖胖的没头脑先生就更狼狈了。他用两条腿加上两只手已经爬了不知多少天啦,这会儿爬都爬不动了,干脆一屁股坐在楼梯上,摘下帽子拼命地扇风,汗水直冒。 有两个小朋友在上面叫:“快到了,伙伴们,最后五层了,加油啊!不到楼顶非好汉!” 没头脑翻过身来,还想爬,可两手发抖,膝盖也撑不住,不但没爬上去,反而呼噜噜往下直滑,幸亏后面几个小朋友把他顶住了。 一个小朋友说:“叔叔,加把劲,上去吧!” 没头脑扒在楼梯上,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不,不,不行了!这场戏我是看……看……看不成了,你们上……上……上去吧。” 一个小朋友生气地顿着脚说:“嗨,都怪那位工程师不好,这么高的大楼,怎么会把电梯给忘了。他呀,从小准就是个没头脑!” 没头脑的脸从白到青,从青到紫,从紫到红。 小朋友们马上开紧急会议,交头接耳地商量了一会儿。一个小朋友对没头脑说:“叔叔,别着急,这场好戏一定让您看到,您等一等,我们有办法。” 小朋友们在楼顶上装了个吊环,穿根绳子,把没头脑往上吊。“一二,一二”,孩子们齐心合力地使劲拉绳子。没头脑摇摇晃晃地往上升。孩子们看了都伸出大拇指说:“这'电梯'不错,叔叔,您坐着舒服吧?啊?” 还舒服呐!没头脑呲牙咧嘴,哼啊哈的直喘气。他这是哑子吃黄连,有口说不出。唉,谁叫他没头脑呢? 剧场门口,灯火辉煌。小朋友们兴高采烈地往剧场跑。他们那份高兴劲啊,就象登山运动员登上了珠穆朗玛峰顶上。 迎面一张大海报,上面大字写着: 今天演出 武松打虎 主演:不高兴 倒霉蛋 剧场大厅里已经坐满了小朋友,大家急得坐不住,站起来大叫:“该开演了!该开演了!时间已经过了!”开场锣鼓“仓仓仓仓”敲得很紧,戏确实是早该开场了。可是在后台,不高兴翘着他的二郎腿,坐在化装桌子上正憋气。 演武松的倒霉蛋拿着虎形面具,急急忙忙奔了进来:“唉呀,我的爷爷,我的祖宗,你怎么还没化装啊,戏已经要开场啦!” 不高兴跳下化装桌子说:“我不高兴演老虎,我要演武松!我不高兴演老虎,不高兴,不高兴……” 倒霉蛋不管三七二十一,把虎形面具往不高兴身上一套:“唉呀,来不及了,快走吧,观众都等急了!”他拖了不高兴就往外走,不高兴一个劲地叫:“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台上的帷幕好歹总算慢慢拉开。只见台上夜色朦胧,一派山岗景色。武松不是在景阳冈打的虎吗?武松喝得醉醺醺的,拖着棍棒,歪歪倒倒地走出台来,到了台前,“仓”,一个亮相。 剧场外面的楼梯上,小朋友们还在紧张地把没头脑拉上来。 一个孩子在楼梯口往下喊“快,快,戏已经开场了,加油,加油啊!” 下面拉绳子的小朋友们一急,用力过猛,绳子拉断了。 说时迟那时快,没头脑连着绳子咕噜噜往下掉,也就是从九百九十九层楼直往下掉。没头脑吓成什么样子,因为掉得太快了,来不及看清楚。 楼梯口的小朋友们连忙去抓绳子。我的天!还好,抓住了。 没头脑又一点一点给拉上来。 戏台上,武松刚亮完相,只听“呼”的一声,一只猛虎从后面扑上来了。 老虎和武松你来我去的打了一阵,武松趁老虎不防,矫捷地举起棍棒,向老虎头上打去,“巴叉”,棒断了。老虎一个趔趄,随着又扑过来。武松一个斛斗,从老虎下面滚过去。老虎扑了个空,武松乘机跳上虎背,捏住老虎的颈项,举起拳头,“仓仓仓”打了三下,把老虎打“死”了。 满场掌声雷动,连连叫好:“好啊,好啊,老虎打死喽!” 躺在那里的老虎听到这句话,把虎形面具像电焊工的面罩那样往上一推,露出来的是不高兴的脸。他竖着眉毛瞪着眼:“什么,我给打死了?不——高——兴!”他把面具往下一拉,纵身又去扑武松。 武松打死了老虎,正在高兴,唱着戏文,冷不防老虎复活,大吃一惊,连忙招架。 老虎复活,小观众也看傻了。 锣鼓“冬冬冬,仓仓仓”,武松和老虎又重新打来打去。这回老虎更加凶猛了。 武松好容易把老虎按住,“仓仓仓”又是三拳,老虎第二次“死”了。 下面观众叫得更欢:“好了,打死了,老虎打死了!” 老虎不听则已,一听又翻身跳起来,叫着“不高兴”,直扑武松,让武松翻了个斛斗。 “冬冬冬,仓仓仓”! 武松和老虎又打起来。 武松低声提醒老虎:“喂,老虎,你该死了!” 老虎一个劲地大叫:“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老虎猛扑武松,武松身手矫健,一闪过去,老虎扑了个空,摔了个屁股墩子。可他爬起来振振精神,回身又上阵。老虎不肯罢休,干脆一把抱住武松,两个扭成一团…… 正在这个时候,小朋友们拥着没头脑走进剧场:“快快快,看武松打老虎!” “武松打虎?”没头脑向台上一看,老虎骑在武松背上,举起虎拳猛打。没头脑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这不成了老虎打武松啦?” 