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ing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7-07-21
阅读:3242回复:8

朗诵讨论问题之四:我们的朗诵论坛怎么了?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5-10-18 00:10
  嗯....题目是按照一舟前辈的格式写的,可能看上去有点唬人,挂羊头卖狗肉啦,嘿嘿....

我来朗诵论坛也有些日子啦,中间有段时间离开,现在又回来啦。帖子也看了不少啦,但是,从过去,到现在,朗诵论坛讨论的话题似乎一直在朗诵的基本功附近徘徊,比如发音啦,气息啦,共鸣啦等等。当然,这是朗诵的基础,基础的重要性是无须多说的。这就如盖房子,打不好地基,房子无从谈起。可是,一座房子,单打好地基又有什么用处呢?决定房子价格的是地基以上的部分啊....

我觉着我们是不是也该讨论些别的东西了?比如说,听不少人朗诵《将进酒》,到“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那句时,都用很沉痛的语调读出。我却认为那是句劝酒词,就算感情要低沉,也不能玩得太过....我觉着这些东西的讨论对朗诵也很有价值....我们不仅应该知道怎么发音,我们更应该知道在正确发音的基础上怎么去读。

看着好像不少人把大部分心思花在了发音上,有种本末倒置的感觉....
唐诗宋词万口传, 锅炉爆了冒白烟。 风卷闲尘吹不散, 莫愁湖里看青天。
1楼#
发布于:2005-10-18 09:18
是,跟楼主有同感。
不过这也不是独独配音论坛,其它的与朗诵配音有关的坛子也多是如此,有时听朗诵大家或配音大师或者爱好者的作品,觉得好或不好,常找不到门道,悟不出个所以,期待着有朋友能一起切磋研讨,但终多失望。即便是听得出点滴,又不敢冒昧直言,恐被误会或奚笑。究其缘故,恐气氛缺乏是一。
讨论,争执,交流,练习,提高——所望。
惟有资料和一味自读,意思也是不大。
声音论坛,需要的不仅仅是诵读的声音,还有其它的声音。
基础要打好,但目的是盖房子。
2楼#
发布于:2005-10-18 12:01
楼主说的很对~基本功确实很重要,但决不是最重要
读诗根本没有对与错~随意而走 意随心走! 想怎么读就怎么读!那种乱来的不算了
朗诵 不能因朗诵而朗诵 ,这是大忌~~~~~~~~~~~~~~~~~~~~~~~~~
读诗 而不是读字
读诗首先喜欢这首诗~它的思想必须能触动到你的心灵 产生共鸣.
如果鬼作 就可怕了
读诗 也要体验啊!
除非你的功力很高~不然走表现注意的路是很艰难的.弄不好就走匠人的路了
一时感言 欢迎大家驳斥
3楼#
发布于:2005-10-19 00:17
这个贴有意思。
记得曾看到过楼主在哪个贴子里说过,大意是不用管发音吐字,只管用情诵出来便是。当时没敢搭话。现在既然当做个话题提出,便也来说说俺的看法。
大家说起发音吐字与朗讼不约而同用了个比喻,地基与盖楼。然后你的论点一转,说地基打的再好,没楼也没用呀。其实你心急了,地基好了,自然可以往上盖楼。虽然可能楼只是中归中距,但没有地基是盖不了楼的。
如果让乔老爷子朗讼他的歌,不能称之为不好,浓浓的山东口音一样可以表达深情。但我们通俗概念上并不认为他是在朗讼。
而大多数人还没有乔老爷的气度,或者并不是纯用方言表述。那种半瓶子的普通话,让俺还真无法进入到规定情境中。
可能是你的基本功比较好,希望大家更多的谈谈处理技巧,这可以理解,但这里的朋友大多是爱好者。而这些爱好者中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语音问题。大家互相聊聊没什么不好。
而其实无论发音与处理,语言的教与学不见面都是比较难的。大家用文学表述一下,只不过一解热爱之苦罢了。   (出差十日,回来后接着论)
一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4-01
4楼#
发布于:2005-10-19 01:37
我正在想两句话:平时大家都说"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别人".这句话没错!
但还应有第二句话"感动了自己的朗诵未必能感动别人”!
这里其实涉及体验、理解与技巧之间的关系问题。
这是因为我们把自己心灵的感动传达给别人时遭遇了语言这个中介。
这里涉及到语言符号学和接受美学的一系列问题。
所以,体验感受与语音技巧两个方面都不可偏废。
一舟播客http://blog.sina.com.cn/yzpy
being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7-07-21
5楼#
发布于:2005-10-19 12:53
回3楼:

1、我的基本功不好,所以不存在站着说话不腰疼的问题;

2、我并没有说应该减少对基本功的讨论,我只是觉着它占的比例有些太大了。你可以看看,不少朋友贴出自己的朗诵让大家评论,大部分回帖都是关于发音吐字的。对应该如何去理解作品,哪些地方重了,哪些地方轻了,哪些地方草率了,哪些地方油滑了,哪些地方断句不对,哪些地方感情不对,却很少有人提及。当然,每个作品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的理解,但把大家不同的理解交流一下有什么不好呢?

