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8967回复:66
[原创]《荷塘月色》(无错字版)
太多的人读了这篇文字了!
太多的大师作品珠玉在前了! 搞得我第一不敢读,第二读不好。因为无论怎么读,都有太多的精品可以做比照,总觉得不满意……越听越不满意。 唯一觉得有读的必要的,是因为想纠正那些错字。因此,唯一觉得满意的是,这可能是网络上所能见到的唯一的一篇没有错字的《荷塘月色》有声版。 虽然网络上能找到很多名家作品,如董行佶、孙道临、林如等,作品本身非常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总有或多或少的字读音读错或不规范。 所以,我这一篇也就因此有了存在的价值。一方面,是我的习作;另一方面,也可提供给语文教学者使用。 当然,“没有错字”还是我自己的认识,我认真地听了很多遍,觉得应该没问题了。但限于个人水平,完全有可能有错字而自己不知。希望有识之士指正! |
|
1楼#
发布于:2006-04-29 13:41
多次实践证明:朗诵对记忆有非常大的帮助。
中学时背过荷塘月色的两个经典段落,现在已经基本上全忘了。 读了一次,又自己听了几次,现在整篇文章几乎都快能背下来了。 呵。 找到一个帮助记忆的好办法啊! |
|
2楼#
发布于:2007-11-23 08:40
更见风致的"见",我倾向于读“xian4”。
|
|
|
3楼#
发布于:2007-11-23 10:24
读xiàn的时候,是当“现”讲。
读本音,是当“看得出,显得”讲,如“见效”。 两种读法都能说得通。 只是考虑,作为现代白话文,做“现”用的可能性小一些。 现在我们写作文,已经不可能做“现”用了。 |
|
4楼#
发布于:2007-11-23 11:12
原文
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月亮渐渐地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上门出去。 沿着荷塘,是一条曲折的小煤屑路。这是一条幽僻的路;白天也少人走,夜晚更加寂寞。荷塘四面,长着许多树,蓊蓊郁郁的。路的一旁,是些杨柳,和一些不知道名字的树。没有月光的晚上,这路上阴森森的,有些怕人。今晚却很好,虽然月光也还是淡淡的。 路上只我一个人,背着手踱着。这一片天地好像是我的;我也像超出了平常的自己,到了另一世界里。我爱热闹,也爱冷静;爱群居,也爱独处。像今晚上,一个人在这苍茫的月下,什么都可以想,什么都可以不想,便觉是个自由的人。白天里一定要做的事,一定要说的话,现在都可不理。这是独处的妙处,我且受用这无边的荷香月色好了。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这时候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 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 了。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 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 荷塘的四面,远远近近,高高低低都是树,而杨柳最多。这些树将一片荷塘重重围住;只在小路一旁,漏着几段空隙,像是特为月光留下的。树色一例是阴阴的,乍看像一团烟雾;但杨柳的丰姿,便在烟雾里也辨得出。树梢上隐隐约约的是一带远山,只有些大意罢了。树缝里也漏着一两点路灯光,没精打采的,是渴睡人的眼。这时候最热闹的,要数树上的蝉声与水里的蛙声;但热闹是它们的,我什么也没有。 忽然想起采莲的事情来了。采莲是江南的旧俗,似乎很早就有,而六朝时为盛;从诗歌里可以约略知道。采莲的是少年的女子,她们是荡着小船,唱着艳歌去的。采莲人不用说很多,还有看采莲的人。那是一个热闹的季节,也是一个风流的季节。梁元帝《采莲赋》里说得好: 于是妖童媛女, 荡舟心许; 鷁首徐回, 兼传羽杯; 櫂将移而藻挂, 船欲动而萍开。 尔其纤腰束素, 迁延顾步; 夏始春余, 叶嫩花初, 恐沾裳而浅笑, 畏倾船而敛裾。 可见当时嬉游的光景了。这真是有趣的事,可惜我们现在早已无福消受了。 于是又记起《西洲曲》里的句子: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清如水。 今晚若有采莲人,这儿的莲花也算得“过人头”了;只不见一些流水的影子,是不行的。这令我到底惦着江南了。 ——这样想着,猛一抬头,不觉已是自己的门前;轻轻地推门进去,什么声息也没有,妻已睡熟好久了。 朱自清(1927年7月,北京清华园。) |
|
|
5楼#
发布于:2007-11-23 11:15
这个原文里可能有几个错字啊!