武松挣扎起来,把身子一挺,老虎仰天摔了一跤。 小观众们都替武松使劲喊着:“武松加油,武松加油……” 老虎一骨碌爬起身子,又跟武松扭成一团,满台打滚。 武松好容易挣脱身子就溜。老虎紧跟不舍,一把抓住了武松的帽子,把老虎面具推上去,又露出不高兴的脸,得意洋洋。他忽然发现武松不见了,忙把面具往下了拉,重新追起来。 老虎在假山下面飞也似地跑了一圈又一圈。这时武松已经逃到假山顶上,坐在那里累得直喘气。老虎跑了几圈不见武松影子,停下来,把老虎面具推上去,露出不高兴的脸。他四下看看,向上一望,手指武松:“好,你在这儿!” 武松急得直拱手:“请你帮帮忙,别打了,别打了,算我输了好不好?” “不高兴!”不高兴戴上面具,直奔武松。 武松只得再逃。山上山下,山前山后,两个逃得逃追得追。武松逃到台口,往下一跳,老虎也追下台来。 “老虎来了!老虎来了!”小观众都站了起来,剧场的秩序也就乱啦! 武松直往太平门跑,碰上站在那里看戏的没头脑,撞了个满怀,都摔倒了。武松一骨碌爬起来就跑。没头脑也费劲爬起来。老虎追来了,他连忙逃走。看戏的小朋友也生气了,都离开座位来追,一个个喊着:“打老虎!打老虎!” 在剧场四通八达的过道上,武松、没头脑、老虎、小观众在不住绕圈子,一片“打老虎”的喊声。 武松这时乘机溜走了。 没糟糕的是没头脑。他腆着个大肚子,呼噜呼噜直喘气。老虎低着头紧贴着他追。没头脑一边逃,一边拼命向后摇手:“别追我,别追我,我不是武松!” 不高兴埋头大喊:“不高兴,不高兴!” 他们这么追啊逃啊,来到了楼梯口。老虎正好一把揪住没头脑的后衣领,没头脑要挣脱,两人扭在一起,一滑,骨碌碌,骨碌碌,像个大圆球似地从第九百九十九层楼上,沿着楼梯滚下去了。七转八转地滚啊……滚啊……滚啊…… 也不知滚了多少个时辰,“巴答”,他们最后滚到了楼底下,坐在那里直哼哼。 没头脑回脸看看扮老虎的不高兴,不高兴也回脸看看晕头转向的没头脑,两人不约而同地惊叫了一声:“是你!” 不高兴想举臂,可是一声尖叫:“喔唷!”原来他手臂受伤了。 没头脑和一只手吊着绷带的不高兴垂头丧气地走到我面前。 “啊?你们二位回来啦?我说,没头脑,不高兴,你们都做了出色的大事情了吧?” 没头脑难为情地说:“不要再叫我没头脑了!” 不高兴摇摇没吊绷带的那只手:“我也不要再叫不高兴了!” 两人一起低声说:“我们要从头开始,快把我们变回去吧!” “你们懂得这个道理,肯改正毛病就好。说变就变……” 眼看着没头脑和不高兴一点点缩小,变回了原来的样子。没头脑的书包也飞回到他的肩上。 可是没头脑摸摸脸:“不行,还有胡子!” 不高兴也指指吊着绷带的手:“还有我这个!” “唉呀,我差点也变成了没头脑啦!” 不高兴拉掉了没头脑的小胡子,没头脑扯掉了不高兴的绷带。你们看他们多高兴啊! 1962年 http://blog.bokee.com/ |
|
|
3楼#
发布于:2007-03-15 13:26
三
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拍摄脚本 1、空白画面 上部画出一扇窗子,下部画一扇窗子。上面的窗子打开,探出个孩子的长脑袋。他敲敲下面的窗子。下面的窗子打开,探出个孩子的圆脑袋。 旁 白:小朋友,你们俩叫什么名字,给大伙介绍一下,好不好啊? 不高兴:他叫没——头——脑! 没头脑:哼!他呀,叫不高兴! 旁 白:什么?叫没头脑和不高兴? 2、室外,白天 圆头圆脑的没头脑背着个大书包,一个劲地往前跑。跑啊跑啊,一阵风把他的帽子吹落在地,可他一点不觉得。还是跑啊跑啊。 旁白:嘿!没头脑,你的帽子丢了。哎哎哎,帽子丢啦!哼!书包又忘了。嘿,书包,书包!哈!你瞧,拿了这个又忘了那个。这孩子,做事怎么这么丢三落四的。哦,怪不得他叫没头脑呢。 3、室外,白天 不高兴拿一根竹竿顶着没头脑的帽子摇晃。 不高兴:谁的帽子丢啦,谁的帽子丢啦? 没头脑:我的帽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快还给我! 不高兴:不——高——兴! 没头脑:快给我!快给我!快给我呀! 不高兴:不——高——兴! 没头脑:快给我!快给我!快还给我! 不高兴:不——高——兴! 旁 白:这孩子,一开口总这三个字,不高兴,要不怎么叫他不高兴呢。他们俩啊,真是一对宝贝。 4、室外,白天 不高兴在校园里草地上“耍棍子”。棍子像风车似地飞转,所有的教室窗口都挤满了同学们的脸蛋,看着不高兴表演,狂呼大叫。 观看的同学:好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不高兴:不——高——兴! 5、不高兴扛着竹竿大模大样地走出校门,跳上一排很高的水泥管,从一个水泥管蹦到另一个水泥管。 6、另一场景,室外,白天 没头脑在学校里出墙报画画,小编辑在旁边看。 