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楼#
发布于:2005-02-06 23:09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勾践灭吴《国语》
大夫种进对曰   种进为人名,应连读  种作姓音chong2
譬如蓑笠  pi4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夺“闻”
你的这个文本第一段之后漏了很多字啊!对不上了。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2楼#
发布于:2005-02-06 23:17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邹忌讽齐王纳谏 《战国策》
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读的是“谤讥”。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3楼#
发布于:2005-02-06 23:27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触龙说赵太后
曾不能疾走  ji2
日食饮得无衰乎  读的是“饮食”
赵主之子孙侯者  读的是“赵王”
恣君之所使也    读的是“使之”
你这个文本哪里淘换来的啊?“太後”都出来了。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4楼#
发布于:2005-02-06 23:33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吾与点也  是否yu3,赞同的意思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5楼#
发布于:2005-02-07 00:28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谢谢 穆阑
  等我慢慢改着。
  不过,文本并不是读本,所用文字是从一个电子版的文档中选出,和读本有出入,只能做参考。
  目前一时还顾不上校对文本。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6楼#
发布于:2005-02-07 00:37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因为我手头找这些东西比较费事,并且中学里学的该忘的已经都忘记了(汗),所以最好能给全文本,比如勾践那段,缺了这么好多,没法校下去了。
中学生语文教学的网站特别多,建议到那些地方找文本。
另外,一楼的“将进酒”写错了。:p
7楼#
发布于:2005-02-07 01:13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湘夫人
合百草兮实庭   念错了 念成百合草了
薜蕙兮既张  文本漏字  应该是  薜蕙mian兮既张  mian好像应该读mian2
8楼#
发布于:2005-02-07 01:25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多读了 也  变成 来吾导夫先路也。

9楼#
发布于:2005-02-07 01:29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离骚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念成 夫唯了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10楼#
发布于:2005-02-07 01:45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白云出岫在 2005/02/06 09:49pm 第 1 次编辑]

勾践灭吴《国语》
大夫种进对曰   种进为人名,应连读  种作姓音chong2

北大教参译文曰:“大夫文种向前回答说”,这个“进”字没有当作名字的一部分。
读音姑置下。
譬如蓑笠  pi4  
这个字是读的pi4,可能是和“如”连读,调值有些不清楚。
苟得闻子大夫之言  夺“闻”
己补
你的这个文本第一段之后漏了很多字啊!对不上了。
课文中内容比较少,是照教参读的,现在文字己搜出补上。
  
触龙说赵太后
曾不能疾走  ji2

己改
日食饮得无衰乎  读的是“饮食”
己改
赵主之子孙侯者  读的是“赵王”
课本是“赵王”,己改文本。
恣君之所使也    读的是“使之”
从课本,改文本为“使之”。
吾与点也  是否yu3,赞同的意思
从教参注音,读为“yu4”。
另外,一楼的“将进酒”写错了。:p
己改

  我本来的打算是先照课本校对录音,再根据录音校对电子版。因为网上能不加校对就使用的文本,是很难找到的。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11楼#
发布于:2005-02-07 02:50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白云出岫在 2005/02/06 06:51pm 第 1 次编辑]

湘夫人
合百草兮实庭   念错了 念成百合草了
己改
薜蕙兮既张  文本漏字  应该是  薜蕙mian兮既张  mian好像应该读mian2
櫋己添,录音也改了。
离骚
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导夫先路。
多读了 也  变成 来吾导夫先路也。

课文中的版本,有“也”字,很难受,但没办法。
惟夫党人之偷乐兮,路幽昧以险隘;
念成 夫唯了

己改
谢谢“慢慢地快乐 ”!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2楼#
发布于:2005-02-07 05:43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大夫种进对曰   种进为人名,应连读  种作姓音chong2
北大教参译文曰:“大夫文种赂前回答读”,这个“进”字没有当作名字的一部分。
读音姑置下。
如此是我搞错了。这篇没有好好读过,是自己冒测的。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13楼#
发布于:2005-02-07 05:51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白云出岫在 2005/02/06 09:52pm 第 1 次编辑]

