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楼#
发布于:2006-06-07 18:54
老许也不是不来吧……只是潜水罢了~
另外《故宫》的解说周志强也很好啊,声音里充满了沧桑感,很符合片子的历史感~ |
|
41楼#
发布于:2006-06-08 12:19
下面是引用sunshamrock于2005-12-8 00:31发表的: 我也是,挺喜欢她的声音! |
|
42楼#
发布于:2006-06-08 12:50
咦?阿杰啊!最近听你们的阴阳师听的我七荤八素晕头转向,甚至去搜集了一堆有关阴阳师的资料,还买了碟…………强烈申请当你粉丝哦!
周志强也是我非常喜欢的配音演员之一,他的甘道夫可称为经典~ 可惜故宫我没有看,现在实在是忙的没有时间看电视啊!好惨~ 我刚跑去查了下老许的ID,果然是不久前还登陆过呢~不知道他现在在忙些什么,有没有新作品给大家听呢? 说回到任志宏,我总觉得他的声音好神秘的,尤其是在解说法治在线时,有点儿惊险小说的味道呢! |
|
|
43楼#
发布于:2006-06-08 13:43
老强的《故宫》实在经典~~大概BT上现在还有种子,可以搜搜看哈~~
任志宏的声音,嗯……真的可以把那种神秘感体现出来啊~~ 老许最近的作品应该就是《海神号》了,里面那个伟大的父亲~ |
|
45楼#
发布于:2006-06-08 14:05
老强。。。。。让我联想到。。。小强他爸。。。。。
我看到网上有故宫的D版碟在卖,正在犹豫中是不是需要买~ 前些天在地方台看到在播传说中由老许主演的《瑞雪飘飘》,看了半天没等到他,被家人强行换台了 |
|
|
46楼#
发布于:2006-06-08 21:16
南山:看到你的短信了,不过我没有办法直接给你短信,说是我没有权限,就在这里说吧,别被版主当成灌水给删了。你可能用的是电信宽带吧,那个文件在网通的地盘,所以打开会慢,我已经把它重新上传到电信空间了:http://xiang.vipspace.cn/bbs/dispbbs.asp?boardID=31&ID=304&page=1,你可以看一下,因为文件确实不小,所以还是需要等待一阵。
另外,跟你一样,我沉醉于能让我感受到美好的声音…… |
|
47楼#
发布于:2006-06-09 08:56
我很喜欢任志宏的音色
|
|
|
50楼#
发布于:2006-06-24 23:59
有特点的解说,他的声音揉进中国古典风格
|
|
|
52楼#
发布于:2006-07-02 21:12
对不起丁香,我还是没能欣赏到……
|
|
|
56楼#
发布于:2006-07-16 23:07
任志宏80年代是山西省电视台的新闻主播之一,后来得了全国十佳主持人,再后来就到了中央电视台。我个人感觉他的声音适合播新闻或历史、科学这一类比较“正“的节目,但是他的语调过于单一,不适合一般的叙事类的节目,播这类节目他依然用拨“国宝“时那样的语调,不太自然。
|
|
59楼#
发布于:2006-07-31 00:52
我倒越来越喜欢他的风格声音,其内敛平和悠远的气质希望能保持下去。他不显山露水倒更显大气,但要更上一层楼的话,我感觉他还是加入些激情。
|
|
60楼#
发布于:2006-08-04 15:50
下面是引用普通一兵于2006-7-31 00:52发表的: 任志宏老师还乏激情?您是没有看到央视的新诗会吧!当他读到“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时,他的眼里真的噙满了泪水! |
|
|
61楼#
发布于:2006-08-09 10:06
|
|
65楼#
发布于:2007-07-13 17:49
我猜楼上的很关注任志宏和赵忠祥,所以才会用搜索把那么早的帖子翻出来~
|
|
|
67楼#
发布于:2007-08-08 11:39
看来任老师真的是赵忠祥的接班人哈!