小编辑:没头脑,你画好了没有啊? 没头脑:你看,写完字就好了。 7、回到原场景,室外,白天 不高兴还在从一个水泥管蹦到另一个水泥管。 旁 白:喂,不高兴,你又要往哪儿去呀?快回来! 不高兴:不——高——兴! 旁 白:我就知道他有这么一句。哎,当心摔交,快下来,快下来! 旁 白: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不高兴还是在水泥管上一蹦一跳,扑通,跌到下面烂泥沟里。 旁 白:这回,真的不高兴了吧。唉,你老这么不高兴下去,将来大起来,可怎么得了啊! 不高兴:哼!老是大起来怎么得了。这有什么?等我大起来啊,干些大事给你看看! 旁 白:嚯,这我可有点儿不太相信。 不高兴:不信?唉!我要是能马上大起来就好了。 旁 白:那行啊,我能让你马上大起来。怎么样? 不高兴:真的? 旁 白:真的!我能把你变大了。 不高兴:你有仙法吗? 旁 白:不用仙法,画几笔就行了。 不高兴:那好!我大起来啊,保险错不了!来!变吧! 旁 白:好,那我就…… 不高兴:不!不不! 旁 白:怎么,又不高兴啦? 不高兴:不!我还有个朋友,也让他和我一起来变! 8、室外,白天 学校里一大群孩子挤在墙报前面,哈哈笑得直不起身子。原来大家在围着“欣赏”没头脑的大作。他画的是学校,画得真不赖,可“我们的学校”几个字写倒了。你站着看画,看字就得“倒竖蜻蜓”。 围观的同学:哈哈哈哈…… 小编辑:你呀,真是个没头脑!看你大起来怎么得了。 没头脑: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哼!等我大起来呀...咦? 他话没说完,不高兴像阵风似地奔了进来,一把拉住他,在他耳边说了两句,往外就跑。 旁 白:喂,别跑了。就在这儿变吧。不过,你们大起来想干什么呢? 不高兴:我要……作个演员! 没头脑:我要……作个工程师,盖一所大房子,给大伙看看! 旁 白:好吧,那咱们说变就变。 三笔两笔,没头脑和不高兴就变成了两个小大人。没头脑的嘴上还加上了两撇小胡子。 旁 白:再见! 没头脑、不高兴:再见! 旁 白:祝你们工作顺利! 9、室内,白天 没头脑当上了工程师。他第一件事,就是照他心里朝夕思念的给小朋友设计一座少年宫。他把图样画好,最后在图样的上端写下“少年宫”三个大字,可这三个字又给写倒了。没头脑写完最后一笔,得意洋洋地伸个懒腰。 没头脑:唉!一千层的少年宫,总算设计好了!哼!这回呀,可要给他们瞧瞧! 旁 白:不是说一千层吗?怎么变九百九十九层了?准是他少算了一个数。哼!没头脑! 10、室外,白天 工程师没头脑先生站在少年宫门口,仰头欣赏着自己的得意杰作。房子太高了,仰得头顶心朝地,帽子都掉了下来。他翘起大拇指自夸。 没头脑:你们瞧,怎么样啊? 旁 白:喂喂,你的帽子。 没头脑不好意思地捡起帽子 ,转过身来,看到许多孩子往少年宫走来,可是奇怪,他们都扛着行李铺盖。 没头脑:你们这是干什么去啊? 学生们:我们,到去上面看戏去。 没头脑:看戏? 旁 白:不对啊,有带着被窝铺盖去看戏的吗?这可真是一件新鲜事儿。 旁 白:哎呀,喷水池怎么造在这儿啦?这不成了喷雨池了吗,怪不得大家都要带着雨伞来了。 11、室外,白天 少年宫门口,没头脑弄不懂,他要跟着进去看个究竟,可一到门口,就给看门的拦住了。 看门人:哎,同志,慢点儿,您进去有事吗? 没头脑:看戏。 看门人:对不起,您这样看戏呀,怕是戏没有看成,人都给饿死了。 没头脑:这是什么意思啊? 看门人:这房子,太高啦。到顶高的一层去看戏啊,来回要走一个月。 没头脑:什么?!一个月? 看门人:很抱歉!因为工程师把电梯给忘啦。 没头脑:糟糕!电梯给忘了。 旁 白:这么高的大楼没有装电梯,那是得走一个月啊,怪不得大家都带着被卧铺盖呢,真不象话。 12、室外,白天 孩子们走过,看见没头脑急得拍脑袋,就停下来安慰他。 学 生:叔叔,你忘了带东西吗?没关系,我们带的多,分给你,一起走。走啊。 没头脑:不不,不是的。 学 生:走啊,走啊,快走吧。 旁 白:他们就这样走啊,走啊,爬呀。已经走了整整十四天了。 学 生:快到啦!还有最后五层啦,大家加油啊! 学 生:叔叔,快上去吧。 没头脑:不行了,这场戏啊,我是看不成了,你们先去吧。 学 生:都要怪那工程师。这么高的楼房,怎么会把电梯给忘了?他呀,准是个没头脑! 学 生:叔叔,你等一等,我们有办法了。 小朋友们在楼顶上装了个吊环,穿根绳子,把没头脑往上吊。“一二,一二”,孩子们齐心合力地使劲拉绳子。没头脑摇摇晃晃地往上升。 学 生:叔叔,我们这个电梯好不好啊? 旁 白:没头脑现在是哑巴吃黄连,叫有苦说不出啊。谁叫他没头脑呢。 13、室内,白天 剧场门口,灯火辉煌。迎面一张大海报,上面大字写着: 今天演出 武松打虎 主演:不高兴 倒霉蛋 该开演了,不高兴翘着他的二郎腿,坐在化装桌子上正憋气。