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干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1-04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阅读:4943回复:16

[转贴]容易误读的地名

楼主#
更多 发布于:2006-12-26 10:18
  据说在80年前,冯玉祥手下的一个参谋在书写作战命令的时候,把部队集结的地点沁阳随手写成泌阳。沁阳在河南北部的焦作地区,而泌阳在河南南部的驻马店地区。只多了一笔,部队瞎跑了几百公里,整个战役也就完全失败了。

我们也有过把岷江(Mín民)洪水读成闽江洪水,岷江在西南,而闽江在东南,比沁阳和泌阳之间的距离更远。

 

在电视节目中,误读地名是一件很郁闷也很难堪的事情,而且很容易成为一种笑柄。读对地名,是对人家起码的尊重。

浙江的丽水(Lí离)被误读成丽(Lì立)水,台州(Tāi)被误读成台(Tái抬)州;

安徽的亳(Bó驳)州,几乎经常被读作多了一横的毫(Háo)州;

湖北的监利(Jiàn见)被误读成监(Jiān尖)利;

河南的浚县(Xùn训)被误读成浚(Jùn俊)县;

湖南的耒阳(Lěi垒) 被误读成来阳,而真正的莱阳在山东;

郴州(Chēn抻)被误读成彬(Bīn宾)州;

新疆的巴音郭楞(Léng)被误读成愣(Lèng),这两个字长得很像,一不留神就读错;

内蒙古的巴彦淖尔(Nào闹)被误读成卓(Zhuó),所以有一次和巴彦淖尔的同志一起联欢,他们的第一件事就是热情地感谢我读对了他们家乡的名字。可见平常误读率很高。

 

有些误读是因为地名中含有多音字,需要坚持的是“名从主人”的原则,例如:

河北的蔚县,正确读音是Yù(玉);

安徽的歙县,正确读音是Shè(社);六安,正确读音是Lù(路);

山西的繁峙县,正确读音是Shì(是);长子县,正确读音是Zhǎng(掌);

山东莘(Shēn深)县,学生们一般读不错,因为有莘莘学子之说;但我到上海又读错了上海莘庄(Xīn新)。江西铅山(Yán盐),误读率一定很高,因为谁想到普通的”铅”还是多音字而且是地名专用的字音。反正一不留神我可能就会读错。

象福建厦门、广东番禺、安徽蚌埠,虽然也含有异音字,但因为知名度高,被误读的几率相对比较低。读错山东东阿的比较少,感谢关于阿胶的广告;读错涪陵的比较少,感谢来自涪陵的榨菜;读错山西洪洞的也比较少,因为那句“苏三离了洪洞县”起到了积极的推广作用。

辽宁阜新,在辽宁一般被读成Fú(扶),在北京一般被读成Fǔ(抚),而正确的读音却是Fù(富)。

另外很多情况下是因为有些字根本就没见过,望字猜音,跟着感觉走。包括我们这些以说话念字为职业、普通话水平一级甲等的人在内,如果能第一眼就读对95%的中国地名,那就相当超水平发挥的了。

山西的隰县(Xí),山东的莒县(Jǔ),茌(Chí)平

河北的井陉(Xíng),蠡县(Lǐ);

四川的郫县(Pí),珙县(Gǒng),犍为(Qián前);

安徽的黟县(Yī),枞阳(Zōng);

湖北的郧县(Yún),江西的婺源(Wù);浙江的鄞县(Yín);

江苏的盱眙(XūYí),邗江(Hán),邳州(Pī);

河南的柘城(Zhè),武陟(Zhì);

 

看着其中的某些字,仿佛回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的很多文化和城市的历史密码,往往都固化在地名里了。

    当然,语言是流动的,是液态的,今天的错误有些或许就成为明天的正音了,字典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语音规范。语音的确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人逐渐造就的。

http://blog.sina.com.cn/u/4934cc2b010007yd
你们被戈培尔博士灵魂附体了么?
家干
总版主
总版主
  • 最后登录2024-01-04
  • 原创大奖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6-12-26 10:20
每个地方都有难点,比如温州的乐清,“乐”读音乐的“乐”,但是我就看央视午间新闻读成快乐的“乐”。
你们被戈培尔博士灵魂附体了么?
being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07-07-21
2楼#
发布于:2006-12-26 14:17
一般不读错,碰见有点儿生或者拿不准的字俺就说“那个什么什么的,对,就是一撇一横两个叉那个,就是那个地方,恩,刚从那里回来”,错误让别人读去吧,哈哈。幸好俺不是播音员。不过俺还是无可救药地想起了俺们学校广播站那个“斯堪的(de,并停顿)那维亚半岛上”的经典语录,那个美丽的声音,那个漂亮的小广播员(仅见过背影)....
唐诗宋词万口传, 锅炉爆了冒白烟。 风卷闲尘吹不散, 莫愁湖里看青天。
3楼#
发布于:2006-12-26 21:53
很好,长了不少知识。非常感谢。
小米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9-02-16
4楼#
发布于:2006-12-26 21:59
中国的文字有这么多读音,真不是是好事还是坏事。
挑水 挖井
5楼#
发布于:2007-02-06 11:40
楼主的帖很有用啊,学到了不少东西!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6楼#
发布于:2007-02-06 11:47
真是长见识啊,谢谢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7楼#
发布于:2007-02-07 11:09
补充两个。