|
|
|
69楼#
发布于:2007-10-14 19:03
喜欢他,但俺更喜欢李易哥哥的声音,《再说长江》俺一集不落,全看完毕。央视2台的“经济频道,就在您身边”是不是李大师配的?很像大师的声音。这声音真是百听不厌!厚重、深邃。听了还想听,听了还想听。
|
|
70楼#
发布于:2007-10-14 22:26
我的感觉是初听任志宏的声音,很独特,他的播讲风格很适合《走进科学》这个栏目,听了让人不由自主会产生探寻科学奥秘的愿望。后来在很多地方都听到他的声音,但却发现全是一种风格,一种状态,再美的声音,如果缺少了变化,终究是会听觉疲劳的吧。
|
|
71楼#
发布于:2007-10-15 14:36
任志宏 男 祖籍 山西 “演播艺术家”称号获得者 职称:主任播音员 中国广播电视主持人节目委员会理事。
现为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国宝档案》栏目主持人、科教频道纪录片栏目《探索发现》专职解说、文学栏目《子午书简》朗读人之一。 1992年,朗诵散文作品《婆娘们》获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1995年,获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主持人“金话筒”评选金奖。 1998年,在中央电视台担任解说的12集系列片《春节的故事》、纪录片《国交》(上、下部)、《十一世班禅》等,先后获得“中国彩虹奖”一等奖。 1999年,在庆祝建国五十周年大庆之际,担任解说的央视重点献礼片——16集大型文献纪录片《新中国》,先后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中央电视台1999年优秀节目一等奖、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委员会评选一等奖、全国社教类系列片特别奖。 2000年,《新中国》解说,获第六届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最佳解说奖”单项奖。 2001年,担任解说的纪录片《祖屋》,获第34届美国国际电影电视节银屏奖银奖;同年,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之际,担任解说的央视重点献礼片——8集大型文献纪录片《使命》、20集文献系列片《歌声飘过80年》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特别奖;同年,担任解说的3集大型电视专题片《伟大的创造》,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2年,担任解说的4集大型系列片《军旅先锋》,获第十届全军优秀节目系列专题一等奖;同年,担任解说10集电视纪实片《人在单位》;同年,为迎接党的十六大召开,担任解说的央视重点献礼片——10集大型理论电视专题片《走进新时代》、5集大型文献片《世纪宣言》等,均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3年,担任解说的央视6集文献纪录片《宋庆龄》获全国电视“金鹰奖一等奖”;担任解说的央视10集文化纪录片《江南》获全国“星光奖一等奖”;同年,担任解说的央视20集大型电视艺术专题片《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2004年,参与《名家朗诵——聆听经典:“叶圣陶散文”、“欧阳修诗词”作品欣赏》cd的出版演播;担任解说电影纪录片《百年毓秀》、《千秋三峡》;10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李先念》、6集《陈嘉庚》等。 近年来,在央视《探索发现》栏目中担任解说的大量纪录片作品,如:《解放战争》、《世界文化遗产之中国档案》、《极地跨越》、《走进非洲》、《撼天记》、《北洋水师》、《庚子国变》、《徽洲》、《江南》、《独领风骚——诗人毛泽东》、《中国史话》、《考古中国》、《丧钟为谁而鸣》、《战俘存亡录》,主持并解说时长为六小时的大型特别节目《辛亥革命》等,均受到观众的好评。 从业宗旨:只求品位,不求轰动。 |