演武松的倒霉蛋跑来催他化妆。 倒霉蛋:哎呀!你怎么还没有化妆啊? 不高兴:不高兴演老虎!要演武松! 倒霉蛋:哎呀,来不及了,快走吧。 不高兴:哼! 14,室内,白天 剧场外面的楼梯上,小朋友们还在紧张地把没头脑往上拉。 学生:喂!戏已经开演啦!加油加油! 15、室内,白天 老虎和武松你来我去的打了一阵,武松趁老虎不防,跳上虎背,捏住老虎的颈项,举起拳头,“仓仓仓”打了三下,把老虎打“死”了。 观 众:好,好!老虎打死了!打死了!打死了…… 不高兴:什么?我给打死了?不高兴! 旁 白:喂,老虎,你该死了。 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旁 白:什么?老虎打起武松来了?真奇怪。 观 众:加油!加油!加油!…… 不高兴:好!在这儿! 倒霉蛋:请你帮帮忙,别打了,别打了!算我输了。好不好? 不高兴:不——高——兴! 观 众:老虎来了,老虎来了!……打!打老虎!打老虎!……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 16、在剧场四通八达的过道上,武松、没头脑、老虎、小观众在不住绕圈子,一片“打老虎”的喊声。“武松”这时乘机溜走了。没头脑腆着个大肚子,呼噜呼噜直喘气,“老虎”误以为他是武松低,紧贴着他追。没头脑一边逃,一边拼命向后摇手。 没头脑:别追我别追我别追我呀,我不是武松呀! 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没头脑:哎呀,别追我别追我呀! 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没头脑:别追我别追我,我不是武松!别追我呀!哎呀哎呀!别过来别过来!哎呀哎呀!啊! 他们这么追啊逃啊,骨碌碌,像个大圆球似地从第九百九十九层楼上,沿着楼梯滚下去了。他们最后滚到了楼底下,坐在那里直哼哼。没头脑回脸看看扮老虎的不高兴,不高兴也回脸看看晕头转向的没头脑,两人不约而同地惊叫了一声。 没头脑、不高兴:啊?原来是你呀!哎哟,哎哟,哎哟! 17、画面上出现没头脑和一只手吊着绷带的不高兴,他们垂头丧气。 旁 白:啊,你们二位回来啦。我说没头脑不高兴,怎么样啊? 没头脑:你别喊我没头脑了。 不高兴:你也别叫我不高兴了。 没头脑、不高兴:快把我们变回来吧! 旁 白:只要肯该就好了。说变就变! 没头脑:不对呀!还有胡子呢。 不高兴:还有,这个呢!(指绷带) 旁 白:嘿哟!你们瞧,我倒成了个没头脑了。啊!哈哈。 没头脑:哈哈哈哈…… 不高兴:嘿嘿,哈哈哈哈…… 旁 白:再见啦! (剧终) 作者: 顾铁军 2005年09月8日 http://gutj.blogchina.com/js/2856383.html |
|
|
4楼#
发布于:2007-03-15 13:39
四
动画片《没头脑和不高兴》全台词 ![]() ——小朋友,你们俩叫什么名字,给大伙介绍一下,好不好啊? ——他叫没——头——脑! ——哼!他呀,叫不高兴! ——什么?叫没头脑和不高兴? ——嘿!没头脑,你的帽子丢了。哎哎哎,帽子丢啦! ——哼!书包又忘了。嘿,书包,书包! ——哈!你瞧,拿了这个又忘了那个。这孩子,做事怎么这么丢三落四的。哦,怪不得他叫没头脑呢。 ——谁的帽子丢啦,谁的帽子丢啦? ——我的帽子,快还给我!快还给我!快还给我! ——不——高——兴! ——快给我!快给我!快给我呀! ——不——高——兴! ——快给我!快给我!快还给我! ——不——高——兴! ——这孩子,一开口总这三个字,不高兴,要不怎么叫他不高兴呢。他们俩啊,真是一对宝贝。 ——好啊!再来一个!再来一个! ——不——高——兴! ——没头脑,你画好了没有啊? ——你看,写完字就好了。 ——喂,不高兴,你又要往哪儿去呀?快回来! ——不——高——兴! ——我就知道他有这么一句。 ——哎,当心摔交,快下来,快下来! ——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这回,真的不高兴了吧。唉,你老这么不高兴下去,将来大起来,可怎么得了啊! ——哼!老是大起来怎么得了。这有什么?等我大起来啊,干些大事给你看看! ——嚯,这我可有点儿不太相信。 ——不信?唉!我要是能马上大起来就好了。 ——那行啊,我能让你马上大起来。怎么样? ——真的? ——真的!我能把你变大了。 ——你有仙法吗? ——不用仙法,画几笔就行了。 ——那好!我大起来啊,保险错不了!来!变吧! ——好,那我就…… ——不!不不! ——怎么,又不高兴啦? ——不!我还有个朋友,也让他和我一起来变! ——哈哈哈哈…… ——你呀,真是个没头脑!看你大起来怎么得了。 ——这又有什么,大不了的。哼!等我大起来呀...咦? ——喂,别跑了。就在这儿变吧。不过,你们大起来想干什么呢? ——我要……作个演员! ——我要……作个工程师,盖一所大房子,给大伙看看! ——好吧,那咱们说变就变。 ——再见! ——再见! ——祝你们工作顺利! ——唉!一千层的少年宫,总算设计好了!哼!这回呀,可要给他们瞧瞧! ——不是说一千层吗?怎么变九百九十九层了?准是他少算了一个数。哼!没头脑! ——你们瞧,怎么样啊? ——喂喂,你的帽子。 ——你们这是干什么去啊? ——我们,到去上面看戏去。 ——看戏? ——对啊,有带着被窝铺盖去看戏的吗?这可真是一件新鲜事儿。 ——哎呀,喷水池怎么造在这儿啦?这不成了喷雨池了吗,怪不得大家都要带着雨伞来了。 ——哎,同志,慢点儿,您进去有事吗? ——看戏。 ——对不起,您这样看戏呀,怕是戏没有看成,人都给饿死了。 ——这是什么意思啊? ——这房子,太高啦。到顶高的一层去看戏啊,来回要走一个月。 ——什么?!一个月? ——很抱歉!因为工程师把电梯给忘啦。 ——糟糕!电梯给忘了。 ——这么高的大楼没有装电梯,那是得走一个月啊,怪不得大家都带着被卧铺盖呢,真不象话。 ——叔叔,你忘了带东西吗?没关系,我们带的多,分给你,一起走。走啊。 ——不不,不是的。 ——走啊,走啊,快走吧。 ——他们就这样走啊,走啊,爬呀。已经走了整整十四天了。 ——快到啦!还有最后五层啦,大家加油啊! ——叔叔,快上去吧。 ——不行了,这场戏啊,我是看不成了,你们先去吧。 ——都要怪那工程师。这么高的楼房,怎么会把电梯给忘了?他呀,准是个没头脑! ——叔叔,你等一等,我们有办法了。 ——叔叔,我们这个电梯好不好啊? ——没头脑现在是哑巴吃黄连,叫有苦说不出啊。谁叫他没头脑呢。 ——哎呀!你怎么还没有化妆啊? ——不高兴演老虎!要演武松! ——哎呀,来不及了,快走吧。 ——哼! ——喂!戏已经开演啦!加油加油! ——好,好!老虎打死了!打死了!打死了…… ——什么?我给打死了?不高兴! ——喂,老虎,你该死了。 ——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不高兴! ——什么?老虎打起武松来了?真奇怪。 ——加油!加油!加油!…… ——好!在这儿! ——请你帮帮忙,别打了,别打了!算我输了。好不好? ——不——高——兴! ——老虎来了,老虎来了!……打!打老虎!打老虎!……打得好!打得好!打得好!…… ——别追我别追我别追我呀,我不是武松呀! ——不高兴不高兴! ——哎呀,别追我别追我呀! ——不高兴不高兴! ——别追我别追我,我不是武松!别追我呀!哎呀哎呀!别过来别过来!哎呀哎呀!啊! ——啊?原来是你呀!哎哟,哎哟,哎哟! ——啊,你们二位回来啦。我说没头脑不高兴,怎么样啊? ——你别喊我没头脑了。 ——你也别叫我不高兴了。 ——快把我们变回来吧! ——只要肯该就好了。说变就变! ——不对呀!还有胡子呢。 ——还有,这个呢! ——嘿哟!你们瞧,我倒成了个没头脑了。啊!哈哈。 ——哈哈哈哈…… ——嘿嘿,哈哈哈哈…… ——再见啦! 漫话体坛>过河卒子 http://manhua.webman.info/bbs/viewtopic.php?p=575370 |
|
|
5楼#
发布于:2007-03-15 16:43
|
|
|
9楼#
发布于:2007-05-08 12:48
谢谢楼上几位的好意!帖子只要网友们喜欢,就是对我的最好褒奖,加不加精无所谓。我信奉这句话:金杯、银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嘛!哈哈
![]() |
|
|
10楼#
发布于:2007-05-10 20:33
这里至少有两篇文章是本坛网友整理的,只不过被有些博客转载了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2520 http://www.peiyin.com/bbs/read.php?tid=10798 |
|
11楼#
发布于:2007-06-16 22:42
那个年代的阳光很温暖,收音机里的录音剪辑时不时还会有些噪音,妈妈静静的在打毛线,我在一旁玩积木,现在,妈妈老了,我也长大了,那些熟悉的声音也逝去了
|
|
12楼#
发布于:2007-06-18 12:24
一看题目就喜欢!收了慢慢看
可惜现在没有这么趣意盎然的国产儿童故事片了 |
|
|
13楼#
发布于:2009-08-13 12:17
美术片:《渔童》 底本