  是“大夫文种向前回答说”,我刚才比较匆忙,敲了错字。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4楼#
发布于:2005-02-07 07:28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为节约时间,以下异文不校了。
过秦论
施及               施   是否yi4?
俛首系颈           系   是否xi4?       记得好像是说只有“系鞋带”之类念ji4
非及曩时之士也     曩    nang3
比权量力           量   是否liang4?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5楼#
发布于:2005-02-07 07:36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觉得应该断在“吟”之后  就是说,这首诗是“梦游天姥吟”,用来“留别”的。
越人语天姥     语  yu4?
慄深林兮惊层巅  不要重读“林”,这样就把“深林”拆散了。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6楼#
发布于:2005-02-07 07:54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师说
择师而教之                    教 jiao4?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相 xiang4?
李氏子蟠    李家的儿子蟠 “蟠”前要断开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17楼#
发布于:2005-02-07 13:17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过秦论
施及               施   是否yi4?
从课本,改为“延及”
俛首系颈           系   是否xi4?       记得好像是说只有“系鞋带”之类念ji4
系:北大教参注音: ji4。
非及曩时之士也     曩    nang3
据课本改为:非及向时之士也  
  
比权量力           量   是否liang4?
量:衡量,或较量。读音存疑。
梦游天姥吟留别
梦游天姥吟留别  我觉得应该断在“吟”之后  就是说,这首诗是“梦游天姥吟”,用来“留别”的。

夏青是这样断的,雅坤、瞿弦和、濮存昕不是。
越人语天姥     语  yu4?
可从。不过夏青、雅坤的版本,都读的“yu3”。
慄深林兮惊层巅  不要重读“林”,这样就把“深林”拆散了。
有道理
多版本朗诵可听这里:梦游天姥吟留别

师说
择师而教之                    教 jiao4?

教参译文:“选择老师来教孩子”,读音存疑。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相 xiang4?
教参译文“相师:互相学习”
李氏子蟠    李家的儿子蟠 “蟠”前要断开

  
 谢谢穆阑 !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18楼#
发布于:2005-02-08 07:46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屈原列传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好像是现在统一读cong2rong2了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19楼#
发布于:2005-02-08 22:46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屈原列传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好像是现在统一读cong2rong2了