|
72楼#
发布于:2007-10-15 14:51
任志宏——蓝调语言艺术的痴迷着
作者:admin 日期:2007-07-13 采访手记:和任志宏的第一次通话,简直让我对声音产生了崇拜——隔着听筒,诗韵十足、富有磁性的男中音从那边直直地穿过来。我仿佛看到他刚从《国宝档案》或者《子午书简》的主持现场走出,在那熟悉的蓝色背景下,含蓄、质朴、风度翩翩。高品味的栏目、能够诠释中国文化的声音、一身正气的形象,已经合而为一。 我几乎没办法立即把话讲下去,就好像一个毫无教养的山野村妇突然遇到了气宇不凡的真命天子——我那原本婉转动听的吴侬软语顿时显得粗俗无比。 我便被罩在这声音的气场当中,晕乎乎地赶往采访现场,梅地亚中心。刚到,任志宏便迎了上来,一边歉意地解释刚录完节目,还没来得及卸妆,一边把我们引到大厅一角的茶吧之中,张罗找个安静的座位。沉稳、大方、得体、亲切……已经无以形容。 一壶红茶、一碟花生米,还有缥缥缈妙的香烟味道,任志宏淡定地坐在桌前,开始了这场特殊的解说。其间,电话若干次响起,几乎都与录音有关。幸好,今天既不主持《国宝档案》,也不聊《子午书简》,解说自己,对于他来说或者是一种难得的休息。 在此,还有一个采访的小插曲不得不提:当日,随我而来的摄影师是任志宏的忠实fans,在整个采访过程中,她双手托腮,目不转睛,完全沉浸在那宛若行云流水、悠然不尽的音律之中。直到采访结束,这个美女摄像才反应过来,自己的任务是拍照。要不是任志宏把晚饭时间一并舍了出来,这期的版式恐怕就得是另一种风格了。 艺术需要个性 《新知客》:大家对您的熟悉可能都是从声音开始的,喜欢您声音的人应该比熟悉您名字的人还要多得多。大家都比较感兴趣,您近乎完美的男中音是天赋,还是经过“化妆”的呢? 任志宏:首先要更正的是,我的声音准确地说应该是男高音。惊讶吧,闲的时候,我也会挑战一下《我的太阳》。说到声音,这确实是天赋,但对语言艺术工作者来说,实践远比天赋更重要。我对“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这句话深有感触。没有个性就谈不上艺术,那个性就是从若干年的实践中得到的。我最早喜欢京剧,在那时,就觉得语言对我的震撼力非常大。于是,我开始模仿那些播音前辈的作品,他们声音中的气质和力量,让我感受到了有声语言的大国风范。 《新知客》:那您从事现在的工作应该是兴趣所致,水到渠成喽? 任志宏:完全是兴趣所致。当初像邱岳峰、尚华、孙道临、毕克、乔榛等老艺术家都是我顶礼膜拜的人物。我整日模仿那些大师们的作品,通常一部影片都要看上几十遍,然后仔细揣摩他们的特点,寻找自己的感觉。他们能够通过声音将人物表现得如此出神入化,简直让我痴迷。我惊叹,中国居然有如此美妙的声音。后来,我斗胆用录音机自录一些小段子,寄给上译厂。虽然我的职业生涯并不是从那次开始,但却得到了上译厂几位大师的点拨,让我坚定了以后要以声音为职业的想法。 电视中有一隅必须是蓝色的 《新知客》:多年来无论做什么节目,“不求轰动,只求品位”是您对自己的一个定位,这里的“品位”如何来理解呢? 任志宏:我想,一个大家,一定不是张张扬扬的,一定要有自己的个性,特别是在人云亦云的今天,坚持自己的个性非常重要。作为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言行去影响一部分人是很有意义的事。我做的多是一些和文化相关的栏目,我觉得现在这样的栏目太少了。幸运的是,我在做。我可以通过这样的栏目,让中国古老的文化缓缓流淌下来。我自豪,我不是在误人子弟。尤其在素有国家台之称的中央台,我认为,一定要有一隅是蓝色的,是干净的,是大家可以在这里呼吸、思考、感动的。而做这样的栏目,需要耐得住寂寞,长久坚持。 《新知客》:您主持的《国宝档案》、《子午书简》等节目都是文化品位相当高的栏目,做这样的节目没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不会这么出色的,您是怎么做到不断丰富自己的呢? 任志宏:这可能要得益于童子功。我少年时期对语言的疯狂,致使什么都不能动摇自己的信念。