·剪纸片· 渔童 集体改编 虞和静 执笔 旁白:六十多年前,帝国主义势力越来越疯狂地侵入了我国。他们和当时腐败的满清王朝勾结在一起,残酷地压迫、剥削中国人民。中国人民在和帝国主义展开无情的斗争中,终于爆发另外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本片内容,就反映了义和团运动爆发前,流传在某个沿海小城镇里的一个民间传说。 一 六七十年前的一个贫困的中国北方沿海小城镇。破落陈旧的房屋比比皆是,与那些高耸十字架的外国教堂和封建统治者的高楼大厦,形成贫富鲜明的对照。 海湾内白雾弥漫,点点渔船,隐约可见。海面上停留着几艘外国兵舰。 旭日初生,映出一片美丽的祖国山河景色。 大小渔船纷纷出港,在靠近兵舰处给堵住了,渔民们吵闹起来;枪声也响了起来。 一个身体强壮的老渔翁,划着一只破旧的小渔船。他身体向前微弯,用手掌挡住耳朵静听,随即招手问道:“喂,前面出了什么事了?” 一个黑胡子渔民答道:“老大爷,老大爷,你甭去了,洋鬼子又封锁了港口,不让我们去打鱼。” 一个青年渔民愤愤地扔下船桨说:“这是我们的地方,为什么不让我们打鱼?” 这时,港口传来“突突突”的汽艇声,一艘汽艇正向兵舰驶去。汽艇上坐着一个身穿黑袍,脖上挂有银质十字架,下巴长满胡子的高鼻子洋神父。汽艇在渔民们面前驶过,小渔船被浪头推得摇摇晃晃,引起渔民们的愤恨,有的挥券作势,有的往海里吐口唾沫。老渔翁愤愤地说:“这个洋和尚老是鬼鬼祟祟地把一箱一箱东西往兵舰上搬,不知道搞的什么鬼!” 二 离海岸不远处有棵古树,树身弯曲倾斜。渔翁把渔网挂在树枝上,寻找渔网破洞,准备修补。 古树旁有破陋茅屋一间,正好倚在一块大石旁,以防大风的袭击,这就是渔翁的住所。 渔翁正在修补渔网。一个衙役从渔翁背后走来,向渔翁伸手,恶狠狠地说道:“老头儿,今天该缴鱼税了吧!” 渔翁稍稍楞了一下,然后指指兵舰平静地说:“你看,几天打不上鱼了。” 衙役见老渔翁交不出鱼税,气冲冲地跳上渔船乱翻了一阵,结果也没翻出什么东西来,就顺手捡起一把斧头扬言道:“明天不交鱼税,就劈掉你的破船!”说完丢掉斧子,扬长而去。 三 晚上,教堂的钟声在夜空中回响。海面上风浪大作。渔翁凝视着海面,搓了搓手,轻声地自语道:“现在,趁天黑,又有风浪,洋鬼子不易看见,我偷偷的出海打些鱼回来,也好去完税。”他迅速地走上渔船,决心去打鱼。 渔翁在大风浪中艰难地撒下渔网,又拉起渔网,渔网三次倒有两次是空的,其中一次打到鱼的,也只有寥寥几条小鱼。 一个大风浪打来,船只随着浪头来了个大起伏。渔翁虽也被颠得摇摇晃晃,但他立刻又划起桨,用足力气,奋力向前划去。 刚逃出了危险,立刻又一个大浪打来,险些沉船,渔翁也被打得全身湿透。他随即用手抹去脸上的水,咬紧了牙,几乎把全身力气都用在船桨上,坚毅地与海浪搏斗。 小渔船经历几次大风浪后,正要继续前进,这时,渔翁看见了前面不远的地方,有一团金火在闪闪烁烁的冒光。渔翁用手擦了擦眼睛,金火仍在远处闪光,他轻声地说:“这是什么?是水怪?还是出了宝贝?” 渔翁用力地向前划了两下,离金光处只有丈把远了。这里竟是风平浪静,成为大海洋中一块异样的地方。 渔翁随即拿出渔网,向金光撒去。 金光被扣住,金火随之澌灭。 渔翁留神地把渔网慢慢拉上来,他注视渔网,网内没有别的,只有一只白玉鱼盆,大小和普通的鱼盆一样,渔翁拿出来,借着月光仔细端详。鱼盆底画有一对小金鱼,金鱼四周刻有细致的水波纹;一根蔓子沿金鱼身边伸向盆沿;两个大荷叶托着一朵粉红的大荷花,荷花上坐着一个渔童,头上梳一对黑抓髻,红袄,绿裤,光着脚丫。只见他盘着双腿,微闭双目,合着手掌。 渔童显得稚气可爱,渔翁非常喜欢,他看了又看,好象渔童也报以亲切的微笑。他爱惜地用手去抚摸他,犹如自己的孙子一样。渔翁脸上露出了快慰的神情。 四 渔翁茅屋里。渔翁喜爱地抚摸着白玉鱼盆,自言自语地说:“鱼盆倒是好,可是不能当饭吃。”一面说着,一面把鱼盆轻轻放在桌上,伸展了一下劳累的身体,往床上一倒,不一会儿便呼呼睡熟了。 夜深人静,突然鱼盆冒出金光。 刹那间,那棵荷花活了,一直往上长起来,越长越高,越长越大----长呀长呀,那蔓子一弯,荷叶荷花就平撑在草地上,鱼盆也随着变大了。这时,渔童已经长得象七八岁孩子那样高,活起来了,他从荷花上站起来,拿着鱼竿,嘴一咧,笑嘻嘻地唱了起来: 鱼盆鱼盆摇摇, 清水清水漂漂! 那鱼盆立刻摇晃起来,冒起了清水。接着,渔童在鱼盆上面轻轻挥动鱼竿,一面唱: 清水清水流流, 金鱼金鱼游游! 那鱼盆里的水,立刻泛起波纹,打着旋儿哗哗响起来。一红一黑的小金鱼活了,沿着盆四周,愉快地来回游个不停。渔童微微弯下身子,面朝鱼盆,高兴地继续唱: 金鱼金鱼跳跳, 清水清水冒冒! 那时小金鱼立刻从水里跳起来,约有二三尺高,等金鱼落下去的时候,就有许多水花溅出来。水花一落地,就变成一颗颗明亮闪光的珍珠。渔童拿着鱼竿,稍为一靠近金鱼,金鱼就被钓起来。他一会儿钓起落在水中的那一条,一会儿又钓起跳出水面的这一条,他玩得高兴极了,把钓起的金鱼在空中打圈划花,格格大笑起来。 