以更新。
  昨天在西单图书大厦站了一天,查了几种教参,发现每种都有些错,其实教材也是有错的,比如逍遥游中的“数数然”,书上的注音“shuo2”就不可取。应为“shuo4”。
  “齐人有一妻一妾”中,“施施然”,有些书注音“shi1shi1”,不准确,应为“yi2yi2”。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20楼#
发布于:2005-02-11 20:36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转自:http://www.wdwbs.com/edu/jyw/zxxjy/yw/wenyanwen/zw/gywysd.htm
  一、诵读——文言文入门的途径
  古语云:置之齐则齐语,置之楚则楚语。这是说,学习语言要有一个“活”的语境,周围的人说的某种语言,我们时时可以听到,听了再跟着说,就自然而然地接受了别人的表达习惯和表达方式。从这种情况可以看出,学语言须从听入手。这大概是学习语言的普遍规律,不限于方言。
  这条规律在文言学习中能不能起作用呢?文言,是在古汉语口语的基础上经过加工提炼而形成的一种以简洁、典雅为特征的书面语体,人们平时说话是不会用它的,因而无从听到;既无从听到,也就谈不上有什么“活”的语境。从这一点看,上述规律似乎不起作用。但这又是可以补救的,因为作为书面语体的文言有很强的可读性,张口一读便听到了,十几个、几十个人齐声朗读,每天都读一阵子,连语境也有了。这样读来读去,许多词、语、句、篇都装在自己的头脑里,入门又有何难?这并非现代人的发明,我们的古人早就是这么做的,而且做的极其认真、勤苦,“书声琅琅”,“口舌成疮”这些词儿的出现便是最好的证明。
  对此有些人不以为然。他们忽视诵读教学,把语法分析视为“灵丹妙药”,以为懂得“动宾倒置”、“定语后置”之类的名词术语,便可以一通百通,简洁而又便利的学习文言。在这种主张下,课堂上只听到教师喋喋不休的讲述,听不到学生的读书声。这种做法其实无异于给刚学会唱歌的儿童大讲曲式结构原理,动机虽好,实际上却行不通。因为所谓语法规则都是从大量具体的语言现象中概括出来的,不熟悉具体的语言现象,即使讲的完全正确,学生也未必真能领会,更难以实际运用。其结果往往是,学生的厌学情绪日益增长,而课外的练习和背诵大抵是为了应付考试,考试一过便忘却大半。这跟熟背诵几十篇文章而能历久不忘相比,孰得孰失是不言而喻的。
  结论是:只有诵读才是文言文入门的正确途径。
  二、背诵量必须达到一定的标准
  所谓“入门”,指的是读一篇浅显的文言文能粗知大意;具体的说,就是大部分语句能理解,个别的虽不能解也猜得出几分。要达到这个标准,就要不断地积累背诵量,这就要求在一定的期限内坚持不断地诵读。不能坚持诵读,背诵量不足,则如孟子所云:“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弃井也。”这是多年来文言文教学一个重要失误。这个“苦果”我们决不能继续尝下去。
  根据培养文言文阅读能力的需要和目前高中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起始阶段可以略少些,以后逐渐增加,这是完全可以做到的,因为学生背诵的篇目越多,记诵的速度越快。
  以上只是就短期效应而言。如果学生在第一学年里确实养成了诵读习惯,并且多少掌握了一些记诵的方法,那就完全有指望在今后两年内再增加一些量——这也要把古代诗歌(例如《孔雀东南飞》有1790字,《琵琶行》有616字)包括在内,所以标准不算过高。照此计算,到高中毕业时,总背诵就接近《孟子》全书(约34685字)了。背诵量达到这个标准,读浅易文言文是不会有困难的。
  三、把记诵放在科学的基础上
  记诵在任何时候都是必要的,问题在于记诵什么,用怎样的方式训练学生记诵。过去的学塾强调记诵并没有错,错就错在用强迫的方式让学生死记硬背一些他们一时不可能理解的篇章。我们的诵读课则不然:学生读的都是历代名篇中的短制,易于理解,且无佶曲聱牙的文句;更为重要的是,其记诵活动被置于教师的具体指导之下,讲究记诵的科学性。看不到这一点,把我们的诵读跟旧时代的机械诵读等同起来是错误的。
  记诵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记诵三要素的灵活运用上。这三要素是:(1)口熟,就是通过反复朗读,象磁带一样,把课文的语句按先后顺序“录”在自己的“记忆带”上。这种记诵凭靠的是声音的直感,如吐字、句中停顿、语调、语气等,背诵起来常常是不假思索的,如幼儿之背诵诗歌,因而具有不稳定性。(2)利用支撑点,就是在粗知大意的基础上,首先记准若干关键语,包括名句、佳句以及段落的起结和衔接上下文的语句,用它们作为支撑点将全篇(段)贯穿起来。这种已含有很大的理解记忆成分,但仍然不够。在连贯背诵全篇(段)的过程中还可能出现若干个“断层”。(3)掌握文章的思路,即努力探索作者为文之用心,特别是要弄清文中各个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作者行文方式上的一些特点,使其言“若出于吾之口”。这就纯属理解记忆了。即便不能完全达到,能向着这个目标努力也有助于巩固记忆。
    这三个要素尽管层次高低不同,其间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关系,任何一个都不容忽视,因而在实际训练过程中必须结合起来使用。一般地说,在起步阶段应以口熟和利用支撑点为主;待到半熟之后,就要利用文章的理路来达到连贯记诵。此外,还要注意记诵中有可能出现反复。这三个因素又常常是一个循环或交替使用的过程,主要之点是要提倡边读边思索。
    记诵中出现“断层”,这指的是“因为”遗忘某句话,致使上下文衔接不起来。出现“断层”,在不同学生身上有不同原因,一般不外乎口不熟、对句意不理解、不熟悉作者的行文方式、不了解上下文的关系等等。教师应当善于发现其中的原因作一点解释或提示。
    记诵也要讲究技巧。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利用结构修辞法(含对偶、对举、衬托、排比、设问等)、骈句、韵文等等帮助记诵。但技巧又常带有个性色彩,因此要提倡学生不断地总结自己记诵的经验教训,从中发现巧妙的记诵办法。
四、诵读课的一般进程
    诵读课的一般进程是:诵读的准备——课堂诵读练习——课后巩固。兹分述以下:
    1、  诵读的准备
    一般应在课前预习中完成;在特殊情况下,也要占用少量的课堂时间,以不超过15分钟为宜。