3、“当时没敢搭话。”为什么不敢搭话呢?大家相互PK才有意思嘛,我觉着论坛上应该“负责任地畅所欲言”,因为少了现实中的许多限制,可以想到什么就说什么,大不了错了我认错嘛,知道自己错在什么地方也是进步啊。

4、我也觉着基本功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作品理解的讨论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都有资格发言的。这跟基本功没关系,初学者的理解未必就比大师差。因为它涉及到文学修养、背景知识等许多方面。所谓大师也未必对他读过的每篇作品都有深刻理解,而菜鸟也说不定会对某篇作品很有心得。我认为不应该等练好了基本功我们再去关注对作品的理解,那就晚啦。这方面素养的提高是个慢慢积累的过程,我们现在就应该开始。

5、这是个个人的怪癖。我不能容忍那种还没搞清楚作者在写什么就拿来朗诵的作品,即使他基本功很好。记得当年某天听广播,好像是个文学欣赏之类的节目,大概是朗读吧,不是朗诵,不过差不多啦。MM基本功很不错,读得也似乎很有感情,可后来听她念了句“在  斯堪的(de)  纳维亚半岛上”,当时真想杀人....
唐诗宋词万口传, 锅炉爆了冒白烟。 风卷闲尘吹不散, 莫愁湖里看青天。
6楼#
发布于:2005-10-25 19:55
回来了,接着聊。
正如:“在 斯堪的(de) 纳维亚半岛上”一样,俺听到那些无比深情的朗讼者们或这样或那样的基本功毛病的时候,俺还真不能被他们的深情所打动。
正如大家的基本共识一样,两手都要硬,但还是那句话,业余选手多,所以大家聊的更多的是发音吐字。
等到了论坛大部分都在讨论处理的问题时,就是大家都小有成果的时候了。
另外,你所谈的任何人都可以发表处理的观点,那只是一个表层的处理。如这儿该深情,那儿该急促等等。而真正的处理却是跟发音吐字一样,是非常讲究的。学生们在学校里,一般一篇稿子要学习上半个月。了解写作背景就占了很多课,知道相关信息,这些只是为了让你在朗讼时把握好基调,还不是那种平常理解的处理。而真正处理时,每一句都与基本功有关,偷气、换气、停联、重音。。。。。。那可多了去了。记得曾在网上听过虹云读过一首话说长江的歌词吧,最后一句长江还是什么,记不清了,只记得他把两个字处理成三个五度音,从最低到最高,声音结实清丽,似穿云裂帛。这正是俺喜欢的朗讼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这,我估计没个十来年的基本功,就是理解了,也讼不出来。
不是故弄玄虚,如果在大家真的喜欢并想投身其中,做好吃苦的准备。练就一双好的耳朵。挑别的人毛病,挑自已的毛病。早上早点起。练声,练气,练口部操。多读书,多听名家,不盲目崇拜。哪个名家没有五点起床练声的经历啊。
being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7-07-21
7楼#
发布于:2005-10-25 22:04
很遗憾,那首《长江之歌》我也听过,正因为看过很多赞美之辞,而我听了之后却很不喜欢,所以找了几个朋友交流了一下感受(当然,我们都是业余,甚至有的人连爱好者也算不上),他们听了都说不喜欢。楼上的“把两个字处理成三个五度音,从最低到最高,声音结实清丽,似穿云裂帛”说得实在太专业,我真的欣赏不来。但我认为,练基本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更好地表达。所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而这十年功的目的就是为了能上台博一声彩,而这声彩应该是普通观众给的。如果把功夫练到普通人欣赏不了,只有专业人士才能欣赏的程度,未免有些偏了吧?

话说长江我非常喜欢,当年曾经录下来反复听。但那首朗诵我真的不太欣赏....