我挺佩服楼上两位的,声音好棒! |
|
|
6楼#
发布于:2007-11-23 13:41
哇,版主就是版主,好厉害
错字主要是那首古赋里的字难读吧。确实有些不识,就以版主的为准啦。 |
|
|
7楼#
发布于:2007-11-23 23:00
是的,主要是萧绎那篇,如“媛”“櫂”“纤”“裳”容易错。
另外,大家挑错字啊!挑出来有奖啊! |
|
8楼#
发布于:2007-11-23 23:03
引用第4楼悠然见南山于2007-11-23 11:15发表的言论: 我把你的错字改了。特别是“櫂”字错得厉害!呵。 网络上的文本嘛。都这样。要特别小心。 |
|
9楼#
发布于:2007-11-23 23:09
谢谢go-on老师,我知道这个字错了,懒得改了……
|
|
|
10楼#
发布于:2007-11-23 23:45
懒一下往往就懒成千古恨了。呵。
大道理不说了,人人都有惰性,但差距,往往就在这克服一下而已。 |
|
21楼#
发布于:2008-01-29 21:42
“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中的“上”读轻声时泛指荷塘表面,较贴切;读去声是指地理位置高于荷塘之处。本人认为读轻声比较恰当。一家之言。
|
|
|
22楼#
发布于:2008-01-29 23:14
“上”不可能读轻声,想读也读不出来,因为“面”要读轻声,表示方位。
至于“上面”在哪里的问题,首先,视觉上觉得在“上面”,显然人离荷塘还有一段距离,是远景。 另外,和后面的“下面”相呼应的----后面有一句话:“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这已经是近景了。 |
|
24楼#
发布于:2008-02-12 03:48
go on 老师,能否通过qq群聊的方式,给我们朗诵爱好者开课啊,听了您的朗诵,完全感动了。真没有想到,在这个配音就是为了接“活”的时代,还有这么好的声音在为朗诵奉献着。go on老师,小弟做播音6年了,从来没有沉淀下来,好好朗诵点东西,能得到您的指导吗?qq 99135633
|
|
25楼#
发布于:2008-02-12 13:20
这么好的嗓音条件,不去搞播音或者配音可惜了。稍加培训再加上十来年锻炼,可成大师了。
|
|
27楼#
发布于:2008-02-14 18:31
大人您好,我太喜欢您的这个《荷塘月色》了,那声音令人陶醉,简直太完美了。我想请教一下大人,那种效果是如何做出来的呢?恳求大人可以交交我,谢谢!!
|
|
28楼#
发布于:2008-02-14 22:11
怎么成了大人了?呵。这是哪里的称呼?动画里的?
我没做什么效果,加了一点点压限和很少的混响而已。基本上还是原声。 |
|
31楼#
发布于:2008-03-19 13:10
|
|
32楼#
发布于:2008-03-20 16:29
今天看湖南卫视的《变形计》(远山),那里的解说感觉就是GO ON老师的声音,很好听。
再来欣赏《荷塘月色》(无错字版),听得开心。 |
|
34楼#
发布于:2008-04-02 23:39
这篇《荷塘月色》,让我想起了我的学生时代,以前上早自习时最喜欢读的就是这篇文章了。印象中还有一篇也是我最喜欢的,好像叫《我的空中楼阁》。。。
楼主的声音真不错~~~ 太感动了 |
|
35楼#
发布于:2008-04-11 12:40
薄薄
bobo?baobao??? 很不错的,这种风格确实需要低音. LZ的高音不知道如何?就是现场版的那种,需要中高音都贯通. |
|
|
38楼#
发布于:2008-04-30 22:30
引用第34楼碧叶清荷于2008-4-2 23:39发表的言论: 你也让我也想起我的学生时代了。《我的空中楼阁》,我印象很深,当时觉得这样的文字,句句宛如天籁,好像不是人写出来的,而是天生就有那么一篇文章了。呵。 |
|
上一页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