    课前预习在诵读课教学中十分重要,因为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要用于诵读练习(含教师领读、学生试读和背诵的检查);准备得不充分就会拖延进度,影响课堂气氛。主要任务是完成常规性的准备工作,包括试读课文,看注释及有关提示,划难疑点和关键语句等。教师也可以根据课文特点和记诵的需要布置思考性的作业题。
    课堂的准备工作包括介绍作者和背景,划分结构层次等,但要视需要而定,不要搞成固定不变的程式。
    2、课堂诵读练习
    应以中等记诵能力为标准设计统一的诵读进程。方式要灵活,或自读,或齐读,或领读,而以自读为主。诵读的指导可以穿插在学生诵读练习过程中进行。内容有:(1)扫清语言障碍,主要是解释个别难词难句;(2)正确地朗读,特别是要读出语气;(3)点拨内容大意;(4)指出文章的理路。指导可以逐段进行,内容力求具体。指导也可以采取启发提问的方式。
    必须指出,教师的领读领背和随时检查学生背诵是指导诵读的两个重要手段。教师的领读特别是领背,是一种直观的指导方式,对学生正确的朗读和读出语气乃至品味语句的内容极为有益,应当大力提倡。随时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才能加快记诵的速度。
    在全篇(段)基本成诵后还要留出一定的时间让学生提问,进一步消除学生的疑难。
    3、  课后巩固
    这主要依靠学生的自觉,要提倡学生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进行自查(含默写),也可以让语文科代表将学生组织起来进行互查,然后向教师汇报互查的结果。每学完一个单元都要将学过的课文统查一遍,防止记诵出现反复。统查的方式要灵活,不一定全用默写。
五、诵读课的基本特点
    诵读课有两个基本特点:
    1、核心是培养语感
    学习文言而立足于诵读,实质上就是要把这种语体变为自己的语言习惯,如同各民族视自己的共同语为习惯一样。
    前面已经说过,语言习惯首先来源于听,其次是说,能听会说,就是习惯的养成,换言之,即有了语感。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提倡反复诵读,力求课堂上书声琅琅,正是用出声的读同时进行“听”和“说”两个方面的训练。这样做,就是将语感的培养放在教学的核心位置上——更确切地说,就是让学生在诵读中感知,在诵读中求解,在诵读中积累语言的素材,最后达到将文言变成自己语言习惯的一个部分。
    从这个基本特点出发,必须处理好两种关系:(1)意会和确解的关系。意会,就是心知其意而说不出好或不好;确知,就是知而能言,言必有中。我们的基本原则是求确切,但又要看到文言文中有些词句确实不易解或可以多解,所以也决不容忽视。不仅不容忽视,从长远观点看,还应加以提倡。因为作为一种简洁、典雅的书面语体,文言的表达常常是“意在言外”,本来就应当用意会之法来读。这可以说是高层次的意会,在初级阶段不能做这样高的要求,但要做这样高的准备。(2)机械记忆和理解记忆的关系。我们提倡理解记忆,但决不排斥机械记忆,后者是前者的补充。这样的补充之所以必要,是因为读一篇(段)文言文有个别地方不懂或懂得不够,是一种正常现象,不必急于求懂。这更有利于培养学生自行领悟的习惯。再说,现在所学的文言课文都不算艰深,只要教师善于启发,学生勤于思考,即便存在着机械记忆,也不难转化为理解记忆。
    2、诵读是综合训练
    学生能否正确地朗读一篇文章,取决于许多因素,所以诵读训练无疑是一种综合训练;在文言文诵读中,这一点表现得尤其明显。例如:
    要读音正确。由于文言文中多生僻字,又间有通假字、多音字和破读,这就要求进行认读的训练。
    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和句间停顿。为此,必须弄清语句的层次和大意,这就包含着析义的训练。
    要正确读出语气。文言文中语气复杂而多变,不仅要读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而且要读得强弱缓急分明,这就要求较好地了解虚词在表达语气上的作用。这就是审辞气的训练。
    要读出语势。其中包含着对文章层次和理路的分析。
    以上不过举其大要。自然,这些训练在诵读过程中所带给学生的大多偏于感性印象,例如语气和语势往往来自教师的领读领背。但有了这些感性的积累,再适当的讲一些文言常识,或做一点单项练习,学生的认识定能加深。教师应当善于将上述诸多训练统一在诵读指导过程中,有计划的进行。这是一种精巧的教学艺术,我们必须学会它。
    以上是对诵读课的一些粗浅看法。最后说说个人的一点体会。
    我们教文言文,目的不在写作,而在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上。既如此,什么是学生阅读文言文的理想境界呢?它不是能将文言文译成顺畅的现代语,也不是能对文言语句作细致的语法分析,而是一看就懂或者经过查词典、会意而后懂。有时进行点翻译练习或语法分析不过是达到读懂的一种辅助性手段。诵读课应该向着这个境界努力。
    当然,教文言不止一法,但所有正确的教法都离不开一个根本:必须使学生十分熟悉课文,要有丰厚的文言语句的感性材料。离开了这个根本,则无论你的教法多么高明,恐怕都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这就是俗话说的“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繁琐教法之不可取,原因就在这里。目前中学文言文教学的主要问题,不在学生“不知其所以然”,而在“知其然”的不足上。有经验的人都知道,学生一旦有了足够的“知其然”之后,则所谓“所以然”,即使自己不能悟出,也是一点就通的。如此看来,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是,将已被颠倒了的教学规律再颠倒过来。
(张必锟)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21楼#
发布于:2005-02-11 21:25
[原创]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这个贴子最后由白云出岫在 2005/02/11 01:28pm 第 1 次编辑]

