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2008
  • 最后登录
阅读:1908回复:8

[求助]请教大家古诗文方面的几个字的读音????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03-07 18:33

请教大家古诗文方面的几个字的读音????


1.<论语>里的<季氏将伐颛臾>,中
  1>第3段,里的,"君子嫉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中的 "辞"该怎么解释好呢?是翻译成 :君子最 痛恨那种不说"我想得到它" 却一定另找借口的行为 ..这样合适吗?关键 是,这个 "辞",翻译成 借口.应该是名词还是动词呢??
  2>.第2段中."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的"将 "该怎么解释好呢?读 1声还是读4 声呢?
  3>. 第1 段中的 "无乃尔是 过与?".我参考的一书上说,翻译成: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们吗?其中,"过", 是  名词化  动词.翻译成 责备.那么,它前面的这个  "是",是什么词性呢?又该怎么翻译呢?,我觉得  翻译成 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是不是可以?但,不知道 其中的 "是"该是什么词性?
2 .<孟子>中的 <寡人之于国也>
   倒数第2段中的 "谨庠序之教".有关的翻译是:认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其中 的这个 "庠序".我找到的 翻译是:古代乡学的名称.那么在这句话中, 它是不是为动用的 情况呢?我觉得 是不是 翻译成 动用的表达 会好些?
3.<庄子>中  的<秋水>中(望洋兴叹那段),
 1> .第2段中 的."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ti 米 之在大仓乎 (是 ti mi 锑米,打不出这个字,就是左边是 禾,右边是 弟)".这其中的  "大" 该怎么读 ?是读 da ,还是 tai ?(古文 上 大.太, 泰有通用过的,这里该怎么读呢?)
2>.第2段中 的"不似lei 空之在大泽乎( lei ,是上面3 个田.下面一个 石,打不出这个字)".其中的 大泽   该怎么 翻译?怎么理解?
3> 第2段中 的,"不可以量数"中的 "量" 是什么意思?是测量?还是数量?应该 读2 声还是 4 声?

4.  <琵琶行 >中 的"小弦切切如私语"中 的"切切"  读1声还 是 4 声?


最后,<虞美人>中 的一句"只是 朱颜改"中 的"朱颜",  该如何理解 ?
 是  指 妃子?是指过去的雕栏玉砌? 还是 指诗人 自己的  容貌呢??改  的 究竟 是什么呢??


好了, 打了怎么多字。简直快累死 我了!只盼望大家能多指点  ,我也是 现在对这些问题很困惑..多谢了!!!多谢大家了!!!!!!!!!!!!!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09-02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6-03-07 22:21
等白云出岫来吧。久已不碰古汉语,看到这些问题有些发懵。

挑个不需要动脑子的先回答下~“小弦切切如私语” qie4
speech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9-10-11
2楼#
发布于:2006-03-08 09:23
这会儿有一点儿时间,先试着回答这几个:

1.<论语>里的<季氏将伐颛臾>,中
1>第3段,里的,"君子嫉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中的 "辞"该怎么解释好呢?是翻译成 :君子最 痛恨那种不说"我想得到它" 却一定另找借口的行为 ..这样合适吗?关键 是,这个 "辞",翻译成 借口.应该是名词还是动词呢??


你的这个翻译是合适的,王力主编《古代汉语》(中华书局)译为“君子厌恶那种态度:想这样,却撇开不谈,而一定要为它作些别的说辞”。意思差不多。我认为“辞”在这里是作动词用的。

2>.第2段中."则将焉用彼相矣"中的"将 "该怎么解释好呢?读 1声还是读4 声呢?

这个“将”音jiāng,副词,“将要”的意思。

3>. 第1 段中的 "无乃尔是 过与?".我参考的一书上说,翻译成:这难道不应该责备你们吗?其中,"过", 是 名词化 动词.翻译成 责备.那么,它前面的这个 "是",是什么词性呢?又该怎么翻译呢?,我觉得 翻译成 这难道不是你的过错吗? 是不是可以?但,不知道 其中的 "是"该是什么词性?

这里的“是”是用来复指“尔”的,这是上古汉语中的一种句式,即,宾语前置到动词前面,再用一个代词(“是”在上古汉语是代词,“这”的意思)来复指宾语。沿用至今的有“唯利是图”、“唯你是问”,这里的“利”和“你”分别是“图”和“问”的宾语,“是”用来复指前置宾语。翻译的时候当然不必把它表现出来,因为现代汉语中已经没有这种句式了。
speech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9-10-11
3楼#
发布于:2006-03-08 11:49
2 .<孟子>中的 <寡人之于国也>
  倒数第2段中的 "谨庠序之教".有关的翻译是:认真地办好学校教育.其中 的这个 "庠序".我找到的 翻译是:古代乡学的名称.那么在这句话中, 它是不是为动用的 情况呢?我觉得 是不是 翻译成 动用的表达 会好些?