渔翁被惊醒,他撑起半身,揉了揉眼睛看看,看见渔童在尽情地戏弄金鱼,时而有一颗颗明亮的珍珠从盆内溅出来,渔翁被这番情景迷惑,看得出神。 天快发亮,看样子渔童已经玩够了,他撒下钩上的金鱼,把鱼竿往怀里一抱,坐在荷花上,有点疲乏的样子,又唱起: 清水清水静静, 金鱼金鱼定定! 清水立刻不冒,金鱼也不跳了。渔童、荷叶、荷花等开始往回缩,不一会儿,就缩回到鱼盆里去了。这时,“吁”的一声,金光熄灭,天已发亮。 神奇的景象没有了。渔翁急忙下床拿起鱼盆细看,鱼盆还是和以前一个模样。桌子上有几粒闪闪发光又圆又大的珍珠。他捡起珍珠仔细察看,又惊奇又高兴。 五 市集上,有挂着卖鸡鸭的,有卖日常用品的,有卖各种各样古玩的......,熙熙攘攘,一片嘈杂声。 神父骑着小毛驴,“嗒嗒嗒”地向市集走来。群众厌恶地靠向路的两旁。 神父坐在毛驴上,引颈向前探望,看见前面不太远的地方,簇拥着一群人,他揍了一下毛驴,向人群那里赶去。 神父来到人群旁,看见渔翁正在卖珍珠,还有一个矮胖商人正在仔细察看珍珠。 商人说:“咦!是真的,老头儿,要卖多少钱?” 老渔翁答道:“我也不懂,你看者给吧!” 一青年农民羡慕地观看着珍珠。神父也随着从旁边张望,农民把珍珠还给渔翁,顺口问:“老爹,这珍珠从哪里得来的?讲给我们听听吧!” “我昨天在海里打起一只白玉鱼盆,这鱼盆原来是个宝贝,珍珠是从鱼盆里变出来的。”渔翁把他的奇遇告诉了大家。 大家听了,又看看珍珠,啧啧称奇。 神父从别人手里拿过渔翁的珍珠,想看,不料被渔翁一把拿了回去,并用厌恶的眼光瞪他一眼。 神父忙说:“看看有什么关系。”又接着问:“老头儿,你那个鱼盆....” 渔翁转问:“你问鱼盆干什么?” 神父一副尴尬相,没趣地拍拍渔翁的肩膀,假殷勤地说:“嘿嘿,你运气真好,这是主降福给你的。”说着,招招手,骑着毛驴走了。 神父骑在驴背上,暗自思量,自言自语道:“晤!难道真有这回事?” 六 夜晚。神父偷偷地走到渔翁茅屋前,从窗口向里面偷看,看见茅屋内金光闪闪,又听见渔童“格格”的笑声。 神父不由一惊,提起脚跟想看个清楚,不料头顶碰着屋檐,“哗啦”一声,屋檐上一只瓦罐落下来,打破了。 渔翁被惊醒,大声地问:“谁?” 神父惊慌万状,仓促逃去。 七 渔村茅屋前面,中年渔民,青年渔民蹲在那儿修补渔船。 渔翁精神奕奕地在修理渔船,他心情舒畅,时而浮出幸福的微笑。 渔翁走到古树旁坐下,他从怀里掏出旱烟袋吸烟,又顺手在怀里掏出鱼盆抚摸着,一动不动地在沉思。不一会儿,他进入了幻觉: 他买回了一个新渔网。 破旧的渔船,已被改装成为一只小帆船。小帆船行驶在海面上,渔翁轻松愉快地在船的左右两旁撒下渔网。 渔翁大量自己的身上,一身破旧的衣服换成了一套干干净净的粗布衣裤。他拍打了一下衣服,不禁高兴地笑了起来。 一个衙役站在渔翁背后,猛的一下用锁链往渔翁脖子上一套,大声嚷道:“老头儿,快跟我走!” 幻觉消失。渔翁楞了一下;他看了看衙役后,站起来生气地说:“抓我干什么?” 衙役大声地:“少罗嗦,到衙门就知道。”衙役拉着渔翁走去。 青年渔民不知道渔翁倒了什么霉,他们关心地也跟着前去想看个明白。 八 衙门。 衙门大堂后面过道上,神父和县官两人一面谈话,一面走着。神父神气十足地对县官说: “我的那件案子,不管怎样,你一定替我办到。” 县官谄媚地说:“是,是,神父大人,一定照办,请您放心!” 这时候,大堂上的衙役高声叫道:“升堂!升堂!” 县官三步并两步走出大堂,走到公案后坐下。 两个衙役把渔翁押上来。 青年渔民、中年渔民等群众拥挤在衙门口的栅栏外。有的窃窃私语,有的注视着大堂。 衙役大声喊堂威:“唔,唔!” 县官把惊堂木一拍,骂道:“你这混帐东西,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 渔翁有点愕然,诧异地答道:“鱼税我已经交清。” 县官大声喝道:“还在装蒜!你偷了神父老爷的鱼盆还不快从实招来。” 渔翁明白是怎么回事了。他很生气,可仍然不慌不忙地说:“唉,真奇怪,鱼盆是我从海里捞上来的,跟洋和尚有什么关系?难道洋和尚是住在水底下的?” 县官连连拍着惊堂木,大声喝道:“胡说!神父老爷住在教堂,你就是从教堂里偷的。” 渔翁回答:“教堂?我跟上帝没来往,我怎么会跑到教堂里去。” 县官被渔翁顶了几句,恼羞成怒,高声骂道: “你这刁滑的东西!你胆敢无赖,还不快把鱼盆交出来!” 渔翁道:“鱼盆是我从海里捞上来的,要么交还龙王爷。” 县官这一下子更火了,拿起一根竹签往地上一掷,骂道:“真是胡扯!把他拉下去,给我打!” 两个衙役把渔翁按在地上,渔翁挣扎着,大声喊道:“我犯了什么法?要打我。” 一个衙役按住渔翁,一个衙役举板要打。 突然,传来了神父的声音:“不要打!不要打!”随着声音,神父从屏风后面走出来。他一手拿圣经,一手在胸前划十字,竭力装出悲天悯人的样子,祷告道:“我的仁慈的主呀!”宽恕这个无知的罪人吧!