(选自徐州师范大学古代汉语精品课程)  
  二 
第六节 古书的读音问题
古书的读音问题很多,我们这里只提出几点来分析一下它们的问题所在,谈谈对它们的处理意见。
   一、关于古代诗歌韵文的读音问题。
  由于语音的发展变化,古代用韵的地方,今天用现代语音读起来不押韵,不和谐了。这是很自然的。我们既要反对朱熹的“叶音”说,即为求谐和而强改字音的主张,也要反对清初顾炎武的用古音读古诗的主张,这是一种复古主义的观点,是不可能实现的,也是不足为法的。我们学点古音知识,决不是为了用古音诵读古诗文,而是为了学习古今语音演变的对应关系,了解古代韵文用韵的时代特点,分析和解决古书中存在的一些语音问题。
二、关于古书中假借字的读音问题。
  古书中的假借大致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六书”上的假借。例如东南西北的“西”,本来没有专用字,是借“鸟栖息在巢上”的“西”来表示。后来为了区别,另造一个“栖”字去表示“鸟栖息在巢上”的意思,而“西”就专用作东西南北的西了。这种假借就是许慎所谓的“本无其字,依声托事”。
另一种假借情况是:本有其字,写书的人写出了另一个同音或音近的字,如:
《列子·汤问》:“甚矣,汝之不惠!”(“惠”假借为“慧”)
《庄子·秋水》:“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辩”假借为“辨”)
这种用字的假借,在上古时期文字还没有规范的条件下是允许的。汉代以前没有产生促进规范化的字典,书写工具又有许多不便,书面材料辗转相抄,也比较容易采用同音替代的办法,而且往往用笔画较简的音同或音近字以代替笔画繁多的字。
假借的条件是读音相同或相近。根据上古的读音,我们只有学点古音才能识破假借字。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直”假借为“特”。
“特”和“直”的现代读音相差甚远,声、韵、调都不同,但在上古,它们同属入声职部,声母都是定母,也就是说,在上古“特”和“直”读音相同,完全符合古音通假的条件。
假借字应如何读法,也要有个原则。我们认为:如果假借字和它的本字今音完全相同,就不存在读什么音的问题;如果假借字的读音和本字的读音有别,或者本来同音而到后来读音不同了,一般就要按所表示的本字来读。
《诗经·幽风·七月》:“八月剥枣。”(“剥”假借为“攴”,读pū)
《易经·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也。”(“信”假借为“伸”,读shēn)
《论语·雍也》:“今也则亡。”(“亡”假借为“无”,读wú)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不如早为之所,无使滋蔓。”(“无”假借为“毋”,读wù)
《墨子·号令》:“门有吏,主者里门,莞闭,必须太守之节。”(“者”假借为“诸”,读zhū;“莞”假借为“关”,读guān。
《孟子·万章上》:“若己推而内之沟中。”(“内”假借为“纳”,读nà)
也有少数的假借字,已经知道它所表示的本字,但习惯上仍按假借字读音。例如:
《孟子·梁惠王上》:“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虽然“直”假借为“特”,但是习惯上仍根据假借字读音读zhí。
三、关于“破读”字的读音问题。
  所谓“破读”,就是用改变字(词)的读音以区别不同的意义或词性的一种方法。一般说来,后一种意义和读音是前一种意义和读音演变而来的。所以传统上把前一种读音叫“本音”或“如字”,而把后一种变读音叫“破读”或“读破”。例如:
诸葛亮《出师表》:“臣不胜受恩感激。”
《孙子·谋攻》:“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
胜,用作及物动词,“能承担”的意思,读shēng,平声;用作不及物动词,“胜利”的意思,破读shèng,去声。
又如:
贾谊《论积贮疏》:“岁恶不入。”
《荀子·天论》:“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恶,用作形容词,丑恶,读è(旧读入声);用作动词,厌恶,破读wù,去声。再如:
《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诸葛亮《出师表》:“此臣之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分,用作动词,分配的意思,读fēn,平声;用作名词,名分、职分的意思。破读fèn,