我只是作为一个普通听众表达一下自己的观点,我觉着朗诵的目的是让一般人接受。我不希望朗诵像西洋歌剧在中国的遭遇一样,大家都知道,都觉着那东西很了不起,就是没几个人爱听。当然,还有一句话是这么说的,“大众的审美水平从来都是值得怀疑的”,就像很多世界名画我根本看不出好在什么地方一样,那我就无话可说了....
唐诗宋词万口传, 锅炉爆了冒白烟。 风卷闲尘吹不散, 莫愁湖里看青天。
8楼#
发布于:2005-10-26 14:58
哈哈,这个讨论越来越有意思了,我不明白你是站在我的论点上还是怎么的。
你先是举例打基础与盖楼房,这充分说明基本功的重要,然话峰一转:单打好地基又有什么用处呢?大家还是来论处理吧。俺说了:这里的朋友大多是爱好者。而这些爱好者中大多都有不同程度的语音问题,试想没有基础哪来楼房,不会走你就说先让他跑跑再说。
你再举例:“在 斯堪的(de) 纳维亚半岛上”,当时真想杀人....”我真不明白,这似乎应该是我举的例才对。我想正确读出,这应该是基础的基础。
再来看你的论点:“我也觉着基本功对初学者来说是最重要的。但是,对作品理解的讨论是所有人都可以参加,都有资格发言的。这跟基本功没关系,初学者的理解未必就比大师差。”而你从另一论述中却说:“所以找了几个朋友交流了一下感受(当然,我们都是业余,甚至有的人连爱好者也算不上)”其一,既然基本功对初学者最重要,而你又是初学者,为什么不好好打打基础呢,反而非常抵触打基础呢?其二,是人人可以谈理解,高山流水的故事也是人们津津乐道的。但如果每个樵夫都是知音,那伯牙也不必那么惊喜欢了,这个故事也不必被人们传讼了。
再来看你论虹云的长江,初看到时,一阵惊喜,求学之道就应该敢于否定,敢于找毛病。但细看之下,并没找到我希望看到的毛病,你一句不喜欢了之。且是你与几个甚至不是爱好者的人讨论之后得出的结果。我这里没有强迫你喜欢的意思,因为不喜欢需要理由吗?答,不需要。
就数最后一个问题有趣,你突然抛出这么一个问题:“大众的审美水平从来都是值得怀疑的”。诚然在芙蓉姐姐、菊花姐姐、后舍男孩、超女,梦想,大行其道的今天,估计这要讨论不好,要遭不少人骂。但精英文化必竟是经过时间考验的。人们从打了一只猪,从而兴奋的手舞足蹈,到发展成芭蕾、民族、现代等等各种舞。发展成美声、民族、歌剧、通俗等等各种声乐。从为了祭祀带上面具念念有词,发展成戏剧、戏曲、话剧、影视等等各种表演。从画一个字符记下收获了多少东西,到发展成文字,绘画,又分成什么国画、西洋画、什么速描、工笔、油画等等吧,没有一个不是从大众审美发展起来的。但没有一个是停留在大众审美的水平上的。进入哪一行,就说哪一行的话。俺也不喜欢歌剧,但俺不说歌剧就没人喜欢,歌剧就不好。俺没学过绘画,俺看不出这幅画比那幅好在什么地方。但如果有个朋友告诉我,我就会试着去了解、去理解他的好处。我想这应该算做知识。一句不喜欢,一言以蔽之,那么个讨论还有什么意思。
我喜欢虹云的理由前边俺说过了。这里再说点,老一辈的播音、朗讼、配音艺术家,天赋才气不去说,他们的艺术成就得意于那个特殊的年代。再也没有人肯去那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去枯燥的重复那些基本功乃至那样的进行作品的处理了。你也许觉得那太象唱高调了,那种处理离我们太远了,我们应该更深情,更温柔亦或是更现代些,如果加点rap则更好(这当然是我想当然的想法,见凉)那我们来看,这个作品该定个什么调。话说长江,一部不仅仅讲述长江的电视片。说他话说的是中国的历史也不为过。而中国是一部怎样厚重的历史。而我们又用怎样的深情怎样的气魄去表现这样一部电视片的主题歌的歌词呢。
如果你同意我的观点,我们再来看那句我提到的那长江两字的处理。说实话,从没见到过其它人赞美过这句,知道了后,高兴原来还有这么多同道中人。再说实话,让我处理,我不会这样处理,也处理不成这样。因为我没那个功底。就算我理解成那样也播读不出来。就象歌剧里的花腔,你喜欢不喜欢那都是体现一个歌者功底的方式。张靓影的海豚音就是打死你也发不出来。(这个你是特指我们这等人,下同)。这是我一惯说的,不会走你跑不远。樵夫钟子期就是有那个心,估计他弹不出高山流水。
何况虹云的嗓子并不是最好的,而且可以说是不好的。他没有扎定靓丽的声音,但他扬长避短,用良好的气吸弥补了这个缺点,反倒成了他的特点,所以虹云给我的一惯印象是声音偏低,以气带声,当我听到那句似穿云裂帛的长江两字时,我真的折服了。这是他良好的基本功,绵长的气吸所带来的。记得好象是傅成立还是谁来着,半边的声带是麻痹的,没有长期的基本功练习,他可以带给大家如此铿锵有力的声音吗?
我想再一次声明自已的观点,基本功的训练与作品的处理是两力腿,没有哪个都不行。且在没有基本功的情况下去谈处理,那是空中楼阁,咱们用舞蹈来说,你不压腿,直接去跳舞,去表现激情,估计顶多是芙蓉姐姐。
光压腿当然也不是舞蹈,但什么阶段说什么话还是来的实际点。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