1、山西洪洞(tóng)大槐树。

  昨天看中央台的专题片,名字好像就叫《洪洞大槐树》,第1集,那个播音员播得非常好,但所有的“洪洞”都读错了,真是美玉上的一块大黑斑啊!--不过,这个应该有编导很大的责任,这么大的错误是过不了关的,编导自己一定是去过洪洞的,但居然没搞清楚这个字怎么读。
  洞(tóng)在《现代汉语词典》上查不到这个读音,但在语文出版社的《现代汉语规范字典》上可查到。另外,当地人全是这样读的。

2、山西解(hài)州(疑)
  这个字典上找不到,但当地人都这样念的。在山西相当的范围里也都这样念。
  说xie反而会很多人听不懂了。
  所以,虽然目前不算很规范的误读字,但估计可能会和荨麻一样,作为特例,走入字典。
  目前作为可疑字吧,呵……
悠然见南山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02-26
8楼#
发布于:2007-02-07 15:04
哇!强烈要求斑竹给自己加精!这帖子——好!
[move]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move]
悠然见南山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02-26
9楼#
发布于:2007-02-07 15:05
哇!强烈要求斑竹给自己加精!这帖子——好!
[move]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move]
悠然见南山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17-02-26
10楼#
发布于:2007-02-07 15:15
引用第2楼being2006-12-26 14:17发表的言论:
一般不读错,碰见有点儿生或者拿不准的字俺就说“那个什么什么的,对,就是一撇一横两个叉那个,就是那个地方,恩,刚从那里回来”,错误让别人读去吧,哈哈。幸好俺不是播音员。不过俺还是无可救药地想起了俺们学校广播站那个“斯堪的(de,并停顿)那维亚半岛上”的经典语录,那个美丽的声音,那个漂亮的小广播员(仅见过背影)....

初中同学读课文:“马作的(de)卢飞快”还有“今天/下三分”——爆笑!
[move] 得意淡然,失意泰然! [/move]
小昭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3-02-18
11楼#
发布于:2007-02-09 19:57
还有山东的兖州的“兖”(yan,三声)字也挺不好认的。
[color=limegreen][size=4][font=黑体]风和日丽则挥汗耕耘,阴雨绵绵则一碗清茶,一册典籍;得意时勤奋工作,不如意时读书自娱,静待晴朗的艳阳。[/font][/size][/color]
974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24-11-24
  • 爱心大使
  • 最爱沙发
12楼#
发布于:2007-02-10 00:43
引用第0楼家干2006-12-26 10:18发表的言论:
   ……
   当然,语言是流动的,是液态的,今天的错误有些或许就成为明天的正音了,字典只是一个特定时代的语音规范。语音的确定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而这一切都是人逐渐造就的。


不错!比如广西百色不就改变读法了么。

很多地名读法是从当地的习惯口语来的。比如山西解州,我太太是那里的人,尽管已在北京待了几十年,依然按家乡习惯说成“HAI4 ZHOU ”。我是晋北人,我们家乡话说“鞋(子)”的发音就像说“孩(子)”一样,所以,山西解州的官方读法应是“XIE4 ZHOU(解,音:谢)”。同样,山西洪洞县的“HONG TONG”也是这么来的,官方读法还是应按其正音发声,两种读法都应该是正确的。
电影粉丝
齐天大圣
齐天大圣
  • 最后登录2023-02-11
13楼#
发布于:2007-02-10 01:38
有个字一直搞不清,交通阻塞的塞,究竟念SAI还是SE,告诉一下哈
往事飘渺虚如烟,记忆心畔音相牵; 你我共建毫寸地,论坛幻化腾飞仙!
14楼#
发布于:2007-02-10 07:04
应该读sè的读音用于合成词(固定词组),例如:堵~。闭~。阻~。闭目~耳。~责
15楼#
发布于:2007-02-20 14:22
初来乍到,算是坛子里的首发,班门弄斧处请列位海涵.

除去某些生僻的字音我们需要学习外,想要准确无误的播读地名,还需了解当地语言习惯方能被当地百姓接受.
而一些常见字的异读法个人认为之所以有"骇人听闻"之嫌,与当地方言习惯密不可分.
例如甘肃天水的一处名胜叫"仙人崖","崖"字在这里被统统念成"挨",不论官方还是民间,想必也是为了充分尊重日积月累的发音习惯吧.规则不都是为了统一和秩序才建立的吗,那岂有不顺应民意之理?

呵呵,拙见,望大家指正
go_on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5-06-09
16楼#
发布于:2007-02-20 22:58
十分赞同楼上的意见!

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地名,查字典,这个字只有在做这个地名的时候才有这个读法。
那么,我们也可以猜测,很可能是“迁就”了当地人的读法(其实也可理解为方言),而造成了这个特殊的读音。

所以,我还是同意在读音方面适度地迁就方言的读音。
毕竟规则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而不是先有规则,后有实践。

还是那个典型的“荨麻疹”,完全是迁就了一个望文生音的错误读音。但迁就得有理!
游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