去声。
破读产生的客观原因是词义引申和词性分化的结果,它是一种音变构词的手段。破读音是客观存在的,许多词的破读和本音的分别一直沿用到现代。如美好的好(形容词),读hǎo,爱好的好(动词),读hào;法度的度(名词),读dù ,揣度的度(动词),读dúo;难易的难(形容词),读nán,灾难的难(名词),读nàn;作为的为(动词),读wéi,为了的为(介词),读wèi,等等。现代口语里还产生了一些新的破读音,例如下沿的沿(动词),念yán,河沿的沿(名词),念yàn;猪圈的圈(名词),念juàn,圈起来的圈(动词),念juān。
许多破读没有保留焉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汉语语音系统的发展变化。从古代汉语到现代汉语,语音系统(声、韵、调)的发展趋于简化,许多原来有异读的字音,现代只留下单一的读法,没有本音和破读的区别了。“易”字,变易义(动词),本读入声,容易义(形容词),破读去声,现在则都读去声。这是由于入声韵尾的消失,入声调转为平、上、去三声的结果。同类的例子还有“足”、“食”、“乞”等。
是由于浊声母的清化,特别是全浊上声变成去声,原来有本音上声和破读去声的区别的都读成去声了。如“近”,群母,形容词本读上声,动词破读去声,现代群母清化都读去声。同类的例子还有“上”、“下”、“坐”、“涕”、“饭”、“断”等。
那么对于古书中注明的破读音,今天我们应如何对待呢?我们认为,那些已经进入现代汉语的口语或书面语中,有比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一般字典或词典里也都注明 它的读音,自然应当去学习它、掌握它;对那些由于语音变化等原因,没有保存在现代汉语里的破读,则不必特别加以区分,就照现代习惯的读音去读。
  四、 关于古书中一些特殊词语的读音问题。
  我们在阅读古书时,往往遇到一些字(词)注的音和这些字的一般常见的读音不同。这些具有特殊读音的词语,在古书中并不少见,而且多是一些古代国名、族名、地名和人名姓氏等。例如:
国名:龟兹 读Qiūcí
大宛 读Dàyuān
康居 读Kāngqú
月氏 读Yuèzhī
身毒 读Yuāndú
族名:吐谷浑 读Tǔyùhún
荤粥 读Xūnyù
先零 读Xiānlián
吐蕃 读Tǔfān
地名:镐京 读Hàojīng
不羹 读Bùláng
龙兑 读Lóngduó
阳夏 读Yángjiǎ
番禺 读Pānyú
阿房宫 读Epánggōng
人名:伍员 读Wǔyún
禽滑厘 读Qíngǔlí
郦食其 读Lìyìjī
冒顿 读Mòdú
姓氏:种 读Chóng
解 读Xiè
祭 读Zhài
洗 读Xiǎn
万 俟读Mòqí
尉迟 读Yùchí
上述词语的特殊读音,相沿已久。从历史上看,有的是保存古代的语音,如“番禺”的番读pān;有的则是外族语的对音,如古匈奴君主的称号“单于”读chān yú,古鲜卑、突厥等族君主的称号“可汗”kè hán读;有的可能是古方言词语。这些词语的特殊读音大多数通过古书注音已流传下来,现代一般字典、词典也加以收录,我们应当按照传统的读法去读。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22楼#
发布于:2005-09-15 23:14
http://61.135.139.238/sound/zhuanchang/gwg/html/gwg.htm 我找到的一个也是朗读课文的 听起来很舒服 不知道是谁的 我不是很熟
另外 <兵车行>中"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点行频"的"行"读xíng还是háng?
再PS:我是应届高三的学生,课文很多地方都有想请教大家的地方,以后多多帮忙啊 小女子先谢过了
jet2008
  • 最后登录
23楼#
发布于:2005-09-24 19:26
是谁"诵"的啊?是你吗?
 哎呀,!!!!!
  w j
  前面的,我没有带笔,只说一点儿吧,.;:
 1. 初为《霓裳》后《六幺    "初为霓....   后面的字念 shang  , 不是chang ;
2."整顿衣裳起敛容"  又错了,是 shang ,bu shi  chang ;
3."名属教坊第一部。"   是 fang ,第2 声;
4."五陵年少争缠头"  其中 "头" 是不是读成轻声更好?;
5."莫辞更坐弹一曲" 我记得  是更,念一声,不是2声;
    在前面的 序中,另有:
1.听其音  中, 其 是2 声,不是3 声;