在我身上,很少有突然遇到不熟悉的栏目内容需要恶补的情况,完全是厚积薄发。做一个好的主持或解说,一定要对大众生活充满热情,关注大众命运,这样才会有自己的人生感悟,才能在工作中注入自己的热情。 《新知客》:那有没有觉得驾驭不了的时候? 任志宏:很少。这要感谢山西那块土地,感谢伟大的黄河流域文化带给我的积淀。做了这么多的栏目,我最深的感触就是作品即人品,它们是一脉相承的。我做节目一定是用心的,一定要让自己的声音给这部作品加分,而不是减分。我时常要反问自己:如果不依附画面,我的声音还能不能把对方打动。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才会让我安心。 有压力是因为不喜欢 《新知客》:您从事的工作压力非常大,在这样的高压下,您有没有什么解压的秘诀和读者分享?业余时间会做些什么呢? 任志宏:这个恐怕要让大家失望了。恰恰相反,我很少感受到压力。很简单,因为我在从事着我愿意做的事。虽然从体力分配上来说,确实很累,当我心里是快乐的。有什么比睁开眼就可以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更好的事情呢?如果你找到了自己想走的路,并坚持下来,得到的只能是享受。那些压力很大的人,应该反问一下自己:那些事情是不是自己想做的? 其实,我是个工作狂,晚上可能终于有个小憩的时间,我会去网上浏览一下新闻,看一些博客的好文章。我很爱看那些关注中国命运的文章。感谢这个开放的时代,让一些人可以在那里说真话,毫无掩饰。如果我一个星期没有动笔,也会心痒,我会找个时间静静地对着电脑梳理一下情感,并将它记录下来。这是我成长的方式。 《新知客》:听说您钢琴弹得非常棒,经常还有诗歌发表,同时又做主持,又做解说,这么多身份,哪一个是您最喜欢的? 任志宏:其实无所谓最喜欢,这些都是综合型的。弹琴、作诗会让我有一个非常好的心态,让我有激情投入工作。它们都是我喜欢做的事。我最幸福的时刻和很多人都一样,就是能一个人抱一本好书,静静地阅读。其实,人生在不同时期都有不同的留影。我年轻的时候喜欢看像北岛、顾城、舒婷那代人的作品,他们的人生经历非常复杂,体现在作品中就会有经久不衰的艺术生命力。现在我偶尔去书店转一转,总会被一些书吓一跳,那名字起得让人毛骨悚然,简直不能说是一部作品。经典的作品不但具有很高的文学品位,还会给你重要的人生哲理。 我愿意做幕后英雄 《新知客》:有没有想过,某一天不做主持了,您的声音从观众耳朵中消失了,您会去做什么?会觉得失落吗? 任志宏:不会的,怎么会失落呢。当年因为改版,《千秋史话》的节目被拿掉了。我非常伤心,这是一档我很喜欢、也为之付出很多的节目。但当时我觉得台里没有其他更适合自己的节目,就毅然决然地转向幕后,给自己一个积累的时间。很多配音大师可能一辈子都不被人熟知,但他们是知足的。如果有一天不用声音来工作了,我会踏踏实实地做一个幕后英雄。或者,我可以在家里和女儿弹弹钢琴,顺便唱两句,这都是我梦想的生活。 《新知客》:最后想问一个比较难回答的问题,但却是每个人都在思考的问题,您觉得什么样的人才算得上是一个有修养的人? 任志宏:呵呵,你的问题让我想到了莎士比亚作品中一句经典的台词:“生存还是毁灭。”每个人都在这样追问社会,追问自己。每个人都想标新立异,在这浮躁的人生平台上凸显自己闪光的一面。但这种凸显一定不能是通过一些“秀”秀出来的,一定是平时一点一滴地积累,才可能写成一个大写的“人”。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人应该知道自己的长和短、优和劣,而如果连自己都看不懂,那还谈什么百战不殆。我们中国人都活得很累,因为大家都习惯掩饰自己。我却要说,做人应该理解中华民族文化的含蓄、质朴,应该真实正派。(采访/祁秀丽 《新知客》2007年2月号) |
|
73楼#
发布于:2007-10-15 14:54
“忘不了”的情节