庠序并称,是名词性词组,修饰“教”(教化之义),你把“庠序之教”译为“学校教育”是可以的。“谨”是谨慎从事的意思,形容词作动词用。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4楼#
发布于:2006-03-08 14:12
  到网上查了一下资料,见到这么一篇文字,是以前没留意的。用这篇文字来解释“朱颜”,有点小题大作,但喜欢《虞美人》这篇作品的人这么多,知道这些典故,应该是有益的。



  一般认为,这是李这是李煜的绝命词。
  据宋人王铚《默记》记载,太平兴国三年(978)年的某一天,宋太宗问李煜的旧臣徐铉,“你见过李煜没有?”徐铉很紧张地回答:“臣下怎么敢私自去见他?”太宗说:“你这就去看看他,就说是朕叫你去见他的。
  于是徐铉来到李煜的住处,在门前下马,见一老卒守在门口。徐铉对老卒说:“我要见李煜。”老卒说:“圣上有旨,李煜不能与外人接触。你怎么能见他?”徐铉说:“我今天是奉圣上旨意来见他的。”于是老卒进去通报,徐铉跟着进去,徐铉在庭院内等候。
  过了一会儿,李煜戴着纱帽,穿着道服出来。两人客套了一番,李煜抱着徐铉大哭起来。坐下后,两人沉默不语。李煜忽然长叹一声,说道:“真后悔当日杀了忠臣潘佑、李平。”意思是早些听信潘 佑、李平的劝谏,治理好朝政,也不致于今天稀里糊涂地做了俘虏。李煜说出这话的结果,自然会引起宋太宗的猜疑,而招致杀身之祸。一则李煜原本无心计,二则是当年李煜杀了潘、李二人后就有些后悔,这悔恨一直埋藏压抑在心头,所以这天一见旧臣徐铉,也就脱口而出了。由此可见李煜的诚实。这是词人、艺术家应有的禀性,但在生死存亡的政治斗争中,这种性格却是很难生存的。
  果不其然。徐铉离开后,太宗就宣召徐铉,询问李煜说了什么话。徐铉不敢隐瞒,只好照回复了李煜的话。宋太宗听后,便下决心除李煜。分析走来,这件事不能怪徐铉告密,太宗派徐铉去见李煜,其实就是有意去找他的碴儿,以借机除掉李煜。即使徐铉隐瞒不说,太宗也会找其他的借口。何况徐铉为保自家性命,也不敢隐瞒。负责监视李煜的老卒,在门外听见了,说不定也要向太宗汇报的。
  七月七日,李煜为庆祝自己的生日,让跟随来宋的南唐乐会演秦音乐,声闻于外。太宗听说后,龙颜大怒。同时,李煜《虞美人》词也传入禁中,太宗听了“小楼昨夜又东风”和“一江春水向东流”之句,更起杀心。于是派人送上牵机药,毒死了李煜。就这样,一代词人李煜,在他降临“人间”的同一天魂归“天上”。

  春花秋月,原本是大自然赐于人类最美好的景观,人们只嫌看不够,赏不足。可此时李煜却希望春花不要再开放,秋月不要再圆满。这反常的心理正表现出李煜异常的生活境遇。因为一见到春花秋月,就想起了幸福的过去和欢乐的“往事”。回忆的往事越多,现实的悲哀就越沉重。见不到春花秋月,也许就少些对往事的回忆。然而春花秋月,并不以他的意志为转 移,照样周而复绐地开放、升起,而东风又不期而至。自然的风月花草,无不激起他对南唐故国的深沉怀念“故国的江山依旧壮丽吧,宫殿的雕栏玉砌也还是那么辉煌气派吧?可曾经拥有他的主人已是朱颜丧尽,衰老不堪了啊!结句写愁,已是千古名句。这个比喻不仅写出愁像江水一样深沉,像江水一样长流不断,还写出愁苦像春天的江水一样不断上涨。真是把人生的愁苦写到了极致。