2. "本长安倡女"  我记得是  
倡是 4 声,不是1 声.;
3.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遂是 2声,不是4 声;

   阁下是在 朗诵吗?>
 不,我觉得您应该是在朗读,
好像是有点饿了,或者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不然不会这么懒洋洋的,
这篇 文章是我最喜爱的,可是.却远没有我意想中的惊人。本来是一部伤感的人世流亡,朗读者把它的本意全悄悄的偷走了.
不过,您的声音很好.到位,清晰,圆润.
jet2008
  • 最后登录
24楼#
发布于:2005-09-24 19:27
是谁朗诵的啊?是你吗?
 哎呀,!!!!!
  w j
  前面的,我没有带笔,只说一点儿吧,.;:
 1. 初为《霓裳》后《六幺    "初为霓....   后面的字念 shang  , 不是chang ;
2."整顿衣裳起敛容"  又错了,是 shang ,bu shi  chang ;
3."名属教坊第一部。"   是 fang ,第2 声;
4."五陵年少争缠头"  其中 "头" 是不是读成轻声更好?;
5."莫辞更坐弹一曲" 我记得  是更,念一声,不是2声;
    在前面的 序中,另有:
1.听其音  中, 其 是2 声,不是3 声;

2. "本长安倡女"  我记得是  
倡是 4 声,不是1 声.;
3. "遂命酒使快弹数曲"  ,遂是 2声,不是4 声;