其实,任志宏的主持人形象早在山西早已家喻户晓,特别是后来的一档新闻杂志栏目《志宏时间》问世后,他更是被老百姓所接受。他凭借自己多年的积累和实力担当起该栏目的策划、制片人、主持人,由此使他进一步拓宽了自己的视野,对大众生活和社会生活产生了更加深切的感受,至今他都忘不了那些为解救被拐卖妇女几天都不合眼的干警;忘不了贫困山区的民办教师和他的学生们在昏暗的窑洞里上课的情景;忘不了环卫工人常常被人误解遭到辱骂的场面;忘不了因丢失孩子而痛不欲生前来求助的家长;忘不了蒙受冤屈的百姓守候有电视台门口的情景……,真是太多太多的忘不了啊!正是这些情节,促使他在电台录制长篇小说连播《天网》时,往往都是哽咽不止、泪流满面。是的,只有自己感动才能感动别人。他就是这样怀揣着一片炽热的真诚和满腔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他所热爱的事业中去。正是有了如此真切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感悟,他才多次受邀在大专院校的讲坛上演讲,以一个个生动、鲜活的事例以及他那富有磁性声音魅力的语言表达,感染着无数莘莘学子;他演播的散文《婆娘们》才获得首届全国广播朗诵大赛专业组一等奖;他将《志宏时间》其中的一期拿去参加第二届全国广播电视节目主持人“金话筒“评选的角逐,才最终获得“金话筒”金奖。同时,他还在不同的文学报刊上创作发表了近百篇诗歌、杂文、小说、散文等文学作品,其中一首小诗则表露出他的心里路程和人生轨迹:“让我顺从惯例的习俗/不,我不/生的路,我要征服/让我在浮躁的张扬中分享/不,我不/离开淳朴,心灵就永远孤独/啊,看哪,太阳为我欢呼/大地为我起舞/既然,人生道路充满艰难险阻/那么就勇敢地迎上前去/这,就是我的路。” |
|
74楼#
发布于:2007-10-15 14:55
难忘《新中国》
1999年任志宏做为国家专业人才,从山西电视台调入中央电视台。那年夏天,正值迎接建国五十周年的前夕,中央电视台筹拍的十六集大型电视文献纪录片《新中国》进入了后期制作阶段,他有幸被选中做该片的解说。试录时是在招待所临时搭起的一间简陋的编辑机房里,没有话筒桌,就因陋就简地用磁带箱子代替,整个身体只能窝着录音,屋子里的温度足有40度,又热又闷,为保证录音效果还不能开风扇,他就干脆赤膊上阵……。当《新中国》播出后,又有谁知道那富有磁性的声音是经过这样洗礼的!为此,他不无感慨地说:“吃点苦没什么,能有机会为这样一部重量级的纪录片解说,是我一生的荣幸!”纪录片《新中国》获得了“五个一工程”等多项全国大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他在《新中国》中的解说还荣获中国电视纪录片学术奖“长片最佳解说奖”单项奖。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的孜孜以求和脚踏实地的磨练,任志宏最终形成自己意味深长、厚实庄重、收放自如的语言特色和风格。多年来,由他担任解说的《中国特区》、《伟大的创造》、《使命》、《歌声飘过80年》等大型文献纪录片分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交响》、《春节的故事》、《十一世班禅》先后获得“中国彩虹奖”纪录片、专题系列片一等奖;纪录片《祖屋》获得美国第34届国际电影电视银奖等许多令人羡慕的大奖。 多年的实践与积累,使任志宏在电视事业上取得骄人的成绩。可是他对我讲:作为一名电视人,没有昨天,只有明天。因为任何作品都一样,永远无法达到完美,无论取得什么成绩,头上有了多少光环,都不能懈怠。我要保持一颗平常心,努力学习和工作,不断朝着完美迈进…… |
|
76楼#
发布于:2008-11-14 19:04
......我刚刚注册论坛没有多久的时候发的帖子。。。还能被翻出来。。。。
|
|
|
78楼#
发布于:2008-12-12 15:24
引用第10楼sobel于2005-11-29 13:13发表的 : 周志强的声音较之任志宏来说更具沧桑感,由他来解说故宫这个现存世界上最大宫殿建筑群是最合适不过的了。我本人来说更喜欢周志强老师。任的声音比起周来显得只有形二无神,周的声音则形神兼备! |
|
79楼#
发布于:2009-01-20 21:23
我也喜欢,他的每个节目我都看,喜欢他那深邃优远的声音~!~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