阿门。” 县官看见神父,连忙起身表示恭敬。 神父仍然装着温和的语调对渔翁说:“可怜的老头儿,认罪吧!鱼盆是我丢的,只要你还我,我就不追究了。” 县官一面欺压渔翁,一面讨好神父,想鹦鹉学舌似的,神父说一句,他声势汹汹地重复着:“听见没有,只要你把鱼盆还给神父老爷,我就不追究了。” 渔翁觉得官府欺压人民早已司空见惯了,如今外国神父出来诬蔑他,县官还跟着帮腔,禁不住燃起心头怒火,他甩开两边衙役,向前走了两步,指着神父骂道:“哼,你......你搞什么鬼?” 神父仍然装出温和的语气说:“可怜的老头儿,做人要诚实,诚实的好,不要把人家的东西硬说成是自己的。” 县官接着厉声地说:“你不要把人家的东西......”他说到这儿,觉得这样说有些不妥,但又一下子想不出新词,嘴里直打格楞。神父扫了县官一眼,县官不得不鼓起勇气装模作样地说下去:“......你不要把人家的东西硬说成是自己的。” 渔翁气得说不出话来。 神父细声细气地说:“你不交出来,是要吃苦头的。” 县官照样厉声地说:“你不交出来,是要吃苦头的。” 神父说:“是上不了天堂的。” 县官说:“是呀,上不了天堂的。” 神父说:“鱼盆本来是我的,应当还给我。” 县官说:“鱼盆本来是我的,应当还给我。” 县官知道说溜了嘴,连忙改正:“不,不,应该还给你,不,不,应该还给神父老爷。” 县官弄巧成拙,引得栅栏外群众哄堂大笑。 神父连忙接着说:“是呀,鱼盆是我的,你听见没有?鱼盆是我们国家出的宝贝,是我带来的。” 渔翁气了半天,这时忍不住要开口了。他说:“你的!你的!”他随手从怀里掏出鱼盆。 神父看见鱼盆,连忙说:“就是这个宝贝,就是这个宝贝。” 渔翁指着鱼盆激动地对神父说:“洋和尚,你说是你们国家出的宝贝,为什么这个鱼童画的是中国人的模样,中国人的打扮?”渔翁回过头来对栅栏外的群众说:“乡亲们,你们看,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 大家纷纷大声说:“中国的,中国的!” “说得对呀,这洋和尚真是瞎胡扯。” “死不要脸,还要诬赖好人。” 神父被渔翁这一问,不禁目瞪口呆,楞在那儿。县官也着急地呆望着神父。 神父看见诡计已经被拆穿了,恼羞成怒,索性拉破脸儿,跳到台上,一手推开县官,自己站在公案当中,拿起惊堂木狠狠地一拍,大声骂道:“好!你这个老王八!看你厉害还是我厉害。给我抓住他,把他的鱼盆夺过来!” 渔翁气得大声骂道:“要抢,要夺,你们这些无耻的家伙,抢的中国东西还少吗?”他一面骂,一面扑过去。县官慌得退后两步。两个衙役把渔翁拦住。 神父气得脸色发青,把圣经往地上一摔,两手握拳,暴跳如雷,大声喝道:“还不快快的把鱼盆夺过来,给我打呀!” 两个衙役面面相觑,不敢动手。 县官也抽出签来,往地上一掷,喝道:“快快把鱼盆夺过来!打他四十板!......不,打两百板!不,打三百板!” 神父接着厉声喝道:“打他一千板!” 渔翁双手紧握着鱼盆,紧紧不放。两个衙役上前抢鱼盆,被渔翁用肩膀撞倒。 神甫着急地喊:“小心,小心,别摔破了!” 渔翁盯着神父怒骂道:“鱼盆是我们的宝贝,我宁肯摔破它,也不让你这个外国强盗拿去!” 衙役又扑过来抢鱼盆,渔翁双手捧着鱼盆用力往地上一摔,只听见“啪嚓”一声响,白光闪了又闪,突然,渔童扛着鱼竿走了出来。神父、县官、衙役都惊得发呆了。群众也觉得十分惊奇。渔翁却又惊又喜。 渔童挥舞着鱼竿,鱼钩钩住了县官的乌纱帽,县官惊叫道:“帽子,帽子,我的帽子。” 渔童把乌纱帽甩了出去,正好落在一只小花狗头上,吓得小花狗乱蹦乱跳,“汪汪”的叫着。群众一阵哄笑。 渔童又挥舞鱼竿,鱼钩追逐着衙役,衙役惊逃。鱼钩把大堂上的匾钩下来,又把椅子钩翻了。 渔童追逐神父和县官,两人四处躲藏,丑态百出。群众看了大笑不已。渔翁和渔童也哈哈大笑。 神父躲在公案底下,鱼钩在桌面上一划,只听见“霹雳”一声,桌子分开两半。神父趴在地上发抖。 鱼钩把神父拦腰钩起来,吊在半空,他象一只乌龟似的手脚乱爬乱动,嘴里不停地“呜呜哇哇”地叫。 县官吓得跪在地上包着大红柱子发抖。 鱼钩把神父甩出大堂门外,落在群众当中。群众接住他,有的抓手,有的抓脚,把他抛上天空。大家拍手叫着:“跟着你的洋爸爸滚吧!” 渔童手持鱼竿笑眯眯地走向渔翁,渔翁高兴、和蔼地抱起渔童。渔翁仔细一看,手中抱的仍然是一只白玉鱼盆。鱼盆底画的荷花上仍然坐着那个怀抱钓竿的渔童。 (根据张士杰整理的同名民间故事改编) 1959年 |
|
|
16楼#
发布于:2011-01-26 19:24
非常好看的动画片,一直很喜欢以前的国产动画!
|
|
18楼#
发布于:2015-06-21 17:35
小时候的动画片太经典了,现在的动画片虽然更加缤纷,但总缺少了小时候的味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