   阁下是在 朗诵吗?>
 不,我觉得您应该是在朗读,
好像是有点饿了,或者也根本没有放在心上,不然不会这么懒洋洋的,
这篇 文章是我最喜爱的,可是.却远没有我意想中的惊人。本来是一部伤感的人世流亡,朗读者把它的本意全悄悄的偷走了.
不过,您的声音很好.到位,清晰,圆润.
jet2008
  • 最后登录
25楼#
发布于:2005-09-24 19:28
请教一下,怎么上传的啊 ?不胜感激!!!!!!!!!!!!!!
jet2008
  • 最后登录
26楼#
发布于:2005-09-24 19:39
a ,啊。怎么上传的啊?/我有录在mp3里的录音,能教我怎么上传好吗?太感谢你了!!!!!!!!!静候!!!!!!!!!!!!
一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4-01
27楼#
发布于:2005-09-25 00:04
下面是引用jet2008于2005-9-24 19:26发表的:
是谁"诵"的啊?是你吗?
 哎呀,!!!!!
  w j
  前面的,我没有带笔,只说一点儿吧,.;:
 1. 初为《霓裳》后《六幺    "初为霓....   后面的字念 shang  , 不是chang ;
.......






"裳"古读CHANG2





4."五陵年少争缠头" 其中 "头" 是不是读成轻声更好?;



这里读轻声,会破坏韵律感.


2. "本长安倡女" 我记得是
倡是 4 声,不是1 声.;

这里我觉得是假借,读一声应是对的
一舟播客http://blog.sina.com.cn/yzpy
jet2008
  • 最后登录
28楼#
发布于:2005-09-29 19:21
不好意思啊,我也是一时觉得真的不是诵,所以就那么直接说出来了,一些内容也由于激动没有很认真的考核.现特此更正,并致歉!
我已经请教了一学识相当深厚的交古诗文的老教授,他告诉我:裳,是读chang ,意;古代的长裙/
头,在古代是没有轻声的,不象现在,所以要读2声。倡则是肯定的1声了,字典有标注的.是我自己太鲁莽了,I HAVE TO SAY SORRY NOW.
29楼#
发布于:2005-09-30 16:35
好词啊,经典
老伟
  • 最后登录
30楼#
发布于:2005-10-31 13:01
舌尖音较为明显,喉部不放松,造成声音的纵深度不好,影响抑扬的幅度,听起来不够恣肆跌宕
harry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0-01-14
31楼#
发布于:2005-10-31 16:20
下面是引用老伟于2005-10-31 13:01发表的:
舌尖音较为明显,喉部不放松,造成声音的纵深度不好,影响抑扬的幅度,听起来不够恣肆跌宕

您是……
专业啊……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32楼#
发布于:2006-03-27 20:39
  下载地址更新,提一下。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33楼#
发布于:2006-03-27 20:46
谢谢白云。
你的朗诵作品有没有一个集中的网页存放?
34楼#
发布于:2006-03-27 21:43
将进酒中的“千金散尽还复来”中的“还”应该读hai吧
一舟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1-04-01
35楼#
发布于:2006-03-27 22:19
我好象记得,古语中"还"读音是huan2
一舟播客http://blog.sina.com.cn/yzpy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36楼#
发布于:2006-03-28 12:10
回复站长:
http://www.ees.bupt.cn/mzzs/index.htm这里应该算是比较集中了。
当然,也读过些雨巷、康桥什么的,但我觉得,比较适合我的,还是宋朝以前的文字。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jet2008
  • 最后登录
37楼#
发布于:2006-03-28 20:34
楼主你好,请问您的这些优秀的作品我怎样才能下载到 mp3里听呢?》我是说下载成mp3的格式?多谢了!  
白云出岫
荣誉会员
荣誉会员
  • 最后登录2012-06-10
38楼#
发布于:2006-03-29 16:02
高中古诗文朗读(人教版·全)
  jet:我给声音文件做了个下载包,在这个地址下:
http://baiyuncx.com/zhuanchang/gushiwen.rar
[url=http://t.sina.com.cn/baiyuncx]╰☆╮围脖╭☆╯][/url]
穆阑
管理员
管理员
  • 最后登录2024-10-04
  • 优秀管理员
39楼#
发布于:2006-03-29 20:27
太好了,谢谢白云:)
上一页
游客

返回顶部