另附:故乡版点评

  此词大约作于李煜归宋后的第三年。词中流露了不加掩饰的故国之思,据说是促使宋太宗下令毒死李煜的原因之一。那么,它等于是李煜的绝命词了。
  全词以问起,以答结;由问天、问人而到自问,通过凄楚中不无激越的音调和曲折回旋、流走自如的艺术结构,使作者沛然莫御的愁思贯穿始终,形成沁人心脾的美感效应。诚然,李煜的故国之思也许并不值得同情,他所眷念的往事离不开“雕栏玉砌”的帝王生活和朝暮私情的宫闱秘事。但这首脍炙人口的名作,在艺术上确有独到之处:“春花秋月”人多以美好,作者却殷切企盼它早日“了”却;小楼“东风”带来春天的信息,却反而引起作者“不堪回首”的嗟叹,因为它们都勾发了作者物是人非的枨触,跌衬出他的囚居异邦之愁,用以描写由珠围翠绕,烹金馔玉的江南国主一变而为长歌当哭的阶下囚的作者的心境,是真切而又深刻的。
  结句“一江春水向东流”,是以水喻愁的名句,含蓄地显示出愁思的长流不断,无穷无尽。同它相比,刘禹锡的《竹枝调》“水流无限似侬愁”,稍嫌直率,而秦观《江城子》“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则又说得过尽,反而削弱了感人的力量。可以说,李煜此词所以能引起广泛的共鸣,在很大程度上,正有赖于结句以富有感染力和向征性的比喻,将愁思写得既形象化,又抽象化:作者并没有明确写出其愁思的真实内涵——怀念昔日纸醉金迷的享乐生活,而仅仅展示了它的外部形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样人们就很容易从中取得某种心灵上的呼应,并借用它来抒发自已类似的情感。因为人们的愁思虽然内涵各异,却都可以具有“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外部形态。由于“形象往往大于思想”,李煜此词便能在广泛的范围内产生共鸣而得以千古传诵了。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5楼#
发布于:2006-03-10 10:49
“形象往往大于思想”,喜欢这个观点。
好帖子,顶~~~
jet2008
  • 最后登录
6楼#
发布于:2006-03-22 18:14
下面是引用白云出岫于2006-3-8 14:12发表的:
  到网上查了一下资料,见到这么一篇文字,是以前没留意的。用这篇文字来解释“朱颜”,有点小题大作,但喜欢《虞美人》这篇作品的人这么多,知道这些典故,应该是有益的。



真的是非常感谢 白云出轴 发的有关 <虞美人>的 转贴!!!从这个 帖子里,让我知道了更多的以前不知道的东西.知识上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恰巧看到法国作家 缪塞的一句话: 最美丽的诗歌是最绝望的诗歌,有些不朽的篇章是纯粹的眼泪!!! 不正是<虞美人>的的真实写照吗/?
jet2008
  • 最后登录
7楼#
发布于:2006-03-22 18:19
[quote]下面是引用speech于2006-3-8 09:23发表的:
这会儿有一点儿时间,先试着回答这几个:

1.<论语>里的<季氏将伐颛臾>,中
1>第3段,里的,"君子嫉夫舍曰 欲之 而必为之辞"中的 "辞"该怎么解释好呢?是翻译成 :君子最 痛恨那种不说"我想得到它" 却一定另找借口的行为 ..这样合适吗?关键 是,这个 "辞",翻译成 借口.应该是名词还是动词呢??


c
olor=red]多谢 speech 的指教!!!多谢 speech 的指教!!

看到您所说的那个 复指的用法, 我突然想起了高中时曾经学过的,可惜没有想到这么快就忘了.多谢你的分析!你的见解非常有道理!我觉得/不过后面还有3 个字的读法,您能再做一下解释吗? 多谢您了!!!
3.<庄子>中 的<秋水>中(望洋兴叹那段),
1> .第2段中 的."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ti 米 之在大仓乎 (是 ti mi 锑米,打不出这个字,就是左边是 禾,右边是 弟)".这其中的 "大" 该怎么读 ?是读 da ,还是 tai ?(古文 上 大.太, 泰有通用过的,这里该怎么读呢?)
2>.第2段中 的"不似lei 空之在大泽乎( lei ,是上面3 个田.下面一个 石,打不出这个字)".其中的 大泽   该怎么 翻译?怎么理解?
3> 第2段中 的,"不可以量数"中的 "量" 是什么意思?是测量?还是数量?应该 读2 声还是 4 声?

   顺便说一句,您在帖子里提到了 "上古汉语", 才疏学浅的我查了相关 的字典,好像还不是完全理解.还想 知道 上古汉语是古汉语的一种吗?若是,除此,古汉语还包括什么呢?现代汉语吗? 有没有当代汉语呢?再次感谢!!
jet2008
  • 最后登录
8楼#
发布于:2006-03-22 18:28
再请问白云:

 <虞美人>中 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设问.
是不是还有借代呢?我看到一书上如是说,不过我还没有找到哪里 是借代,烦请指点!!谢哉!!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