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
  • 最后登录
阅读:1600回复:1

[转贴]朗诵中的"我"-----一个朗诵理论中的重要问题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09-02 01:20
作者:一舟

许多朋友朗诵时,给人的感觉是在读字;有的不管什么场景什么文章,"千篇一读";还有的不管文章怎么变化,从头到尾"通篇一读".其原因是多样的.但其中最主要的是对朗诵中的"我"缺乏自觉.不能很好的把握"我"的感觉的缘故.
     由于表达的目的和情景不同,播音中的"我"是非个人化的,非主观化的.他要求"我"去除个人的主观情绪和个人感情.话剧中的"我"是个人化的.同时是角色化的.
      而朗诵表达的目的不同于播音,它不仅仅是传递信息,而且要传递情感和情绪,所以,朗诵中的"我"是主观化的个性化的和情感中的"我".这里,我说:
          播音和朗诵-----咫尺之间,天壤之别.
     朗诵中的"我"不同于话剧,它不是单一角色,很多时候是多角色的,且有时又是旁观者 叙述者或思考者.
如果朗诵者不注意朗诵中"我"的这种多变性,不懂得不同的"我"的跳进和跳出,那么就会要么朗诵显得话剧化,要么就变的象播音一样少变化.
     在一篇文字甚至一段文字中,朗诵中的"我"是变化的.如<沈园的故事>."我"有时是一个叙述者,有时是年迈的陆游.在情绪上 语气 语调上叙述和角色要有不同的处理.
    

     (叙述者)表妹唐琬是在一个秋天忧郁而逝的,临终前,她还在念着表哥那阙被后人传唱的《钗头凤》。自从这个春天,和陆游在沈园不期而遇后,病榻之上的唐琬就在低吟这阙伤感的宋词。
  一枝梅花落在了诗人的眼里,这是南宋的春天,年迈的陆游再次踏进了沈园。在斑驳的园壁前,诗人看到了自己四十八年前题写的一阙旧词:(角色)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叙述者)唐琬在临终的日子里,一遍遍回想自己和表哥那段幸福的岁月。陆游二十岁时初娶表妹唐琬,两人诗书唱和,绣花扑蝶,就像旧小说中才子佳人的典型故事。



     对朗诵中的"我"的理解决定着朗诵的语调和语气等的不同.比如,在朗诵<青春中国>这一作品时有些朋友提出:为什么不把后半部分新社会读的再光明些?我是这样认为的:这里的"我",不是某个党员某个热爱党的某人,他是一个站在高处的通观中国这段历史的人,文中许多处用"读"这一字."我"的情绪的起伏是在"读"史中产生的,或叙述或感叹.而不是某个党员或先进分子的"我"的赞美.所以.贯穿文章情绪变化中的是一种历史感 沧桑感.尽管后半部分是写新中国,有赞叹和激动,但这是"我"在"读"中的"拍案叫绝".而不是舞着红绸敲着锣鼓的"解放区的天是明朗的天,解放区的人民好喜欢........"



《青春中国》作者:打油郎

用茫茫的夜色作墨
用疮痍的土地作纸
在鸦片战争的硝烟之后
是谁?
写下的两个字--中国
让人读得昏暗读得疲惫
更让人读得心痛读得悲愤
那萎缩在清末史书里的
消瘦的中国呵
那跪倒在《南京条约》里的
软弱的中国呵

那一天,无数的青年
走上了街头
面对淋漓的鲜血
面对惨淡的人生
他们的呐喊如同一阵阵惊雷
激荡着这昏睡的土地
他们就像一束束火焰
在曲折的道路中蔓延
盛开成五月绚丽的花朵

此后,他们加入到***人的行列中
他们义无返顾地选择了
用铁锤砸碎黑暗
用镰刀收割光明
他们走过漫道
他们越过雄关
他们驰骋疆场
他们英勇杀敌
他们要以枪杆做笔
写下一个崭新的中国
他们要以热血为色
描绘一个青春的中国

许多年后的今天
当我的目光穿越历史的峰峦
我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的呼吸
我又看见了
一群又一群的青年
那挂满汗水的面孔
我又听见了
他们嘹亮的歌声
在荒芜的土地上回荡
他们用无怨无悔的青春
在悠悠岁月中
写着一首爱的诗篇

是的,岁月悠悠、人生漫漫
那是一首激情澎湃的诗篇
那是一片开满鲜花的风景
那是一曲气势磅礴的交响
那是一座壮志凌云的丰碑

哦,中国,我要为你写一首诗
用太阳金色的语言
用心海浩瀚的蔚蓝
哦,中国,我要为你画一幅画
用春天百花的色彩
用五星红旗的光芒

今天,一个大写的中国
让人读得光明、读得酣畅
今天,一个腾飞的中国
更让人读得生动、读得自豪
这就是在世界的东方喷薄而出的
希望的中国
这就是在中国***领导下的
辉煌的中国
这就是我们的
青春中国!




    所以,朗诵时,"我是谁?""我在什么情境中?""我在做什么?"是非常重要的.朗诵者在朗诵中其实自觉不自觉的有个"我"自我形象的假定,或某种"我"的意识.
     以前我在读<黄河>的开头几句时.那时感觉"我"是个头缠着白羊肚手巾的黄河边的汉子.在河边看河水流淌和河边辉煌历史,所以读时沧桑中渗透着一种亲切感.
     后来,我觉得"我"应该是一个穿透黄河历史的通观黄河变迁的世世代代千千万万个人形成的一个抽象的人.这个"我"凝固了,仿佛一尊雕像,黄河在我身边流过,历史在我眼前漂移.于是在声音和表演上变得"冷"了.一种沧桑和庄严的调子.

黄河 作者--堆雪

我眼中咆哮而去的白天和黑夜
我胸中汹涌而来的绿草和黄金
我炎帝的龙袍黄帝的内经
我泥沙俱下的泪水和表情

我奔流不止的青春光阴
我万马齐喑的血脉呼吸
当我手执铜壶烫暖一河热泪
谁是你醉而不归的舟子

压抑怦然心动的胸口
我展望斟满雷声的北斗
黄河 一千张日记被你揭走
一千张日记就是一千帆背影
一千帆背影 你是卷土重来的怒吼
曾经
  • 最后登录
1楼#
发布于:2005-10-12 02:06
这里怎么缺乏讨论的气氛?
播音主持网似乎空气浓些。http://bbs.byzc.com/showthread.php?t=13932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